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后患者自行摆放俯卧位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后患者自行摆放俯卧位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30例需行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后,患者根据自身的舒适度配合医务人员摆放俯卧位,记录基础状态(T0)、插管过程(T1)、摆放体位(T2)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最高值。并观察是否有呛咳反射和有无相关插管并发症。

结果

30例患者中28例成功,2例放弃。成功患者无明显呛咳反射及相关插管并发症,T0、T1、T2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后患者自行摆放俯卧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植入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有无临床意义。方法以回顾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124例(124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丝裂霉素组,57例,采取引流阀植入术联合应用MMC;对照组,67例,采取单纯引流阀植入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眼压及抗青光眼用药数目在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
期刊
@@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Conbercept)与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NVG 68例(68眼),随机分为康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每组34例(34眼)。两组分别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均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眼压稳定后行小梁切除术,并尽可能早地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门诊随访7~12个月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小儿心外大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对110例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诊断情况,按先天性心脏病部位分为三种:心脏、心脏-大血管连接和心外大血管。结果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计366处畸形,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准确率为90.7%(332/366),多层螺旋CT为95.6%(350/36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84,P=0.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