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散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一种可以“铿锵得像诗,雄壮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锐得像戏剧的对话”的文学体裁。翻看语文课本,散文占有很大比重,散文的教与学也一直被关注。
  散文被誉为“美文”,它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抓住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一、散文教学要抓住“结构美”这个特点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这一点,秦牧的《土地》比较典型。作者在文中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了很远很远,时间上从今天延伸至近代、上一世纪、两千六百多年前乃至一百几十万年前;空间上扩展到了平原高山,边疆岛屿乃至世界各地;内容涉及历史掌故、现实风貌、风土人情、趣闻轶事。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天上人间,应有尽有。但如此丰富的材料并非“散珠碎玉”,而是用“土地”之线,将他们贯穿了起来,作者的构思也并非“脱缰之马”,而是以热爱土地、建设土地、保卫土地这一“缰绳”收拢着“野马”。这就是散文结构美的神韵。
  分析散文的结构美要抓住“文眼”,这样教学才能收到“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的效果。“文眼”既是全文主旨,又是行文线索。《石钟山记》的“文眼”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而“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则是《故都的秋》的“文眼”;《荷塘月色》的“文眼”则在篇首:“这几天,我的心里颇不宁静。”一句话总领全文;《雨中登泰山》中“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这“雨趣”二字,乃文之瞳孔,不仅画出了泰山的“雨趣美”,还道出了登山者的“雨中志”,而且更突出了全文结构美的神韵。
  
  二、散文教学要抓住“语言美”这个重点
  散文的语言优美洗练,人们常用“余音袅袅的洞箫、明净无尘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来比拟它;散文的语言质朴而自然,人们又用“甘洌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烟波云海的扇画”来形容它。散文教学,品尝语言美是重点。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咬文嚼字,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引导学生深入一层去挖掘有关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天山景物记》中:“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在这里,用“华丽”描绘“织锦”,用“耀眼”刻画“彩霞”,用“绚烂”形容“长虹”既准确又生动。《荷塘月色》“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一句,“哼着”的情味与“迷迷糊糊”的情态一致。还是《荷塘月色》中“微风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里通感的运用尽显奇妙。
  
  三、散文教学要抓住“意境美”这个难点
  散文既有诗一般的语言,又有诗一般的意境。王国维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散文亦然,此所谓境界即意境。何谓意境?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或因事以明理。这些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即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的境界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可见,单纯的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意境应该是外在的境界、景物,与作者心中的境界和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自然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正如古人所云:“说景即是说情,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因此是散文教学的难点。我们还是举形象的例子来说明。如读《荷塘月色》,谁都会感叹作者笔下的景色太美了。那“淡淡”的月光,那“亭亭的像舞女的裙”一样的荷叶,那“明珠、星星”一般的荷花,那“远处楼上渺茫的歌似的”清香,那“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似的光和影……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之所以要创造出一种朦胧美的环境,是因为这环境正是他此刻的心境。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尽管景色“恰是到了好处”,尽管“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但是我仍然“什么也没有”。在此,作者欣赏到了“无边的荷香月色”,心里涌起了几丝淡淡的喜悦。但眼前的美景仅使他暂得偷闲而已,那暂时排遣又不能完全排遣的几丝淡淡的忧愁始终缠在胸间。这喜也朦胧忧也朦胧的心境,不正和月下荷塘朦朦胧胧的环境丝丝相扣么?这就是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散文教学只有到了这一步,我们才算是引导学生凭借语感,透过字里行间,通过联想和想象,走进了作者创作的意境之中,欣赏到了散文的意境美。这当然属高层次的文学鉴赏范畴,有一定的难度,但既然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那么,我们就该在散文教学中努力追求之,教給学生一些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东西。
  综上所述,散文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散文教法更无固定的模式可循。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打开思路,以积极的姿态打破现实与教学园地封闭隔绝的状态,以新的课程理念更新散文教学的观念,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让散文真正走近并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近并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无限魅力。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归根结底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光有教师的干瘪说教,而不激发学生的求
针对西安地区特有的地裂缝现象而造成的地铁渗漏水情况,采用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灌浆法,很好地解决了地裂缝下渗漏水问题。本文对复合灌浆所采用的钻孔埋管法工艺进行了详细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言学习者在与语言发生联系时,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等,迅速地、自动化地作出判断的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有了良好的语感。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语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就费时费力,或词不达意,语言的工具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
文言文,一种传承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内蕴,培养语感。一般来说,学习文言文比学习现代文难度大。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奉行字句落实的原则,教法僵化,课堂枯燥而缺少活力。进入课改之后,文言文的教学是最为混乱和困惑的。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呢?作为语文教师找到构建这种课堂教学的“点”和“线”最为重要,这就如建造房子的支柱。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结合某地下车库种植顶板工程的特点,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耐根穿刺TPO自粘复合防水卷材的防水设计,排水系统选用HDPE排水板结合盲沟排水,有效解决了渗漏、窜水和排水
教育个性化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种理想.在新课程教学中,提倡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其乐于探究、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并且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是素质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简单谈谈如何培养和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校本课程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学校经过从局部到整体的试验,开设了五大类共38门课程,硕果累累。在参与课题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思考:什么样的课题才算上乘呢?最后认为,它不仅要融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还要与学科、学校、地域有一定的联系,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将我们的实践与思考呈现给大家,以抛砖引玉。    一、确定理想的课题是上好校本课程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