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本文笔者从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味性、要贴近生活、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等五方面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 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本文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一、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味性
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那些趣味横生的历史典故、数学趣闻、科学家轶事等,对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如我在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课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泰姬陵,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汉为纪念其爱妃慕塔芝玛,动用了数万名工人,以宝石镶饰修建陵寝,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传说当时的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全都是用红宝石镶嵌而成的,第一层有一个,第二层有两个,第三层有三个,以此类推共有一百层.请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三角形图案共有多少个红宝石吗?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听过与这个故事相类似的故事(高斯的倒序相加),也就是1 2 3 … 100,故很快就回答出来了.虽然结果学生都知道,但是听了这样一个故事后,学生的好奇心都显示出来了,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愿意听,乐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然后再问:你是怎么样得到这个结果呢?学生回答:把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相加,第二个和倒数第二个相加……第五十个和第五十一个相加共五十个101,故结果就是5050.再问:如果只有九十九层呢?学生依旧用倒序相加,但发现只有四十九个101,还多了个50,故用这种方法求和还要分个数为奇数和偶数,这时再引导学生在三角形旁边画一个倒三角形,补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每一层都是相同的101个,共100层,总数只需把总和除以二就可以了(这两个三角形中的宝石个数是一样的),若是99层,也一样处理就好了,我们把第一层看成第一项,最后一层看成最后一项,这样就可以得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了.
二、创设的情境要贴近生活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新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材料)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创设的情境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
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的情境.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思考性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置疑设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导学”的中心在于引导,引在堵塞处,导在疑难处.搞好引导,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状态的转化.如在教学用列举法求解概率时,提问:“一对骰子,如果两正面和为2、11、12,则甲赢;如果两正面和为7,则乙赢;否则均不赢.你认为游戏公平吗?如你认为游戏不公平,说明理由,并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这样,一下子把同学们引向思考的境地.
五、创设的情境要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在讲解“简单的空间几何体”这一课中的棱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欣赏埃及金字塔的图片;为更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入金字塔的“神力”:埃及八十多座金字塔都具有一种神秘之力,这种力使人或其他物体产生奇异的效应.金字塔里的温度很高,可它里面的生物遗体却不腐烂,反而脱水变干.有些科学家进去考察,他们进去后,带的电子仪器都失灵了.有些学者还发现在塔内长时间停留,会使人精神失调,意识模糊.还有许多学者做了有趣的实验,他们把相同的牛奶分成两杯,一杯放在自制的金字塔模型内,另一杯则放在外面,经过两天时间,模型里面的牛奶干得像奶酪一样,但未变质,而另一杯却已经变质了.研究人员后来改变了实验方法,把金字塔模型再加缩小,把很多模型并排放在桌上,然后把实验品放在模型的顶部而不是内部,再观察结果.首先放上去的是一瓶酒,8小时后味道变甜,更加清香可口了.再把烟卷放在上面,1小时后抽起来更加芬芳了.最后拿橘子汁做实验,3小时后开始发生变化,5小时后橘子汁脱酸变甜,72小时后橘子汁分成较明显的三层,上层透明,中层半透明,下层有沉淀物.金字塔确实有一种力,可这力从哪儿来?为什么会有力?于是学生议论纷纷,但我们现有的知识没有与金字塔相关的,从而很顺利地引入这节课的研究内容:棱锥.我想这样的设计更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去研究、探讨,真正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自主性教学,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跟他们一起商量一起探讨,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本文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一、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味性
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那些趣味横生的历史典故、数学趣闻、科学家轶事等,对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如我在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课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泰姬陵,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汉为纪念其爱妃慕塔芝玛,动用了数万名工人,以宝石镶饰修建陵寝,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传说当时的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全都是用红宝石镶嵌而成的,第一层有一个,第二层有两个,第三层有三个,以此类推共有一百层.请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三角形图案共有多少个红宝石吗?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听过与这个故事相类似的故事(高斯的倒序相加),也就是1 2 3 … 100,故很快就回答出来了.虽然结果学生都知道,但是听了这样一个故事后,学生的好奇心都显示出来了,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愿意听,乐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然后再问:你是怎么样得到这个结果呢?学生回答:把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相加,第二个和倒数第二个相加……第五十个和第五十一个相加共五十个101,故结果就是5050.再问:如果只有九十九层呢?学生依旧用倒序相加,但发现只有四十九个101,还多了个50,故用这种方法求和还要分个数为奇数和偶数,这时再引导学生在三角形旁边画一个倒三角形,补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每一层都是相同的101个,共100层,总数只需把总和除以二就可以了(这两个三角形中的宝石个数是一样的),若是99层,也一样处理就好了,我们把第一层看成第一项,最后一层看成最后一项,这样就可以得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了.
二、创设的情境要贴近生活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新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材料)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创设的情境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
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的情境.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思考性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置疑设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导学”的中心在于引导,引在堵塞处,导在疑难处.搞好引导,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状态的转化.如在教学用列举法求解概率时,提问:“一对骰子,如果两正面和为2、11、12,则甲赢;如果两正面和为7,则乙赢;否则均不赢.你认为游戏公平吗?如你认为游戏不公平,说明理由,并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这样,一下子把同学们引向思考的境地.
五、创设的情境要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在讲解“简单的空间几何体”这一课中的棱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欣赏埃及金字塔的图片;为更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入金字塔的“神力”:埃及八十多座金字塔都具有一种神秘之力,这种力使人或其他物体产生奇异的效应.金字塔里的温度很高,可它里面的生物遗体却不腐烂,反而脱水变干.有些科学家进去考察,他们进去后,带的电子仪器都失灵了.有些学者还发现在塔内长时间停留,会使人精神失调,意识模糊.还有许多学者做了有趣的实验,他们把相同的牛奶分成两杯,一杯放在自制的金字塔模型内,另一杯则放在外面,经过两天时间,模型里面的牛奶干得像奶酪一样,但未变质,而另一杯却已经变质了.研究人员后来改变了实验方法,把金字塔模型再加缩小,把很多模型并排放在桌上,然后把实验品放在模型的顶部而不是内部,再观察结果.首先放上去的是一瓶酒,8小时后味道变甜,更加清香可口了.再把烟卷放在上面,1小时后抽起来更加芬芳了.最后拿橘子汁做实验,3小时后开始发生变化,5小时后橘子汁脱酸变甜,72小时后橘子汁分成较明显的三层,上层透明,中层半透明,下层有沉淀物.金字塔确实有一种力,可这力从哪儿来?为什么会有力?于是学生议论纷纷,但我们现有的知识没有与金字塔相关的,从而很顺利地引入这节课的研究内容:棱锥.我想这样的设计更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去研究、探讨,真正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自主性教学,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跟他们一起商量一起探讨,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