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下功利性的阅读,让语文课堂越发乏味,学生的审美情趣越发失去。所以告知他们一些方法,还给他们自由阅读的权利,让他们感觉地位与见解受到尊重,进而培养他们勤学善思的习惯,不断挖掘着他们的潜能,让个性阅读真正实现。
【关键词】文本阅读;尊重;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最为强烈。”面对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阅读无疑成为孩子们去探索、发现的最快捷的途径。然而自由读书,在进入中学后就越发显得难以实现,繁忙的课业让孩子没有更多时间读书,老师和家长警惕的目光让孩子不能读自己喜欢的“闲书”,甚至在语文课堂上我们都制约着孩子的个性解读。
长期以来,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课本上的一篇篇美文被我们肢解为各种考试题型。学生刚翻开课本,还没来得及静下心来品读一番,已被我们在读前设置的各类问题迷花了眼:结构思路、写作手法、中心思想……这种功利性的阅读,让语文课堂乏味起来,学生们也慢慢失去了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再说学生自己对于文本的解读,是否也被我们剥夺了自由呢?某一些公开课后,总会有执教的老师会遗憾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有的回答甚至于自己预想的答案相差甚远,造成些难以收场的尴尬局面。不禁想起一个我自己的教学例子:在教学《安恩和奶牛》时,关于安恩的人物形象分析,有一段动作描写:“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我备课时预设这句话毫无疑问能看出安恩“勤劳、娴熟”的特点,然而提问后一个男生回答说:“我觉得这句话能体现安恩很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当时教室后面坐着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也是初入职场,没有什么经验,这个回答与我预设的答案有一些差距,脑子里只想着引导他说出我要的答案——勤劳,于是情急问大家:“你们觉得这句话是能体现安恩的享受生活还是勤劳?”实际上,问出这句话我就后悔了,虽然学生们很配合地说出了“勤劳”,但却成为我心上的一个疙瘩。这句话中的“翩然起舞”难道不能体现安恩享受生活吗?这种理解难道不是对词语极具敏感的一种体现吗?课后反思,我当时一味地追求预设的答案,而没有学生的个性解读,实在是对孩子自由阅读的一种扼杀。
其实,上语文课,课本上的课文只是例子,用这些例子来教孩子写作方法,教孩子赏析文章,教孩子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即所谓的“授之以渔”。我们要做的不是像完成任务一样把教参上的句子读给学生,强加给学生,甚至让他们背下来,而是教给他们这些方法,把自由阅读的权利还给孩子。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的阅读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个性见解,首先就要教师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学生在文章中读到的东西,是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获得的,他与文章作者的“对话”是别人不会产生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基于自我经验和思考的个性解读,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而不是去追求所谓的一致,那是在束缚孩子的思维,语文课堂会变得呆板枯燥,缺少它应有的开放性和活力感。经过那次事件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注意尊重个体阅读差异。在课文《老山界》中,有一段文字是写红军露宿山头,半夜醒来看风景,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在课堂上赏析这段景色描写时,大部分同学都说出了红军在陡峭的山崖上睡觉,还有心情欣赏夜景,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与我预设的答案差不多。而此时有一位女同学很主动地站起来说:“我认为这句话有更深层的含义。星星既给人指引方向,又象征着光明,这里作者这样写是想表达红军战士们对美好光明未来的向往。”这位同学的精彩回答让我发自内心地敬佩,她充分调动了自己的联想能力,又结合了当时红军面对的困难,并且还能勇于发表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这种想法合情合理,很具有感染力。我大力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思维开阔,并鼓励其他同学学习这种精神,而不是一味去借助参考书,在这种问题上追求所谓的完美准确。在这种引导下,许多学生在这堂课上有所启发,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我笑说这样“脑洞大开”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更重要的是每位同学都要投入进去思考,去拥有自己的个性见解。再比如学习《父母的心》这篇文章时,有一位同学大胆地对文中这对父母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临时组织了一场班级内的辩论赛,效果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不少平日里内向、羞于展示的同学在这场辩论赛中作为辩手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你来我往,妙语连珠,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阅读体验正被尊重。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问题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开放性的问题怎么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整齐划一?只有鼓励学生勇敢说出来,师生间才能产生认识上的沟通、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他们会收获自己的见解被尊重、被肯定的快乐,不知不觉中,他们培养了勤学善思的习惯,不断挖掘着自己的潜能,语文课堂上也能真正火花四溅,迸发出智慧的光芒,那是何等动人的一幅画面!
当然,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对学生进行任何引导。关键问题在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我们应作为学生阅读体验中的引导者、倾听者,尊重其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对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解读进行由衷赞美。在教学中,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分析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所得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所期待的。俯下身来,认真倾听,营造一个宽松的阅读氛围,个性阅读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学刚.如何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绽放个性之花,考试周刊[J].2013(65)
【关键词】文本阅读;尊重;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最为强烈。”面对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阅读无疑成为孩子们去探索、发现的最快捷的途径。然而自由读书,在进入中学后就越发显得难以实现,繁忙的课业让孩子没有更多时间读书,老师和家长警惕的目光让孩子不能读自己喜欢的“闲书”,甚至在语文课堂上我们都制约着孩子的个性解读。
长期以来,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课本上的一篇篇美文被我们肢解为各种考试题型。学生刚翻开课本,还没来得及静下心来品读一番,已被我们在读前设置的各类问题迷花了眼:结构思路、写作手法、中心思想……这种功利性的阅读,让语文课堂乏味起来,学生们也慢慢失去了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再说学生自己对于文本的解读,是否也被我们剥夺了自由呢?某一些公开课后,总会有执教的老师会遗憾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有的回答甚至于自己预想的答案相差甚远,造成些难以收场的尴尬局面。不禁想起一个我自己的教学例子:在教学《安恩和奶牛》时,关于安恩的人物形象分析,有一段动作描写:“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我备课时预设这句话毫无疑问能看出安恩“勤劳、娴熟”的特点,然而提问后一个男生回答说:“我觉得这句话能体现安恩很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当时教室后面坐着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也是初入职场,没有什么经验,这个回答与我预设的答案有一些差距,脑子里只想着引导他说出我要的答案——勤劳,于是情急问大家:“你们觉得这句话是能体现安恩的享受生活还是勤劳?”实际上,问出这句话我就后悔了,虽然学生们很配合地说出了“勤劳”,但却成为我心上的一个疙瘩。这句话中的“翩然起舞”难道不能体现安恩享受生活吗?这种理解难道不是对词语极具敏感的一种体现吗?课后反思,我当时一味地追求预设的答案,而没有学生的个性解读,实在是对孩子自由阅读的一种扼杀。
其实,上语文课,课本上的课文只是例子,用这些例子来教孩子写作方法,教孩子赏析文章,教孩子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即所谓的“授之以渔”。我们要做的不是像完成任务一样把教参上的句子读给学生,强加给学生,甚至让他们背下来,而是教给他们这些方法,把自由阅读的权利还给孩子。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的阅读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个性见解,首先就要教师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学生在文章中读到的东西,是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获得的,他与文章作者的“对话”是别人不会产生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基于自我经验和思考的个性解读,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而不是去追求所谓的一致,那是在束缚孩子的思维,语文课堂会变得呆板枯燥,缺少它应有的开放性和活力感。经过那次事件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注意尊重个体阅读差异。在课文《老山界》中,有一段文字是写红军露宿山头,半夜醒来看风景,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在课堂上赏析这段景色描写时,大部分同学都说出了红军在陡峭的山崖上睡觉,还有心情欣赏夜景,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与我预设的答案差不多。而此时有一位女同学很主动地站起来说:“我认为这句话有更深层的含义。星星既给人指引方向,又象征着光明,这里作者这样写是想表达红军战士们对美好光明未来的向往。”这位同学的精彩回答让我发自内心地敬佩,她充分调动了自己的联想能力,又结合了当时红军面对的困难,并且还能勇于发表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这种想法合情合理,很具有感染力。我大力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思维开阔,并鼓励其他同学学习这种精神,而不是一味去借助参考书,在这种问题上追求所谓的完美准确。在这种引导下,许多学生在这堂课上有所启发,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我笑说这样“脑洞大开”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更重要的是每位同学都要投入进去思考,去拥有自己的个性见解。再比如学习《父母的心》这篇文章时,有一位同学大胆地对文中这对父母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临时组织了一场班级内的辩论赛,效果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不少平日里内向、羞于展示的同学在这场辩论赛中作为辩手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你来我往,妙语连珠,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阅读体验正被尊重。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问题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开放性的问题怎么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整齐划一?只有鼓励学生勇敢说出来,师生间才能产生认识上的沟通、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他们会收获自己的见解被尊重、被肯定的快乐,不知不觉中,他们培养了勤学善思的习惯,不断挖掘着自己的潜能,语文课堂上也能真正火花四溅,迸发出智慧的光芒,那是何等动人的一幅画面!
当然,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对学生进行任何引导。关键问题在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我们应作为学生阅读体验中的引导者、倾听者,尊重其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对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解读进行由衷赞美。在教学中,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分析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所得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所期待的。俯下身来,认真倾听,营造一个宽松的阅读氛围,个性阅读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学刚.如何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绽放个性之花,考试周刊[J].20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