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福尔摩斯”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908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杂志的专题策划是推理小说,而我们的成长中也伴随着许多的推理故事、侦探电影、动画、漫画。在众小编心中,一定也有最钟爱的一个侦探形象或者推理故事,现在,就请各位小编来讲讲吧!
  ★三棱镜中的福尔摩斯
  秋辰
  我对推理题材较为熟知的是福尔摩斯探案系列。真正阅读福尔摩斯系列小说是上初中以后。那时的自己对“逻辑思维”和“演绎推理”一知半解,总是对福尔摩斯本人反复强调的推理过程不甚留心,反倒是痴迷于大侦探所不满的“文学因素”,不仅专注于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还不放过昭示大侦探丰富内心世界的蛛丝马迹。尽管柯南·道尔有意把福尔摩斯塑造成一台精密的推理机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福尔摩斯却并不那么简单。
  无疑,杰出的推理能力是福尔摩斯的主要特征,但小说中还潜藏着无数个福尔摩斯——嫉恶如仇的、热爱音乐的、温和友善的、淡泊名利的、善于自省的、憎恶平庸的、幽默风趣的、不畏权贵的、天真可爱的……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福尔摩斯,构成了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的私人咨询侦探。
  福尔摩斯就像一座冰山,在不同的故事中浮现出不同的面目,你只能不断认识他,却无法真正了解他。福尔摩斯的演绎推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而他的诸多特质则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高于生活的理想。博尔赫斯曾说,只有推理小说在向我们强调世界还是有秩序的,这是我们要读推理小说的根本理由。当书本合上之时,悬念情节会失去其原初的吸引力,严丝合缝的推理过程终究也会被遗忘,只有小说传递的信念得以留存。不敢说福尔摩斯系列是最杰出的推理之作,但它的确富有超出推理本身的意蕴。
  ★嫌疑人啊嫌疑人
  肖尧
  喜欢上东野圭吾,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尽管看的是译本,但仿如洗练过的文字,一目了然的故事,细腻的人物刻画……紧紧将我的眼球抓住。
  以上还是我读第一篇东野圭吾的作品《放学后》时心里的感受。之后读了他的大部分作品。最爱的是《嫌疑人X的献身》。
  很简单的故事:一个物理学家,一个离异的女子带着一个小女孩,他们成为了邻居。女子遭到醉酒前夫的纠缠,失手将他杀害。物理学家爱慕这位女子,千方百计帮她逃脱法律的制裁。
  看起来是很老套的故事。物理学家用偏执的爱,聪明的大脑,几乎编造了一个天衣无缝的情节。警察怎么可能发现其中的关窍?其中的关窍又到底是什么?其实说出来平淡无奇,不过是把杀人的日子推后了。不过是为了爱的人重新又杀了一个人而已。
  但又好难啊。怎么就能棋逢对手?偏偏破案的是物理学家的对手、朋友,对他了如指掌!当然,凶手必须伏法。但在我的想象里,物理学家的秘密是他自己在自由的心态下,揭露出来的。
  我心里不由感叹:好一个东野圭吾。再看一遍吧。我要细细回味物理学家的内心,站在他的心里,与他一起前行。
  看吧,谁说这是推理小说了?只是人性的揭露而已啊。不,这才是最好的推理小说。
  ★《玛格丽特的秘密》
  心芸
  “啊!玛格丽特从油画里走出来啦!”
  “啊!诺查丹玛斯又追杀来了!”
  一阵一阵的心悸伴着一波一波的玄妙,跟着林海,我彻底沦陷在了离奇的情境里。在16世紀法国那个血雨腥风的“圣巴托罗缪之夜”里,玛格丽特抱着爱人的头颅,一袭白衣被鲜血染得通红,冷漠而绝情地驱车而去。司汤达《红与黑》里曾这样描述。可是,她怎么会穿着四百年前的服饰活生生地出现在林海眼前呢?是幽灵吗?
  昏暗的灯光,古旧的小屋,窄小的阁楼,绝望与恐惧的呻吟,四百年前玛格丽特蜷缩着颤抖着,一切都超出想象,一切都不可思议,像不可预知的黑洞在慢慢张开它试图吞噬一切的大口,林海好奇着,警觉着。
  当《羊皮卷》开始被破解,当《亡灵书》开始浮出水面,当林丹青的信件娓娓道来,当于力杀了奥尔良教授,真相便开始被层层剥开。
  《玛格丽特的秘密》是蔡骏的一部悬疑小说,以浪漫的法国文化为背景,在紧张刺激、跌宕起伏的情节里,我时而为林海担忧,时而又神往16世纪那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一张一弛,双线叙事,让我手不释卷地熬了一个通宵读完。在晕染着异域风情的推理故事里,心已深深沦陷。
  ★小学生柯南的道理
  清扬
  说起侦探推理,爱追动漫的人一定不能忘了这部大剧——《名侦探柯南》。在这部动漫里,柯南是一个高中生,却是小学生的样子。从小学生的嘴里经常冒出的金句,总是让人特别在意。
  “love就是0,无论如何叠加,都只会输得很惨。”
  “说love是0,别笑死人了,你去告诉草地女王,0是一切的开始,如果不从那里出发的话,什么都不会开始,什么也不会达成。”
  “齿轮总有卡住的地方,如果勉强让它动起来,最终是要让一切都化为泡影,还是要从头来过,恢复正常,努力追回落后的部分?你只是害怕,害怕从头来过!”
  “说出的话是收不回来的,语言是把利刃,使用不当会成为可怕的凶器。因为一句话的差错可能会失去一生的挚友,一次擦肩而过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
  在柯南这里,有一个小学生都懂的道理:
  “只要是犯罪,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都不可能名正言顺。”
其他文献
2018世界杯已经落幕,在过去的6月、7月里,世界杯给了全世界人们一场狂欢的盛宴。无论是兴奋、开心,还是沮丧、失望,每一场比赛,都有亿万人被牵动着心弦。世界上,没有哪一项运动能够如足球这样拥有引起全民关注的魅力,在每四年的这个时候,世界杯,就是全世界人民最大的公约数。  足球起源  很多人说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蹴鞠,但蹴鞠的表演性更强,和现代足球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12世纪
期刊
我曾有幸见过农村夜里满天星辰的样子。  那是许久以前的一个暑假,我回老家看望亲人。那时家里经济不算发达,村子很荒,房子不多,零零散散的,用的都是昏暗的灯。夜里远远看过去,能看见的只是小小一团烛火般的光芒。那天晚饭后我从奶奶家出来时天色已经暗了,晶蓝的天空铺着些许灰色的雾霭,天边渲着瑰紫,还夹杂着微微的没有消净的橙红,让夜空美得如梦境一般,令人沉醉。小小的我独自一人在小径上走着,暗自惊叹于这奇景。我
期刊
东风夜放花千树  小时候在家乡的阡陌上,最喜欢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荫荫初春。不为别的什么,只为隐没在独怜幽草中的那朵蔷薇。  它的旁边是潺潺流动的溪水,颇有几分“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草绿得有点儿过分,如名家笔下的油画那般。在光与影的交織变幻中,不紧不慢的微风,穿梭在草丛之间,只为寻觅那株身披白纱的蔷薇。  我亦如此。好似鹅绒的花瓣在微风中翩然起舞,淡雅洁净,高贵轻灵,绿色的花茎上穿插着几根小刺
期刊
夜半,出门。秉烛夜游,清风在侧,踏碎一池月光。回到桌前,掸落心头的灰尘,上了发条的记忆又一次涌动,月下的故乡毕竟如此的美丽。  记忆中的故乡,是热闹的。天边最后一丝光亮被黑暗吞噬,月亮披着银纱进入人们的视线,夜开始了。灯火像是天上的星星,散落在半山腰,几只飞蛾缠绕在黄昏的灯旁,正如我们盘绕在大人身边。门前的空地,不大的地方,总聚集着三三两两的人。杏荫筛出一席月光,轻轻倒落地上。人们摇着蒲扇,将熙攘
期刊
“我们家是从农村搬出来的,无论走到哪都不能忘了农家人的本份,勤劳、朴实、善良、执着,这是我们人生的根本,你忘了咱家的那田那地那山那水了吗?”每每在我睡懒觉不愿起床,甚至不按时学习,捧着手机玩游戏时,老爸就爱这样说我。那时的我总在想,啥啥啥,从农村出来的咋样,有几家人不从农村走出来的,八百年前咱全中国都是农村啊。再说了,我就是玩一会儿游戏、眯一会儿小觉、晚一会儿学习,至于那么严重那么吓人么。不过,话
期刊
窗外的风和窗外的阳光  都的确证明秋天已来临  在桂花肆意芬芳的秋天里  仰望那只排云直上的鹤  不知道那只鹤冲破多少肃杀  才与苍凉的秋风对吟  对吟生命的那份坚守  如果天底下每一棵樹都满枝的秋色  如果草木清纯都沉淀在血液里  我们看见的都应该是秀美的风景  仰望那只排云直上的鹤  仰望生命的高度  人世间便会缺少孤独  生命的起起伏伏  用一滴秋露  化开所有的痛苦  那只凌云的鹤呀  穿
期刊
对初中生而言,有一种情感,它古老而神秘,与我们息息相关又恐避之不及。越试图逃避,越备感神秘,它让人说不清,道不明,“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最近,我发现一位男生上课特爱走神。课余我问他,他说没什么。我知道他在敷衍,就只好旁敲侧击地问其他同学,终于发现症结:他喜欢一个女生。  整整一个星期,他上课状态不佳,我试图与他聊天:采用迂回战术,他便闪烁其词;直奔主题,他则断然否定。显然他在回避,如果步步紧
期刊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刘禹锡是一位在厄运面前不低头的倔强诗人,支持变法屡遭贬谪,但他愈挫愈奋。所以,秋天在刘禹锡眼里是一派明丽的景色。于是,便有了“对吟生命的那份坚守/如果天底下每一棵树都满枝的秋色/如果草木清纯都沉淀在血液里/我们看见的都应该是秀美的风景”这样的诗句,以表达对诗人的一份敬意。  秋高氣爽,天高云
期刊
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全国中语会理事  到初三了,总有学生问我:“老师,中考作文怎么得高分啊?有没有写作的独门秘籍?”  有没有“秘籍”?我也在问自己。好像有吧:凤头猪肚豹尾,排比比喻拟人,抑扬起伏悬念,细节特写蒙太奇……说到这些,同学们都笑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道理,仿佛也没有让大家在中考作文中增分。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中说道:“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怎么办?就
期刊
一碗汤喝出一个时代的味道,一道菜品出半生浮沉的记忆。传统的味道,经典的文字,汇成了屬于中国人的美食记忆。它不仅仅是对味觉的文字回忆,更能使我们品味到华夏美食的精华和千年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能解一时之馋,更能被珍藏于书架,时时细品美食背后隽永的意蕴。品中华传统美食,赏名家经典文字,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人情、故乡和记忆的味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