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校园合唱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组织和协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荣誉感,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建设。合唱训练也是需要技巧的,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学生才能在合唱中游刃有余,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关键词:合唱艺术;合唱文化;合唱队;训练
为了使合唱队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合唱基本训练。发声方法的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的训练,是获得优美合唱音响的基础。所以合唱队在练习发声时。要对发声的姿势、呼吸、吐字发音、集体练声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
一、发声的训练
发声是歌唱的基础,是唱好歌的前提。如果学生的发声技巧不对,就很难发出正确的声音,只有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进行发声训练。要想正确的发声,就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怎么办呢?
简单的说,就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讲清发声要点。在上课时,教师要用简单、浅显,学生比较容易听懂的语言进行讲授,尽量不要用术语,要让学生一听就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唱歌时有个讲究就是字正腔圆,即要保持正确的口型,才能发出正确的读音。那么就要问了,为什么口腔要圆?因为口腔是人声的共鸣腔体之一,上下软腭距离拉得越开,口腔空间越大,共鸣声就越大。而嘴圆和喇叭口外边的圆形是一样的原理,口圆,音自然就圆。第二步,进行粗线条式的训练,保证充足的时间进行发声练习。所谓粗线条式的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在整体上有一个大概的体验,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比如什么是吸气?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闻味来体验。怎样保持与控制气息呢?学生可以通过吹蜡烛的方式来练习。粗线条式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和掌握发声技巧,提高学生的唱歌水平。另外,教师要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发声练习,从而使技巧变得更为纯熟。
二、姿势和状态的训练
掌握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和状态是学习歌唱的首要条件。在平时训练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在歌唱发声中的一些毛病常常是由于姿势不正确造成的。比如身体重心往后、挺着肚子唱就会影响到呼吸的顺畅,使声音憋着唱不出来;如果脖子向前倾,呼吸就用不上,发出嘶喊的声音。这些都要给予纠正,并帮助他们在歌唱时做到“头要正,胸稍挺,向前看,脚放平”的正确姿势。正确的歌唱状态,很多学生都理解有误。这种有准备的、积极的、内紧外松的歌唱状态他们难以体会。所以,我们形象地把这种状态比喻成打哈欠的感觉,并把这个状态保持住。歌唱呼吸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状态,歌唱状态又在某种程度上制衡着歌唱呼吸,歌唱状态与歌唱呼吸是密切关联、协调统一的。在气息压力与发音腔体的协调配合下才能使演唱效果趋于完美。
三、气息的训练
歌曲的演唱必须掌握好气息的运用,也就是要对没有学过声乐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准专业性质的声音训练,吸与吐的连贯动作是构成歌唱的动力。要让学生明白歌唱的吸气以快吸深吸为主。歌唱的吐气以缓慢而均匀为主。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采用(发“si”声)吐气一停一吐气—停的练习方法,要特别注意“停”时状态。发声时气息不够,较长的乐句就没法唱下来,缺少气息支撑的声音,喉头负担就会过重,高音也很难唱上去,中声区也感觉挤压吃力,不会自然流畅地唱出来,更谈不上运用自如地表现歌曲了。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及用气技巧是声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在声乐上是零起点的学生,我用“闻花香”让他们体会吸气的感觉,气往往吸得自然、平稳而深入,才合乎歌唱呼吸的要求。同时,在发声练习中,我会用“a、e、i、o、u”五个元音分别进行“慢吸慢呼”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逐渐适应并初步掌握了这种歌唱的呼吸方法。
四、咬字吐字的训练
咬字吐字在歌唱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口齿清晰、字正腔圆是对于歌唱的基本要求。所以,学生必须要进行咬字吐字训练,以便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所谓咬字就是指字头部分即声母的音,用唇、齿、舌、牙、喉这五个吐字器官着力产生并发出来。对学生进行咬字吐字训练,要求字头的发音要清晰、准确,吐字要短促、有力。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学生就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每个字都拉长并对着自己胸口慢慢念。咬字要清晰,但不能过紧,一带而过进入韵母的口型,但是每个字都要吐实,不能忽强忽弱,忽大忽小。合唱队员在咬字和吐字上应当养成一种良好的归韵和收声的习惯。我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让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然后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再用高位置的半声或轻声演唱字少、母音变化不多的乐曲或练声曲,逐渐由浅到深。总之,在演唱作品时,切不能孤立地讲求咬字和吐字的规律。咬字、吐字的规律不过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它的目的,是要求更清晰而有效地表达作品思想和情感内容。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容易混淆的字音及地区方言进行单项训练,给与及时纠正,使学生会自然圆润的发声,保证合唱时声音的协调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五、指挥能力的训练
合唱活动要想取得成功,一个好的指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指挥是合唱队的灵魂,因此,在合唱训练进行的同时,还要挑选合适的同学担任指挥工作。要做好指挥工作,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音准要好、节奏感要强,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指挥多做指导、训练,比如姿态一定要自然大方、节拍图示要准确、拍点要清晰、要学会速度控制等。在教师的指导和长期的训练下,学生对于指挥工作一般都有所了解,基本技巧都能掌握,教师只要挑出最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指挥即可。这样,合唱的学生和指挥的学生相互了解、互相配合,合唱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
总之,合唱是声乐演唱的最高形式,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情感的集体。合唱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改造社会道德风尚具有深远意义。高职院校应大力扶持和培养校园合唱队,发挥合唱文化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熊华超.合唱实践的感悟——寓教于乐[J].音乐时空,2014(16)
[2]辛玲.浅谈学校合唱队的组织与训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林雯.对高校合唱团进行声音训练的思考与实践[J].北方音乐,2014(14)
关键词:合唱艺术;合唱文化;合唱队;训练
为了使合唱队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合唱基本训练。发声方法的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的训练,是获得优美合唱音响的基础。所以合唱队在练习发声时。要对发声的姿势、呼吸、吐字发音、集体练声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
一、发声的训练
发声是歌唱的基础,是唱好歌的前提。如果学生的发声技巧不对,就很难发出正确的声音,只有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进行发声训练。要想正确的发声,就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怎么办呢?
简单的说,就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讲清发声要点。在上课时,教师要用简单、浅显,学生比较容易听懂的语言进行讲授,尽量不要用术语,要让学生一听就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唱歌时有个讲究就是字正腔圆,即要保持正确的口型,才能发出正确的读音。那么就要问了,为什么口腔要圆?因为口腔是人声的共鸣腔体之一,上下软腭距离拉得越开,口腔空间越大,共鸣声就越大。而嘴圆和喇叭口外边的圆形是一样的原理,口圆,音自然就圆。第二步,进行粗线条式的训练,保证充足的时间进行发声练习。所谓粗线条式的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在整体上有一个大概的体验,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比如什么是吸气?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闻味来体验。怎样保持与控制气息呢?学生可以通过吹蜡烛的方式来练习。粗线条式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和掌握发声技巧,提高学生的唱歌水平。另外,教师要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发声练习,从而使技巧变得更为纯熟。
二、姿势和状态的训练
掌握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和状态是学习歌唱的首要条件。在平时训练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在歌唱发声中的一些毛病常常是由于姿势不正确造成的。比如身体重心往后、挺着肚子唱就会影响到呼吸的顺畅,使声音憋着唱不出来;如果脖子向前倾,呼吸就用不上,发出嘶喊的声音。这些都要给予纠正,并帮助他们在歌唱时做到“头要正,胸稍挺,向前看,脚放平”的正确姿势。正确的歌唱状态,很多学生都理解有误。这种有准备的、积极的、内紧外松的歌唱状态他们难以体会。所以,我们形象地把这种状态比喻成打哈欠的感觉,并把这个状态保持住。歌唱呼吸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状态,歌唱状态又在某种程度上制衡着歌唱呼吸,歌唱状态与歌唱呼吸是密切关联、协调统一的。在气息压力与发音腔体的协调配合下才能使演唱效果趋于完美。
三、气息的训练
歌曲的演唱必须掌握好气息的运用,也就是要对没有学过声乐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准专业性质的声音训练,吸与吐的连贯动作是构成歌唱的动力。要让学生明白歌唱的吸气以快吸深吸为主。歌唱的吐气以缓慢而均匀为主。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采用(发“si”声)吐气一停一吐气—停的练习方法,要特别注意“停”时状态。发声时气息不够,较长的乐句就没法唱下来,缺少气息支撑的声音,喉头负担就会过重,高音也很难唱上去,中声区也感觉挤压吃力,不会自然流畅地唱出来,更谈不上运用自如地表现歌曲了。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及用气技巧是声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在声乐上是零起点的学生,我用“闻花香”让他们体会吸气的感觉,气往往吸得自然、平稳而深入,才合乎歌唱呼吸的要求。同时,在发声练习中,我会用“a、e、i、o、u”五个元音分别进行“慢吸慢呼”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逐渐适应并初步掌握了这种歌唱的呼吸方法。
四、咬字吐字的训练
咬字吐字在歌唱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口齿清晰、字正腔圆是对于歌唱的基本要求。所以,学生必须要进行咬字吐字训练,以便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所谓咬字就是指字头部分即声母的音,用唇、齿、舌、牙、喉这五个吐字器官着力产生并发出来。对学生进行咬字吐字训练,要求字头的发音要清晰、准确,吐字要短促、有力。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学生就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每个字都拉长并对着自己胸口慢慢念。咬字要清晰,但不能过紧,一带而过进入韵母的口型,但是每个字都要吐实,不能忽强忽弱,忽大忽小。合唱队员在咬字和吐字上应当养成一种良好的归韵和收声的习惯。我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让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然后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再用高位置的半声或轻声演唱字少、母音变化不多的乐曲或练声曲,逐渐由浅到深。总之,在演唱作品时,切不能孤立地讲求咬字和吐字的规律。咬字、吐字的规律不过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它的目的,是要求更清晰而有效地表达作品思想和情感内容。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容易混淆的字音及地区方言进行单项训练,给与及时纠正,使学生会自然圆润的发声,保证合唱时声音的协调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五、指挥能力的训练
合唱活动要想取得成功,一个好的指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指挥是合唱队的灵魂,因此,在合唱训练进行的同时,还要挑选合适的同学担任指挥工作。要做好指挥工作,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音准要好、节奏感要强,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指挥多做指导、训练,比如姿态一定要自然大方、节拍图示要准确、拍点要清晰、要学会速度控制等。在教师的指导和长期的训练下,学生对于指挥工作一般都有所了解,基本技巧都能掌握,教师只要挑出最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指挥即可。这样,合唱的学生和指挥的学生相互了解、互相配合,合唱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
总之,合唱是声乐演唱的最高形式,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情感的集体。合唱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改造社会道德风尚具有深远意义。高职院校应大力扶持和培养校园合唱队,发挥合唱文化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熊华超.合唱实践的感悟——寓教于乐[J].音乐时空,2014(16)
[2]辛玲.浅谈学校合唱队的组织与训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林雯.对高校合唱团进行声音训练的思考与实践[J].北方音乐,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