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口语表达能力是人类日常生活和交际的基本能力,也是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重视“读”,以读为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结合,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在教学中,“读”是学生与文本沟通的首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首要环节。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都要先读文,在读中去识字;在读中去理解词、句、篇的含义;在读中去积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读文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说”,即直接影响口语表达,它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石。
当然,“读”要想真正起到为口语表达奠基的作用,必须要经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培养与辅导。不能让学生盲目地去读,而要指导学生把文中蕴含的教学资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情感和能力。在指导学生读文时,最关键的就是要给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并辅以具体的指导。这个目标不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而是要具体地指导学生怎样去做才能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也就是让学生明确要读正确,要认识哪些生字;要读流利,要怎样处理词、句的停顿;要读出感情,要弄懂哪些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以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才能真正地把课文读懂、读透。虽然真正地读懂、读透并不是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但是教师长期这样引导学生读文、积累却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也必将十分有效。这样去引导,实际上就是在指导学生学会知识,形成能力,理解感情。这样的“读”才能让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表达能力,促进自己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以“听”为培养口语表达的条件,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听”
学生与文本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读”,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人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听和说来达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要抓好“读”外,还要注重“听”。因此,“听”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一切信息的先决条件。个人的读文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专心地听就能从教师和其他学生那里获得信息,弥补自己理解和表达上的缺陷,更快更好地积累规范口语表达方式、方法,为口语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抓好学生的听先要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让他们明确倾听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倾听兴趣,使他们乐于听,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力求让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有吸引力,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倾听方法,并以多种形式的鼓励促进学生倾听能力的发展,为培养学生表達创造先决条件。
三、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表达机会,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其实许多学生不会表达的原因是不愿表达,而不愿表达的原因是怕说错了挨批评或被人笑话,所以教师想切实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发言。上课时要保持亲切的教态,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即使他们答错了,也尽可能做到不批评,而是对其参与课堂发言的行为表示肯定,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发言。尤其是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细心地挑选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给他们创造表达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表达兴趣。
四、循序渐进地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表达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制订不同的目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表达。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学生说话的完整性有一定改善后,再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这方面的训练我是通过教学中的对比品读以及品词析句来完成的。即,将句子中一些修饰词语去掉,让学生边读边比较改句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让学生感受到正是这些修饰词语将表达效果具体化、形象化了。引导学生在文中找这种使表达具体生动的词语,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加强学生对口语表达的直观性、形象性认识,从而产生我也要这样说话的意识。
一、重视“读”,以读为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结合,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在教学中,“读”是学生与文本沟通的首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首要环节。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都要先读文,在读中去识字;在读中去理解词、句、篇的含义;在读中去积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读文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说”,即直接影响口语表达,它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石。
当然,“读”要想真正起到为口语表达奠基的作用,必须要经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培养与辅导。不能让学生盲目地去读,而要指导学生把文中蕴含的教学资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情感和能力。在指导学生读文时,最关键的就是要给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并辅以具体的指导。这个目标不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而是要具体地指导学生怎样去做才能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也就是让学生明确要读正确,要认识哪些生字;要读流利,要怎样处理词、句的停顿;要读出感情,要弄懂哪些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以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才能真正地把课文读懂、读透。虽然真正地读懂、读透并不是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但是教师长期这样引导学生读文、积累却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也必将十分有效。这样去引导,实际上就是在指导学生学会知识,形成能力,理解感情。这样的“读”才能让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表达能力,促进自己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以“听”为培养口语表达的条件,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听”
学生与文本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读”,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人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听和说来达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要抓好“读”外,还要注重“听”。因此,“听”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一切信息的先决条件。个人的读文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专心地听就能从教师和其他学生那里获得信息,弥补自己理解和表达上的缺陷,更快更好地积累规范口语表达方式、方法,为口语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抓好学生的听先要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让他们明确倾听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倾听兴趣,使他们乐于听,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力求让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有吸引力,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倾听方法,并以多种形式的鼓励促进学生倾听能力的发展,为培养学生表達创造先决条件。
三、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表达机会,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其实许多学生不会表达的原因是不愿表达,而不愿表达的原因是怕说错了挨批评或被人笑话,所以教师想切实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发言。上课时要保持亲切的教态,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即使他们答错了,也尽可能做到不批评,而是对其参与课堂发言的行为表示肯定,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发言。尤其是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细心地挑选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给他们创造表达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表达兴趣。
四、循序渐进地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表达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制订不同的目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表达。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学生说话的完整性有一定改善后,再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这方面的训练我是通过教学中的对比品读以及品词析句来完成的。即,将句子中一些修饰词语去掉,让学生边读边比较改句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让学生感受到正是这些修饰词语将表达效果具体化、形象化了。引导学生在文中找这种使表达具体生动的词语,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加强学生对口语表达的直观性、形象性认识,从而产生我也要这样说话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