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多数人认为电影《罗生门》[1]的素材来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丛林中》,通过对电影《罗生门》成立经过的考察,发现电影《罗生门》的素材还包括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以及电影加工阶段的桥本忍剧本和黑泽明剧本,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丛林中》更是以《今昔物语集》中的三个短篇和安布罗斯·葛温奈特·比尔斯的《月光之路》为素材的。
关键词:罗生门;素材;丛林中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2
一、电影化的经过[2]
最初的桥本忍的剧本叫做《雌雄》。以《丛林中》的三个插曲为脚本改编的,但是,黑泽明看到这个剧本之后认为内容太短了,建议桥本忍再加工一下使内容变长一些,桥本试着将《罗生门》与《竹林中》合并,在《丛林中》加入《罗生门》的情节,但是,改编的不是很顺利,最后,黑泽明在《罗生门》中加入《丛林中》的情节,以这样的形式拍摄成电影,并在最后的部分加入了以前根本没有的“樵夫的目击证言”和“婴儿的插曲”,成为一部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品。
二、介川龙之介的《丛林中》
根据日语词典广辞苑中的解释,“丛林中”一词来自芥川龙之介的同名小说,意思是指当事人的讲话内容互相矛盾,真假难辨。这部作品以内容短小精悍、故事离奇而广为人知,在日本对这部小说研究的人也很多,本文以电影《罗生门》为考查对象,仅就《丛林中》的必要部分做简短的概括。
小说是以在检非违使前,围绕平安末期的乱世中的一起杀人案件,以7个人的证言集为主要形式的。
樵夫的证言:在去山科附近的山上伐木时,发现了胸口被刺伤的武士的尸体。太刀和马都没有看到。
僧人的证言:死者是昨天在去山科的途中碰到的,牵着马、携带者太刀和弓箭。太可怜了。
方免的证言:我抓住的这个人就是非常有名的强盗多襄丸。抓他的时候,他在石桥上呻吟,旁边有太刀、弓箭和马肯定是杀人凶手。多襄丸非常好色。
老妇人的证言:死者是我女儿真砂的丈夫武弘,今天去往若狭,非常担心女儿。
多襄丸的口供:杀了那个男人的人是我。不知道女的去哪里了。我被马背上女的美貌所吸引,设计将她的丈夫带入丛林中并且绑在树上,强奸了女人。之后,想让女人做我的妻子,给丈夫松开绳子,进行战斗。那个男人相当厉害,与我交战了23回合之后才被打倒。但是,那个时候,女人已经不见了。
到清水寺的女人的忏悔:被强奸之后,我跑向了被绑的丈夫的跟前,看到了丈夫蔑视的、冰冷的眼神,这时候我想两个人都死掉,丈夫也说“杀了我”的话,于是,我用短刀刺向了丈夫的胸口。但是我想尽办法都没有死掉。
借女巫之口死灵的口述:妻子被强奸之后,强盗恳请妻子做他的妻子,妻子说:“如果那样的话,请杀了我丈夫”听到妻子的话后强盗很震惊,将妻子踹倒在地。妻子逃跑了,强盗走出丛林之后,我用小刀自杀了,有人拔走了那个刀子。
在这里,樵夫、僧人、方免、老妇人的证言,是为后面的三个证言做的设定,“丛林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多襄丸、真砂、武弘之间互相矛盾的证言。至少两人或者全部都在撒谎。一般法庭上,证言内容互相矛盾是为了逃避罪责为自己辩护,但是,这里并不是这样的,多襄丸说武士是他杀的,妻子说丈夫是她杀的,丈夫借助灵媒说自己是自杀的,关于“事件真相”的研究吉田精一[3]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人生的真相、或事件的微妙仅从一部分内容来看很难搞清楚,根据各种感情和心理,事件的真相会呈现多种姿态,所谓的,怀疑的人生观……”。福田恒存[4]认为:“我认为《丛林中》的主题是……事实或者真相,第三者很难解释清楚。”学界认为福田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小说的主题是“事物的真相第三者不明白”。另一方面,宫岛新三郎[5]《丛林中》从“女性的贞操”角度出发,被强盗强奸之后的妻子的“心理动摇”是这部作品关注的中心点,仔细观察“贞操观念与色欲之情的错综混杂”是这个小说的写作动机。另外,中村光夫[6]从性的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这个作品最重要的主题是被强制性交的女性,被对方男性激发出情欲。无论怎样,以上所出现的观点都对理解电影《罗生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电影的素材
众所周知小说《丛林中》在内容上的素材是引用《今昔物语集》卷二十九“本朝付恶行”的(妻を具して丹波の国に行く男、大江山にして縛らるる語[7])的内容。
“和妻子一同去丹波国的男人,在大江山附近,想与途中碰见的男人用弓箭交换刀时被绑在树上,他的妻子被强盗在他的面前强奸了。男人没有夺走女人的衣服也没有杀死丈夫。骑着马逃跑了,夫妻两人继续完成他们的旅途。”强盗走后妻子没有说“我不能继续活下去”的话,而是责怪发呆的丈夫“太没用了”。
方免讲的“鸟部山的盗贼”、女人忏悔的“清水寺”等内容也引用自《今昔物语》同一卷的(鳥部山にづる女盗人に値ふ語)的内容。黑泽明作为框架的《罗生门》也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同样是以《今昔物语》的“本朝付恶行”的一篇(羅城門の上層に登りて死人を見たる盗人の語)为基础进行改编的。《今昔物语》的大概内容是“来自摄津地方的男人以偷盗为目的到京城来,他登上了罗城门,在昏暗的灯光下看见一个老妇人在拔一个年轻女尸体身上的头发。男人责问时,老妇人回答说拔头发要做假发,男人拔掉了老妇人的衣服抢走了手中的头发离去了。罗城门的二层楼上面抛弃的没有埋葬的尸体像山一样多。”生动的描写了平安末期凄惨的时代景象和人心的颓废。芥川龙之介在小说中说明了时代背景,描写了一位刚刚被解雇的下人,除了偷盗再没有其他的办法,他登上二楼,看见了拔头发的老妇人,突然下人感到“非常的反感”,跑过去责问老妇人,老妇人回答说,这个女人生前把蛇当成鱼干买给别人,不这样的话会饿死。听了老妇人的话下人反而有了干坏事的勇气,他抢走老妇人的衣服离开了。雨中的罗生门更显得荒芜,听了故事的下人情绪突变,不做坏事就要饿死,夺取衣服离去等行为被吸收进了黑泽明的电影中。 以上是电影内容上的素材,在风格上的素材来自《月光之路》The Moonlit Road[8]。这个作品是由围绕一起杀人案件的三个人的证言组合而成,作品中证词陈述的结构与《丛林中》很相似。
儿子的证言:正在L大学上学的儿子突然被叫回家,知道了母亲死亡的消息。怀疑母亲私通的父亲,有一天晚上,提前一天结束出差回到家中,当他绕到院子的时候,看见有一个人悄悄地溜出家门。父亲正要走向母亲黑暗的卧室的时候,被什么重东西绊倒了,是母亲被绞杀的尸体,不知道侵入者到底是谁。过了数月的有一天晚上,父子二人正要回家,月光照耀这回家的路,在走到门口的时候,突然父亲害怕的站住了。喊道“那是什么,快看、快看”,但是儿子什么也没有看见,从此以后,儿子再没有看到过父亲,父亲失踪了。
丈夫(长时间丧失记忆,改名换姓流浪的父亲临终的告白):一天晚上,自己绕到院子里,看见一个男人从家中走出去。心中燃起了杀意,追赶过去,但是身影消失了。即使现在,我有时候也会怀疑那个不是人。因为嫉妒和愤怒,我失去了理智,盯着妻子的卧室的房门我跑上了二楼,在床边没有看见妻子的影子,我想她可能在楼下,正要返回楼下的时候,看见妻子在房间的一个黑暗的角落里。趁她不注意冷不防勒紧妻子的脖子,杀死了妻子。记忆的片段中只留下了这个事情,反反复复分不断出现在脑海中。但是,现在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还有一个梦,我站在月光之下的树荫里。一个白色的东西发着光,是被杀害的妻子。用认真的眼神看着我,那不是责难的目光,不是憎恨的目光,也不是恐吓的目光,是确认是我的盯着我看的目光。我感到恐惧的发抖逃跑了。到现在我仍然感到害怕,我一直在赎罪的痛苦中受折磨。
被杀妻子(借灵媒之口)的证词:那天晚上我突然感觉到莫名的危险正在迫近,我醒过来,丈夫那天晚上不在家,我躺着床上恐惧的发抖,听见了咚咚的声音,那是不自信的,犹豫的脚步声。我感觉到恶灵正在向我靠近,恐惧到了极限,我没有在恐惧中死亡。靠近我的人改变方向又返回来了,我颤抖的想打开房门寻求帮助的时候,那个人又向我靠近过来,脚步声大的好像要震倒房子一样。我蹲在房间的墙角祈祷,想呼唤我的爱人、丈夫的名字。我听见房间的门被打开了,我失去了意识,清醒的时候发现我喉咙被紧紧勒住,我被勒死了,舌头在牙齿的中间好像要飞出来一样,这样我来到了亡魂的世界。……无论如何我想把我深深的爱情和无限的遗憾告诉给我的丈夫和儿子。有一天晚上,我没有目的的悲伤地在白色的光和寂静中徘徊,突然遇见了他们两个人。丈夫惊讶的发出喊叫声,儿子想安慰丈夫,我欣喜若狂的向他们靠近,但是丈夫恐惧的脸变得非常的惨白,逃向了森林中。
比尔斯的这个作品出版于1893年,芥川龙之介的《丛林中》发表于1922年。对比尔斯的介绍也是这时候才开始的,芥川龙之介是最初将比尔斯介绍到日本的人,他在1921年发行的随笔《点心》中是这样说的“比尔斯是个有个性的作家,在短篇小说方面像他这样具有敏锐技巧的作家很少。……他喜欢描写的是……无造作的超自然的世界。他的著作全集共有十二卷,只想阅读短篇小说的人阅读In the Midst of Life 和Can Such Things Be?两卷的人非常多。日语译本还没有发现一本”。可以推测小说《丛林中》最后借用灵媒之口的死者的证言,应该是来自比尔斯这个作品的构思。
小结:通过电影化过程的考察和对芥川龙之介《丛林中》的内容的分析,发现电影罗生门的素材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罗生门》和《丛林中》以外,还包括安布罗斯·葛温奈特·比尔斯的《月光之路》。《月光之路》为芥川的《丛林中》的构思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注释:
[1] 1950年、大映电影。剧本:桥本忍、黑泽明。摄影:宫川一夫
[2]《日本电影剧本家列传—桥本忍篇》 日本电影专门频道,2006年11月放映
[3]《芥川龙之介与今昔物语——以《丛林中》为中心》 《现代文学与古典》至文堂、1977年120页
[4]《日本文学研究资料 芥川龙之介Ⅱ》有精堂、1977年、56页
[5]《芥川龙之介与今昔物语——以《丛林中》为中心》 《现代文学与古典》至文堂、1977年120页
[6]《日本文学研究资料 芥川龙之介Ⅱ》有精堂、1977年、49页
[7]《今昔物语集五》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37 岩波书店、1996年343—344页
[8]アンブローズ·ビアス著,大津荣一郎 译《ビアス短編集》岩波书店、2000年,6-26页。
参考文献:
[1]《芥川龙之介与今昔物语——以《丛林中》为中心》 《现代文学与古典》至文堂、1977年
[2]《日本文学研究资料 芥川龙之介Ⅱ》有精堂、1977年
[3]《今昔物语集五》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37、 岩波书店
关键词:罗生门;素材;丛林中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2
一、电影化的经过[2]
最初的桥本忍的剧本叫做《雌雄》。以《丛林中》的三个插曲为脚本改编的,但是,黑泽明看到这个剧本之后认为内容太短了,建议桥本忍再加工一下使内容变长一些,桥本试着将《罗生门》与《竹林中》合并,在《丛林中》加入《罗生门》的情节,但是,改编的不是很顺利,最后,黑泽明在《罗生门》中加入《丛林中》的情节,以这样的形式拍摄成电影,并在最后的部分加入了以前根本没有的“樵夫的目击证言”和“婴儿的插曲”,成为一部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品。
二、介川龙之介的《丛林中》
根据日语词典广辞苑中的解释,“丛林中”一词来自芥川龙之介的同名小说,意思是指当事人的讲话内容互相矛盾,真假难辨。这部作品以内容短小精悍、故事离奇而广为人知,在日本对这部小说研究的人也很多,本文以电影《罗生门》为考查对象,仅就《丛林中》的必要部分做简短的概括。
小说是以在检非违使前,围绕平安末期的乱世中的一起杀人案件,以7个人的证言集为主要形式的。
樵夫的证言:在去山科附近的山上伐木时,发现了胸口被刺伤的武士的尸体。太刀和马都没有看到。
僧人的证言:死者是昨天在去山科的途中碰到的,牵着马、携带者太刀和弓箭。太可怜了。
方免的证言:我抓住的这个人就是非常有名的强盗多襄丸。抓他的时候,他在石桥上呻吟,旁边有太刀、弓箭和马肯定是杀人凶手。多襄丸非常好色。
老妇人的证言:死者是我女儿真砂的丈夫武弘,今天去往若狭,非常担心女儿。
多襄丸的口供:杀了那个男人的人是我。不知道女的去哪里了。我被马背上女的美貌所吸引,设计将她的丈夫带入丛林中并且绑在树上,强奸了女人。之后,想让女人做我的妻子,给丈夫松开绳子,进行战斗。那个男人相当厉害,与我交战了23回合之后才被打倒。但是,那个时候,女人已经不见了。
到清水寺的女人的忏悔:被强奸之后,我跑向了被绑的丈夫的跟前,看到了丈夫蔑视的、冰冷的眼神,这时候我想两个人都死掉,丈夫也说“杀了我”的话,于是,我用短刀刺向了丈夫的胸口。但是我想尽办法都没有死掉。
借女巫之口死灵的口述:妻子被强奸之后,强盗恳请妻子做他的妻子,妻子说:“如果那样的话,请杀了我丈夫”听到妻子的话后强盗很震惊,将妻子踹倒在地。妻子逃跑了,强盗走出丛林之后,我用小刀自杀了,有人拔走了那个刀子。
在这里,樵夫、僧人、方免、老妇人的证言,是为后面的三个证言做的设定,“丛林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多襄丸、真砂、武弘之间互相矛盾的证言。至少两人或者全部都在撒谎。一般法庭上,证言内容互相矛盾是为了逃避罪责为自己辩护,但是,这里并不是这样的,多襄丸说武士是他杀的,妻子说丈夫是她杀的,丈夫借助灵媒说自己是自杀的,关于“事件真相”的研究吉田精一[3]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人生的真相、或事件的微妙仅从一部分内容来看很难搞清楚,根据各种感情和心理,事件的真相会呈现多种姿态,所谓的,怀疑的人生观……”。福田恒存[4]认为:“我认为《丛林中》的主题是……事实或者真相,第三者很难解释清楚。”学界认为福田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小说的主题是“事物的真相第三者不明白”。另一方面,宫岛新三郎[5]《丛林中》从“女性的贞操”角度出发,被强盗强奸之后的妻子的“心理动摇”是这部作品关注的中心点,仔细观察“贞操观念与色欲之情的错综混杂”是这个小说的写作动机。另外,中村光夫[6]从性的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这个作品最重要的主题是被强制性交的女性,被对方男性激发出情欲。无论怎样,以上所出现的观点都对理解电影《罗生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电影的素材
众所周知小说《丛林中》在内容上的素材是引用《今昔物语集》卷二十九“本朝付恶行”的(妻を具して丹波の国に行く男、大江山にして縛らるる語[7])的内容。
“和妻子一同去丹波国的男人,在大江山附近,想与途中碰见的男人用弓箭交换刀时被绑在树上,他的妻子被强盗在他的面前强奸了。男人没有夺走女人的衣服也没有杀死丈夫。骑着马逃跑了,夫妻两人继续完成他们的旅途。”强盗走后妻子没有说“我不能继续活下去”的话,而是责怪发呆的丈夫“太没用了”。
方免讲的“鸟部山的盗贼”、女人忏悔的“清水寺”等内容也引用自《今昔物语》同一卷的(鳥部山にづる女盗人に値ふ語)的内容。黑泽明作为框架的《罗生门》也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同样是以《今昔物语》的“本朝付恶行”的一篇(羅城門の上層に登りて死人を見たる盗人の語)为基础进行改编的。《今昔物语》的大概内容是“来自摄津地方的男人以偷盗为目的到京城来,他登上了罗城门,在昏暗的灯光下看见一个老妇人在拔一个年轻女尸体身上的头发。男人责问时,老妇人回答说拔头发要做假发,男人拔掉了老妇人的衣服抢走了手中的头发离去了。罗城门的二层楼上面抛弃的没有埋葬的尸体像山一样多。”生动的描写了平安末期凄惨的时代景象和人心的颓废。芥川龙之介在小说中说明了时代背景,描写了一位刚刚被解雇的下人,除了偷盗再没有其他的办法,他登上二楼,看见了拔头发的老妇人,突然下人感到“非常的反感”,跑过去责问老妇人,老妇人回答说,这个女人生前把蛇当成鱼干买给别人,不这样的话会饿死。听了老妇人的话下人反而有了干坏事的勇气,他抢走老妇人的衣服离开了。雨中的罗生门更显得荒芜,听了故事的下人情绪突变,不做坏事就要饿死,夺取衣服离去等行为被吸收进了黑泽明的电影中。 以上是电影内容上的素材,在风格上的素材来自《月光之路》The Moonlit Road[8]。这个作品是由围绕一起杀人案件的三个人的证言组合而成,作品中证词陈述的结构与《丛林中》很相似。
儿子的证言:正在L大学上学的儿子突然被叫回家,知道了母亲死亡的消息。怀疑母亲私通的父亲,有一天晚上,提前一天结束出差回到家中,当他绕到院子的时候,看见有一个人悄悄地溜出家门。父亲正要走向母亲黑暗的卧室的时候,被什么重东西绊倒了,是母亲被绞杀的尸体,不知道侵入者到底是谁。过了数月的有一天晚上,父子二人正要回家,月光照耀这回家的路,在走到门口的时候,突然父亲害怕的站住了。喊道“那是什么,快看、快看”,但是儿子什么也没有看见,从此以后,儿子再没有看到过父亲,父亲失踪了。
丈夫(长时间丧失记忆,改名换姓流浪的父亲临终的告白):一天晚上,自己绕到院子里,看见一个男人从家中走出去。心中燃起了杀意,追赶过去,但是身影消失了。即使现在,我有时候也会怀疑那个不是人。因为嫉妒和愤怒,我失去了理智,盯着妻子的卧室的房门我跑上了二楼,在床边没有看见妻子的影子,我想她可能在楼下,正要返回楼下的时候,看见妻子在房间的一个黑暗的角落里。趁她不注意冷不防勒紧妻子的脖子,杀死了妻子。记忆的片段中只留下了这个事情,反反复复分不断出现在脑海中。但是,现在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还有一个梦,我站在月光之下的树荫里。一个白色的东西发着光,是被杀害的妻子。用认真的眼神看着我,那不是责难的目光,不是憎恨的目光,也不是恐吓的目光,是确认是我的盯着我看的目光。我感到恐惧的发抖逃跑了。到现在我仍然感到害怕,我一直在赎罪的痛苦中受折磨。
被杀妻子(借灵媒之口)的证词:那天晚上我突然感觉到莫名的危险正在迫近,我醒过来,丈夫那天晚上不在家,我躺着床上恐惧的发抖,听见了咚咚的声音,那是不自信的,犹豫的脚步声。我感觉到恶灵正在向我靠近,恐惧到了极限,我没有在恐惧中死亡。靠近我的人改变方向又返回来了,我颤抖的想打开房门寻求帮助的时候,那个人又向我靠近过来,脚步声大的好像要震倒房子一样。我蹲在房间的墙角祈祷,想呼唤我的爱人、丈夫的名字。我听见房间的门被打开了,我失去了意识,清醒的时候发现我喉咙被紧紧勒住,我被勒死了,舌头在牙齿的中间好像要飞出来一样,这样我来到了亡魂的世界。……无论如何我想把我深深的爱情和无限的遗憾告诉给我的丈夫和儿子。有一天晚上,我没有目的的悲伤地在白色的光和寂静中徘徊,突然遇见了他们两个人。丈夫惊讶的发出喊叫声,儿子想安慰丈夫,我欣喜若狂的向他们靠近,但是丈夫恐惧的脸变得非常的惨白,逃向了森林中。
比尔斯的这个作品出版于1893年,芥川龙之介的《丛林中》发表于1922年。对比尔斯的介绍也是这时候才开始的,芥川龙之介是最初将比尔斯介绍到日本的人,他在1921年发行的随笔《点心》中是这样说的“比尔斯是个有个性的作家,在短篇小说方面像他这样具有敏锐技巧的作家很少。……他喜欢描写的是……无造作的超自然的世界。他的著作全集共有十二卷,只想阅读短篇小说的人阅读In the Midst of Life 和Can Such Things Be?两卷的人非常多。日语译本还没有发现一本”。可以推测小说《丛林中》最后借用灵媒之口的死者的证言,应该是来自比尔斯这个作品的构思。
小结:通过电影化过程的考察和对芥川龙之介《丛林中》的内容的分析,发现电影罗生门的素材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罗生门》和《丛林中》以外,还包括安布罗斯·葛温奈特·比尔斯的《月光之路》。《月光之路》为芥川的《丛林中》的构思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注释:
[1] 1950年、大映电影。剧本:桥本忍、黑泽明。摄影:宫川一夫
[2]《日本电影剧本家列传—桥本忍篇》 日本电影专门频道,2006年11月放映
[3]《芥川龙之介与今昔物语——以《丛林中》为中心》 《现代文学与古典》至文堂、1977年120页
[4]《日本文学研究资料 芥川龙之介Ⅱ》有精堂、1977年、56页
[5]《芥川龙之介与今昔物语——以《丛林中》为中心》 《现代文学与古典》至文堂、1977年120页
[6]《日本文学研究资料 芥川龙之介Ⅱ》有精堂、1977年、49页
[7]《今昔物语集五》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37 岩波书店、1996年343—344页
[8]アンブローズ·ビアス著,大津荣一郎 译《ビアス短編集》岩波书店、2000年,6-26页。
参考文献:
[1]《芥川龙之介与今昔物语——以《丛林中》为中心》 《现代文学与古典》至文堂、1977年
[2]《日本文学研究资料 芥川龙之介Ⅱ》有精堂、1977年
[3]《今昔物语集五》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37、 岩波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