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歌,国家一级导演,中国制片人协会理事,中国记者协会特邀理事,中国女联全委,全国青联委员,北京电视台《荧屏连着我和你》栏目制片人、总导演、主持人。
北京中国大酒店。一支乐队正在演奏。
一曲首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旋律迅即响彻整个酒店大堂:“今晚相聚在这里,荧屏连着我和你。每一滴热泪都流下真情,每一片枫叶都飘过美丽……”
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做为中国唯一同时荣获过全国主持人制片人、导演三项奖的全能型电视人,一向性格坚强的田歌再也掩饰不住自己感动的泪水。她感动于她的栏目为人知、为人爱,亦欣慰于通过《荧屏连着我和你》,有那么多的普通观众信赖她,在愿意和她倾诉心里话的同时,也愈加珍视自己平凡的生活和坚信自己平凡人生的力量。
用十六年的青春抒写“第一”
1990年8月30日。这是一个注定将被中国电视发展史浓墨重彩地记下一笔的日子。
这一天,平素里早已习惯了打开电视就是“新闻、晚会、电视剧”老三样的首都电视观众,突然被北京电视台一档新开播的节目深深地吸引了:屏幕上,平时只会出现在舞台上的歌唱家李谷一和一名北京“的哥”面对面相坐侃侃而谈。至今已经很少有看过这期节目的观众能记得住李谷一和那位“的哥”当时谈了些什么,但当时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节目形式着实让电视观众们看过以后大为兴奋连呼“过瘾”。很快,人们便开始街谈巷议起这个“有意思”的电视栏目——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个谈话类节目《荧屏连着我和你》。当然,人们也渐渐熟悉并喜欢上了节目当中那个美丽大方而又极具亲和力的主持人——田歌。
当时,《荧屏连着我和你》是一档日播节目,每期20分钟。说起这档在中国电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目的创办和开播,一向优雅持重的田歌却向记者描述的波澜不惊:“那是90年吧,正在恋爱的一对知名演员出了车祸,但消息报道后观众的反映很冷淡、甚至还有很多非议和冷嘲热讽。于是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平台,把演员和观众请进演播室,为他们提供直接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我把这个想法跟当时的台领导说了,台领导非常支持,说这个创意非常好,你去干吧,但由于这是一个新上的栏目,经费你要自筹。于是,我就在一边策划选题联系出场嘉宾的同时,一边骑着自行车满北京城找赞助。很快,我就找到了节目的第一笔赞助19万元,我就是用这19万元的第一笔赞助,录制完成了最早播出的30期节目”。
此后,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荧屏连着我和你》始终坚持用一种平等的态度给大众提供一个展示和表达的平台,让以往只有在屏幕下观赏明星的普通民众成了节目的主角。这些主角是代表着中国精神源泉与“真善美”的大众百姓:他们当中有普通市民、下岗职工、警察、教师、记者、空巢老人、作家、小保姆、出租车司机、修脚工、剃头师傅、修自行车的人也有志愿者、居委会大妈、看门的老大爷、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患者、流浪孤儿、捡垃圾的人,当然,节目当中也会经常请来一些高级政府官员、名流、学者、专家、财富英雄以及各国驻华大使......16年来《荧屏连着我和你》前后有十万佳宾走进荧屏,讨论过近千个话题,也接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中国电视同行侧目的“第一” :比如为配合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热潮,田歌不仅不失时机地将中国西部地区的12个省长同时请进了《荧屏连着我和你》的演播室畅谈西部大开发、还同时从世界各地请来了7个有西部开发经验的国家的专家与中国西部开发的专家一起共商中国西部开发大计;为彰显北京做为世界大都市的国际化风彩,《荧屏连着我和你》还利用在北京举办“首届中非部长论坛”之际,第一时间同时请来了12个非洲国家的部长,在演播室一起畅谈非洲的发展和中、非关系,此后,田歌还先后请来了德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大使作客《荧屏连着我和你》。为增进中国和南非的友谊,田歌还在南非独立执导了“庆祝中南建交晚会”。由中国和南非两国艺术家共同参演的这台晚会先后在南非ABC国家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播出后,不仅中、南两国观众好评如潮,还受到了钱其琛等领导同志的多次表扬。在《荧屏连着我和你》用独特的视角创造着中国电视界一个又一个“第一”的同时,做为这个中国第一个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制片人、导演与主持人,田歌也成了在中国电视界第一个独揽制片人、导演与主持人三项国家大奖的全能型电视人。
田歌16年如一日,一直坚持以真实、平等的方式实现与观众的交流。并最终用16年的青春和美丽、智慧和汗水,把《荧屏连着我和你》打造成了一个既保持着较高的文化品位,又保持了不俗的收视指数;既得到业界专家广泛的认可,又能在观众中享有较高忠诚度的响当当的电视品牌栏目。而定时收看《荧屏连着我和你》,几乎成了很多老北京人的一个生活习惯。在电视栏目朝生夕死、朝升夕降的今天,这不能说不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迹。
然而就在2006年底,《荧屏连着我和你》却在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大潮俞演俞烈的大背景下在北京电视台一百多个栏目中以收视率前十名的敖人业绩中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荧屏。对此,数不清的观众以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和不解,许多电视界的同行和专家更是扼腕叹息,甚至还有一些普通观众在论坛上发贴建议大家集资为《荧屏连着我和你》组织一场特别的“告别仪式”。
相反,对《荧屏连着我和你》的停播,田歌却一直显得从容淡定。尽情享受难得的度假时光,游走在万水千山之间,热情洋溢的参加各种慈善事业.....日前,一路过关斩将并正准备参加东方卫视〈非常有戏〉4月20号总绝赛的田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死了留下的是名,老虎死了留下的是皮,而一个电视栏目停播了应该留下某种精神。这个栏目我做了16年,除了个人的创作追求,也有台里的支持,观众的支持。我已经比很多电视人都幸运了,很多电视栏目都是在三年五年就消失,而我一直创作的最前沿,一直感受着社会最新鲜的变化,应该感谢北京台的领导和《荧屏连着我和你》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当记者问及她会不会因为一个16年一直深受观众喜爱的栏目被“无端”停播而与北京电视台“生怨”时,田歌则淡然一笑:“北京台是培养我的地方,我当然会服从台里的一切决定和需要。是北京台给了我光荣和自信,北京台的光荣就是我的光荣,反之我也为北京台的困难和问题而着急!”
一颗悲悯之心,一份草根情怀
在策划、执导及主持《荧屏连着我和你》之前,田歌就已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影视剧演员,但有着良好艺术北景的田歌却一直深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和一份草根情怀。因此,在策划、执导及主持《荧屏连着我和你》长达16年的时间里,她始终明确自己要做一档怎样的节目,这档节目将采取何种的视角,又要体现何种精神。在她做完一期题为“今天我生日”的节目后,她发现自己看待周围人的方式变了:原来身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且每个人的故事都很丰富,都是她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所没有经历过的。正是这种意识,让她试图通过《荧屏连着我和你》引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走上舞台,让平凡的人讲述他们不平凡的故事。
这样的做法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少见,却效果显著、反响巨大。一位出租车司机曾对田歌说:“您的节目千万别不做了,因为在你的节目里,我看到了属于我的位置,我觉得有一天我就是主角,出现在电视上。”从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中,田歌听到了观众的心声,感受到观众渴望被关注、渴望通过交流展示自己、实现心愿的心情。
当别的媒体都在注意名人大腕时,田歌却把目光投向了最普通的人:居委会大妈、传达室老大爷、小保姆……她把他们请到演播室,奉为嘉宾,在她的节目里,普通的老百姓感受到做人的平等和尊严。虽然目光所及多是些人们习焉不察的常态生活和凡人琐事。尽管相对于国计民生的政治话题,家长里短的口径似乎易于把握些,但是,对于那些像下岗待业、空巢家庭、买房、堵车、供暖、爱牙、抑郁、更年期、黄昏恋、剃头、发票、收藏、打工者、漂泊族、交通协管、邻里纠葛等话题的掌控和判断绝非轻松,田歌拿捏的尺度可谓极见功底。她跳开了通常在关心民生民瘼时听到的诸多牢骚、埋怨和苦情诉求,以独到的目光,用生动的个案揭示事物的本质,用平实的语言阐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高尚的精神,在生活琐碎中发现美感,在人际纠葛中看到道德和秩序的力量,在人生困境中寻觅生活的阳光。从“秀珍一族”中,人们看到了侏儒身残志坚丰富而充实的内心世界,从“孝行天下”里,人们看到了人间的真爱,从武爷的吆喝声中,人们看到了“叫卖的活化石”,从跳舞、遛鸟、收藏、地书之类的爱好中,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多彩和拥有的乐趣,从知青、下岗、打工、再就业者身上,人们看到了人生的艰难、不屈的意志和奋斗者的曙光。田歌这种把握素材的眼光,是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和镜头运用、场面控制能力的外延。
田歌说,做一个电视节目,给你提供了一种为社会做贡献的特殊的机会。我们的节目,可以帮助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帮助改变社会的环境和气氛,也可以说,就是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和我的节目组深入到街道、社区、天南海北去寻找报道线索,追踪动人故事,因为生活本身太丰富了,百姓遇到的问题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这样的题材永远不会枯竭。
也正因为如此,田歌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不论坐车还是逛街,她都会主动和身边陌生人聊天,从中寻找节目策划的源泉与灵感。有次,为了做有关喝酒的节目,她一个人跑到饭馆、酒巴,找那些喝酒的观众聊天。曾经播出过一期关于婆媳的节目,就是她在去剧场看演出时与检票员聊天聊出的灵感,当节目有了创作方向后,她又和剧组人员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动员了6对婆媳和她们的儿子和丈夫在演播室里“现身说法”。当得知北京人民医院里住着一个叫朱金平的白血病患者,一边治疗一边卖自自己制做的贺卡筹集医疗费时,田歌深深地为之感动。她不仅为此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还先后两次呼吁并组织全社会和自己的家人朋友捐款,多年后,这个当年在田歌及《荧屏连着我和你》的帮助下重获新生的朱金平也当上了记者,还把当年治病的故事写成了小说在《北京青年报》上连载,并成立了一个专门呼吁救治白血病患者的网站。
当有一天朱金平作为同行专门来看望田歌,并表示自己也要做一个像田歌老师这样有爱心的新闻工作者的时候,田歌早已认不出眼前这位自己曾四处奔走呼号帮助过的人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田歌的以“心”付出,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以“心”相报——远在东北的一个观众,因喜欢《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节目,便定期自费到各种公共场所做问卷调查,搜集观众对《荧屏连着我和你》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定期把调查结果寄给剧组和田歌;河南的一位热心观众,一直坚持收看每一期的《荧屏连着我和你》,并在看完每一期节目后给田歌发一条自己对当期节目观感的短信;江苏宁波的一位观众,甚至坚持每看完一期节目后就写一首诗歌寄给田歌……
在中宣部为《荧屏连着我和你》栏目专门举行的研讨会上,面对众多专家和同行激昂澎湃的肯定和赞赏,田歌落泪了。这泪水有她成功的幸福,也有她为此付出的辛劳。
用“心”塑造的品牌人生
对事业的执着投入,馈赠给田歌的是丰厚的荣耀和业绩。《荧屏连着我和你》不仅连续9年被观众评为“最受欢迎的电视栏目”,即便是在栏目被停播之后,《荧屏连着我和你》还获得了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优秀电视文化栏目奖”,几年来,中国电视界的“田歌现象”也一再被专家、学者探讨。张颐武、俞国明等十数位著名学者都曾专门著文论述这一现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还为此专门组织过专版讨论。
在谈到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时,田歌认为,在到处都充满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一个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该首先敢于将一颗永远“无壳”的心交给观众;而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还应该从学会倾听开始: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既然是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就应该特别地能说会道。但是,往往一个真正优秀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却并不是主持人“说”出来的,而是“听”出来的。因为谈话类节目是由主持人和被访谈者及现场观众共同营造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主持人的知识、智慧和能量是有限的,而嘉宾、观众的资源则是无限精彩且取之不竭的。因此,有学者对比近几年来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大大小小的谈话类节目,田歌主持的《荧屏连着我和你》总是嘉宾和观众总是最活跃的。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副院长陆士贞深有感触:“我做过许多电视台的谈话嘉宾,田歌的《荧屏连着我和你》是现场调度最有话语活力的!”
1997年,田歌作为中国第一位电视学者,应美国国家新闻署邀请赴美访问并考察美国影视艺术。资深电视专家这样评价田歌:她集编导和主持人于一身,举重若轻,艺术修养丰厚,是一个真正的主持人。
1998年夏天,当屏幕上身着红色长裙、黑色上装的田歌在风景优美的佛罗伦萨与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祖宾·梅塔侃侃而谈时,着实让人吃了一惊,梅塔一定对田歌有着极深的印象,所以他说:“你太漂亮了,你让我感到紧张……”田歌则回答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智慧的人更值得尊重。”
台下的田歌恬静、灵秀,声音温婉,却在话语间透着一股子按捺不住的强劲。她17岁进入工程兵文工团舞蹈队做舞蹈演员,后又调入该团话剧队,曾先后主演过话剧《天山深处的大兵》、《WM(我们)》《周郎拜帅》以及《乳燕飞》、《真是烦死人》、《紧急起飞》、《加油!中国队》等多部影视剧,其中其中主演的“第五代”导演吴子牛的处女作《候补队员》获年度电影金鸡奖,《抹不掉的声音》获电视飞天奖最佳女演员提名,此后,田歌转业进入北京电视台,并在北京广播学院专修了四年电视编导专业。她执导的电视剧《紫色的诱惑》曾入围上海、成都国际电视节;她导演并主持的几十部大型文艺晚会和文艺专题节目,曾多次荣获“最佳导演奖”和中国电视最高奖“星光奖”等;她还创作过不少歌词,《爱一个爱你的人》、《又是一年第一天》都是她自己演唱并被拍成MTV在全国播放的作品。
田歌说“如果说我今生有什么最满意的作品,那还是《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栏目,十几年来,约十万人走进了我们的这个栏目,讨论了近千个时代话题,大家在这里尽情的表达,我与他们同悲同喜,我在他们一个个荡气回肠的人生经历中成长。这个栏目不仅满足了我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对自己所处的这个变革的时代的关注、对人情百态的探询,还将我从一个爱说话的主持人改变成一个重倾听的主持人,更将我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电视人,我感谢我的工作”。
“走进你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群,还情绪一种真实,还心愿一种真实,还思想一种真实。”歌如其人。16年间,我们像热衷荧屏一样倾慕这位带着浓郁人文情怀的优秀电视人田歌;16年后,我们赏景般领略她性情女人极富人格魅力的荧屏外精彩生活时,除了分享,惟有祝福!
北京中国大酒店。一支乐队正在演奏。
一曲首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旋律迅即响彻整个酒店大堂:“今晚相聚在这里,荧屏连着我和你。每一滴热泪都流下真情,每一片枫叶都飘过美丽……”
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做为中国唯一同时荣获过全国主持人制片人、导演三项奖的全能型电视人,一向性格坚强的田歌再也掩饰不住自己感动的泪水。她感动于她的栏目为人知、为人爱,亦欣慰于通过《荧屏连着我和你》,有那么多的普通观众信赖她,在愿意和她倾诉心里话的同时,也愈加珍视自己平凡的生活和坚信自己平凡人生的力量。
用十六年的青春抒写“第一”
1990年8月30日。这是一个注定将被中国电视发展史浓墨重彩地记下一笔的日子。
这一天,平素里早已习惯了打开电视就是“新闻、晚会、电视剧”老三样的首都电视观众,突然被北京电视台一档新开播的节目深深地吸引了:屏幕上,平时只会出现在舞台上的歌唱家李谷一和一名北京“的哥”面对面相坐侃侃而谈。至今已经很少有看过这期节目的观众能记得住李谷一和那位“的哥”当时谈了些什么,但当时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节目形式着实让电视观众们看过以后大为兴奋连呼“过瘾”。很快,人们便开始街谈巷议起这个“有意思”的电视栏目——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个谈话类节目《荧屏连着我和你》。当然,人们也渐渐熟悉并喜欢上了节目当中那个美丽大方而又极具亲和力的主持人——田歌。
当时,《荧屏连着我和你》是一档日播节目,每期20分钟。说起这档在中国电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目的创办和开播,一向优雅持重的田歌却向记者描述的波澜不惊:“那是90年吧,正在恋爱的一对知名演员出了车祸,但消息报道后观众的反映很冷淡、甚至还有很多非议和冷嘲热讽。于是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平台,把演员和观众请进演播室,为他们提供直接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我把这个想法跟当时的台领导说了,台领导非常支持,说这个创意非常好,你去干吧,但由于这是一个新上的栏目,经费你要自筹。于是,我就在一边策划选题联系出场嘉宾的同时,一边骑着自行车满北京城找赞助。很快,我就找到了节目的第一笔赞助19万元,我就是用这19万元的第一笔赞助,录制完成了最早播出的30期节目”。
此后,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荧屏连着我和你》始终坚持用一种平等的态度给大众提供一个展示和表达的平台,让以往只有在屏幕下观赏明星的普通民众成了节目的主角。这些主角是代表着中国精神源泉与“真善美”的大众百姓:他们当中有普通市民、下岗职工、警察、教师、记者、空巢老人、作家、小保姆、出租车司机、修脚工、剃头师傅、修自行车的人也有志愿者、居委会大妈、看门的老大爷、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患者、流浪孤儿、捡垃圾的人,当然,节目当中也会经常请来一些高级政府官员、名流、学者、专家、财富英雄以及各国驻华大使......16年来《荧屏连着我和你》前后有十万佳宾走进荧屏,讨论过近千个话题,也接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中国电视同行侧目的“第一” :比如为配合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热潮,田歌不仅不失时机地将中国西部地区的12个省长同时请进了《荧屏连着我和你》的演播室畅谈西部大开发、还同时从世界各地请来了7个有西部开发经验的国家的专家与中国西部开发的专家一起共商中国西部开发大计;为彰显北京做为世界大都市的国际化风彩,《荧屏连着我和你》还利用在北京举办“首届中非部长论坛”之际,第一时间同时请来了12个非洲国家的部长,在演播室一起畅谈非洲的发展和中、非关系,此后,田歌还先后请来了德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大使作客《荧屏连着我和你》。为增进中国和南非的友谊,田歌还在南非独立执导了“庆祝中南建交晚会”。由中国和南非两国艺术家共同参演的这台晚会先后在南非ABC国家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播出后,不仅中、南两国观众好评如潮,还受到了钱其琛等领导同志的多次表扬。在《荧屏连着我和你》用独特的视角创造着中国电视界一个又一个“第一”的同时,做为这个中国第一个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制片人、导演与主持人,田歌也成了在中国电视界第一个独揽制片人、导演与主持人三项国家大奖的全能型电视人。
田歌16年如一日,一直坚持以真实、平等的方式实现与观众的交流。并最终用16年的青春和美丽、智慧和汗水,把《荧屏连着我和你》打造成了一个既保持着较高的文化品位,又保持了不俗的收视指数;既得到业界专家广泛的认可,又能在观众中享有较高忠诚度的响当当的电视品牌栏目。而定时收看《荧屏连着我和你》,几乎成了很多老北京人的一个生活习惯。在电视栏目朝生夕死、朝升夕降的今天,这不能说不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迹。
然而就在2006年底,《荧屏连着我和你》却在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大潮俞演俞烈的大背景下在北京电视台一百多个栏目中以收视率前十名的敖人业绩中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荧屏。对此,数不清的观众以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和不解,许多电视界的同行和专家更是扼腕叹息,甚至还有一些普通观众在论坛上发贴建议大家集资为《荧屏连着我和你》组织一场特别的“告别仪式”。
相反,对《荧屏连着我和你》的停播,田歌却一直显得从容淡定。尽情享受难得的度假时光,游走在万水千山之间,热情洋溢的参加各种慈善事业.....日前,一路过关斩将并正准备参加东方卫视〈非常有戏〉4月20号总绝赛的田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死了留下的是名,老虎死了留下的是皮,而一个电视栏目停播了应该留下某种精神。这个栏目我做了16年,除了个人的创作追求,也有台里的支持,观众的支持。我已经比很多电视人都幸运了,很多电视栏目都是在三年五年就消失,而我一直创作的最前沿,一直感受着社会最新鲜的变化,应该感谢北京台的领导和《荧屏连着我和你》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当记者问及她会不会因为一个16年一直深受观众喜爱的栏目被“无端”停播而与北京电视台“生怨”时,田歌则淡然一笑:“北京台是培养我的地方,我当然会服从台里的一切决定和需要。是北京台给了我光荣和自信,北京台的光荣就是我的光荣,反之我也为北京台的困难和问题而着急!”
一颗悲悯之心,一份草根情怀
在策划、执导及主持《荧屏连着我和你》之前,田歌就已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影视剧演员,但有着良好艺术北景的田歌却一直深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和一份草根情怀。因此,在策划、执导及主持《荧屏连着我和你》长达16年的时间里,她始终明确自己要做一档怎样的节目,这档节目将采取何种的视角,又要体现何种精神。在她做完一期题为“今天我生日”的节目后,她发现自己看待周围人的方式变了:原来身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且每个人的故事都很丰富,都是她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所没有经历过的。正是这种意识,让她试图通过《荧屏连着我和你》引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走上舞台,让平凡的人讲述他们不平凡的故事。
这样的做法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少见,却效果显著、反响巨大。一位出租车司机曾对田歌说:“您的节目千万别不做了,因为在你的节目里,我看到了属于我的位置,我觉得有一天我就是主角,出现在电视上。”从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中,田歌听到了观众的心声,感受到观众渴望被关注、渴望通过交流展示自己、实现心愿的心情。
当别的媒体都在注意名人大腕时,田歌却把目光投向了最普通的人:居委会大妈、传达室老大爷、小保姆……她把他们请到演播室,奉为嘉宾,在她的节目里,普通的老百姓感受到做人的平等和尊严。虽然目光所及多是些人们习焉不察的常态生活和凡人琐事。尽管相对于国计民生的政治话题,家长里短的口径似乎易于把握些,但是,对于那些像下岗待业、空巢家庭、买房、堵车、供暖、爱牙、抑郁、更年期、黄昏恋、剃头、发票、收藏、打工者、漂泊族、交通协管、邻里纠葛等话题的掌控和判断绝非轻松,田歌拿捏的尺度可谓极见功底。她跳开了通常在关心民生民瘼时听到的诸多牢骚、埋怨和苦情诉求,以独到的目光,用生动的个案揭示事物的本质,用平实的语言阐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高尚的精神,在生活琐碎中发现美感,在人际纠葛中看到道德和秩序的力量,在人生困境中寻觅生活的阳光。从“秀珍一族”中,人们看到了侏儒身残志坚丰富而充实的内心世界,从“孝行天下”里,人们看到了人间的真爱,从武爷的吆喝声中,人们看到了“叫卖的活化石”,从跳舞、遛鸟、收藏、地书之类的爱好中,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多彩和拥有的乐趣,从知青、下岗、打工、再就业者身上,人们看到了人生的艰难、不屈的意志和奋斗者的曙光。田歌这种把握素材的眼光,是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和镜头运用、场面控制能力的外延。
田歌说,做一个电视节目,给你提供了一种为社会做贡献的特殊的机会。我们的节目,可以帮助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帮助改变社会的环境和气氛,也可以说,就是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和我的节目组深入到街道、社区、天南海北去寻找报道线索,追踪动人故事,因为生活本身太丰富了,百姓遇到的问题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这样的题材永远不会枯竭。
也正因为如此,田歌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不论坐车还是逛街,她都会主动和身边陌生人聊天,从中寻找节目策划的源泉与灵感。有次,为了做有关喝酒的节目,她一个人跑到饭馆、酒巴,找那些喝酒的观众聊天。曾经播出过一期关于婆媳的节目,就是她在去剧场看演出时与检票员聊天聊出的灵感,当节目有了创作方向后,她又和剧组人员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动员了6对婆媳和她们的儿子和丈夫在演播室里“现身说法”。当得知北京人民医院里住着一个叫朱金平的白血病患者,一边治疗一边卖自自己制做的贺卡筹集医疗费时,田歌深深地为之感动。她不仅为此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还先后两次呼吁并组织全社会和自己的家人朋友捐款,多年后,这个当年在田歌及《荧屏连着我和你》的帮助下重获新生的朱金平也当上了记者,还把当年治病的故事写成了小说在《北京青年报》上连载,并成立了一个专门呼吁救治白血病患者的网站。
当有一天朱金平作为同行专门来看望田歌,并表示自己也要做一个像田歌老师这样有爱心的新闻工作者的时候,田歌早已认不出眼前这位自己曾四处奔走呼号帮助过的人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田歌的以“心”付出,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以“心”相报——远在东北的一个观众,因喜欢《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节目,便定期自费到各种公共场所做问卷调查,搜集观众对《荧屏连着我和你》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定期把调查结果寄给剧组和田歌;河南的一位热心观众,一直坚持收看每一期的《荧屏连着我和你》,并在看完每一期节目后给田歌发一条自己对当期节目观感的短信;江苏宁波的一位观众,甚至坚持每看完一期节目后就写一首诗歌寄给田歌……
在中宣部为《荧屏连着我和你》栏目专门举行的研讨会上,面对众多专家和同行激昂澎湃的肯定和赞赏,田歌落泪了。这泪水有她成功的幸福,也有她为此付出的辛劳。
用“心”塑造的品牌人生
对事业的执着投入,馈赠给田歌的是丰厚的荣耀和业绩。《荧屏连着我和你》不仅连续9年被观众评为“最受欢迎的电视栏目”,即便是在栏目被停播之后,《荧屏连着我和你》还获得了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优秀电视文化栏目奖”,几年来,中国电视界的“田歌现象”也一再被专家、学者探讨。张颐武、俞国明等十数位著名学者都曾专门著文论述这一现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还为此专门组织过专版讨论。
在谈到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时,田歌认为,在到处都充满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一个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该首先敢于将一颗永远“无壳”的心交给观众;而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还应该从学会倾听开始: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既然是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就应该特别地能说会道。但是,往往一个真正优秀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却并不是主持人“说”出来的,而是“听”出来的。因为谈话类节目是由主持人和被访谈者及现场观众共同营造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主持人的知识、智慧和能量是有限的,而嘉宾、观众的资源则是无限精彩且取之不竭的。因此,有学者对比近几年来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大大小小的谈话类节目,田歌主持的《荧屏连着我和你》总是嘉宾和观众总是最活跃的。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副院长陆士贞深有感触:“我做过许多电视台的谈话嘉宾,田歌的《荧屏连着我和你》是现场调度最有话语活力的!”
1997年,田歌作为中国第一位电视学者,应美国国家新闻署邀请赴美访问并考察美国影视艺术。资深电视专家这样评价田歌:她集编导和主持人于一身,举重若轻,艺术修养丰厚,是一个真正的主持人。
1998年夏天,当屏幕上身着红色长裙、黑色上装的田歌在风景优美的佛罗伦萨与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祖宾·梅塔侃侃而谈时,着实让人吃了一惊,梅塔一定对田歌有着极深的印象,所以他说:“你太漂亮了,你让我感到紧张……”田歌则回答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智慧的人更值得尊重。”
台下的田歌恬静、灵秀,声音温婉,却在话语间透着一股子按捺不住的强劲。她17岁进入工程兵文工团舞蹈队做舞蹈演员,后又调入该团话剧队,曾先后主演过话剧《天山深处的大兵》、《WM(我们)》《周郎拜帅》以及《乳燕飞》、《真是烦死人》、《紧急起飞》、《加油!中国队》等多部影视剧,其中其中主演的“第五代”导演吴子牛的处女作《候补队员》获年度电影金鸡奖,《抹不掉的声音》获电视飞天奖最佳女演员提名,此后,田歌转业进入北京电视台,并在北京广播学院专修了四年电视编导专业。她执导的电视剧《紫色的诱惑》曾入围上海、成都国际电视节;她导演并主持的几十部大型文艺晚会和文艺专题节目,曾多次荣获“最佳导演奖”和中国电视最高奖“星光奖”等;她还创作过不少歌词,《爱一个爱你的人》、《又是一年第一天》都是她自己演唱并被拍成MTV在全国播放的作品。
田歌说“如果说我今生有什么最满意的作品,那还是《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栏目,十几年来,约十万人走进了我们的这个栏目,讨论了近千个时代话题,大家在这里尽情的表达,我与他们同悲同喜,我在他们一个个荡气回肠的人生经历中成长。这个栏目不仅满足了我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对自己所处的这个变革的时代的关注、对人情百态的探询,还将我从一个爱说话的主持人改变成一个重倾听的主持人,更将我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电视人,我感谢我的工作”。
“走进你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群,还情绪一种真实,还心愿一种真实,还思想一种真实。”歌如其人。16年间,我们像热衷荧屏一样倾慕这位带着浓郁人文情怀的优秀电视人田歌;16年后,我们赏景般领略她性情女人极富人格魅力的荧屏外精彩生活时,除了分享,惟有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