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代表赤字和亏损,黑色代表盈利。
对于大洋两岸的中美零售业者,美国的感恩节和圣诞假期是一个迎春季;节日“回馈”大打折和喜庆气氛往往让美国消费者热情沸腾,把红变黑,数据显示,通常感恩节到圣诞节的购物季,在美国全年销售额中占比约40%,而今,美国消费似乎迎来了一个第二春:中国春节。
2013年春节黄金周,据中国商务部数据,大年三十到初六,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5390亿元,比2012年春节期间增长14.7%。
向消费拉动转型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而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被寄予厚望的中国消费到底是谁的消费?这个消费又将成就谁的经济第二春呢?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三年前,在探讨中国为何是世界制造和出口大国,却同时成为商品昂贵的国家;而美国却能因为中国成为物美价廉的购物天堂时,一位读者也是一位中国制造商所给我的,让人深省的答案。
Tony是中国金华地区的玩具商人,在北美开设有分公司,经营外销业务。他说,“我们的内销产品,基本是要按出口美元零售价格乘以10报价,尤其是新潮的东西,否则没法应付将来可能出现的费用。”
他坦诚相告,中国商人有自己的困惑,国内商品不敢定价低,因为所针对的大众消费力不足;只有定价高,定位成奢侈品,才有销路。因此,奢侈品意味着利润和销路。
中国消费中坚力量是中国富人的消费力量。
2013年的中国春节也的确开始在大洋彼岸落地开花。美国零售商们寄望中国春节可以缔造一个次“感恩节-圣诞”美国零售业之春。
今年春节哪里过,购物还是去外国?
如果在春节期间徜徉在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节庆和购物地标场所,你绝对不会感到身在异乡的清冷。美国纽约第五大道上,橱窗里到处装饰着中国农历新年和蛇年的典型节庆饰物,而诸多奢侈品制造商更专门推出了以蛇为主题的奢侈品以吸引和迎合中国富人的光顾。
CNBC报道,宝格丽(Bulgari)在第五大道的装饰完全变成了“蛇窝”,从外部的装饰,到内部的商品。专门推出的、由两颗梨型钻石作为蛇眼的白金手镯,售价27.5万美元,这还不算昂贵的,中国客人也心仪售价950万美元的蛇形钻石项链。
于是一边是中国努力建设消费型社会,一边是具备消费拉动力的内地消费者远赴海外,大包小包购物。
中央电视台宣称,2012年中国人买了全球25%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达人民币3060亿元,其中60%花到了国外。
购物旅游服务公司环球蓝联(Global Blue)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欧洲、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花费约为1.1万欧元(合9.2万元人民币)。
虽然现实是中国内地的关税和各种税费令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了30%至50%。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刊登了一篇批评奢侈品消费者的评论文章,说他们逃掉的是有益于国家的税收。
评论文章中说,如果这钱非得要花,为什么不在自己家里花?虽然贵,利润也也归零售商所有,但就业机会留在国内,税收也有益国家。
但是,消费是能靠爱国主义来支撑的吗?尤其对在限制“三公”消费后,对价格很在意的个人消费者,要用他们腰包里的真金白银缔造一个消费带来的经济之春,批评恐怕不是正确的态度。
如今流行的一句话叫做丝的逆袭,中国跨出国门的消费者震惊了世界,中国跨不出国门的普通人其实也同样潜藏着巨大的消费能量,而关键是,如何服务他们,如何让他们在国门内感觉到自己同样是“上帝”。
对于大洋两岸的中美零售业者,美国的感恩节和圣诞假期是一个迎春季;节日“回馈”大打折和喜庆气氛往往让美国消费者热情沸腾,把红变黑,数据显示,通常感恩节到圣诞节的购物季,在美国全年销售额中占比约40%,而今,美国消费似乎迎来了一个第二春:中国春节。
2013年春节黄金周,据中国商务部数据,大年三十到初六,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5390亿元,比2012年春节期间增长14.7%。
向消费拉动转型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而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被寄予厚望的中国消费到底是谁的消费?这个消费又将成就谁的经济第二春呢?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三年前,在探讨中国为何是世界制造和出口大国,却同时成为商品昂贵的国家;而美国却能因为中国成为物美价廉的购物天堂时,一位读者也是一位中国制造商所给我的,让人深省的答案。
Tony是中国金华地区的玩具商人,在北美开设有分公司,经营外销业务。他说,“我们的内销产品,基本是要按出口美元零售价格乘以10报价,尤其是新潮的东西,否则没法应付将来可能出现的费用。”
他坦诚相告,中国商人有自己的困惑,国内商品不敢定价低,因为所针对的大众消费力不足;只有定价高,定位成奢侈品,才有销路。因此,奢侈品意味着利润和销路。
中国消费中坚力量是中国富人的消费力量。
2013年的中国春节也的确开始在大洋彼岸落地开花。美国零售商们寄望中国春节可以缔造一个次“感恩节-圣诞”美国零售业之春。
今年春节哪里过,购物还是去外国?
如果在春节期间徜徉在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节庆和购物地标场所,你绝对不会感到身在异乡的清冷。美国纽约第五大道上,橱窗里到处装饰着中国农历新年和蛇年的典型节庆饰物,而诸多奢侈品制造商更专门推出了以蛇为主题的奢侈品以吸引和迎合中国富人的光顾。
CNBC报道,宝格丽(Bulgari)在第五大道的装饰完全变成了“蛇窝”,从外部的装饰,到内部的商品。专门推出的、由两颗梨型钻石作为蛇眼的白金手镯,售价27.5万美元,这还不算昂贵的,中国客人也心仪售价950万美元的蛇形钻石项链。
于是一边是中国努力建设消费型社会,一边是具备消费拉动力的内地消费者远赴海外,大包小包购物。
中央电视台宣称,2012年中国人买了全球25%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达人民币3060亿元,其中60%花到了国外。
购物旅游服务公司环球蓝联(Global Blue)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欧洲、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花费约为1.1万欧元(合9.2万元人民币)。
虽然现实是中国内地的关税和各种税费令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了30%至50%。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刊登了一篇批评奢侈品消费者的评论文章,说他们逃掉的是有益于国家的税收。
评论文章中说,如果这钱非得要花,为什么不在自己家里花?虽然贵,利润也也归零售商所有,但就业机会留在国内,税收也有益国家。
但是,消费是能靠爱国主义来支撑的吗?尤其对在限制“三公”消费后,对价格很在意的个人消费者,要用他们腰包里的真金白银缔造一个消费带来的经济之春,批评恐怕不是正确的态度。
如今流行的一句话叫做丝的逆袭,中国跨出国门的消费者震惊了世界,中国跨不出国门的普通人其实也同样潜藏着巨大的消费能量,而关键是,如何服务他们,如何让他们在国门内感觉到自己同样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