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象与写作犹如树与根、水与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写作活动的进行也必将促进想象力的发展。生活中看来平淡无奇的面貌会因想象而充满绚丽的色彩,事物看来千篇一律的形状会因为想象而显得变幻莫测,缺乏想象的大脑是干涸的大脑,没有想象的写作是枯涩的作品。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从表象导入、情感激发,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
【关键词】表象导入 情感激发 题材引发 评价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3-01
一、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想象力的要求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这句话说明了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总目标”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 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3-4 年级)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想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5-6 年级)要求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部分亦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还阐明了写作教学的重要策略是“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二、培育学生的想象力的要求反映了写作与想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什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及增强其实践能力的需要。其次是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面,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而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
想象与写作犹如树与根、水与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象,是一种艺术的思维能力,生活中看来平淡无奇的面貌会因想象而充满了绚丽的色彩,事物看来千篇一律的形状会因为想象而显得变幻莫测,缺乏想象的大脑是干涸的大脑,没有想象的写作,是枯涩的作品。
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想象力的重要策略
(一)从表象导入
表象是想象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导引学生从丰富的表象入手,指引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如据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想象,在黑板上画一滴水,让学生据“水滴”展开想象,圆钮扣、球、物体向下坠的形态……皆可成为描写对象;此外,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启发大胆想象。如爱好美术的同学,可让他们围绕色彩、几何图形等进行想象;爱好音乐的同学,可让他们听琴声、虫声、风声、水声……展开想象。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变求同思维为发散思维,学生就能触类旁通。
(二)从情感激发
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可以这么说:生活中积累的表象是干柴,习作者的激情是火种。丰富的原始表象只有在激情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巨大的变化,才能发出光和热。激情触发想象,而且又渗透于想象过程之中。习作时,只要让学生“情动于中”,思维的火花就如打开的“藩多拉的魔盒”一样迸发。试想鲁迅先生如果没有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怎能有警世名篇《阿Q正传》的问世;唐代诗圣杜甫如果没有对平民百姓的关爱之情,就不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概叹。
小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制约,写作缺乏激情,当然写不出有创意,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的作文。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着力培养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感情,一定要让学生移情入境,“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
(三)从题材引发
想象力的培养,要以理性为指导,受理性的制约。不同的题材,就有不同的想象,因而,习作时,要教育学生想象要有目的性,要根据自己的目的控制想象的方向,避免漫无目的地放野马,亦不能人云亦云,想象要有独创性、变通性和流畅性。
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如《沙漠历险记》、《如果我在野外迷了路》等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想象出来的新形象要有理有据,不能凭空捏造。超越时空的作文题材,如《2008 的我》、《 100 年后的今天》等文体训练,让学生借助想象提前进入未来的世界,展望美好前程,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四)从评价激励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对有创意的想象都应予鼓励。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十分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成年人如此,学生亦是。当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激励时,学生内心会充满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体验越多,学生越容易增强自信心,习作评价时成绩好的学生要多鼓励,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成绩差的学生,更应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而对于意想不到的想象,猜想错了或不完全,教师应给予肯定、赞美,加以引导,绝不能以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
鲁迅先生常说: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解放学生的手脚、头脑,善于引导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探究,才能在习作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习作教学取得量与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小学习作教学初探》河北李广
4.《大作文 —— 写作教学的新观念与新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李白坚
【关键词】表象导入 情感激发 题材引发 评价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3-01
一、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想象力的要求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这句话说明了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总目标”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 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3-4 年级)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想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5-6 年级)要求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部分亦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还阐明了写作教学的重要策略是“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二、培育学生的想象力的要求反映了写作与想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什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及增强其实践能力的需要。其次是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面,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而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
想象与写作犹如树与根、水与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象,是一种艺术的思维能力,生活中看来平淡无奇的面貌会因想象而充满了绚丽的色彩,事物看来千篇一律的形状会因为想象而显得变幻莫测,缺乏想象的大脑是干涸的大脑,没有想象的写作,是枯涩的作品。
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想象力的重要策略
(一)从表象导入
表象是想象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导引学生从丰富的表象入手,指引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如据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想象,在黑板上画一滴水,让学生据“水滴”展开想象,圆钮扣、球、物体向下坠的形态……皆可成为描写对象;此外,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启发大胆想象。如爱好美术的同学,可让他们围绕色彩、几何图形等进行想象;爱好音乐的同学,可让他们听琴声、虫声、风声、水声……展开想象。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变求同思维为发散思维,学生就能触类旁通。
(二)从情感激发
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可以这么说:生活中积累的表象是干柴,习作者的激情是火种。丰富的原始表象只有在激情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巨大的变化,才能发出光和热。激情触发想象,而且又渗透于想象过程之中。习作时,只要让学生“情动于中”,思维的火花就如打开的“藩多拉的魔盒”一样迸发。试想鲁迅先生如果没有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怎能有警世名篇《阿Q正传》的问世;唐代诗圣杜甫如果没有对平民百姓的关爱之情,就不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概叹。
小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制约,写作缺乏激情,当然写不出有创意,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的作文。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着力培养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感情,一定要让学生移情入境,“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
(三)从题材引发
想象力的培养,要以理性为指导,受理性的制约。不同的题材,就有不同的想象,因而,习作时,要教育学生想象要有目的性,要根据自己的目的控制想象的方向,避免漫无目的地放野马,亦不能人云亦云,想象要有独创性、变通性和流畅性。
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如《沙漠历险记》、《如果我在野外迷了路》等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想象出来的新形象要有理有据,不能凭空捏造。超越时空的作文题材,如《2008 的我》、《 100 年后的今天》等文体训练,让学生借助想象提前进入未来的世界,展望美好前程,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四)从评价激励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对有创意的想象都应予鼓励。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十分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成年人如此,学生亦是。当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激励时,学生内心会充满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体验越多,学生越容易增强自信心,习作评价时成绩好的学生要多鼓励,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成绩差的学生,更应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而对于意想不到的想象,猜想错了或不完全,教师应给予肯定、赞美,加以引导,绝不能以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
鲁迅先生常说: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解放学生的手脚、头脑,善于引导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探究,才能在习作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习作教学取得量与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小学习作教学初探》河北李广
4.《大作文 —— 写作教学的新观念与新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李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