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实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措施:“在阅读的基础上练习写作,写作的过程中促进阅读。”从而实现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融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作文和阅读联系起来,让阅读为写作服务。通过诵读使学生融进优美的意境、背诵精美句段积累现代语言;分析课文不面面俱到,抓住文章灵魂,抓住作者思路即可;对精美语言进行品味,对美好片段师生共同分享;利用课本资源,鼓励学生运用;仿写经典课文,牢记写作技巧。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价值
很多学生由于人生阅历有限,知识面比较狭隘,在写作教学中经常出现文思枯竭的情况,往往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的情况。古话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丰富的阅读量会使初中生在写作的时候拥有丰富的写作题材,包括名人名言、好词好句以及各式各样的案例,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丰富的素材和文采。很多学生抱怨自己的写作素材储量不足,其实初中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就可以积累很多的语文知识以及写作素材,但是他们却没有养成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价值。比如说,教师在进行阅读环节教学时,就可以对教材的阅读材料进行引申和拓展,提醒学生认识这些阅读材料的用处,明确他们是用来说明什么道理的,可以将他们用在哪些写作主题中。以韩愈的《马说》为例,韩愈在文中以马来比喻人,实际上是表达一种人才观。他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两句话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这可以引用在类似的作文主题中,如“在缺乏伯乐的情况下,求职者应如何使自己成为伯乐,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实现自我价值”等。另外,教师在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时,也可以与写作教学相联合,实现一石二鸟的效果。如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且要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在阅读环节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广阔无垠,无比丰富的,犹如一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使生活成为写作素材就必须学会观察。学生观察生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意观察,一种是无意观察。有意观察要“授之以渔”、“授之以法”。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引导学生重点揣摩“雪地捕鸟”几个动词后,要求学生学习准确而形象的使用动词,我让学生观察上体育课“跳远”、课间操“升旗的过程”,午餐时同学“插队抢饭的过程”,分别写一片断,大部分学生通过亲眼观察,能用准确而形象的动词描绘出来。
对学生的无意观察,老师要相机诱导。在教读《背影》一文时,我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见过的类似“背影”的人物特征。如奶奶的“白发”、爷爷“松树似的手”、妈妈“黄皱的脸”、爸爸“微驼的背”等等。在写作训练中,学生学以致用,一篇篇反映亲情的文章脱颖而出。
三、通过阅读借鉴写作技巧
只读不写只会让思维停顿。因此在扩大阅读视野的同时加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可以说,阅读是间接生活之“源”,课本是凭借,是“例子”。学生的阅读是吸收,是认识生活;写作则是表达,是反映生活。写作是一种智力劳动。当学生没有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掌握这种劳动时,往往会有畏难情绪。但当他们领悟了读和写的关系,能够模仿范文写作后,写作便成了一种乐趣。写作的乐趣又会促使他们更有兴趣去阅读,这样就形成了读写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结构的练习
当下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写作方面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困惑是学生在即将写完一篇文章时才发现文章与所要求的主题不相符,偏离了写文章之前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这就是作文主题选好了,材料也选好了,但在写作之前没有对文章进行谋篇布局,没有列举出提纲,没有考虑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或者没有弄清自己要通过何种方式来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文章结构的排列以及文章怎样进行谋篇布局,要指导学生文章的写作要详略得当,要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进行详略的设计,能够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内容要详写,与所表达中心意思有关的其他材料可以略写。总之,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详略得当。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文章的阅读来实现文章写作结果的教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教学内容,能够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进行有效的检验和提升。要提高学生这两部分的能力,就要依靠教师的积极引導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从各个角度对文章进行全方位的把握,鼓励学生勤动笔,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善于思考大胆想象,是学习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教学重点放在思维拓展上,从日常的点滴中,倡导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作文和阅读联系起来,让阅读为写作服务。通过诵读使学生融进优美的意境、背诵精美句段积累现代语言;分析课文不面面俱到,抓住文章灵魂,抓住作者思路即可;对精美语言进行品味,对美好片段师生共同分享;利用课本资源,鼓励学生运用;仿写经典课文,牢记写作技巧。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价值
很多学生由于人生阅历有限,知识面比较狭隘,在写作教学中经常出现文思枯竭的情况,往往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的情况。古话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丰富的阅读量会使初中生在写作的时候拥有丰富的写作题材,包括名人名言、好词好句以及各式各样的案例,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丰富的素材和文采。很多学生抱怨自己的写作素材储量不足,其实初中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就可以积累很多的语文知识以及写作素材,但是他们却没有养成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价值。比如说,教师在进行阅读环节教学时,就可以对教材的阅读材料进行引申和拓展,提醒学生认识这些阅读材料的用处,明确他们是用来说明什么道理的,可以将他们用在哪些写作主题中。以韩愈的《马说》为例,韩愈在文中以马来比喻人,实际上是表达一种人才观。他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两句话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这可以引用在类似的作文主题中,如“在缺乏伯乐的情况下,求职者应如何使自己成为伯乐,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实现自我价值”等。另外,教师在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时,也可以与写作教学相联合,实现一石二鸟的效果。如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且要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在阅读环节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广阔无垠,无比丰富的,犹如一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使生活成为写作素材就必须学会观察。学生观察生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意观察,一种是无意观察。有意观察要“授之以渔”、“授之以法”。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引导学生重点揣摩“雪地捕鸟”几个动词后,要求学生学习准确而形象的使用动词,我让学生观察上体育课“跳远”、课间操“升旗的过程”,午餐时同学“插队抢饭的过程”,分别写一片断,大部分学生通过亲眼观察,能用准确而形象的动词描绘出来。
对学生的无意观察,老师要相机诱导。在教读《背影》一文时,我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见过的类似“背影”的人物特征。如奶奶的“白发”、爷爷“松树似的手”、妈妈“黄皱的脸”、爸爸“微驼的背”等等。在写作训练中,学生学以致用,一篇篇反映亲情的文章脱颖而出。
三、通过阅读借鉴写作技巧
只读不写只会让思维停顿。因此在扩大阅读视野的同时加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可以说,阅读是间接生活之“源”,课本是凭借,是“例子”。学生的阅读是吸收,是认识生活;写作则是表达,是反映生活。写作是一种智力劳动。当学生没有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掌握这种劳动时,往往会有畏难情绪。但当他们领悟了读和写的关系,能够模仿范文写作后,写作便成了一种乐趣。写作的乐趣又会促使他们更有兴趣去阅读,这样就形成了读写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结构的练习
当下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写作方面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困惑是学生在即将写完一篇文章时才发现文章与所要求的主题不相符,偏离了写文章之前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这就是作文主题选好了,材料也选好了,但在写作之前没有对文章进行谋篇布局,没有列举出提纲,没有考虑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或者没有弄清自己要通过何种方式来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文章结构的排列以及文章怎样进行谋篇布局,要指导学生文章的写作要详略得当,要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进行详略的设计,能够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内容要详写,与所表达中心意思有关的其他材料可以略写。总之,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详略得当。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文章的阅读来实现文章写作结果的教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教学内容,能够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进行有效的检验和提升。要提高学生这两部分的能力,就要依靠教师的积极引導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从各个角度对文章进行全方位的把握,鼓励学生勤动笔,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善于思考大胆想象,是学习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教学重点放在思维拓展上,从日常的点滴中,倡导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