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海派画家王一亭的作品在全国各大拍卖行均有较大的上拍量和较好的成交成绩,引起越来越多藏家对其绘画作品的浓厚兴趣。
王一亭(1867-1938年),名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祖籍浙江湖州,生于上海周浦。一生集商人、革命家、慈善家、画家为一身,富有传奇色彩。
王一亭是民国时期“海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吴昌硕为莫逆之交,在半师半友之间,俩人同为海上画派之巨擘,时有“海上双璧”之誉。他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和鸟兽等绘画题材,尤擅佛像。吴昌硕在《白龙山人小传》中说他:“每至兴酣时下笔,瑟瑟有声,若惊风之扫落叶,转瞬即成,作巨幛尤能见磅礴之气概,书亦如之。”他的作品主要受任伯年、吴昌硕的影响,尤其是后期受吴昌硕影响最大,但他能够自觉地追求个人风格,和吴昌硕相比,他的绘画题材要更广,风格更显放旷。吴昌硕有诗曰:“天惊地怪生一亭,笔铸生铁墨寒雨。活泼泼地饶精神,古人为宾我为主。”这无疑是对王一亭绘画艺术最中肯的评价。
一、王一亭书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成就
王一亭初涉画坛时,以临习王小梅(素)和倪墨耕(田)的作品为主,深得其中三昧。后拜师于海派名家任颐门下,画艺大进,颇能得其堂奥,当代美术史家陈传席评价他在1890年24岁时所作的一幅《钟馗捉鬼图》时说:“不看题款,几乎可误认为任伯年作品”。由此可见,王一亭绘画功力在此时已是非比寻常。46岁以后其画风转向学习吴昌硕,山水、花鸟、人物莫不包含缶庐(吴昌硕)韵味。60岁后的作品,渐显出熔任颐与吴昌硕为一炉的特色,即在浑厚、凝重方面似吴氏,却仍保留着任氏的清俊。
在花鸟画方面,他主宗吴昌硕,以篆籀之法写之,极富金石之趣。与此同时,他极其重视写生,为此,还特在其寓所“梓园”内饲养了各种鸟类及白鹤一头。正是基于长年累月的观察和写生,他笔下的花卉、禽鸟和走兽显得极富生气。
他的山水画远溯吴镇,近窥元济,重墨气骨法。不论盈尺小景,还是巨障大幅,都落笔潇洒无碍,有如解衣盘礴,旁若无人。其书法则以颜体为筋,再融入篆籀笔意,功力深厚,气象开阔,在急速的运笔中不失结体的紧凑坚实,给人以风雨骤来般的冲击感,尺牍之作尤其佳绝。
他最擅长的还是人物和佛像,如果说晚年的吴昌硕达到了花鸟画绝诣的话,那么王一亭则以他晚年杰出的人物画造诣可与之相媲美。甚至,吴昌硕许多作品当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由他来代笔。王一亭的人物画分两个时期:50岁前是他的前期,多写“晚山归牧”、“蕉荫闲情”、“苏武牧羊”、“寒江独钓”、“雪中赏梅”等民俗、古人词意和名贤故事。50岁以后是他的后期,因为信佛,于佛像所作最多,几乎是每日一帧,达到了他的巅峰时期。所作神佛之像无论是钟魁、和合,还是观音、达摩,都用极纵至草的逸笔写成,而又能够庄严慈祥、超尘绝俗,到了信手天成的境界。
王一亭的作品因为其深厚的艺术内涵为当时中国的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1930年徐悲鸿携王一亭等中国现代书画家作品到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国展览,获得一致好评,他的作品还被法国政府所选购。1932年王一亭作品《达摩祖师图》获得德国评委会金质奖,这是中国人的绘画作品在欧洲第一次获奖。王一亭还有作品赠于莫斯科美术馆永久收藏。
二、目前书画作品拍卖市场行情解读
正因为王一亭在绘画上的全面造诣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的作品一直为国内外藏家所宝爱,其中不少作品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作品就颇受青睐,尤其在工商界十分走俏。如银行钱庄、金银珠宝、绸缎布匹等行业中,以店堂是否悬挂“白龙山人”字画来鉴别其品位。王一亭的书画作品在日本也很受欢迎,当时日本的鉴藏家每到上海后,总以能见到王一亭为荣,见到他而未能求到其画,便觉得自己有进入宝山却空手而归之憾。甚至,日本前首相尹藤博文也请他为自己画过肖像,事毕,对他的艺术大为赞赏。
时至今日,王一亭的书画作品仍然是国内各大拍卖行主要的征集对象,尤其以花鸟画和人物画较为多见。近两年,他的作品行情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例如,2005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举行的秋拍会上,王一亭的一幅《长寿古佛》获价1,081,200元人民币;7月底在北京中贸圣佳的拍场上,人物画《踏雪寻梅》突破150,000~250,000元人民币的估价,最后竟获价770,000元人民币;同场的一幅《三羊开泰》也以693,000元人民币的高价被藏家捧走。到了2006年,上海朵云轩的春拍会上他的一幅《寿桃图》以671,000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西泠印社2006年春拍会上,一套花鸟画《四时花鸟》最后以682,000元落槌。2007年,持续上一年的态势,成交量、成交率比前两年有大幅提高。以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朵云轩和杭州西泠印社这几家拍卖公司在2007年上半年的春拍、夏拍情况为例,王一亭各类作品在这几场拍卖会上一共上拍75件,仅12件流拍,成交率高达84%,总成交额为4,260,740元人民币。这样骄人的成绩在目前海派画家当中应是名列前茅的。
三、未来拍卖市场态势分析
众所周知,投资和收藏绘画作品,往往必须要考虑作品的“名”、“真”、“精”、“稀”等诸多因素。“名”就是画家的名气,“真”就是作品真伪,“精”就是精品,“稀”就是此类作品存世量稀少,所谓物以稀为贵。具备以上几个要素,艺术品才具有投资和收藏的意义,也才有较强的应对市场风险能力。笔者对其作品的未来市场态势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绘画作品一般以两种方式流传后世,即“画以画传”和“画以人传”。“画以画传”是指绘画作品的流传于世,是因为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而得以如此;“画以人传”则是绘画作品的作者因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或较多的传奇故事被当时,以至于当今的社会公众认知,从而使他的作品也得以流传,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忽视作品本身的艺术内涵。如果说吴昌硕的作品是“画以画传”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王一亭的作品是“画以人传”的类型。论艺术造诣,王一亭与吴昌硕同时齐名并称于沪上,然而,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他那些传奇经历和故事。另外,对于海派绘画的形成和发展,王一亭也做过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他曾参加和组织过包括西泠印社在内至少二十个以上的书画团体,这些为海派画家们切磋画艺和谋求生存、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海派大师吴昌硕当初能够下决心从苏州迁居上海并最终得以立足,这与王一亭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后,吴昌硕的绘画艺术也由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王一亭还积极地兴办和资助上海的美术教育事业,如他创办了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同时又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等多个学校的校董。所以,可以这样说,王一亭是海上画派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对中国美术事业作过极其重要的贡献。
其二,作品的真伪一直是困扰每一个藏家的问题,王一亭的赝品在目前市场上也是屡见不鲜。一般而言,他的赝品在整体风貌上往往流于粗俗与匠气,绝不如真迹这般自然流畅、落拓潇洒。再佐以题款和钤印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赝品的题款常会出现运笔呆板、软弱、失真、水平低下等弊端,而翻刻造假的印章,其篆字的笔法软弱呆板,印色火气,印框稍大,或某些笔划不对,或故作残以充真。这些都需要藏家在实践中仔细辨别其中的差异所在。
其三,正如前文介绍,王一亭身兼数职,不完全是个职业画家,很多作品都是在工作的闲暇之余所作。陈传席先生在《画坛点将录》中分析到:“王一亭虽然事忙繁杂,但仍日画十数帧,他不可能静下来好好研究,认真体会,更不能静下心来惟妙惟肖……他作画太快,秀骨没有表现出来,这主要是他太忙,事太繁杂造成的,王一亭如果专一于画,他的绘画成就是不得了的。” 所以,即便是他的亲笔当中也难免有许多粗率之作,这点要提醒藏家特别注意甄别他的精品和非精品。
另外,由于种种原因,王一亭作品目前有较大的上拍量,据不完全统计,上拍作品已经超过5000幅,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其价格整体的提升。但由于各类收藏机构和诸多藏家加紧了对其精品的收藏并在此后较长时间不予以“出仓” ,使其精品呈日趋减少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走势的日趋强劲,以及奥运经济、上海世博会、全球艺术市场日趋蓬勃等因素的作用,近现代名家书画价格普遍大幅度上升,这几年海派绘画市场行情也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其中任伯年、吴昌硕等大师级画家的作品成交尤其活跃,而王一亭等画家作品更攀上了价格的新高,成为目前市场最抢眼的亮点之一。虽然王一亭作品的价位与吴昌硕等人还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人们对他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和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逐步回暖,他的作品终将回归到一个更为合理的市场价位,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王一亭书画作品还将持续走强,我们将拭目以待。 (责编:唐陌楚)
王一亭(1867-1938年),名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祖籍浙江湖州,生于上海周浦。一生集商人、革命家、慈善家、画家为一身,富有传奇色彩。
王一亭是民国时期“海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吴昌硕为莫逆之交,在半师半友之间,俩人同为海上画派之巨擘,时有“海上双璧”之誉。他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和鸟兽等绘画题材,尤擅佛像。吴昌硕在《白龙山人小传》中说他:“每至兴酣时下笔,瑟瑟有声,若惊风之扫落叶,转瞬即成,作巨幛尤能见磅礴之气概,书亦如之。”他的作品主要受任伯年、吴昌硕的影响,尤其是后期受吴昌硕影响最大,但他能够自觉地追求个人风格,和吴昌硕相比,他的绘画题材要更广,风格更显放旷。吴昌硕有诗曰:“天惊地怪生一亭,笔铸生铁墨寒雨。活泼泼地饶精神,古人为宾我为主。”这无疑是对王一亭绘画艺术最中肯的评价。
一、王一亭书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成就
王一亭初涉画坛时,以临习王小梅(素)和倪墨耕(田)的作品为主,深得其中三昧。后拜师于海派名家任颐门下,画艺大进,颇能得其堂奥,当代美术史家陈传席评价他在1890年24岁时所作的一幅《钟馗捉鬼图》时说:“不看题款,几乎可误认为任伯年作品”。由此可见,王一亭绘画功力在此时已是非比寻常。46岁以后其画风转向学习吴昌硕,山水、花鸟、人物莫不包含缶庐(吴昌硕)韵味。60岁后的作品,渐显出熔任颐与吴昌硕为一炉的特色,即在浑厚、凝重方面似吴氏,却仍保留着任氏的清俊。
在花鸟画方面,他主宗吴昌硕,以篆籀之法写之,极富金石之趣。与此同时,他极其重视写生,为此,还特在其寓所“梓园”内饲养了各种鸟类及白鹤一头。正是基于长年累月的观察和写生,他笔下的花卉、禽鸟和走兽显得极富生气。
他的山水画远溯吴镇,近窥元济,重墨气骨法。不论盈尺小景,还是巨障大幅,都落笔潇洒无碍,有如解衣盘礴,旁若无人。其书法则以颜体为筋,再融入篆籀笔意,功力深厚,气象开阔,在急速的运笔中不失结体的紧凑坚实,给人以风雨骤来般的冲击感,尺牍之作尤其佳绝。
他最擅长的还是人物和佛像,如果说晚年的吴昌硕达到了花鸟画绝诣的话,那么王一亭则以他晚年杰出的人物画造诣可与之相媲美。甚至,吴昌硕许多作品当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由他来代笔。王一亭的人物画分两个时期:50岁前是他的前期,多写“晚山归牧”、“蕉荫闲情”、“苏武牧羊”、“寒江独钓”、“雪中赏梅”等民俗、古人词意和名贤故事。50岁以后是他的后期,因为信佛,于佛像所作最多,几乎是每日一帧,达到了他的巅峰时期。所作神佛之像无论是钟魁、和合,还是观音、达摩,都用极纵至草的逸笔写成,而又能够庄严慈祥、超尘绝俗,到了信手天成的境界。
王一亭的作品因为其深厚的艺术内涵为当时中国的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1930年徐悲鸿携王一亭等中国现代书画家作品到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国展览,获得一致好评,他的作品还被法国政府所选购。1932年王一亭作品《达摩祖师图》获得德国评委会金质奖,这是中国人的绘画作品在欧洲第一次获奖。王一亭还有作品赠于莫斯科美术馆永久收藏。
二、目前书画作品拍卖市场行情解读
正因为王一亭在绘画上的全面造诣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的作品一直为国内外藏家所宝爱,其中不少作品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作品就颇受青睐,尤其在工商界十分走俏。如银行钱庄、金银珠宝、绸缎布匹等行业中,以店堂是否悬挂“白龙山人”字画来鉴别其品位。王一亭的书画作品在日本也很受欢迎,当时日本的鉴藏家每到上海后,总以能见到王一亭为荣,见到他而未能求到其画,便觉得自己有进入宝山却空手而归之憾。甚至,日本前首相尹藤博文也请他为自己画过肖像,事毕,对他的艺术大为赞赏。
时至今日,王一亭的书画作品仍然是国内各大拍卖行主要的征集对象,尤其以花鸟画和人物画较为多见。近两年,他的作品行情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例如,2005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举行的秋拍会上,王一亭的一幅《长寿古佛》获价1,081,200元人民币;7月底在北京中贸圣佳的拍场上,人物画《踏雪寻梅》突破150,000~250,000元人民币的估价,最后竟获价770,000元人民币;同场的一幅《三羊开泰》也以693,000元人民币的高价被藏家捧走。到了2006年,上海朵云轩的春拍会上他的一幅《寿桃图》以671,000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西泠印社2006年春拍会上,一套花鸟画《四时花鸟》最后以682,000元落槌。2007年,持续上一年的态势,成交量、成交率比前两年有大幅提高。以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朵云轩和杭州西泠印社这几家拍卖公司在2007年上半年的春拍、夏拍情况为例,王一亭各类作品在这几场拍卖会上一共上拍75件,仅12件流拍,成交率高达84%,总成交额为4,260,740元人民币。这样骄人的成绩在目前海派画家当中应是名列前茅的。
三、未来拍卖市场态势分析
众所周知,投资和收藏绘画作品,往往必须要考虑作品的“名”、“真”、“精”、“稀”等诸多因素。“名”就是画家的名气,“真”就是作品真伪,“精”就是精品,“稀”就是此类作品存世量稀少,所谓物以稀为贵。具备以上几个要素,艺术品才具有投资和收藏的意义,也才有较强的应对市场风险能力。笔者对其作品的未来市场态势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绘画作品一般以两种方式流传后世,即“画以画传”和“画以人传”。“画以画传”是指绘画作品的流传于世,是因为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而得以如此;“画以人传”则是绘画作品的作者因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或较多的传奇故事被当时,以至于当今的社会公众认知,从而使他的作品也得以流传,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忽视作品本身的艺术内涵。如果说吴昌硕的作品是“画以画传”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王一亭的作品是“画以人传”的类型。论艺术造诣,王一亭与吴昌硕同时齐名并称于沪上,然而,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他那些传奇经历和故事。另外,对于海派绘画的形成和发展,王一亭也做过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他曾参加和组织过包括西泠印社在内至少二十个以上的书画团体,这些为海派画家们切磋画艺和谋求生存、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海派大师吴昌硕当初能够下决心从苏州迁居上海并最终得以立足,这与王一亭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后,吴昌硕的绘画艺术也由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王一亭还积极地兴办和资助上海的美术教育事业,如他创办了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同时又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等多个学校的校董。所以,可以这样说,王一亭是海上画派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对中国美术事业作过极其重要的贡献。
其二,作品的真伪一直是困扰每一个藏家的问题,王一亭的赝品在目前市场上也是屡见不鲜。一般而言,他的赝品在整体风貌上往往流于粗俗与匠气,绝不如真迹这般自然流畅、落拓潇洒。再佐以题款和钤印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赝品的题款常会出现运笔呆板、软弱、失真、水平低下等弊端,而翻刻造假的印章,其篆字的笔法软弱呆板,印色火气,印框稍大,或某些笔划不对,或故作残以充真。这些都需要藏家在实践中仔细辨别其中的差异所在。
其三,正如前文介绍,王一亭身兼数职,不完全是个职业画家,很多作品都是在工作的闲暇之余所作。陈传席先生在《画坛点将录》中分析到:“王一亭虽然事忙繁杂,但仍日画十数帧,他不可能静下来好好研究,认真体会,更不能静下心来惟妙惟肖……他作画太快,秀骨没有表现出来,这主要是他太忙,事太繁杂造成的,王一亭如果专一于画,他的绘画成就是不得了的。” 所以,即便是他的亲笔当中也难免有许多粗率之作,这点要提醒藏家特别注意甄别他的精品和非精品。
另外,由于种种原因,王一亭作品目前有较大的上拍量,据不完全统计,上拍作品已经超过5000幅,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其价格整体的提升。但由于各类收藏机构和诸多藏家加紧了对其精品的收藏并在此后较长时间不予以“出仓” ,使其精品呈日趋减少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走势的日趋强劲,以及奥运经济、上海世博会、全球艺术市场日趋蓬勃等因素的作用,近现代名家书画价格普遍大幅度上升,这几年海派绘画市场行情也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其中任伯年、吴昌硕等大师级画家的作品成交尤其活跃,而王一亭等画家作品更攀上了价格的新高,成为目前市场最抢眼的亮点之一。虽然王一亭作品的价位与吴昌硕等人还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人们对他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和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逐步回暖,他的作品终将回归到一个更为合理的市场价位,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王一亭书画作品还将持续走强,我们将拭目以待。 (责编: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