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容闳,是“中国人而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的第一人。他最早组织幼童赴美留学,开启了洋务运动的留学教育事业,被誉为“近代留学生之父”。《西学东渐记》【1】是容闳晚年写的一部自传,在这部自传中,他较为详细的阐述了自己对于太平天国的认识。尽管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容闳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并不完备,但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词:容闳;同情;太平天国
容闳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乡(今属珠海市),少年时先后进入古特拉富夫人创办的“西塾”和玛礼逊学校,接受西学教育。1846年,玛礼逊学校校长布朗借抱病回国之机,带容闳等三人一起赴美留学。容闳在美国先后就读于孟松中学和当时著名的耶鲁大学,并于1854年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八年的留美生涯使容闳切身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先进与强大,那么受过西方教育的他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又是怎么看的呢?
一、归国后对太平天国的同情之情
1855年,在太平天国的鼓动下,广东出现了农民暴动,遭到两广总督叶名琛的残酷镇压,75000名无辜群众被杀。事后,容闳亲临刑场,“地上之土,吸血既饱,皆作赭色。余血盈科而进,汇为污池。空气中毒菌之弥漫,殆不可以言语形容”【2】,这血腥的场面令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他强烈的谴责这一行为,认为“乃法国革命时代之惨剧,杀人亦无如是之多”【3】。他认为叶名琛是罪魁祸首,因为叶是汉阳人,而汉阳一开始就被太平军所占,而叶在汉阳有很多的财产被太平军烧毁,这使得叶名琛对太平军恨之入骨,而太平军的首领多是两广人民,叶因此迁怒于两广人民。这一事件使得容闳减少了对清政府的认同,开始同情太平天国运动,“愤懑之极,乃深恶满人之无状,而许太平天国之举动为正当”【4】。
二、对太平天国的亲自考察
容闳在1860年对太平天国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在从无锡到常州去考察太平天国的路上看到太平军对于人民很好,他们竭力保护人民,由此来得到人民的认同。“当忠王(即李秀成)在苏州时,尝竭力欲禁抢掠之风,悬重赏以幕奇才。谓有能出力禁绝焚掠之事者,立酬巨金,并颁以爵位。又下令三通:一不许杀平民,二不许妄杀牛羊,三不许纵烧民居。有犯其一者,杀无赦”【5】。正是这些容闳亲自目睹的这种情况,使得他一开始对太平天国进行了发自内心的赞许。
1860年11月18日,容闳到达天京(今南京),与他同行的有两位传教士和一名中国人。容闳一行到达天京的第二天,就来到干王府与洪仁玕见面。容闳向洪仁玕提出了具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七条建议。洪仁玕非常清楚明白欧洲各国富强的原因,他对容闳提出的建议格外的重视。但遗憾的是由于太平天国当时前方战线吃紧的客观环境,以及农民运动本身的阶级局限,容闳的建议根本没有实行的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干王派人送给容闳一个小包袱,里面是太平军的官印,封容闳为天朝的“义”爵,这地位仅次于“王”的爵位。容闳对此非常感激,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他对太平天国的前途产生了怀疑,“予每见太平军领袖人物,其行为品格与所筹划,实未敢信其必成”【6】。
三、容闳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认识
容闳认为太平天国与原来的革命比,确实有它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利用宗教发起战争,并且存在了相对较长时间,影响了较为广泛的区域。但究竟它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怎样的精神,容闳不敢轻易下结论。
容闳分析太平天国发生的是为“以宗教观念为原质”。但是,他认为即使没有洪秀全组织拜上帝教进行反抗,起义也依然会发生。基督教和宗教迫害都不是引起起义的直接和必然原因。容闳很认真的指出了起义爆发的真正原因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腐败,整个国家行政机构就建立在一个庞大的欺诈和虚假的体制上,以说假话、说谎话来维持。容闳所总结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非常有深度的,发人深省。
容闳认为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令全世界震惊一时,但它犹如埃及石人一般,有其两面性。太平军一开始声势浩荡,无坚不摧。但是后来所招的兵多是无业游民,他们是社会最没有知识的人,让他们加入太平军,不仅不能增加太平军的实力,而且会拖垮太平军,削弱其实力。这些无业游民,多为地痞无赖,他们没组织没纪律,更无宗教信仰。“即使齐之以刑,不足禁其抢掠杀人之过恶”【7】。
最后,容闳认为太平天国虽然存在了15年,但不久就烟消云散。后人读到此,可能只是认为他们不过是一时狂热罢了,这让信仰耶稣的人感到失望,对于基督教的传播更是毫无裨益。太平军在南京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也不见有什么宗教事迹,广西是起义的发源地,也同样是这种情况。虽然太平天国在政治上的意义并不大,但是容闳对于它在思想解放上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以破中国顽固之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观于此后一八九四、一八九五、一八九八、一九〇〇、一九〇一、一九〇四、一九〇五等年种种事实之发生,足以证予言之不谬矣”。【8】在清统治者把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看成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的时代里,容闳敢于如此肯定太平天国的积极作用,这是难能可贵的。
注释:
【1】1909年,容闳完成自传性回忆录《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同年11月在美国出版。1915年,由徐凤石等以“新民体”节译成中文,书名《西学东渐记》,最初在《小说月报》第6卷1-8期发表,旋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按此译本校点重印。本文主要采用该版本。
【2】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0页。
【3】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1页。
【4】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1页。
【5】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4页。
【6】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8页。
【7】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2页。
【8】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2页。
参考文献:
[1]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李华兴:《容闳: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3]周靖程:《容闳维新思想的四次转变》,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4]于语和:《容闳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文史杂志》,1995年第一期.
[5]于语和:《从<西学东渐记>看容闳的爱国思想》,《东岳论丛》,1995年第6期.
作者简介:周敏(1990—),女,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容闳;同情;太平天国
容闳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乡(今属珠海市),少年时先后进入古特拉富夫人创办的“西塾”和玛礼逊学校,接受西学教育。1846年,玛礼逊学校校长布朗借抱病回国之机,带容闳等三人一起赴美留学。容闳在美国先后就读于孟松中学和当时著名的耶鲁大学,并于1854年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八年的留美生涯使容闳切身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先进与强大,那么受过西方教育的他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又是怎么看的呢?
一、归国后对太平天国的同情之情
1855年,在太平天国的鼓动下,广东出现了农民暴动,遭到两广总督叶名琛的残酷镇压,75000名无辜群众被杀。事后,容闳亲临刑场,“地上之土,吸血既饱,皆作赭色。余血盈科而进,汇为污池。空气中毒菌之弥漫,殆不可以言语形容”【2】,这血腥的场面令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他强烈的谴责这一行为,认为“乃法国革命时代之惨剧,杀人亦无如是之多”【3】。他认为叶名琛是罪魁祸首,因为叶是汉阳人,而汉阳一开始就被太平军所占,而叶在汉阳有很多的财产被太平军烧毁,这使得叶名琛对太平军恨之入骨,而太平军的首领多是两广人民,叶因此迁怒于两广人民。这一事件使得容闳减少了对清政府的认同,开始同情太平天国运动,“愤懑之极,乃深恶满人之无状,而许太平天国之举动为正当”【4】。
二、对太平天国的亲自考察
容闳在1860年对太平天国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在从无锡到常州去考察太平天国的路上看到太平军对于人民很好,他们竭力保护人民,由此来得到人民的认同。“当忠王(即李秀成)在苏州时,尝竭力欲禁抢掠之风,悬重赏以幕奇才。谓有能出力禁绝焚掠之事者,立酬巨金,并颁以爵位。又下令三通:一不许杀平民,二不许妄杀牛羊,三不许纵烧民居。有犯其一者,杀无赦”【5】。正是这些容闳亲自目睹的这种情况,使得他一开始对太平天国进行了发自内心的赞许。
1860年11月18日,容闳到达天京(今南京),与他同行的有两位传教士和一名中国人。容闳一行到达天京的第二天,就来到干王府与洪仁玕见面。容闳向洪仁玕提出了具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七条建议。洪仁玕非常清楚明白欧洲各国富强的原因,他对容闳提出的建议格外的重视。但遗憾的是由于太平天国当时前方战线吃紧的客观环境,以及农民运动本身的阶级局限,容闳的建议根本没有实行的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干王派人送给容闳一个小包袱,里面是太平军的官印,封容闳为天朝的“义”爵,这地位仅次于“王”的爵位。容闳对此非常感激,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他对太平天国的前途产生了怀疑,“予每见太平军领袖人物,其行为品格与所筹划,实未敢信其必成”【6】。
三、容闳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认识
容闳认为太平天国与原来的革命比,确实有它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利用宗教发起战争,并且存在了相对较长时间,影响了较为广泛的区域。但究竟它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怎样的精神,容闳不敢轻易下结论。
容闳分析太平天国发生的是为“以宗教观念为原质”。但是,他认为即使没有洪秀全组织拜上帝教进行反抗,起义也依然会发生。基督教和宗教迫害都不是引起起义的直接和必然原因。容闳很认真的指出了起义爆发的真正原因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腐败,整个国家行政机构就建立在一个庞大的欺诈和虚假的体制上,以说假话、说谎话来维持。容闳所总结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非常有深度的,发人深省。
容闳认为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令全世界震惊一时,但它犹如埃及石人一般,有其两面性。太平军一开始声势浩荡,无坚不摧。但是后来所招的兵多是无业游民,他们是社会最没有知识的人,让他们加入太平军,不仅不能增加太平军的实力,而且会拖垮太平军,削弱其实力。这些无业游民,多为地痞无赖,他们没组织没纪律,更无宗教信仰。“即使齐之以刑,不足禁其抢掠杀人之过恶”【7】。
最后,容闳认为太平天国虽然存在了15年,但不久就烟消云散。后人读到此,可能只是认为他们不过是一时狂热罢了,这让信仰耶稣的人感到失望,对于基督教的传播更是毫无裨益。太平军在南京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也不见有什么宗教事迹,广西是起义的发源地,也同样是这种情况。虽然太平天国在政治上的意义并不大,但是容闳对于它在思想解放上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以破中国顽固之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观于此后一八九四、一八九五、一八九八、一九〇〇、一九〇一、一九〇四、一九〇五等年种种事实之发生,足以证予言之不谬矣”。【8】在清统治者把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看成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的时代里,容闳敢于如此肯定太平天国的积极作用,这是难能可贵的。
注释:
【1】1909年,容闳完成自传性回忆录《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同年11月在美国出版。1915年,由徐凤石等以“新民体”节译成中文,书名《西学东渐记》,最初在《小说月报》第6卷1-8期发表,旋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按此译本校点重印。本文主要采用该版本。
【2】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0页。
【3】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1页。
【4】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1页。
【5】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4页。
【6】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8页。
【7】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2页。
【8】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2页。
参考文献:
[1]容闳:《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李华兴:《容闳: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3]周靖程:《容闳维新思想的四次转变》,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4]于语和:《容闳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文史杂志》,1995年第一期.
[5]于语和:《从<西学东渐记>看容闳的爱国思想》,《东岳论丛》,1995年第6期.
作者简介:周敏(1990—),女,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