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媒体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于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的重要思想,不断创新其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突破融合发展的时空、技术、主体和功效维度,为用户提供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媒体信息服务,从而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关键词 两会报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1-0073-02
“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对“全媒体”概念做的最新诠释,并着重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思想,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推出两会融媒体专题“奋力奔跑·同心追梦”,在延续以往媒体融合报道的基础上再度创新,全面呈现媒体融合新态势,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要求落到实处。
1 全程媒体:不断突破时空之维,提升两会报道的时效与深度
从流程和过程角度来说,全程媒体是指全流程、全过程[1]。这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传统新闻采编流程,打破了传统新闻采写编播时空限制。
1.1 零时差、零距离的信息抵达
3月5日,新华社记者使用智能AR直播眼镜成为两会报道“利器”,第一时间为用户呈现两会现场。随后集速记、同传、对话翻译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智能录音设备“全能耳”出道,将前方记者的所见、所闻实时分享给后方团队。此外,3月10日,报道实现了5G手机全程在线直播。零时差、零距离的信息抵达,带给受众更加直观、更有参与感的沉浸体验,而5G的来临,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推手。
1.2 全过程、全方位的媒体跟进
从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启动至3月15日会议结束,其中包含人大、政协发布会、总理记者会、部长通道等在内的36场会议活动,新华社全程跟进,通过现场云实施现场直播,新华社海外媒体平台同时也启动现场报道。此外,新华社还采用中、法、英、日等8种国家语言,为海内外用户提供人性化两会信息服务。
2 全息媒体:不断突破技术之维,拓展两会报道的呈现形态
从媒介形态、技术手段、媒介终端角度来看,全息媒体是指利用全部的媒介形态、技术手段、媒介终端实现立体式传播[1]。
2.1 图文、视频、动画、H5等手段齐全
在融合理念驱动下,多数媒体单位已经实现了图文、视频、动画、H5等多位一体的全息呈现方式。为了避免同期报道的同质化,新华社融合不同表现形式、叙事方式及叙事体裁等,打造两会报道盛宴。3月3日,“说唱两会”RAP歌曲由新华网推广开来,这种将现代流行音乐融入两会的叙事方式,让海内外青年群体燃起了关注中国两会的热情。3月7日,新华社融媒体报道《“萌”婶代表记》微视频再次掀起网友热议高潮,报道集图文、3D動画、短视频、虚拟现实和第一视角出境等形式于一体,这种破次元壁的报道方式受到新时代网友好评。
2.2 VR、AR、MR等全息立体化
为了提高内容产品的沉浸效果,增强用户黏度,AR、VR、MR等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多家媒体的“标配”。除了AR直播眼镜外,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厂还借助MR智能演播厅先进技术,呈上创意MR短视频《全息交互看报告》,用2分30秒将城乡风貌、百姓生活等现实场景与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有机结合,全网总播放量超过1.15亿[2]。
2.3 报、网、端、微、屏等多位一体
报、网、端、微、屏一体化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会前期,新华社就联动了各平台终端为两会造势,如创意微视频《一路前行》和《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同时推广开来。新华社不仅整合了国内各移动终端,海外也不例外,短视频《听美国小哥给你说说中国民主制度》,在脸书、优兔、推特等海外社交平台上实时推送。网络活跃的同时,纸媒也不甘示弱,将多种融媒体精品汇聚成专版和特刊,通过图文的混合编辑、二维码链接等形式向读者呈现。
3 全员媒体:不断突破主体之维,扩充两会报道的主体成员
从传播范围角度来讲,全员媒体是指发挥全社会力量参与,同时积极发动内部全员参与[1]。
3.1 传播主体多元化
全媒体时代,信息生产发布由一对多传播变成多对多传播,信息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而且新闻工作者的转型,使原来只负责稿件和图片的文字摄影记者转变为集写稿、拍照、录视频、编辑稿件和新媒体发送于一体的全能型记者,这种具备独立发稿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后台人员,最大化调动内部全员参与两会报道。而且两会期间,新华社媒体人通过生产精品内容,充分调动用户通过跟帖、评论的方式参与到两会信息生产流程,通过社交媒体上转发、分享完成二次传播,扩大传播范围。
3.2 媒体—用户多联动
全员媒体不仅要突破信息生产传播的主体维度,还要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舆论场,实现媒体与用户多种组合之间相互融合。新华社2017年启动的“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到目前已经联合了2 300余家主流媒体,同时还有不少公安、救援等行业用户活跃其中,这种向全国开放“现场新闻”的功能型平台为实现媒体用户多方联动提供了场域。且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打造的多款融媒精品征服众多媒体用户,如引起“刷屏之势”的“美国小哥”“萌婶”“柴闪闪”不仅出现在《每日电讯》等传统媒体的头版头条位置,还火遍新华网、人民网、A站等网络平台;海内外社交媒体也广泛转载,全网总流量突破2.3亿。 4 全效媒体:不断突破效能之维,提高两会报道的传播效果
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说,全效媒体是指媒体要取得全方位的效果[1]。在大数据、云计算和AI等技术的加持下,新华社媒体平台的信息、内容、社交、服务等各种功能逐渐全面化。
4.1 技术调动需求
通过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媒体不仅可以根据用户不同需求生产准确推送,还可以根据用户反馈,及时对信息生产进行调整,提高传播效率。新华社两会期间调动用户需求的手段有以下几种:第一,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算法等技术最大程度缓解信息杂糅、信息过载等难题,为用户提供精准信息服务。第二,利用VR、AR、MR等技术丰富媒体表现手段,调动用户的兴趣,提高信息需求。第三,利用5G通讯技术,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打破用户获取信息的时空壁垒。第四,丰富媒体平台产品服务功能,调动用户主观能动性。
4.2 内容抵达有效
内容抵达有效是指内容抵达用户并被接受,媒体单位可以通过阅读、点赞、转发、评论等来判断信息是否有效传播。两会预热期间,新华社移动客户端推出的融媒体专题阅读量已超2亿;互动专题“思客问答”访问量达2 000多万。3月4日,新华社新青年工作室呈上短视频《这个快递小哥把自己“寄”到了人民大会堂》的当天,荣登今日头条热搜榜、微博热搜话题榜,全网总阅读量突破1億,微信浏览量达10万+。随后网红“萌婶”再度被网友们推上了热搜和头条。新华社的两会精品不仅国内反响很好,海外也是,“美国小哥”短视频在海外媒体社交平台上推送后迅速走红,光脸书阅读量就达千万,互动超过34万[2]。
5 总结
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全力打造众多融媒精品,充分展现其媒体融合实践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个维度上取得的诸多进展:零时差、零距离、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全视角迈向全程跟进;全终端一体化、多形式立体化呈现全息场景;多元参与、多项互动演绎全员在线;内容、信息、社交、服务一条链达到全效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让党的声音和两会精神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参考文献
[1]郭全中.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创新探析[J].中国出版,2019(4).
[2]新华每日电讯.媒体融合怎么“融”,这些天,国社出了好一波“爆款”[EB/OL].[2019-03-14].https://mp.weixin.qq.com/s/PJeVoJLmBUl7SPc8iACXmg.
关键词 两会报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1-0073-02
“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对“全媒体”概念做的最新诠释,并着重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思想,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推出两会融媒体专题“奋力奔跑·同心追梦”,在延续以往媒体融合报道的基础上再度创新,全面呈现媒体融合新态势,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要求落到实处。
1 全程媒体:不断突破时空之维,提升两会报道的时效与深度
从流程和过程角度来说,全程媒体是指全流程、全过程[1]。这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传统新闻采编流程,打破了传统新闻采写编播时空限制。
1.1 零时差、零距离的信息抵达
3月5日,新华社记者使用智能AR直播眼镜成为两会报道“利器”,第一时间为用户呈现两会现场。随后集速记、同传、对话翻译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智能录音设备“全能耳”出道,将前方记者的所见、所闻实时分享给后方团队。此外,3月10日,报道实现了5G手机全程在线直播。零时差、零距离的信息抵达,带给受众更加直观、更有参与感的沉浸体验,而5G的来临,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推手。
1.2 全过程、全方位的媒体跟进
从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启动至3月15日会议结束,其中包含人大、政协发布会、总理记者会、部长通道等在内的36场会议活动,新华社全程跟进,通过现场云实施现场直播,新华社海外媒体平台同时也启动现场报道。此外,新华社还采用中、法、英、日等8种国家语言,为海内外用户提供人性化两会信息服务。
2 全息媒体:不断突破技术之维,拓展两会报道的呈现形态
从媒介形态、技术手段、媒介终端角度来看,全息媒体是指利用全部的媒介形态、技术手段、媒介终端实现立体式传播[1]。
2.1 图文、视频、动画、H5等手段齐全
在融合理念驱动下,多数媒体单位已经实现了图文、视频、动画、H5等多位一体的全息呈现方式。为了避免同期报道的同质化,新华社融合不同表现形式、叙事方式及叙事体裁等,打造两会报道盛宴。3月3日,“说唱两会”RAP歌曲由新华网推广开来,这种将现代流行音乐融入两会的叙事方式,让海内外青年群体燃起了关注中国两会的热情。3月7日,新华社融媒体报道《“萌”婶代表记》微视频再次掀起网友热议高潮,报道集图文、3D動画、短视频、虚拟现实和第一视角出境等形式于一体,这种破次元壁的报道方式受到新时代网友好评。
2.2 VR、AR、MR等全息立体化
为了提高内容产品的沉浸效果,增强用户黏度,AR、VR、MR等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多家媒体的“标配”。除了AR直播眼镜外,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厂还借助MR智能演播厅先进技术,呈上创意MR短视频《全息交互看报告》,用2分30秒将城乡风貌、百姓生活等现实场景与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有机结合,全网总播放量超过1.15亿[2]。
2.3 报、网、端、微、屏等多位一体
报、网、端、微、屏一体化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会前期,新华社就联动了各平台终端为两会造势,如创意微视频《一路前行》和《70年,我们一直在见证》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同时推广开来。新华社不仅整合了国内各移动终端,海外也不例外,短视频《听美国小哥给你说说中国民主制度》,在脸书、优兔、推特等海外社交平台上实时推送。网络活跃的同时,纸媒也不甘示弱,将多种融媒体精品汇聚成专版和特刊,通过图文的混合编辑、二维码链接等形式向读者呈现。
3 全员媒体:不断突破主体之维,扩充两会报道的主体成员
从传播范围角度来讲,全员媒体是指发挥全社会力量参与,同时积极发动内部全员参与[1]。
3.1 传播主体多元化
全媒体时代,信息生产发布由一对多传播变成多对多传播,信息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而且新闻工作者的转型,使原来只负责稿件和图片的文字摄影记者转变为集写稿、拍照、录视频、编辑稿件和新媒体发送于一体的全能型记者,这种具备独立发稿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后台人员,最大化调动内部全员参与两会报道。而且两会期间,新华社媒体人通过生产精品内容,充分调动用户通过跟帖、评论的方式参与到两会信息生产流程,通过社交媒体上转发、分享完成二次传播,扩大传播范围。
3.2 媒体—用户多联动
全员媒体不仅要突破信息生产传播的主体维度,还要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舆论场,实现媒体与用户多种组合之间相互融合。新华社2017年启动的“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到目前已经联合了2 300余家主流媒体,同时还有不少公安、救援等行业用户活跃其中,这种向全国开放“现场新闻”的功能型平台为实现媒体用户多方联动提供了场域。且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打造的多款融媒精品征服众多媒体用户,如引起“刷屏之势”的“美国小哥”“萌婶”“柴闪闪”不仅出现在《每日电讯》等传统媒体的头版头条位置,还火遍新华网、人民网、A站等网络平台;海内外社交媒体也广泛转载,全网总流量突破2.3亿。 4 全效媒体:不断突破效能之维,提高两会报道的传播效果
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说,全效媒体是指媒体要取得全方位的效果[1]。在大数据、云计算和AI等技术的加持下,新华社媒体平台的信息、内容、社交、服务等各种功能逐渐全面化。
4.1 技术调动需求
通过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媒体不仅可以根据用户不同需求生产准确推送,还可以根据用户反馈,及时对信息生产进行调整,提高传播效率。新华社两会期间调动用户需求的手段有以下几种:第一,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算法等技术最大程度缓解信息杂糅、信息过载等难题,为用户提供精准信息服务。第二,利用VR、AR、MR等技术丰富媒体表现手段,调动用户的兴趣,提高信息需求。第三,利用5G通讯技术,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打破用户获取信息的时空壁垒。第四,丰富媒体平台产品服务功能,调动用户主观能动性。
4.2 内容抵达有效
内容抵达有效是指内容抵达用户并被接受,媒体单位可以通过阅读、点赞、转发、评论等来判断信息是否有效传播。两会预热期间,新华社移动客户端推出的融媒体专题阅读量已超2亿;互动专题“思客问答”访问量达2 000多万。3月4日,新华社新青年工作室呈上短视频《这个快递小哥把自己“寄”到了人民大会堂》的当天,荣登今日头条热搜榜、微博热搜话题榜,全网总阅读量突破1億,微信浏览量达10万+。随后网红“萌婶”再度被网友们推上了热搜和头条。新华社的两会精品不仅国内反响很好,海外也是,“美国小哥”短视频在海外媒体社交平台上推送后迅速走红,光脸书阅读量就达千万,互动超过34万[2]。
5 总结
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全力打造众多融媒精品,充分展现其媒体融合实践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个维度上取得的诸多进展:零时差、零距离、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全视角迈向全程跟进;全终端一体化、多形式立体化呈现全息场景;多元参与、多项互动演绎全员在线;内容、信息、社交、服务一条链达到全效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让党的声音和两会精神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参考文献
[1]郭全中.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创新探析[J].中国出版,2019(4).
[2]新华每日电讯.媒体融合怎么“融”,这些天,国社出了好一波“爆款”[EB/OL].[2019-03-14].https://mp.weixin.qq.com/s/PJeVoJLmBUl7SPc8iACX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