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构建具有严格的流程,且是一项对于古生物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基础工程。文章就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库原则和类型作为切入,从加强数据采集的标准化、软件开发和数据模型构建分析了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途径,并就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意义做出论述。以期促进我国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建设意义;建设途径
古生物化石是现阶段地质年代标志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同位素测年数据误差以及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性和相变,现阶段大多数地质疑难问题依然与地层时代的不清楚存在关系。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古生物地层各项基础资料的整理、收集和研究科学化。因此,探寻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和研究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库原则和类型
(一)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库原则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是现阶段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暂时过程中研究出来的一种计算机信息管理综合化系统。其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地质系统专业的人员、古生物地层研究人员、野外地质工作人员和领导决策层等。所以,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库应当具有实用性和人性化,进而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换言之,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和框架结构要尽可能的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管理。
通常而言,古生物地层专业的表达习惯和现阶段计算机编程要求应当结合起来,将分带卡和属种卡作为数据集的基础单元,将地层划分用对比形式串联。同时,数据库的建设还应当具备窗口式表达和多种查询功能,进而满足图文并茂、直观反映和查询便捷的效果。其次,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内部应当事先数据的动态化管理,以便达到随时修订和及时反馈的效果。软件运行方面,其应当具备高强的兼容性,便于进行扩展和改造,且符合大型通用数据库的基本要求。
(二)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类型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类型划分因为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差异。首先,根据发行和使用方式可以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的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其中,单机版数据库保密性相对较强,极易适合野外办公人员使用。但是其运行软件和结构相对简单,且能够提供的库容也比较小,大多是以移动单台计算机设计作为基础。就网络版的古生物地层数据库来说,其需要大量的运行空间,这是因为其软件运行复杂且库结构多样。但是,网络版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具有查询功能丰富和数据量庞大的特点。
另一方面,根据古生物的学科分类。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又可以划分为地层学数据库以及古生物学数据库。前者主要讲地层系统作为基础,展示了现阶段地层学的各种研究成果以及地层划分对比标准。而古生物学数据库主要将化石分类系统作为基础,充分展示化石的演化、收藏、分类以及描述等。
二、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途径
(一)加强数据采集的标准化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数据采集工作的标准化进程。这就要求源数据的采集应当是一些未发表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论文专注以及部分野外采集资料。因为科研人员的水平存在差异,各种基础材料的研究方法不同,科研成果也存在差异,学术观点也“百家齐放”。这些学术积累成果必然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编纂、修订以及去伪存真,并经过规范化流程进行数据库录入。在实际采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统一的学术观点编纂和统一方案进行划分。同时,为保障数据采集标准化,也应当忠实展现各项学科研究的历史沿革以及学术观点。
(二)软件开发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是朝着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层次数据库的联网对接,这样才能保障信息共享的最广泛化。因此,针对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过程,软件开发应当综合考量到古生物底层研究各个学科的行业发展以及数据库的改造和扩建。同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还应当综合考虑不同用户和数据采集人员的实用软件、计算机设备情况和操作水平情况的差异。究其本质而言,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软件开发就应当确保软件拥有最为普遍的兼容性。
(三)构建数据模型
古生物地层研究的各种数据都呈现出一种网状交叉和相互联接的状态囊括在古生物地层数据库中。其中联接方式彰显了各种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数据库的功能实现。所以,各种属性、数据之间应当构建相应的模型。具体来说,不同特征关键字、相关数据字段、不同属性以及字集联接需要实现一种数据模型的构建,进而实现各种查询功能。一般来说,数据模型的构建主要分为地层分带资料、低层区规划、属种描述、划分对比图以及化石图影等。
三、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对于古生物地层学设计方面的各项综合数据和研究软件开发都有很大影响。在以往的古生物地层研究过程中,由于部分研究成果无法推广、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存在困难,古生物地层学科发展较为缓慢。但是,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出现使得大量研究资料、学科数据和技术方法等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进行了整理。而且,在我国古生物地层学发展的过程中,古生物地层数据库为各种科研工作、调研工作和野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新的技术和起点等。所以,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涵盖了我国古生物地层学的数据库以及各地质断代,尤其是充实了研究数据和成果,推动了研究发展。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和研究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深远的工程,更是古生物地层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加强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并完善建设内容,能够有效完善我国甚至世界地层表,统一地层划分标准等,最终促进古生物地层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隽轩,张华,侯旭东等.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定量化趋势——GBDB数字化科研平台的建设及其意义[J].古生物学报,2011,02:141-153.
[2]樊隽轩,迟昭利,陈峰等.元数据标准及其在古生物数据库中的应用[J].地层学杂志,2009,04:391-397.
[3]朱李鸣,杨湘宁,殷小龙.以化石带为基础的华南类属种数据库[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2,04:397-406.
[4]南古.古生物所GBDB数据平台被确定为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官方数据库[J].地层学杂志,2012,04:739.
作者简介:王海鹏(1993-),男,江苏扬州人,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古生物专业。
关键词: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建设意义;建设途径
古生物化石是现阶段地质年代标志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同位素测年数据误差以及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性和相变,现阶段大多数地质疑难问题依然与地层时代的不清楚存在关系。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古生物地层各项基础资料的整理、收集和研究科学化。因此,探寻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和研究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库原则和类型
(一)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库原则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是现阶段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暂时过程中研究出来的一种计算机信息管理综合化系统。其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地质系统专业的人员、古生物地层研究人员、野外地质工作人员和领导决策层等。所以,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库应当具有实用性和人性化,进而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换言之,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和框架结构要尽可能的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管理。
通常而言,古生物地层专业的表达习惯和现阶段计算机编程要求应当结合起来,将分带卡和属种卡作为数据集的基础单元,将地层划分用对比形式串联。同时,数据库的建设还应当具备窗口式表达和多种查询功能,进而满足图文并茂、直观反映和查询便捷的效果。其次,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内部应当事先数据的动态化管理,以便达到随时修订和及时反馈的效果。软件运行方面,其应当具备高强的兼容性,便于进行扩展和改造,且符合大型通用数据库的基本要求。
(二)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类型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类型划分因为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差异。首先,根据发行和使用方式可以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的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其中,单机版数据库保密性相对较强,极易适合野外办公人员使用。但是其运行软件和结构相对简单,且能够提供的库容也比较小,大多是以移动单台计算机设计作为基础。就网络版的古生物地层数据库来说,其需要大量的运行空间,这是因为其软件运行复杂且库结构多样。但是,网络版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具有查询功能丰富和数据量庞大的特点。
另一方面,根据古生物的学科分类。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又可以划分为地层学数据库以及古生物学数据库。前者主要讲地层系统作为基础,展示了现阶段地层学的各种研究成果以及地层划分对比标准。而古生物学数据库主要将化石分类系统作为基础,充分展示化石的演化、收藏、分类以及描述等。
二、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途径
(一)加强数据采集的标准化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数据采集工作的标准化进程。这就要求源数据的采集应当是一些未发表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论文专注以及部分野外采集资料。因为科研人员的水平存在差异,各种基础材料的研究方法不同,科研成果也存在差异,学术观点也“百家齐放”。这些学术积累成果必然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编纂、修订以及去伪存真,并经过规范化流程进行数据库录入。在实际采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统一的学术观点编纂和统一方案进行划分。同时,为保障数据采集标准化,也应当忠实展现各项学科研究的历史沿革以及学术观点。
(二)软件开发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是朝着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层次数据库的联网对接,这样才能保障信息共享的最广泛化。因此,针对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过程,软件开发应当综合考量到古生物底层研究各个学科的行业发展以及数据库的改造和扩建。同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还应当综合考虑不同用户和数据采集人员的实用软件、计算机设备情况和操作水平情况的差异。究其本质而言,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软件开发就应当确保软件拥有最为普遍的兼容性。
(三)构建数据模型
古生物地层研究的各种数据都呈现出一种网状交叉和相互联接的状态囊括在古生物地层数据库中。其中联接方式彰显了各种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数据库的功能实现。所以,各种属性、数据之间应当构建相应的模型。具体来说,不同特征关键字、相关数据字段、不同属性以及字集联接需要实现一种数据模型的构建,进而实现各种查询功能。一般来说,数据模型的构建主要分为地层分带资料、低层区规划、属种描述、划分对比图以及化石图影等。
三、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对于古生物地层学设计方面的各项综合数据和研究软件开发都有很大影响。在以往的古生物地层研究过程中,由于部分研究成果无法推广、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存在困难,古生物地层学科发展较为缓慢。但是,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出现使得大量研究资料、学科数据和技术方法等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进行了整理。而且,在我国古生物地层学发展的过程中,古生物地层数据库为各种科研工作、调研工作和野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新的技术和起点等。所以,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涵盖了我国古生物地层学的数据库以及各地质断代,尤其是充实了研究数据和成果,推动了研究发展。
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和研究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深远的工程,更是古生物地层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加强古生物地层数据库的建设并完善建设内容,能够有效完善我国甚至世界地层表,统一地层划分标准等,最终促进古生物地层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隽轩,张华,侯旭东等.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定量化趋势——GBDB数字化科研平台的建设及其意义[J].古生物学报,2011,02:141-153.
[2]樊隽轩,迟昭利,陈峰等.元数据标准及其在古生物数据库中的应用[J].地层学杂志,2009,04:391-397.
[3]朱李鸣,杨湘宁,殷小龙.以化石带为基础的华南类属种数据库[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2,04:397-406.
[4]南古.古生物所GBDB数据平台被确定为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官方数据库[J].地层学杂志,2012,04:739.
作者简介:王海鹏(1993-),男,江苏扬州人,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古生物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