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针对《高校英语课程要求》(试行),依据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信息加工理论、"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结合我校实际状况,提出"输入一输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 输入 输出 "输入一输出" 英语教学模式
一、提出“输入一输出”教学模式的背景
建立科学的英语教学模式应考虑到以下几点:1.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国际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需要的跨世纪英语人才;2.教学过程要符合英语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学科特点;3.要完善科学的教学大纲,以使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起指导和建设性作用;4.教学模式要符合本校建设和发展的具体情况。
高校英语教学面对数千学子,开展教学活动需要适当的教师比例,尤其要有相当数量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由此可见,高校硬件设备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大多数英语教师面对这种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学辅助设备有限的现状,只能长期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将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提高上去呢?笔者根据“校情”认为,高校必须走“输入—输出”英语教学模式。
二、“输入一输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语言习得理论。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另外一种是学习。“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的过程。
(l)学习动机变量。外语习得的学习动机对英语教师是一个大的挑战。语言习得过程强调从学习兴趣人手,进而充分利用直接近景动机,把语言规则的学习渗透于丰富多彩的语言体验活动之中。
(2)刺激变量。如果我们将学习次数作为“刺激”频率,包括次数和间隔的时间长短,这就成为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应重视“刺激”的频率、“刺激”的多样性和“刺激”的强度。
(3)认知变量。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在此关键期结束后,尤其进入高校之后,认知发展水平进入了“形式运算”,这个时期学生的认知机能日益逻辑化,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语言习得过程必须寻找有效的策略,强调可理解输入。
2.“输入假设”和 “输出假设”。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克拉申认为,可理解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并提出理想语言输入应当符合“i+l”公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充足的可理解输入,其中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i”,又包括新的语言知识“1”。 “i”和“i+l”之间的差距是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所在。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要稍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i”,“i+l”学习者为了懂得新输入的语言材料,会通过努力,来理解语言输入中“难以理解的成分”,从而使语言习得取得进步。
斯万的输出假设:斯万认为,语言学习过程中应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输出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流利性,而且还具有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进行假设验证和自觉反思等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功能,从而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
3.语言信息加工理论。外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非自动的信息处理认知活动过程。该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输入——注意——分析——记忆——输出。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大脑对输入信息的处理方式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加工模式。这两种方式相互联系,并且同时加工,从而在词法、句法、语篇等不同层面上共同促进了对输入信息的理解。因此,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准确、快速地理解,并逐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4.建构理论。建构理论的要义简单说来就是,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注入的。因此,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学习者主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为中介者应为学习者提供对学生来说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机会,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并由此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三、“输入一输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统一活动,其涉及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如何组合、排列涉及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结构,即教学模式的问题。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预习、上课、作业、考试等学习的全过程设计“输入——输出”活动,从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成绩考核等授课的全过程设计“输入”序列、方式、强度和步骤,并激发学生语言“输出”。
1.课堂管理的策略。本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大体是:可以将两个行政班合并,重新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个人意愿分A、B两个层次进行课堂教学,实现有针对性的授课。分层教学以激励为原则,学生进校时组成的行政班依然存在,且学生在A、B两个层次之间可以随时流动。这就是“分层不分班,保底不封顶,学生自选层,上下可流动”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教师鼓励学生由低层跳到高层,但要控制由高层降到低层。它决不同于按成績分的快慢班,而是激励学生上进,学生们乐于接受。
2.教学目标管理的策略。本教学模式为两种层次的课堂教学分别提出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B层次课堂教学要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打好坚实的基础。A层次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自选教材。因此,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形成 “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 分层激励,逐个落实”的良好态势。不仅可以培养出学科特长学生,同时也控制分化。
3.“输入—输出”的教学策略。
(1)体验“习得”,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体验“习得”,强调给学生的信息输入,引导学生操练语言输出,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例如,要有效指导预习,保证课堂效率;上课时把几个单元的课文当作一个整体,重新组合排列,使学生感受语言情境,在创造的语言情境中掌握语法。课后,要求学生要做好两件事:听原声带,完成课后的书面写作。
(2)完成知识联网,滚动式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英语认知网络。课堂上创造的评语及情境,实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识联网”的机会和环境。A层次的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他们化解难点,螺旋式上升。分层教学可以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学生会因此而产生飞跃。因为学生的对话、讨论、表演要大量运用以往学过的词汇、句型等来完成,新旧知识自然相联,达到积累、巩固的目的。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习的深入,学生自己就会理解较难的知识点,这叫做“习得”。这一点可以总结为:创造情境,知识联网,以此达到知识、能力的积累,滚动式发展。
4.课外学习的管理策略。一是要尽力挖掘课文中的文化因素,用扩大学习材料的文化知识面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加强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经常摘编一些英文杂志的内容给学生阅读,鼓励学生收看英文节目。三是推荐外文书,让学生自读。
综上所述,这一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听读“输入”与开放性的说写“输出”,实现学生英语认知网络的建构与不断更新。这一教学模式还充分利用师生间在学生“输出”过程中的交流、对话,实现及时的反馈“输入”。也就是说,在学生更新英语认知网络的过程中,获得了听觉信息、视觉信息、文本信息、情景信息和反馈信息等五个方面的“输入”,产生了口语和写作两个方面的“输出”。由于本模式把情景信息作为重要的“输入”信息,强调营造学生对语境、情感等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自然的、轻松的环境中习得和积累,可以真正能够实现滚动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99
[2]李晓岚.语言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 输入 输出 "输入一输出" 英语教学模式
一、提出“输入一输出”教学模式的背景
建立科学的英语教学模式应考虑到以下几点:1.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国际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需要的跨世纪英语人才;2.教学过程要符合英语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学科特点;3.要完善科学的教学大纲,以使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起指导和建设性作用;4.教学模式要符合本校建设和发展的具体情况。
高校英语教学面对数千学子,开展教学活动需要适当的教师比例,尤其要有相当数量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由此可见,高校硬件设备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大多数英语教师面对这种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学辅助设备有限的现状,只能长期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将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提高上去呢?笔者根据“校情”认为,高校必须走“输入—输出”英语教学模式。
二、“输入一输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语言习得理论。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另外一种是学习。“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的过程。
(l)学习动机变量。外语习得的学习动机对英语教师是一个大的挑战。语言习得过程强调从学习兴趣人手,进而充分利用直接近景动机,把语言规则的学习渗透于丰富多彩的语言体验活动之中。
(2)刺激变量。如果我们将学习次数作为“刺激”频率,包括次数和间隔的时间长短,这就成为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应重视“刺激”的频率、“刺激”的多样性和“刺激”的强度。
(3)认知变量。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在此关键期结束后,尤其进入高校之后,认知发展水平进入了“形式运算”,这个时期学生的认知机能日益逻辑化,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语言习得过程必须寻找有效的策略,强调可理解输入。
2.“输入假设”和 “输出假设”。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克拉申认为,可理解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并提出理想语言输入应当符合“i+l”公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充足的可理解输入,其中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i”,又包括新的语言知识“1”。 “i”和“i+l”之间的差距是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所在。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要稍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i”,“i+l”学习者为了懂得新输入的语言材料,会通过努力,来理解语言输入中“难以理解的成分”,从而使语言习得取得进步。
斯万的输出假设:斯万认为,语言学习过程中应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输出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流利性,而且还具有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进行假设验证和自觉反思等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功能,从而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
3.语言信息加工理论。外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非自动的信息处理认知活动过程。该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输入——注意——分析——记忆——输出。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大脑对输入信息的处理方式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加工模式。这两种方式相互联系,并且同时加工,从而在词法、句法、语篇等不同层面上共同促进了对输入信息的理解。因此,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准确、快速地理解,并逐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4.建构理论。建构理论的要义简单说来就是,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注入的。因此,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学习者主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为中介者应为学习者提供对学生来说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机会,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并由此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三、“输入一输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统一活动,其涉及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如何组合、排列涉及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结构,即教学模式的问题。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预习、上课、作业、考试等学习的全过程设计“输入——输出”活动,从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成绩考核等授课的全过程设计“输入”序列、方式、强度和步骤,并激发学生语言“输出”。
1.课堂管理的策略。本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大体是:可以将两个行政班合并,重新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个人意愿分A、B两个层次进行课堂教学,实现有针对性的授课。分层教学以激励为原则,学生进校时组成的行政班依然存在,且学生在A、B两个层次之间可以随时流动。这就是“分层不分班,保底不封顶,学生自选层,上下可流动”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教师鼓励学生由低层跳到高层,但要控制由高层降到低层。它决不同于按成績分的快慢班,而是激励学生上进,学生们乐于接受。
2.教学目标管理的策略。本教学模式为两种层次的课堂教学分别提出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B层次课堂教学要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打好坚实的基础。A层次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自选教材。因此,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形成 “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 分层激励,逐个落实”的良好态势。不仅可以培养出学科特长学生,同时也控制分化。
3.“输入—输出”的教学策略。
(1)体验“习得”,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体验“习得”,强调给学生的信息输入,引导学生操练语言输出,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例如,要有效指导预习,保证课堂效率;上课时把几个单元的课文当作一个整体,重新组合排列,使学生感受语言情境,在创造的语言情境中掌握语法。课后,要求学生要做好两件事:听原声带,完成课后的书面写作。
(2)完成知识联网,滚动式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英语认知网络。课堂上创造的评语及情境,实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识联网”的机会和环境。A层次的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他们化解难点,螺旋式上升。分层教学可以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学生会因此而产生飞跃。因为学生的对话、讨论、表演要大量运用以往学过的词汇、句型等来完成,新旧知识自然相联,达到积累、巩固的目的。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习的深入,学生自己就会理解较难的知识点,这叫做“习得”。这一点可以总结为:创造情境,知识联网,以此达到知识、能力的积累,滚动式发展。
4.课外学习的管理策略。一是要尽力挖掘课文中的文化因素,用扩大学习材料的文化知识面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加强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经常摘编一些英文杂志的内容给学生阅读,鼓励学生收看英文节目。三是推荐外文书,让学生自读。
综上所述,这一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听读“输入”与开放性的说写“输出”,实现学生英语认知网络的建构与不断更新。这一教学模式还充分利用师生间在学生“输出”过程中的交流、对话,实现及时的反馈“输入”。也就是说,在学生更新英语认知网络的过程中,获得了听觉信息、视觉信息、文本信息、情景信息和反馈信息等五个方面的“输入”,产生了口语和写作两个方面的“输出”。由于本模式把情景信息作为重要的“输入”信息,强调营造学生对语境、情感等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自然的、轻松的环境中习得和积累,可以真正能够实现滚动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99
[2]李晓岚.语言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