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形成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学观念的转变,给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带来一片曙光,对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有利的冲击作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应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成为一个热门的讨论名词,不断地在学校中、论坛里甚至各大媒体中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热议。那究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研究性学习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指导人员在学生不知道现成结论并不告知的情况下,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进行自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最后结论的学习过程。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大有不同,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的单纯授教,而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行获取知识。
二、为何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为适应日渐发达的文明社会,培养学生的高效学习能力已然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启人心智,更能拓展和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研究性学习应受广大教师的支持和推广,在教学工作中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最佳选择。研究性学习在师生间还形成一种较乐观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教授者,而是转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研究性学习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核心目标。由此可见,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适量的课前指导
研究性学习虽然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教师的课前指导作用同等重要。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教师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指导方式,应把学生作为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信息研究的交汇枢纽,成为讨论交流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并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在个性、品德、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适当时机给予他们关心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重要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辅导,如资料的收集工作、改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或指导学生形成结论等。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育的首要目的应是不断唤醒和挖掘学生的天性中所隐含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冲动,养成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个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在研究性学习阶段,教师如果能注重鼓励和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积以时日,学生不仅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更能高效地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并培养自身良好的质疑意识。
例如在学习到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提前印发莫泊桑的另一篇小说《项链》,指导学生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用十年青春换取一条假项链的做法是否值得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茅塞顿开,不但深刻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更认为玛蒂尔德的命运值得庆幸,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也能够对传统定论进行大胆质疑。学生的心灵被唤醒,就能与作者心灵沟通,和文章思想产生共鸣,以一份求知的狂热伴随着语文研究性学习,走向华丽的文学殿堂。
(三)设计活泼的教学形式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敢于打破传统,大胆尝新。若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改变教学形式,拓展教学空间,那这样的课堂一定能受到学生的喜欢。形式新颖的教学形式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为进一步实施研究性学习做出良好铺垫,学生一旦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那么他们从中收获的才能和智慧是不可估量的。
譬如在学习到鲁迅的《雪》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设计一幅画,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分组画画,也可以配上与画面相吻合的音乐,或设计一段能体现主题的画外音。这样有趣的活动,学生一定会热情参与其中,用心感受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画出饱含内涵的画面。又比如在学习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教师可以在一个月圆之夜,带领同学们来到空旷的操场,面对优美的圆月高声朗读,学生定会兴趣盎然,让他们在这般优美的意境中自主感受作者的思想世界,真切感受作者那份对友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知识获取渠道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努力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学习方式。这样,教师就不再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将学生领入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为他们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途径,主要通过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和指明探究方向。
1.提供材料:研究性学习若仅局限于课本,那学生的学习范围受到限制,思想将被禁锢。教师要将学生从狭小的空间中释放出来,鼓励学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师适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学习资料,学生就能较快进入比较性研究的学习状态。比较是分析、整理、观察等互相交织的脑力活动。通过对多种材料的比较探究,相信学生一定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知识新大陆。
2.指明方向:研究性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创设一个积极地无威胁的学习氛围,并在一定的时机指导学生明确研究的方向,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围绕正确的重点、正确的目标、正确的角度去查找资料,探究学习,深入讨论,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走弯路,以至于教学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为了改变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让学生通过主动探求、自行体验和自我观察,学会对新知识的分析、整理和判断,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目的。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为现代化素质教育带来福音。因此,研究性学习值得广大教师研究探讨。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成为一个热门的讨论名词,不断地在学校中、论坛里甚至各大媒体中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热议。那究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研究性学习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指导人员在学生不知道现成结论并不告知的情况下,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进行自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最后结论的学习过程。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大有不同,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的单纯授教,而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行获取知识。
二、为何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为适应日渐发达的文明社会,培养学生的高效学习能力已然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启人心智,更能拓展和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研究性学习应受广大教师的支持和推广,在教学工作中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最佳选择。研究性学习在师生间还形成一种较乐观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教授者,而是转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研究性学习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核心目标。由此可见,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适量的课前指导
研究性学习虽然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教师的课前指导作用同等重要。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教师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指导方式,应把学生作为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信息研究的交汇枢纽,成为讨论交流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并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在个性、品德、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适当时机给予他们关心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重要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辅导,如资料的收集工作、改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或指导学生形成结论等。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育的首要目的应是不断唤醒和挖掘学生的天性中所隐含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冲动,养成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个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在研究性学习阶段,教师如果能注重鼓励和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积以时日,学生不仅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更能高效地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并培养自身良好的质疑意识。
例如在学习到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提前印发莫泊桑的另一篇小说《项链》,指导学生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用十年青春换取一条假项链的做法是否值得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茅塞顿开,不但深刻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更认为玛蒂尔德的命运值得庆幸,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也能够对传统定论进行大胆质疑。学生的心灵被唤醒,就能与作者心灵沟通,和文章思想产生共鸣,以一份求知的狂热伴随着语文研究性学习,走向华丽的文学殿堂。
(三)设计活泼的教学形式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敢于打破传统,大胆尝新。若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改变教学形式,拓展教学空间,那这样的课堂一定能受到学生的喜欢。形式新颖的教学形式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为进一步实施研究性学习做出良好铺垫,学生一旦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那么他们从中收获的才能和智慧是不可估量的。
譬如在学习到鲁迅的《雪》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设计一幅画,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分组画画,也可以配上与画面相吻合的音乐,或设计一段能体现主题的画外音。这样有趣的活动,学生一定会热情参与其中,用心感受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画出饱含内涵的画面。又比如在学习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教师可以在一个月圆之夜,带领同学们来到空旷的操场,面对优美的圆月高声朗读,学生定会兴趣盎然,让他们在这般优美的意境中自主感受作者的思想世界,真切感受作者那份对友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知识获取渠道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努力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学习方式。这样,教师就不再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将学生领入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为他们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途径,主要通过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和指明探究方向。
1.提供材料:研究性学习若仅局限于课本,那学生的学习范围受到限制,思想将被禁锢。教师要将学生从狭小的空间中释放出来,鼓励学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师适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学习资料,学生就能较快进入比较性研究的学习状态。比较是分析、整理、观察等互相交织的脑力活动。通过对多种材料的比较探究,相信学生一定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知识新大陆。
2.指明方向:研究性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创设一个积极地无威胁的学习氛围,并在一定的时机指导学生明确研究的方向,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围绕正确的重点、正确的目标、正确的角度去查找资料,探究学习,深入讨论,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走弯路,以至于教学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为了改变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让学生通过主动探求、自行体验和自我观察,学会对新知识的分析、整理和判断,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目的。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为现代化素质教育带来福音。因此,研究性学习值得广大教师研究探讨。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