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大同姑娘王春芳2岁时,父亲遭遇车祸,从此瘫痪在床。两年后,她的母亲离家出走,近20年杳无音信。4岁的王春芳和妹妹以及瘫痪的父亲,只得靠爷爷奶奶的照顾和亲友们的接济生活。王春芳12岁那年,妹妹因一场意外造成一条腿残疾。无奈之下,王春芳只能辍学,回家照顾父亲和妹妹。10多年来,王春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用柔弱肩膀扛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在谈婚论嫁期间,她把“带着瘫痪父亲出嫁”作为首要条件,终于如愿与一位忠厚善良的小伙儿结为连理。如今,她在家照料父亲,丈夫在外打工挣钱养家。2018年10月,孝老爱亲的王春芳登上“中国好人榜”。
1994年2月,王春芳出生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蔡村镇碾槽沟村一户农家。当时,她的家境在当地算是富裕的,父亲王元是当地有名的吹鼓手,方圆数十里的村民办宴席,都邀请他所在的鼓匠班演出,因而收入很可观。王春芳的母亲娘家就在邻村。
随着王春芳和妹妹王春霞相继出生,四口之家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1995年12月24日,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那天,王元所在的鼓匠班到浑源南山区的乡村演出,回家途中所乘坐的三轮车侧翻,车上9个人有4人受伤,其中王元伤势最为严重。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王元的外伤痊愈,但因颈椎受损,从此瘫痪在床。
妻子照料了王元两年,但王元的身体不见好转,家庭生活陷入困境。1997年冬,王元的妻子舍弃了两个年幼的女儿和瘫痪在床的丈夫,悄悄离家出走了。当时,王春芳还不到4岁,她的妹妹王春霞只有2岁。
母亲的出走,让这个原本苦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王春芳姐妹和瘫痪在床的父亲,只得靠爷爷奶奶的照顾和大伯叔叔们的接济生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母亲离开后,王春芳就开始帮助奶奶做家务,扫地、洗菜、烧饭,跑前忙后。她七八岁时,就能给父亲喂饭、喂水。
由于要帮助奶奶照顾父亲,王春芳10岁时才开始上学。每天放学回家,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趴在床边和父亲说话,她担心父亲没人交流会闷坏。
屋漏偏逢连阴雨。王春芳12岁那年,一个冬天的晚上,因取暖的炉子倒烟,爷爷奶奶和王春芳姐妹在熟睡中被烟闷倒,幸亏第二天早晨王春芳的大伯及时发现,才救了一家人。不幸的是,王春霞从此留下了后遗症——痉挛性神经脑瘫,走路时拖着一条腿,走得急了就会摔倒。以前妹妹还能帮王春芳做些家务,出事后,家里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王春芳柔弱的肩头。
14岁时,王春芳上小学四年级,当年秋天,村里的小学撤销,合并到蔡村镇小学。蔡村镇离王春芳家有5公里远,此时爷爷病重,奶奶需要照顾爷爷,父亲和妹妹怎么办呢?王春芳心里发愁。
无奈之下,王春芳决定辍学。9月初开学那天,本应该升五年级的王春芳眼看着以前一起上学的小伙伴都去新学校报到了,忍不住眼泪直流。
从那天起,王春芳便在家全心全意地照顾父亲、操持家务,当起了家里的顶梁柱。
为了节省烧饭用的煤球,她安顿好瘫痪卧床的父亲,让妹妹在家守着,然后和奶奶一起在村邊收割后的农田里捡拾别人丢弃的玉米秸秆。奶奶将她们拾到的秸秆收集成一堆,王春芳就用绳子捆好,一趟趟背回家,留着做柴火。王春芳的肩膀被绳子勒得红肿,衣服被汗水打湿……祖孙俩从秋天一直拾到入冬,拾回的秸秆堆了满满一院子。
为了防止常年卧床的父亲身上生褥疮,王春芳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帮助父亲翻一次身。刚开始,王春芳一个人翻不动,奶奶就在一边帮忙。时间长了,王春芳胳膊也有劲了,自己一个人就能够帮助父亲翻身。每天夜里,因为要几次给父亲翻身,她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为了防止父亲肌肉萎缩,王春芳每天要花一个小时给父亲做全身按摩。每天做饭,她都要问问父亲想吃啥,总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变着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给父亲吃。
2009年,王春芳一家居住的3间土窑洞由于年久失修面临垮塌的危险,恰好四叔家刚刚盖起了4间新房,四叔一家又要外出打工,四叔便腾出其中一间,让王春芳一家居住。村里为王春芳的父亲和残疾的妹妹办了低保。对此,王春芳一面心存感激,一面还想把家里料理得更好。为了让父亲吃上新鲜蔬菜,她在四叔院子里的空地里种上各种各样的应季蔬菜,西红柿、黄瓜、豆角、萝卜、大白菜等,应有尽有。她还养了8只母鸡,下的蛋用来给父亲和妹妹加强营养,她自己却不舍得吃。
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家里的经济收入捉襟见肘。几年前,王春芳在别人不愿种的5亩旱地上,种了玉米和土豆。4亩地的玉米收获了约1500公斤,扣除种子、化肥钱后,还有大约1500元的收入。
艰苦的生活,把王春芳磨炼成家里家外的能手。在王春芳的精心打理下,家里的日子虽然过得困难,但依然充满希望。
王春芳的孝顺、勤劳,让乡邻们交口称赞,从她20岁起,便陆续有热心人帮着给她介绍对象,希望她能嫁个如意郎君,过上好日子。王春芳提出了出嫁的唯一条件:必须带上自己的父亲。她考虑的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妹妹又残疾,她要是出嫁了,今后谁来照料瘫痪在床的父亲?
做出带父出嫁的决定时,王春芳也想到了,这个条件会让很多小伙子望而却步。“那就随缘吧!实在不行的话,我就不嫁了,陪爸爸度过这一生!”确实,一些原本准备和她相亲的男青年,听说她的条件后,迅速打消了与她见面的念头。
2017年正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春芳遇上了一位好心的小伙子,他愿意接受王春芳带父出嫁的条件。小伙子名叫孙喜龙,比王春芳大一岁,浑源县西留乡付家坡村人,忠厚踏实,听说王春芳的经历后,为王春芳的孝心而感动,愿意接受她的条件。之后,他们俩在媒人的介绍下见面,相互都产生了好感。两人互加微信后,孙喜龙便前往上海打工。此后,两人通过网络,开启相隔千里的网上恋爱。
孙喜龙在上海一家高校当厨师,每年寒暑假都会回到老家。2017年国庆节放假,孙喜龙回到浑源后,与王春芳订婚。2018年正月初九,他们举办了婚礼。婚后,王春芳在家里照顾父亲、料理家务,孙喜龙继续在上海打工。
对于今后的打算,孙喜龙说:“我在上海打工这些年,努力存了一些钱,准备在县城买套房子,到时候春芳安心在家照顾爸爸,操持家事,我就在县城打工或者做点生意。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父亲瘫痪母亲出走,柔弱女孩肩负家庭重担
1994年2月,王春芳出生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蔡村镇碾槽沟村一户农家。当时,她的家境在当地算是富裕的,父亲王元是当地有名的吹鼓手,方圆数十里的村民办宴席,都邀请他所在的鼓匠班演出,因而收入很可观。王春芳的母亲娘家就在邻村。
随着王春芳和妹妹王春霞相继出生,四口之家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1995年12月24日,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那天,王元所在的鼓匠班到浑源南山区的乡村演出,回家途中所乘坐的三轮车侧翻,车上9个人有4人受伤,其中王元伤势最为严重。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王元的外伤痊愈,但因颈椎受损,从此瘫痪在床。
妻子照料了王元两年,但王元的身体不见好转,家庭生活陷入困境。1997年冬,王元的妻子舍弃了两个年幼的女儿和瘫痪在床的丈夫,悄悄离家出走了。当时,王春芳还不到4岁,她的妹妹王春霞只有2岁。
母亲的出走,让这个原本苦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王春芳姐妹和瘫痪在床的父亲,只得靠爷爷奶奶的照顾和大伯叔叔们的接济生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母亲离开后,王春芳就开始帮助奶奶做家务,扫地、洗菜、烧饭,跑前忙后。她七八岁时,就能给父亲喂饭、喂水。
由于要帮助奶奶照顾父亲,王春芳10岁时才开始上学。每天放学回家,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趴在床边和父亲说话,她担心父亲没人交流会闷坏。
屋漏偏逢连阴雨。王春芳12岁那年,一个冬天的晚上,因取暖的炉子倒烟,爷爷奶奶和王春芳姐妹在熟睡中被烟闷倒,幸亏第二天早晨王春芳的大伯及时发现,才救了一家人。不幸的是,王春霞从此留下了后遗症——痉挛性神经脑瘫,走路时拖着一条腿,走得急了就会摔倒。以前妹妹还能帮王春芳做些家务,出事后,家里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王春芳柔弱的肩头。
为照顾父亲含泪辍学,花季少女撑起一个不完整的家
14岁时,王春芳上小学四年级,当年秋天,村里的小学撤销,合并到蔡村镇小学。蔡村镇离王春芳家有5公里远,此时爷爷病重,奶奶需要照顾爷爷,父亲和妹妹怎么办呢?王春芳心里发愁。
无奈之下,王春芳决定辍学。9月初开学那天,本应该升五年级的王春芳眼看着以前一起上学的小伙伴都去新学校报到了,忍不住眼泪直流。
从那天起,王春芳便在家全心全意地照顾父亲、操持家务,当起了家里的顶梁柱。
为了节省烧饭用的煤球,她安顿好瘫痪卧床的父亲,让妹妹在家守着,然后和奶奶一起在村邊收割后的农田里捡拾别人丢弃的玉米秸秆。奶奶将她们拾到的秸秆收集成一堆,王春芳就用绳子捆好,一趟趟背回家,留着做柴火。王春芳的肩膀被绳子勒得红肿,衣服被汗水打湿……祖孙俩从秋天一直拾到入冬,拾回的秸秆堆了满满一院子。
为了防止常年卧床的父亲身上生褥疮,王春芳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帮助父亲翻一次身。刚开始,王春芳一个人翻不动,奶奶就在一边帮忙。时间长了,王春芳胳膊也有劲了,自己一个人就能够帮助父亲翻身。每天夜里,因为要几次给父亲翻身,她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为了防止父亲肌肉萎缩,王春芳每天要花一个小时给父亲做全身按摩。每天做饭,她都要问问父亲想吃啥,总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变着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给父亲吃。
2009年,王春芳一家居住的3间土窑洞由于年久失修面临垮塌的危险,恰好四叔家刚刚盖起了4间新房,四叔一家又要外出打工,四叔便腾出其中一间,让王春芳一家居住。村里为王春芳的父亲和残疾的妹妹办了低保。对此,王春芳一面心存感激,一面还想把家里料理得更好。为了让父亲吃上新鲜蔬菜,她在四叔院子里的空地里种上各种各样的应季蔬菜,西红柿、黄瓜、豆角、萝卜、大白菜等,应有尽有。她还养了8只母鸡,下的蛋用来给父亲和妹妹加强营养,她自己却不舍得吃。
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家里的经济收入捉襟见肘。几年前,王春芳在别人不愿种的5亩旱地上,种了玉米和土豆。4亩地的玉米收获了约1500公斤,扣除种子、化肥钱后,还有大约1500元的收入。
艰苦的生活,把王春芳磨炼成家里家外的能手。在王春芳的精心打理下,家里的日子虽然过得困难,但依然充满希望。
出嫁的唯一条件:一定要带着瘫痪父亲
王春芳的孝顺、勤劳,让乡邻们交口称赞,从她20岁起,便陆续有热心人帮着给她介绍对象,希望她能嫁个如意郎君,过上好日子。王春芳提出了出嫁的唯一条件:必须带上自己的父亲。她考虑的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妹妹又残疾,她要是出嫁了,今后谁来照料瘫痪在床的父亲?
做出带父出嫁的决定时,王春芳也想到了,这个条件会让很多小伙子望而却步。“那就随缘吧!实在不行的话,我就不嫁了,陪爸爸度过这一生!”确实,一些原本准备和她相亲的男青年,听说她的条件后,迅速打消了与她见面的念头。
2017年正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春芳遇上了一位好心的小伙子,他愿意接受王春芳带父出嫁的条件。小伙子名叫孙喜龙,比王春芳大一岁,浑源县西留乡付家坡村人,忠厚踏实,听说王春芳的经历后,为王春芳的孝心而感动,愿意接受她的条件。之后,他们俩在媒人的介绍下见面,相互都产生了好感。两人互加微信后,孙喜龙便前往上海打工。此后,两人通过网络,开启相隔千里的网上恋爱。
孙喜龙在上海一家高校当厨师,每年寒暑假都会回到老家。2017年国庆节放假,孙喜龙回到浑源后,与王春芳订婚。2018年正月初九,他们举办了婚礼。婚后,王春芳在家里照顾父亲、料理家务,孙喜龙继续在上海打工。
对于今后的打算,孙喜龙说:“我在上海打工这些年,努力存了一些钱,准备在县城买套房子,到时候春芳安心在家照顾爸爸,操持家事,我就在县城打工或者做点生意。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