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事档案中的隐私权和知情权探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lov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注重对员工隐私的保护,并且充分的维护员工的隐私权和知情权。由于人事档案主要是记录员工的一些信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避免员工信息的泄露,确保员工人事档案的安全,以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医院人事档案中的隐私权和知情权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隐私权;知情权
  医院的人事档案主要是记载员工的学习经历、工作经验、以及医德医风,因此,医院的人事档案有长久保存的必要性。但是,在进行人事档案保存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员工个人档案信息的泄露,侵害了员工的隐私权,同时对医院的长远发展也非常不利。鉴于此种情况,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应该做好人事档案的保密工作。同时,人事档案信息员工有知情的权利,因此,还应该充分的维护员工的知情权。
  1 医院人事档案中的隐私权分析
  所谓隐私权是公民的一种人格权益,主要与公民的私人信息以及私人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对公民私人活动的一种保护,确保公民自身信息以及私人的生活不被其他人非法利用、侵扰、公开等[1]。一般情况下,在医院人事档案中,都会对每个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而且,在没有经过医院员工个人同意的情况下,医院管理人员以及医院不可随意泄漏医院员工的任何私人信息,如果未经过医院员工允许而随意宣扬员工任何私人信息,将其列为违法的行为。
  医院人事档案中记载着医院员工很多隐私信息,例如,科研成果、婚姻状况、财产收入情况、受处分记录等,都是员工的私人信息,而且,这些私人信息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员工愿意让别人知道。因此,医院员工作为一个合法的公民,有权利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医院对自己的档案信息进行严格的保密,严谨对外宣扬出去[2]。隐私权是应该受到法律保护的,然而,在实际中,针对隐私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而且,针对隐私权来说也并没有明确专门的立法,因此,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明确,也使得当前很多医院人事档案的信息都极易受到侵犯,在未经过员工的允许情况下,私自将他人的私密信息转告众人,对医院员工的私人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员工的长远发展。
  2 医院人事档案中的知情权分析
  所谓知情权主要是一种政治性的权利,是在获悉政府决策和符合道德准则的基础上,来获取一些合理合法的信息,我们将这项权利称之为知情权。医院在进行人事档案的工作中,其知情权主要指的是医院员工拥有对自身档案被利用或是被保管的权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确保档案知情权利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分析[3]。例如,医院员工享有知情权,医院人事档案主要对当事人的案件进行记录,当然,员工组织也会提供部分资源,而医院员工的人事档案记录内容没有人要比员工自己更清楚,也就是说,在医院的人事档案中并没有对员工采取保密的必要性,此外,医院员工对医院的人事档案也具有一定的知情权,这样才能够保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更有利于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和保存。
  3保护医院人事档案中隐私权和知情权策略
  为了进一步保护医院人事档案中的隐私权和知情权,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明确划分人事档案中知情权和隐私权
  众所周知,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建立相应的人事档案,对医院员工的各项信息进行记录,不仅仅便于对员工信息的管理,更有利于员工职称评估。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好知情权的保护,同时做好隐私权的保护,而两者之间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因此,针对两者的实际情况,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才能更好的去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此,作者建议应明确隐私权和知情权,并且要合理分清隐私权和知情权的权利,才能充分解决医院人事档案中隐私权和知情权的问题[4]。另外,从医院人事档案隐私权和知情权的本质上来分析,人事档案的隐私权主要是保护医院员工的私人信息和私人生活,而知情权的享有者主要包括国家、医院以及员工等,对于国家来说,主要是一些公权机关在办案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人事档案的各项信息,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就会涉及到医院员工的人事档案私人信息;对于医院来说,人事部门需要对医院员工进行相应的管理,而在这个管理的过程中,医院有权利去了解和知道员工的个人信息;医院员工是人事档案的直接参与者,也就是说,人事档案并没有必要对员工个人的信息进行保密,这将是医院员工所能够享受的知情权,通过权衡各项因素之后,在国家机构正常办案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有权配合,因此,通过明确划分人事档案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可以有效的规避知情权和隐私权的矛盾问题。
  3.2全面提升医院员工的权利保护意识
  对以往医院人事档案工作的调查发现,很多医院员工对自身的各项档案信息缺乏保护的意识,使得很多人知道了自己的私人生活以及私人信息,从而造成信息出现泄漏的现象。另外,由于医院人事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经常性的随意去翻阅他人的档案信息,甚至会使用他人的档案信息,违反了医院人事档案的保密性规定,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讲,是属于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总的来说,引发这类问题的最大原因是医院员工的权利保护意识偏低,因此,要不断的提升医院员工的权利保护意识。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人事部门的人员、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以及其他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对人事档案的重视,并不断的提升员工档案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杜绝他人随意翻看自己的各项信息[5]。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员工隐私权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让员工了解触犯他人隐私权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甚至使员工了解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应受到法律的制裁,让每位医院的员工都清楚的认识到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严重性,从而提高医院员工对隐私权保护的重视,进一步提升医院员工的权利保护意识,确保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实现医院及其员工的良好发展。
  结束语
  在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对员工的隐私权和知情权进行保护是非常关键的,而这也是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人事档案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人事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档案信息的泄露。另外一方面,还应该充分的尊重员工对人事档案信息的知情权,当员工有需要的时候,应该及时的为其提供档案信息。进而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医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阳.浅析医院人事档案中的隐私权和知情权[J].黑龙江史志. 2014,01(13):142-143.
  [2] 葛志勇.论医院人事档案隐私权与知情权的衡平[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03):110-111.
  [3] 陈丹青,丁镭.浅谈新时期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J]. 科技资讯. 2013,15(12):158-159.
  [4] 牛东华, 周鹤娉,陈莹,张晓磬,殷建忠,孟琼,许传志,李晓梅.浅议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新模式——人事档案代理[J]. 山西档案. 2012,01(01):158-159.
  [5] 刘振宇.信息社会下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02(04):159-16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氨茶碱与多素茶碱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4年12月支气管哮喘的住院患者共200例,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组采用多素茶碱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对比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5%,不良反应率为4%,与对照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试验组采用多素茶
期刊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继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唐都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血液肿瘤化疗患者769例,根据是否继发糖尿病分为病例组(n=289)和对照组(n=480)。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继发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校准度,使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区分度,后续收集2019年7—12月183例患者
摘要: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生长抑素+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成功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在不同时期视同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1月-2013年10月之间收治的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30例,将这些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儿在入院初期就进行常规治疗以及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入院初期仅进行常规治疗,在3-5天之后使用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治
期刊
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复用手术器械全面质量管理的感染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2012年内未实行复用手术器械全面质量管理500个手术器械(对照组)和2013年~2014年内实行复用手术器械全面质量管理500个手术器械(观察组)的感染率、逾期率和合格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感染率、合格率、逾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