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库车前陆盆地为大型叠合盆地,断层、构造裂缝发育,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库车坳陷侏罗系主要发育有恰克马克组-克孜勒努尔组、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组和阳霞组-阿合组3套次一级储盖组合,并且还发育大量多类型的构造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
[关键词]库车坳陷;石油地质;沉积地层
中图分类号:TP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164-01
1.区域地质概况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之间,面积约56km2,是在古地台上发育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该盆地受控于相邻造山带的演化与深部构造背景,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三个演化时期。其中,在震旦纪到中泥盆世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的发展旋回;晚泥盆世至三叠纪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的发展旋回;侏罗纪至第四纪经历T陆内裂谷挤压作用-晚期前陆盆地的发展旋回。盆地内部按基底顶面起伏划分成“三隆四坳”,即库车坳陷、塔北隆起、北部坳陷、塔中隆起、塔西南坳陷、塔南隆起、塔东南坳陷。自2002年底,就在盆地7个一级构造单元中的库车坳陷、北部坳陷、塔北隆起、中央隆起及西南坳陷发现了油气藏。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东起库尔勒,西至温宿,南接塔北隆起,北临南天山,东西长350km,南北宽70km,面积约为3.0x104km2,是在中新生代发展起来的复合再生前陆盆地。库车坳陷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上下分层”的构造特点,主要经历了白垩纪的燕山运动和第三纪的喜山运动两期构造运动作用,从而形成了如今库车坳陷三凹四带构造格局,即北部单斜带、克-依构造带、秋里塔格背斜带,南部平缓背斜带,及阳霞凹陷、拜城凹陷、乌什凹陷。克-依构造带主要发育有断背斜、线状背斜及断鼻等构造形式。库车坳陷地区主要发育有中、新生界陆相沉积地层,最大厚度可达10000m,其出露地层的年龄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变新。由老到新依次主要发育有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以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等地层,由于沉积物源区和沉积动力等不同,导致地层发育特征也不同。
中生界地层主要发育有湖泊-沼泽-河流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色砂泥岩互层、碳质泥岩及煤层等。厚度一般为2000-3000m,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
三叠系:主要为滨湖-三角洲沉积,包括塔里奇克组、黄山街组、克拉玛依组、俄霍布拉克组,且各组间均为整合接触,与二叠系或更老地层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岩性主要包括湖相黑色厚层泥岩、砂泥岩、碳质泥岩及煤层等,厚度可达1700m。
侏罗系:主要为一套煤系地层,以河流-沼泽-湖相沉积为主,且由北向南厚度减薄。由下到上划分为阿合组、阳霞组、克孜勒努尔组、恰克马克组、齐古组,且各组间均为整合接触,与三叠系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
白垩系: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湖相沉积为主,厚度由西向东减薄。主要划分为巴什基奇克组、巴西盖组、舒善河组及亚格列木组,且各组间均为整合接触,与三叠系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包括砂岩和泥岩,厚度为600-1600m。
新生界地层以湖相-河流相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有灰、褐色砂泥岩互层及膏泥岩夹层等岩性,新生界从老到新主要包括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
古近系:主要以河流-滨湖相沉积为主,与下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分为苏维依组和库姆格列木组苏维依组以褐色泥岩、细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厚度为200-400m;库姆格列木组岩性主要为泥岩及膏盐岩,厚度为200-500m。
新近系:主要包括库车组、康村组和吉迪克组。库车纪岩性变化较大,主要包括泥岩、砂泥岩互层及砂岩等。康村组主要为褐色泥岩、泥岩互层、粉砂岩及泥岩等。吉迪克组上部主要为褐色、红色泥岩及浅灰色粉质泥岩为主;下部灰色泥岩、浅灰色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厚度200-800m。
第四系:包括西域组,主要为河流相及冲积-洪积扇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褐色砾岩和砂泥岩,且与下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变化较大。
2.储层特征
库车坳陷的储层主要发育于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等地层中,岩性以砂岩、砂砾岩为主,中间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白垩系储层以辫状三角洲-滨浅湖相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巴什基奇克组平均渗透率为49.42x10-3?m2,平均孔隙度为12.04%;侏罗系储层类型以低孔低渗-中孔低渗型为主,主要分布在恰克马克组、阿合组、阳霞组,主要为中细岩屑砂岩、砂砾质岩屑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4.3%,渗透率一般为(5-40)x10-3?m2;第云系储层主要分布在依奇克里克冲断带的库姆格列木组,平均孔隙度为12.47%,平均渗透率为14.52x10-3?m2。因此,库车坳陷地区储层物性良好。
3.盖层特征
库车坳陷主要发育有中、下侏罗统煤系和上第三系、下第三系膏盐、泥岩层两套区域性盖层。第三系膏盐、泥岩是库车地区最主要的区域性盖层,累计厚度约800-1400m,其中膏盘层累计厚度约200-300m。上第三系盖层主要包括坳陷东段的吉迪克組膏盐岩、膏泥岩,下第三系盖层主要为库车河以西克拉苏地区膏盐岩、膏泥岩。在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下部至阳霞组上部,发育的煤系地层盖层主要为泥岩夹煤层、碳质泥岩。因此,库车坳陷具有良好的膏盐岩、泥岩区域性盖层,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由库车坳陷吉迪克组一下第三系膏岩盐厚度分析发现,在整个库车地区,膏岩盐广泛发育,且成带分布,尤其是在克拉、大北、迪北和迪那等地区大量发育,是库车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盖层。
通过对库车坳陷区域盖层特征分析发现,库车东部和西部均为有效滑脱层,而库车中部主要发育有煤系和膏盐两套滑脱盖层;基底卷入构造主要包括东部的吐格尔明构造带、西部的神木园构造带,以及中部的狭义克拉苏构造带及其北部单斜带和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继承性构造带主要发育有古木别孜构造带、却勒-西秋构造带、牙哈构造带和阳南构造带。因此,仅在库车中部地区发育有滑脱盖层,且在整个库车地区均发育有基底卷入构造带和继承性构造带,这些构造均为库车坳陷发育良好的盖层创造了条件。
库车坳陷储层与盖层在垂向上形成3大套良好的储盖组合:分别为上第三系吉迪克组膏泥岩与粉细砂、砂砾岩组成的储盖组合;下第三系膏盐岩、膏泥岩与下第三系砂岩和白垩系己什基奇克组砂岩组成的储盖组合,以及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下部-阳霞组上部煤系泥岩与阳霞组中部细砂岩、含砾砂岩组成的储盖组合。其中,库车坳陷侏罗系主要发育有恰克马克组-克孜勒努尔姐、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組,及阳霞组-阿合姐3套次一级储盖组合,源储叠置,有利于油气成藏。
4结论
库车坳陷的储层主要分布在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等地层中,以砂岩及砂砾岩等岩性为主,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物性良好。发育大面积的膏盐岩和泥岩区域性盖层,盖层厚度大、分布广、封盖能力强,能够有效阻止油气向上运移和扩散。
参考文献
[1]王招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盐下深层大气田形成机制与富集规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02)
[2]易士威,李德江,杨海军,等.裂缝对阳霞凹陷迪北阿合组致密砂岩气藏形成的作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4(01)
[关键词]库车坳陷;石油地质;沉积地层
中图分类号:TP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164-01
1.区域地质概况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之间,面积约56km2,是在古地台上发育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该盆地受控于相邻造山带的演化与深部构造背景,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三个演化时期。其中,在震旦纪到中泥盆世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的发展旋回;晚泥盆世至三叠纪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的发展旋回;侏罗纪至第四纪经历T陆内裂谷挤压作用-晚期前陆盆地的发展旋回。盆地内部按基底顶面起伏划分成“三隆四坳”,即库车坳陷、塔北隆起、北部坳陷、塔中隆起、塔西南坳陷、塔南隆起、塔东南坳陷。自2002年底,就在盆地7个一级构造单元中的库车坳陷、北部坳陷、塔北隆起、中央隆起及西南坳陷发现了油气藏。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东起库尔勒,西至温宿,南接塔北隆起,北临南天山,东西长350km,南北宽70km,面积约为3.0x104km2,是在中新生代发展起来的复合再生前陆盆地。库车坳陷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上下分层”的构造特点,主要经历了白垩纪的燕山运动和第三纪的喜山运动两期构造运动作用,从而形成了如今库车坳陷三凹四带构造格局,即北部单斜带、克-依构造带、秋里塔格背斜带,南部平缓背斜带,及阳霞凹陷、拜城凹陷、乌什凹陷。克-依构造带主要发育有断背斜、线状背斜及断鼻等构造形式。库车坳陷地区主要发育有中、新生界陆相沉积地层,最大厚度可达10000m,其出露地层的年龄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变新。由老到新依次主要发育有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以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等地层,由于沉积物源区和沉积动力等不同,导致地层发育特征也不同。
中生界地层主要发育有湖泊-沼泽-河流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色砂泥岩互层、碳质泥岩及煤层等。厚度一般为2000-3000m,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
三叠系:主要为滨湖-三角洲沉积,包括塔里奇克组、黄山街组、克拉玛依组、俄霍布拉克组,且各组间均为整合接触,与二叠系或更老地层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岩性主要包括湖相黑色厚层泥岩、砂泥岩、碳质泥岩及煤层等,厚度可达1700m。
侏罗系:主要为一套煤系地层,以河流-沼泽-湖相沉积为主,且由北向南厚度减薄。由下到上划分为阿合组、阳霞组、克孜勒努尔组、恰克马克组、齐古组,且各组间均为整合接触,与三叠系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
白垩系: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湖相沉积为主,厚度由西向东减薄。主要划分为巴什基奇克组、巴西盖组、舒善河组及亚格列木组,且各组间均为整合接触,与三叠系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包括砂岩和泥岩,厚度为600-1600m。
新生界地层以湖相-河流相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有灰、褐色砂泥岩互层及膏泥岩夹层等岩性,新生界从老到新主要包括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
古近系:主要以河流-滨湖相沉积为主,与下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分为苏维依组和库姆格列木组苏维依组以褐色泥岩、细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厚度为200-400m;库姆格列木组岩性主要为泥岩及膏盐岩,厚度为200-500m。
新近系:主要包括库车组、康村组和吉迪克组。库车纪岩性变化较大,主要包括泥岩、砂泥岩互层及砂岩等。康村组主要为褐色泥岩、泥岩互层、粉砂岩及泥岩等。吉迪克组上部主要为褐色、红色泥岩及浅灰色粉质泥岩为主;下部灰色泥岩、浅灰色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厚度200-800m。
第四系:包括西域组,主要为河流相及冲积-洪积扇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褐色砾岩和砂泥岩,且与下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变化较大。
2.储层特征
库车坳陷的储层主要发育于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等地层中,岩性以砂岩、砂砾岩为主,中间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白垩系储层以辫状三角洲-滨浅湖相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巴什基奇克组平均渗透率为49.42x10-3?m2,平均孔隙度为12.04%;侏罗系储层类型以低孔低渗-中孔低渗型为主,主要分布在恰克马克组、阿合组、阳霞组,主要为中细岩屑砂岩、砂砾质岩屑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4.3%,渗透率一般为(5-40)x10-3?m2;第云系储层主要分布在依奇克里克冲断带的库姆格列木组,平均孔隙度为12.47%,平均渗透率为14.52x10-3?m2。因此,库车坳陷地区储层物性良好。
3.盖层特征
库车坳陷主要发育有中、下侏罗统煤系和上第三系、下第三系膏盐、泥岩层两套区域性盖层。第三系膏盐、泥岩是库车地区最主要的区域性盖层,累计厚度约800-1400m,其中膏盘层累计厚度约200-300m。上第三系盖层主要包括坳陷东段的吉迪克組膏盐岩、膏泥岩,下第三系盖层主要为库车河以西克拉苏地区膏盐岩、膏泥岩。在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下部至阳霞组上部,发育的煤系地层盖层主要为泥岩夹煤层、碳质泥岩。因此,库车坳陷具有良好的膏盐岩、泥岩区域性盖层,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由库车坳陷吉迪克组一下第三系膏岩盐厚度分析发现,在整个库车地区,膏岩盐广泛发育,且成带分布,尤其是在克拉、大北、迪北和迪那等地区大量发育,是库车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盖层。
通过对库车坳陷区域盖层特征分析发现,库车东部和西部均为有效滑脱层,而库车中部主要发育有煤系和膏盐两套滑脱盖层;基底卷入构造主要包括东部的吐格尔明构造带、西部的神木园构造带,以及中部的狭义克拉苏构造带及其北部单斜带和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继承性构造带主要发育有古木别孜构造带、却勒-西秋构造带、牙哈构造带和阳南构造带。因此,仅在库车中部地区发育有滑脱盖层,且在整个库车地区均发育有基底卷入构造带和继承性构造带,这些构造均为库车坳陷发育良好的盖层创造了条件。
库车坳陷储层与盖层在垂向上形成3大套良好的储盖组合:分别为上第三系吉迪克组膏泥岩与粉细砂、砂砾岩组成的储盖组合;下第三系膏盐岩、膏泥岩与下第三系砂岩和白垩系己什基奇克组砂岩组成的储盖组合,以及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下部-阳霞组上部煤系泥岩与阳霞组中部细砂岩、含砾砂岩组成的储盖组合。其中,库车坳陷侏罗系主要发育有恰克马克组-克孜勒努尔姐、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組,及阳霞组-阿合姐3套次一级储盖组合,源储叠置,有利于油气成藏。
4结论
库车坳陷的储层主要分布在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等地层中,以砂岩及砂砾岩等岩性为主,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物性良好。发育大面积的膏盐岩和泥岩区域性盖层,盖层厚度大、分布广、封盖能力强,能够有效阻止油气向上运移和扩散。
参考文献
[1]王招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盐下深层大气田形成机制与富集规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02)
[2]易士威,李德江,杨海军,等.裂缝对阳霞凹陷迪北阿合组致密砂岩气藏形成的作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