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绘本阅读,促进读写成长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geous1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线上教学”,就是结合信息化技术,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其优点是能打破时空的限制,让知识的获得更便利,且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录屏、直播、连麦对话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以小学中年级绘本阅读导写为例,谈谈如何利用线上分享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一、打破传统绘本阅读方式,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通过录播视频进行绘本教学,能够把握课堂节奏,聚焦学习重点,可以快进、暂停等,教学的内容选择更加自由,能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阅读感受,也更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
   绘本视频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题材生动有趣,色彩丰富,容易理解。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再加上精美的插图、豐富的配色,既培养了学生专注听故事的能力,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习得了“有序、有侧重”的阅读策略。
   二、课前设置线上预习单,确保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绘本阅读有其自身优势,无论是语文素养的涵养、美学的陶冶,还是创造力的启发等,都能对学生的阅读产生较大影响,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讲解绘本前可以先利用问卷星设置预习单,引导学生在预习《我妈妈》这本绘本的过程中观察书中的妈妈有哪些变化或者本领(包括角色的变化、外形的变化等),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妈妈的这些变化和本领?并留意有哪些图画要素在书中反复出现,如代表妈妈的爱心、花朵等,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让学生去发现藏在每一幅图画背后的“小秘密”,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线上分享阅读体会,助力良好读写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年级段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何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进行阅读展示,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进入更深层次的读写,这对线上教学是一种挑战。
   直播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平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阅读汇报,如在线连麦、文字交流、展示作品等,这些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交流面窄、形式单一等问题。
   有的学生在连麦过程中谈到,她觉得绘本中的妈妈“吼起来像一头狮子”,有时却变得“像猫咪一样温柔”,这个变化是和孩子的表现有关的。因为自己的妈妈也是这样,当自己犯错时,妈妈总是很严厉,但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妈妈却总是温柔地陪伴自己,而无论是“狮子”还是“猫咪”,妈妈都是最爱自己的那一个。这个话题引发学生讨论,很多学生的连麦发言让其他学生产生共鸣。没有获得连麦机会的学生也可以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妈妈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以及对自己的爱,其他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留言进行互动补充,在交流碰撞中形成积极热烈的阅读氛围。
   四、创造线上表达空间,课后分享绘本仿写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年级习作提出了以下学习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进行了充分的绘本阅读与读后分享后,学生的写也就顺理成章了。线上写作也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如通过网络分享图片素材非常便利,线上各小组之间的交流互不干扰,学生之间的评价与反馈更加便捷,且有数据记录,教师能较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在绘本《我妈妈》中,作者用简洁的文字与画面突出妈妈身上的某一个特点,那么在生活中,学生自己的妈妈的身上又有什么特点呢?如何围绕这个特点来选择恰当的事例来描写呢?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小组群,引导各组学生观察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止并拍成照片,各小组成员再模仿《我妈妈》这一绘本故事的叙述方式,制作属于学生自己的《我妈妈》系列。在收集了各组的作品后,教师通过班级大群进行绘本展览,并邀请学生投票,评选班级最佳绘本。
   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搭建起教师与学生学习、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展示自我、自主学习的契机。对线上信息技术的运用得当,能充分调动学生绘本阅读、写作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有创造性地学习。相信在不断的摸索中,能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带给学生一片新的读写天地。
其他文献
【概述】   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语言灵活多变,并不拘于一种形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的,但正如鲁迅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我还想说,“课堂评价虽无定则,但应本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精神去指引孩子们的求学路。”   积累平时的课堂教学经验,我发现课堂评价主要从以下几种方面着手:   一是评价要真诚,发自内心。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期刊
近年来,在高考的议论文写作中,“四不像”作文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考生缺乏逻辑思维。议论文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如叶圣陶所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议论文的三要素中,论点在逻辑学上,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是思维物化的形式。融入思维导图的习作教学,将带领学生在习作漫漫长路中,找到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教学;引导   一、习作教学的现状   习作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分享自己的快乐忧愁,可是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   新课标中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
期刊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我园目前进行的园本课程——幼儿创造性操作课程探索,其着眼点就是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而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恰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再把知识囫囵灌输给幼儿,而是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创新思维的启发者和培育者,留心并重视从多方
期刊
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研究的最终落脚点,能够帮助低年级段学生完成从“悦读”到“阅读”的转变,培养其享受阅读、热爱语文的积极情感。因此,教师应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欣赏绘本中的丰富图片、感受绘本中优美的语言、想象绘本中出人意料的情节、体验绘本中美好的情感。   一、赏图——感受形象之美   绘本主要是用图来说话,仿佛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短片。因此,在开展绘本阅读时,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欣赏绘
期刊
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思维方法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大类。抽象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分析、综合、概括、演绎、归类、类比等;形象思维方法主要有想象和联
期刊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更注重于对学生的“说”和“读”两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写作时不知从何处着手,写不出好的文章,这不利于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中“写”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并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先导式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
期刊
一、宏观上的表现方法:行文结构方面   1.卒章显志。如《蜀相》一诗的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出师未捷的叹惋,也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惆怅。   2.扬抑。(1)欲扬先抑。如《游园不值》一诗,诗人先写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是抑的内容;后写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是扬的内容。全诗写
期刊
我班里有个学生叫小豪。人长得瘦瘦的,皮肤黑黑的,经常穿一条破洞的牛仔裤,很潮。他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还和同桌讲话,影响课堂纪律。下课后,他喜欢和他人追逐打闹,常常有学生给我告状,说小豪和某某学生打架了。他的作业经常拖拖拉拉,书写也相当潦草。为此,我经常找他谈话,每次他都一副低眉顺眼的表情,口头上总是答应,可行动上却一如既往,真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凉了,心想,或许他是根“不可雕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人格发展。因此,语文课堂需要营造良好的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升能力。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营造良好的气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营造方法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