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我管理素养的意蕴、结构及培养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bagg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我管理素养是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基础。自我管理素养包含四个要素:自我管理基础知识、自我管理实践能力、自我管理思想意识和自我管理创新精神。用这四个要素构建自我管理素养模型,解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我管理素养的发展要自我养成和外部培育相结合,依托于自我管理实践进行培养。自我管理实践要坚持整体性与定向性相结合、挑战性与适切性相结合、自主性与他律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关键词 自我管理 素养模型 基础知识 实践能力 思想意识 创新精神
  纵观人的一生,自我管理贯穿始终。无论是纪律、法律,还是道德要求,都希望通过外在的约束过程来规范某种举止习惯,形成某种特定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价值观念或行为取向,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素养。自我管理素养是其他素养的基石。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素养是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先决条件。
  一、学生自我管理素养的意蕴
  自我,即自己,自我管理的本意就是自己照管并约束自己。心理学上的自我管理是指个体主动应用认知及行为策略对自身的思维、情绪、行为以及所处环境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1]。日常生活中谈论的自我管理,其内涵不尽相同。比如“中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不能总依靠父母、老师的监督和提醒”。这里的自我管理指的是约束和管控自己的行为,做到自觉自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某种规范要求。广义的自我管理超出了照管约束的范畴,延伸至规划设计、调控调节等。比如,有些班主任提倡民主治班,班级的事务交给学生自我管理。这里的自我管理不仅仅是约束、管控,更多的是规划、设计、沟通、协调、实施、调控、总结和反思等。这种自我管理是指针对某个对象的过程监管,使之顺利进行,达到理想的状态或程度。
  素养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是个体融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思维创新等因素而形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内在品格、行为能力和价值取向。自我管理素养,作为培育其他素养的基础素养,是指个体在广义的自我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或潜在的综合修养,包含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和创新精神。自我管理素养的知识、能力、意识、创新四要素是统一协调的整体,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自我管理基础知识是自我管理素养最根本的要素,包括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自我管理所需要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如自我目标管理知识、自我时间管理知识、自我情绪管理知识和自我资源管理知识等。掌握丰富的自我管理知识,才会知道自我管理是什么、管什么,怎么管。自我管理实践能力是自我管理素养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这种实践能力包括在对自我管理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方案执行、过程监督、调节调控、迁移创新和评估反馈等多方面能力。素养的发展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螺旋式提升。 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实践能力,才能践行自我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节、调控,改进完善,提升自我管理素养。自我管理思想意识是对自我管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表现为自我管理的自愿、自信、自觉。持有正确的自我管理思想意识,才能做到愿管、想管、服管,才能习惯性、本能化地实施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创新精神是自我管理素养的智力源泉,是素养提升的内在推动力。具备自我管理创新精神才能在管理的过程中敢于发挥管理想象,直面挑战,突破创新,提升自我管理素养。
  二、学生自我管理素养的结构
  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个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人的自我管理素养,服务于其他素养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自我管理素养的四个要素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没有充分的自我管理知识储备,就不会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实际提升;没有自主管理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就不会有自我管理实践的开展;没有自主管理的实践就不会有自我管理的创新。没有自我管理的迭代更新和创新发展,也就不会有自我管理素养的逐步提升和发展。
  根据四个要素的相互关系,构建自我管理素养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四个要素构成一个正三棱锥。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为三棱锥底面的三个顶点,共同构成正三棱锥底面的正三角形。自我管理的创新精神为三棱锥的顶点。正三棱锥的中部横截面为自我管理的实践,上接自我管理创新精神,下连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
  1.底面的知识、能力、意识相互关联,构成自我管理素養的基石
  从图1可以看出,自我管理的知识越丰富、能力越强、意识越浓,底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就会不断往外扩展延伸,底面的面积就越大,自我管理实践的基石就越稳固有力。同时,底面正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牢牢地串联在一起,它们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当个体拥有丰富的自我管理知识时,他的自我管理自信会相应增加,自我管理的主观意愿和意识会增强,在实践中,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会得到改进和提升。当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个体的自我管理意愿又会进一步增强,会更加主动地获取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从而实现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虽然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彼此联系、相互连通,但又有各自的丰富内涵,共同构成自我管理素养的底面基石。
  2.横截面的自我管理实践上联下通,构成自我管理素养的介质
  自我管理实践为自我管理素养正三棱锥模型的中点横截面,是自我管理素养发展的中间环节和核心地带。往下看,它以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为依托,避免了自我管理实践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了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了实践成功的可能性。当以自我管理知识、能力、意识为顶点的底面正三角形的面积不断增大时,代表自我管理实践的中点横截面的面积也在不断变大。这说明随着自我管理的知识、能力、意识不断增强,自我管理实践的频率和范围就会不断扩大。此外,在自我管理实践的上方是正三棱锥的顶点——自我管理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源于实践,以实践为基础,是从实践中升华和生长出来的精神品质。个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育自我管理创新精神。   3.顶点的自我管理创新精神统领全体,构成自我管理素养的归依
  自我管理的创新精神是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根据已有的外部条件和个体内在的自我管理的知识、能力、意识,运用想象和迁移等思维方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解决自我管理中新问题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是自我管理素养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素养的最后归依。自我管理创新精神通过自我管理实践不断地向根部的自我管理知识、能力、意识输送营养,使底面不断发展壮大,基石更加牢固。 从而实现正三棱锥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正三棱锥形的自我管理素养模型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各个要素之间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
  三、学生自我管理素养的培养
  自我管理素养既是内隐的品格涵养,又是其外显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自我管理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内部生长途径,也需要外部力量的有意识训练和培育,更需要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磨炼塑造。
  1.自我养成
  以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反思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养成途径是培养自我管理素养的首要方式。自我管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专业性非常强。仅靠个人的亲身经验和心得体会难以积累足够的自我管理知识。自我管理所涉及到的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注意力管理、资源管理、过程监控与调节,甚至自我惩罚与奖励等等都是专门的研究领域,都有专业化的知识和理论,都有丰富的案例和实践,都需要个体主动学习、探究、领悟、体会。
  自我管理素养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自我管理实践有利于个体践行自我管理知识,在实践中检验知识、训练技能、提升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情况、分析新局势,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培养自我管理的创新精神。通过一次次的问题解决和目标达成,个体不仅夯实了知识基础,强化了管理技能,更校验了新方法、新手段,获得了新技能,增强自我管理的自信和意愿,充分认识自我管理的价值和功用,增进对自我管理的好感,端正对自我管理的态度,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实践后的自我反思是自我管理素养提升的重要助推器。自我反思是个体重新回顾、梳理自我管理过程,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是实现认知发展和坚定自信的过程,是将自我管理经验转化为自我管理知识的过程。
  作为自我管理素养的养成者和受益者,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思考、敢于创新是实现这一途径的必备品格。离开个体积极主动的自我养成,自我管理素养无法真正培养。
  2.外部培育
  自我管理素养的发展也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支持和培育。“自我管理”这一概念的植入、意识的唤醒、意志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小事开始抓起,需要家庭和学校不厌其烦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关系人,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自我管理素养发展创设条件、提供支持。家长和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易操作的事做起,尝试自我管理。从设定目标,到制定方案,再到付诸实施,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适时地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其自我管理素养循序渐进地发展。
  当然,外部培育仍然是建立在自我实践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和家长无法替代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实践,而只能创设机会,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提供建议,帮助督促,给予鼓励等。所有的外部培育手段都必须要求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3.实践塑造
  实践是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途径[2]。自我养成的内部修炼、家长教师的外部培育,归根到底都依赖于实践应用的操作平台。在实践中培养自我管理素养要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与定向性相结合的原则。自我管理实践需要以自我管理综合素养为基础,同时又能促进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在培育自我管理素养的过程中,无论是个体主动的自我养成实践,还是外在的培育实践,都应该有明确的侧重点和指向性;要注重全面素养的整体性提升和单一素养的定向性提升相结合;要根据每次任务的特点和个体自身的素养特点,有针对、有侧重地训练某一方面的能力,培育某一方面的素养,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综合发展。
  (2)挑战性与适切性相结合的原则。自我管理的实践任务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使个体有收获,能成长,才能切实起到培育素养的作用。但这种挑战性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必须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心智水平、 年龄特征相匹配,必须与学生的身心特點相适切。挑战过大要么会让学生心生畏惧,望而却步,要么会让学生自乱阵脚,失去章法,最后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其结果是挫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打击其自我管理的自信心,失去对自我管理的兴趣和动力。
  (3)自主性与他律性相结合的原则。自主管理、自觉管理、自愿管理是培养自我管理素养的目标追求之一。 培养自我管理素养就是在没有外部控制情况下,个体自我能主动地规划、实施、监控、调适和评估,解决问题,达成目标。但这种素养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学生的自我管理素养的培育过程中,保留适当的外在监督,保持一定的他律性,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自我管理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3]。自我管理素养是人的基础素养之一,是个体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的基础,是个体一切活动的隐形支配力量。厘清自我管理素养的结构,剖析自我管理素养各要素之间的关联,阐释自我管理素养的培养路径,是培养人、发展人的重要基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孙晓敏,薛刚.自我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106-113.
  [2] 屈善孝.探析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3):68-72
  [3] 吴迪,谢志远,王晶.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05):42-44
  [作者:章策文(1979-),男,江苏南京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中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陈国庆】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变革有其自身的逻辑机理,即人在技术变化中的进化理路、师生在智能化技术中的关系塑造、教学场域时空的多维与融汇。课堂教学变革应遵循基本原则,即以人
摘 要 现代课堂教学异化的问题表征为课堂教学的功利化、娱乐化、技术化和同质化。究其缘由,在于社会多元价值理念的冲击、现代课堂教学文化的迷失以及教师课堂教学自觉的阙如。摈弃课堂教学的现代性悖论,消解现代课堂教学的异化之路,实现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复归,需要回归课堂教学的本质,澄明课堂教学的价值,赋予课堂教学以伦理观照。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异化 价值复归  “异化”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文Aliena
铺首是具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门饰,铺首以衔环状居多。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而铺首相对于陶瓷来说对其装饰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历史朝代陶瓷上的铺首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