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的“致命奇光”

来源 :探索与发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发展史上,阿基米德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是那个难再出现的辉煌时代造就的难以企及的伟大科学家;在百姓口口相传中,阿基米德更像个无所不能的天才,是那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浪漫国度滋养的被智慧女神眷顾的宠儿。
  
  关于阿基米德的传说
  关于阿基米德的传说,最著名的恐怕就是那句“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不过,人们知道,阿基米德从来都不是口出狂言的妄想家。在人们的记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出身贵族、谦虚好学、勤于思考、躬身实践的智者。他一生致力于发现、思考和发明,即便是临死前那一刻,他还念念不忘他的几何研究——。“你踩坏了我的图。”“等一下再砍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功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律证明完毕,可不能给后人留下一道还没有求解出来的难题啊!”不过在这众多的传说中,有一个传说却始终被怀疑,甚至于在近些年已被一些科研机构认定为仅仅是一个传说而非事实,这就是著名的“致命奇光”。
  
  神奇而备受质疑的“致命奇光”
  在古代罗马人侵略叙拉古之时,由马塞拉斯率领的罗马军队在和叙古拉军队的对抗中,几乎每天都在遭受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武器的折磨,不过最惨的一次莫过于舰队的莫名自燃——他们发现对方士兵们手里只拿着镜子,然而,就在船要靠近西西里岛时,一道光柱从岸边射来,他们的船顿时烈焰升腾。眼看着自己的舰队燃起了熊熊大火,罗马人却怎么也找不到失火的原因,他们只看到天降一道光,船只就纷纷着起了大火,魂飞魄散的罗马人于是称其为“致命奇光”。不过他们也知道,这一定还是对面紧闭的城门里那个神奇的老人“作的法”。焦头烂额的马塞拉斯只能无奈地自嘲说:“这是一场罗马舰队与阿基米德一个人的战争。”于是,罗马人成了太阳能最早的牺牲品。
  的确,按照传说,“致命奇光”依旧属于阿基米德智慧的结晶。不过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有些扑朔迷离。公元1200年,东罗马帝国一位并不为人特别信赖的历史学家对此有过一番精彩的论述:“当马塞拉斯将他们的舰队撤退到一箭之外时,这位老人——阿基米德搭建起一种六角形的镜子,在与镜子大小成一定比例的地方放了相似的四边形小镜子,可以用链环和铰链之类的东西移动它们。当镜子将光束反射到目标时,船只燃起了可怕的火,一箭之遥,他把船只化成灰烬。”在更为普遍的一个版本里,宣称阿基米德是召集了全城的妇女拿着化妆镜,在海岸线围成一个抛物线阵形,燃着了对方的舰队。
  然而几个世纪以来,对于古代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如何在公元前212年利用聚集的太阳能催毁罗马舰队、战胜敌人的战争传说,科学家们始终争论不休。有历史学家称当时的人并不具备了解光和镜子的知识,这只是一个传说。不过,2000年的一项研究已经证明某些古代文明世界,包括阿基米德的文明在内,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光学知识,以至他们可以制造出望远镜—一个归功于16世纪天文学家伽利略的发明——而且已经掌握了“燃烧镜”的使用。不过牛津大学物理学教授和光学专家保罗·尤尔特又提出新的质疑,即阿基米德利用当时可得的技术。未必能够把镜子造得那么平滑。但大英博物馆保管员最近给一个从古代卡尔胡阿西利亚城出土的玻璃碎片重贴标签时,认识到他们先前以为是小玩艺的东西,可能是一个用来矫正近视的精制凸镜。它制作于大约公元前800年,时间在阿基米德诞生大约600年前。
  事实上,最大的质疑应该还是因为模拟实验的失败。200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进行了两场试验来验证“致命奇光”传说的真实性,结果徒劳无功,该试验显示阿基米德的“致命奇光”很可能只是传说。不过,这并不是说办不到,只能说作为战争武器,是很不实际的。
  虽然如此,人们还是对几千年前,阿基米德能够指挥人们站在准确的位置,每个人都精确地摆好了镜子的角度,并得到了好天气的帮助而感到极大的困惑和怀疑。可是历史上由人力创造出来的奇迹还少吗?长城、金字塔……
  
  捍卫“致命奇光”的名誉
  不管怎样,人们都不能轻易地否定“致命奇光”的存在,更何况是大名鼎鼎的阿基米德创造出的“神话”。最重要的是,我们同样可以找出很多史实和依据来证实它的存在。
  6世纪,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敌舰围城——直到有几十个人手持镜子,放火点燃了敌舰,他们才算得救。现代科学家也在现代条件下,重做了同样的试验。1747年,布冯伯爵用了168面玻璃镜点燃约46米外的涂了木馏油的木头。1973年,希腊科学家伊奥安尼斯·萨卡斯,决定要检验一下是否能用“燃烧镜”点燃一只船。他让60个水手排队站在码头上,拿着大镜子,把光线反射到约46米开外的一只小船上。不到三分钟,船就着火了。
  虽然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的“致命奇光’,试验失败了,但同一年,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系的学生却证明了“致命奇光”的可行性,学生们成功点燃了一个罗马战船的橡木模型。一位学生用127面镜子聚光反射到自己的手上,结论是“可恶!太热了!”事实上,那里的温度高达600℃。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在叙拉古做了实地试验,他们用铜制平面镜收集春天的阳光,推断如果有足够多的平面镜(几百面)按正确方位排列,将光线集中到一点,在离海岸“一箭之遥”(约46米)的目标上,很容易产生482℃~593℃的高温。而早在17世纪,坚决拥护“致命奇光”传说的柯雪神父,在1645年从罗马出发来到遥远的叙拉古,沿着海岸行走,并考察得出一个结论:当马塞拉斯的舰队着火时,离阿基米德的队伍不超过30步。
  或许我们可以再现一下2000年前的海湾战场:由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属地中海型气候,夏干冬雨,所以那里夏天的天空应该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又由于广大面积的镜子需要一个适当的倾斜角度才可以反射,阿基米德祖国的妇女们不应该只拿镜子,更要拿椅子或是可以垫高的物品在海岸边依序排成汇聚光线于一点的倾斜的镜墙,再加上弓箭手以弓箭发射易燃物质入敌船内,声势浩大的古希腊海湾战场便产生了。
  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海湾,急促的战鼓声响彻云霄,妇女们匆忙地拿着镜子和椅子在此集合,远方的罗马战舰渐渐逼近,阿基米德从容不迫地指挥妇女们依其高低顺序排成了一个抛物弧形阵仗,将太阳光在海面上汇聚于一处,弓箭手站好战斗位置,准备拉弓,此时,敌军到达亮光汇聚处,阿基米德大喊“发射”,一时,箭如雨下,沾满了易燃物质的箭,落入敌船,海上聚光处的高温使敌船迅速着火,在进入海湾之前,敌军舰队即化为灰烬。就这样,阿基米德聪明地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了强大的罗马军队。
  当然,这个场面很大程度上还是基于想象,但应该是合理的想象。而且最重要的,不管真相是什么,阿基米德和“致命奇光”的故事能够支撑起这样的说法:希腊人知道,太阳包含巨大的能量、危险的能量,并能用镜子集中,使用或增强这种能量。
  选自“北京科普之窗”
其他文献
从便盆到抽水马桶    一位科学家有天突发奇想决定一年不用厕所,他每天坚持户外放松,并不可思议地将自己的宝贝全都小心收存。一年后,他发现风干了的肥料居然未装满两个鞋盒。由于未入厕,一年内节约的马桶冲水量为1.2万加仑,相当于5000个鞋盒的承载量。两个鞋盒的排泄物需破费5000鞋盒的水资源,这是否过于浪费?况且排泄物中还蕴含着可以利用的珍贵肥料。  远在古罗马时代,房舍中没有卫生间设置,若想方便就
期刊
从巫术到药物    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充满对疾病起因的想象。所有民族的祖先都曾经认为是魔鬼钻入了病人身躯,直到今天,北非的卡拜尔人还在给病人施行技艺高超的钻颅术,为的是“把脑子里的魔鬼放出去”。而法国珀奇的农民则以为病人之所以发生持续性呕吐痉挛,是因为胃在肚内“脱了钩”,他们的医生必须在他们面前做出“把胃挂回原位”的动作才能挣到5法郎的出诊费。17世纪加拿大的欧洲医生用黄蜂窝和苍蝇煎汤治疗妇女不
期刊
时代不同了,有些事情仍然会复古,在过站交钱的时候,您能看到时光倒流。  玩过京杭自驾游的现代人都知道,从杭州到北京,最短公路里程1300公里,要走九段高速,交费624元,平均每公里交五毛。  玩过京杭自驾游的明朝人都知道,从杭州到北京,最短水路里程1700公里,要过12个钞关,交费348文,平均每公里交两文。  明朝米价最低时,70文能买一石,当时一石米90斤,平均每斤米卖8文,用米价一换算,明朝
期刊
大部分幻觉图形都不是科学家发明的,它们是视觉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们致力于通过洞察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创造视觉错觉。早在视觉科学作为一个正式学科出现之前,画家们就已经设计出了欺骗大脑、欺骗人类眼睛的精湛艺术作品。在发现视觉的基本原理方面,视觉艺术常常利用系统的研究方法(虽然多半依赖直觉)领先于视觉科学。从这个角度讲,美术、错觉和视觉科学实际上常常环环相扣。下面的图片是完全静止的
期刊
在人类历史上总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假先知,有的成为宫廷座上宾,有的向民众发布种种令人不安的末日预言。但绝少像末代沙皇时期的拉斯普廷巫师,左右了整个王朝,并一手推动了它的灭亡。一代巫师拉斯普廷的一生无疑是个谜,就连他的死亡也比一般人更折腾。整个刺杀行动前后一共施加了六次致命打击,最后才获得成功,许多人相信,拉斯普廷具有超自然力量,这话一点不假。尸检结果显示,他体内拥有异乎寻常的“打不死”超能力:他先被下
期刊
在历史上,王莽一直是个“篡党夺权”式的反面人物。王莽废黜了刘婴,当上了新朝的皇帝。不过这个新朝,存在没有多少年,基本不被后世承认。近代以来,史学家虽也注意到了王莽的一些积极方面,或者肯定他的改革意图,称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驱”,但他的“阴谋”、“虚伪”似乎已成定论。其实,惟一的原因,仅仅就是王莽当皇帝失败了。  以往研究王莽,惟一的史料来自《汉书》,而《汉书》作于东汉,完全延续了西汉的政治价值体
期刊
纵观17世纪至21世纪数百年时间,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渗透在各个领域,比如:天文学、数学、医学、物理学等。目前,美国《探索》杂志列举了数百年来以图像形式记录的十大科学图片:    1、详细的微观跳蚤  17世纪60年代,英国人罗伯特·霍克建造了一种混合式显微镜,用于观测他亲手绘制的58张素描,其中包括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争议的跳蚤。神学者怀疑它是否是跳蚤真实的身体结构,毕竟从未有人如此清晰细致地描绘过跳
期刊
2007年7月18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了济南,这场罕见的自然灾害造成数十人死亡,百余人受伤。事后,人们不禁再次联想起那个神秘的五龙潭异兆,那次预兆会是这场灾难的提前警示吗?当然,这种想法有些天马行空,但是五龙潭神秘现象的传说却一直流传着!    事件回放    2004年10月29日凌晨3时左右,位于济南市西门路附近著名的五龙潭公园内的,有上千年之久的名泉五龙潭突然塌陷,并且塌陷处裂开了一个
期刊
“玉米花开,张眼不开”,令人难以忍受的过敏,让人一提起花粉来,那叫一个咬牙切齿。可是当说起那些作为美食、良药,甚至“地层侦探”的花粉,人们又往往赞不绝口。这一群让人爱恨交加的小家伙,早已和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  Pollen在拉丁文中意为“强大的、元气充沛的”,1760年,林奈灵机一动用这个词命名花粉,完美地体现了小家伙们生机勃勃的本质。在微粒的大千世界中,怎能少了花粉的舞台?它们是生活在我们身边
期刊
长时间的太空飞行对健康有什么影响?最新答案是——宇航员在太空飞行时,很容易得肾结石。这个和牛奶没关系,是因为存在于肾结石中心部位的纳米细菌能自我复制和矿化,在失重条件下,纳米细菌自我复制的速度比在地球上快5倍。因此,如何避免宇航员患肾结石是个大问题。    美国宇航局公开征尿  在太空中,宇航员喝不到充足的水,加上失去了地球重力的刺激,尿越来越少,尿里的钙盐却越来越浓,使他们的肾脏遭受风险。  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