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采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策略研究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意在分享,意在互帮互助、合作探究,目前被广大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将数学课程的学习完成得更加高效。
一、小组合作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
1.1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既感到疲惫,又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
1.2 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面对一个个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教师枯燥的讲解才能掌握的知识点,可能会让整个数学课堂的活跃气氛降到低点,会让数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小组合作学习能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厌学”到“想学”“能学”进而“会学”最终“学会”,让课堂更加活跃和高效。
1.3丰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数学课堂的知识比较定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可能只是教师思维方式下的表达,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学生不但爱讲、会听,而且多思,让整个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收获更多。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策略
2.1明确合作学习要求,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每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解决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的要求和任务,选好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让小组长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分工要求:每组5人,其中2名学生测量,其他3名学生对测出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學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小组代表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让学生有目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2有效选择合作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是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或是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在选择合作内容时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合作学习的知识必须是难度适中,知识点简单,合作没有意义;知识点太深奥,极易打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学习过程中仅凭学生个人的能力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必须通过学生合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三是数学来源于生活,要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合作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学情和生活实际认真选择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中遇到这样的学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才能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2.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对每一个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把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再互相交流。二是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在课堂中,学生要学会先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后再思考:他说得对吗?跟我所想的一样吗?然后再进行补充和纠正。只有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
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课堂高效进行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表达自己见解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这种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董百浩.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J].名师在线,2020(16):34-35.
[2] 刘海燕.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成果展示[J].中学数学,2020(12):73-74.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策略研究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意在分享,意在互帮互助、合作探究,目前被广大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将数学课程的学习完成得更加高效。
一、小组合作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
1.1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既感到疲惫,又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
1.2 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面对一个个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教师枯燥的讲解才能掌握的知识点,可能会让整个数学课堂的活跃气氛降到低点,会让数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小组合作学习能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厌学”到“想学”“能学”进而“会学”最终“学会”,让课堂更加活跃和高效。
1.3丰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数学课堂的知识比较定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可能只是教师思维方式下的表达,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学生不但爱讲、会听,而且多思,让整个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收获更多。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策略
2.1明确合作学习要求,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每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解决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的要求和任务,选好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让小组长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分工要求:每组5人,其中2名学生测量,其他3名学生对测出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學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小组代表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让学生有目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2有效选择合作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是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或是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在选择合作内容时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合作学习的知识必须是难度适中,知识点简单,合作没有意义;知识点太深奥,极易打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学习过程中仅凭学生个人的能力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必须通过学生合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三是数学来源于生活,要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合作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学情和生活实际认真选择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中遇到这样的学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才能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2.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对每一个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把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再互相交流。二是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在课堂中,学生要学会先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后再思考:他说得对吗?跟我所想的一样吗?然后再进行补充和纠正。只有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
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课堂高效进行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表达自己见解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这种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董百浩.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J].名师在线,2020(16):34-35.
[2] 刘海燕.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成果展示[J].中学数学,2020(1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