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课堂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切合实际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
目的要明确,切合学生实际
在一节课45分钟里教学一般只能解决一个“中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且目的明确,能够引导学生围绕着“中心”问题进行积极思维.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课堂提问要善于把握提问的
时机,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若能在恰当的时机提问,便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另外,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让全班学生思考一番,然后再指名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相应提高.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等待4秒到5秒,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其他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明显增强.
例如,在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这句话里关键性的词语是什么?有学生回答:在角的内部.教师追问:你的回答我很认同,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你能举个反例吗?这时,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课堂提问要做到“精”和“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和“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学情以及平时的训练、学生习惯的养成情况等,提问用语要贴近学生的语言,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问出精彩、问出实效来.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易,尽量设计让学生“挑一挑够得到”问题.
提问数量要恰当,要有主次之分.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师提问的次数太多,又没有主次之分,那么即便把问题设计得再好,学生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保证课堂提问容量适中,有主次之分,这样才能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四、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
成问题”的作用,善于抓住课堂生成
的新问题
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就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它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师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
“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该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课堂“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 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紧扣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特点出发,根据学情,不断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巧妙实施课堂提问,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不断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
目的要明确,切合学生实际
在一节课45分钟里教学一般只能解决一个“中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且目的明确,能够引导学生围绕着“中心”问题进行积极思维.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课堂提问要善于把握提问的
时机,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若能在恰当的时机提问,便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另外,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让全班学生思考一番,然后再指名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相应提高.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等待4秒到5秒,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其他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明显增强.
例如,在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这句话里关键性的词语是什么?有学生回答:在角的内部.教师追问:你的回答我很认同,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你能举个反例吗?这时,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课堂提问要做到“精”和“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和“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学情以及平时的训练、学生习惯的养成情况等,提问用语要贴近学生的语言,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问出精彩、问出实效来.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易,尽量设计让学生“挑一挑够得到”问题.
提问数量要恰当,要有主次之分.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师提问的次数太多,又没有主次之分,那么即便把问题设计得再好,学生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保证课堂提问容量适中,有主次之分,这样才能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四、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
成问题”的作用,善于抓住课堂生成
的新问题
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就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它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师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
“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该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课堂“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 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紧扣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特点出发,根据学情,不断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巧妙实施课堂提问,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不断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