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大学如何发展一流学科?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z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杨同毅,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兼任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农业部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7年1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足见国家对于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视,吹响了中国高校“双一流”全面建设的号角。为探讨地方大学如何配合“双一流”建设政策,本刊对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杨同毅进行了专访。
  一、“双一流”建设需要整个高等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的水平与实力都处于世界前列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杨副校长,您好!很高兴您能够接受本刊的专访。首先,请您就“双一流”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杨同毅:当下,“双一流”建设已经成为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旗帜。围绕着“双一流”建设,全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全面综合改革、向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迈进的新时期。
  认真研读国家的《总体方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双一流”建设的“初心”——争取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将我国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是“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与目的,而具有相当数量和实力的大学与学科进入世界前列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也是基本的标志。从这样的目的出发来思考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几所学校和部分学科的一流建设上,而应是所有高校、所有学科都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来思考学科发展和质量提升,谋划学校发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毫无疑问,“双一流”建设作为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强国的一项重要工程,需要重点投入、重点带动、重点突破,这是政府所能采取的最有效率、见效最快的做法。但是,“双一流”建设不仅是一项工程,而且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强国战略。要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就不只是某几所学校和某些学科的实力达到世界前列水平,而是整个高等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的水平与实力都处于世界前列。也只有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了,才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如果“双一流”建设仅仅限于某些“入选”的高校和学科,其他高校都做旁观者,置身事外,即使这些大学与学科从排名上进入了世界前列,那也仅仅是“标志性”成果,难成气候,更不能使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因此,“双一流”建设应是高校发展的一面旗帜,是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普遍追求高品质、高水平的行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站在落实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推动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建设。每一所高等学校,每一名办学者、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责任和紧迫感,无论是高水平大学、省属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追求世界一流和国际先进应成为一种意识自觉、行为指导和检验标准。但是,从目前的实际看,人们对“双一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那只是一部分高校和一部分学科的事情,凡是没有进入“一流”建设工程的学校和学科,都与一流建设无关,都可能置身于“双一流”建设之外,仍然延续着以往的发展节奏和惯性,或者仅仅从资源获得的角度“凝练”建设某个学科,集聚学校资源,按照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遴选和组装学科,以争取进入“一流”获得资助。“一流学科”不会是仅仅因为进入ESI前1% 或1‰就成为了“一流”,“一流大学”也绝不是拥有几个这样的学科就功成名就了,而需要其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水平、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视野以及对于社会的贡献,还有办学水准和人才培养的水平,都处于世界的前列,其对于科学、社会和人的发展都具有引领性、先导性的作用,成为国际社会学习的榜样。
  二、青岛农业大学采取差异化的学科发展策略,寻求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世界教育信息》:《实施办法》中强调了要以学科为基础。农业大学以农学为本,在具体实践环节,青岛农业大学是怎样加强农业学科特色建设的?
  杨同毅:青岛农业大学是一所省属普通高校,1951年建校,举办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校生规模3万人,有77个本科专业,78个硕士学位点,涵盖农、工、理、经、管、文、艺、法8个学科门类,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1项。
  学校所处的胶东半岛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科技、农村经营组织方式在全国均居领先地位;是比较典型的外向型农业,具有显著的国际化特色,其出口创汇占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3/4,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1/4。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了深层的互动关系,在满足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智力和人才需求的同时,也不断汲取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厚营养。毫无疑问,这是我校学科发展的坚实土壤,也是农业学科特色建设的本土优势。
  立足这样的基础和优势,学校采取了差异化的学科发展策略,在稳固学科基础和瞄准学科前沿的前提下,寻求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学校建设了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鸵鸟疫病防制中心、农用生物制药创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全国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等5个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在生物制药、动物繁育与克隆技术、农作物和果树育种、植物保护、旱作农业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与国内外影响。比如,为适应农村经济转型和经济组织建设需求,我校于2008年建立了合作社学院,这是我国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专门培养合作社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学单位,也是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院以来,先后承担联合国粮农组织、山东省16个地市以及云南、贵州、新疆等7个省份的涉农领导干部、合作社辅导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累计达70余班次、7000余人次;参与中组部、国家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及部分省份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大学生村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供销合作社干部培训等各类培训500余項、累计学员6万余人次。学院专家深入鲁、江、浙、赣、皖、豫、新、京、晋等农村发展一线开展各类实践指导、调研600余人次,直接指导建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300余家。合作社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聘请国内外有关知名专家、学者65人为学院客座教授或专职研究员,定期来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成功主办中日韩合作经济学术交流会、东亚合作社论坛、海峡两岸合作经济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20余次。   三、青岛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学生实现梦想
  《世界教育信息》:《总体方案》中指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合理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青岛农业大学围绕自身特色有什么建树?
  杨同毅:第一,学校立足专业人才培养,一体化设计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我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的教育活动,其价值在于让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具备立足专业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入手,建立了以“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为主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两大支柱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与落实,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创新实践必修学分,并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选修课程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本科学习年限可延长至8年,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以开展创新创业;开辟转专业“绿色”通道,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第二,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推进、引导兴趣、提升能力、重点培育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全过程、开放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需求。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提高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比例,将专业技能大赛作为专业实践的规定项目。每年举办60项左右覆盖全校所有专业的专业技能竞赛,参加学生人数达1万余人次;鼓励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吸引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教师科研团队、早开展科研训练和学术创新活动,进行创新创业基础层面训练;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科技竞赛以及创业竞赛活动,2013年以来,学校每年立项科技创新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级创新项目60项左右,每年实施37项科技竞赛活动,基本形成了 “一院一品牌”科技竞赛活动的常态化,并积极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级及国家级竞赛,通过实训与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大学生创业实训》《创新思维训练》《职业生涯规划》等通识必修课,提高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面向有创新创业兴趣与意向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训。以青岛创业大学教学点为依托,每年对1000余名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基本能力培训,帮助具备较高创新潜质和较强创业意愿的学生个性化成长;定期举办“学术大讲堂”“青春创业讲堂”“现代企业文化宣讲”“学生走知名企业”“青年创业典型座谈会”等活动,请优秀学者、创业名家以及身边的创业人才进行经验分享与传递,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开办创新创业特色班,培育优秀人才,如在生命科学学院开设创新实验班,实行科研导师制,利用社会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习实践有效融合。
  第三,学校为具有初步创新成果的学生提供成果孵化支持,帮助学生创业。建立创业项目申报与筛选机制,将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学生纳入创业培育体系,进行创业实训。2013年以来,共启动了115项大学生创业实训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70项;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组建学生创业团队,建立常态化校内学术科研导师和社会创业实训导师双结合的导师指导机制,培育特色化学生创业社团组织;遴选创业孵化项目,提供资金、场地和跟踪指导与服务。
  通过探索与实践,学校基本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新体制,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不断提高。近四年,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5篇,申请专利54项。3万余名学生参与各类课外科技竞赛和专业技能比赛,获省级以上各类奖励523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65项。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共有300余支团队、近2000名学生参与多项赛事,共获得国家级奖励8项、省级奖励84项。培育出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创青春”大学生创业竞赛国赛银奖、“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和多项省赛金奖等一批特色创业示范项目,在行业及专业领域内,得到了高度的赞赏和肯定。近四年共遴选出35个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实训中心进行深度培育,先后有10个项目孵化成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助推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四、青岛农业大学“三级联动”立体化合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在产教融合方面,青岛农业大学有哪些做法?
  杨同毅:学校坚持以胶东半岛为核心,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坚持“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和协同创新,努力创新合作共建的体制机制,形成了立体化、多元化的校地共建合作模式,使学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在支持地方产业发展方面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也探索出了与企业契合式合作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创建了“三级联动”立体化合作机制。下面,我以学校服务青岛为例具体谈谈政产—学研用方面的合作。
  第一级是与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合作。2008年,我校与青岛市政府签署《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合作意向书》,2013年,与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农业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此相配套,与青岛市8个局级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对合作共建的内容进行细化。
  第二级是與青岛市所辖的区、市、县政府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拓宽社会服务覆盖面,落实框架协议,找准服务方向,增强科技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级是与各类经营实体开展合作。2008年以来,学校与青岛市各类经营实体签署合作协议58个,通过基地建设、专家大院、科技小院、专家顾问、成果转化、推广示范等形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撑。   三级联动、政府主导、实体落地、学校唱戏,合作逐级细化,实现 “横到边全覆盖,纵到底到实体”,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有机系统,保证了服务的实效性。
  沿用这一模式和机制,先后与烟台、潍坊等9个地级市、 20余个县市区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6个县市区建立“产-学-研”综合示范服务基地、特色产业服务基地和区域性研发中心,在200多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大院,搭建了服务社会的广阔平台,有效推动了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科技服务的区域遍及山东省各地,并延伸到东北三省及新疆、贵州、云南、安徽、内蒙古等15个省市自治区。“十二五”期间,有50余项技术和品种被山东省和青岛市确定为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15项科技成果向企业转让,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学校多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此外,学校建立了“青岛市农业科技传播与服务平台”,在青岛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和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利用长期积累的农业科技视频素材,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面向广大农村开展农业信息传播服务,传播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农技培训、专家讲坛、市场信息。“十二五”以来,该平台免费向农民提供各类科技服务信息30余万条,提供各类农资和农产品市场信息近20万条,并通过平台的专家咨询系统为全市农民解决技术难题4000余个。
  在人才培养上,积极对接半岛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上,嫁接企业开发的课程和实训项目,开办了“软件外包”“物联网”“电子商务与物流”“智能装备制造”等专业方向,直接对接企业需求。在保证专业基本规格基础上,将企业开发的课程、企业实训项目嵌入课程体系,让企业参与培养过程、质量监控和综合训练,让学生接受真实项目训练,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所培养的人才深受企业欢迎。学校还与青岛创业大学合作,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创业能力培训,每年培训1000多人,有多名毕业生已经成长为青岛市大学生创业明星。
  五、“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要求不仅要吸纳与接受,还要输出与传播
  《世界教育信息》:在《总体方案》《实施办法》中,也对推进国际交流合作进行了论述。请您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国际化合作办学谈谈您的看法。
  杨同毅: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到“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上。坚持国际化和开放办学,向世界先进学习,是“双一流”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学科、大学都需要不断学习。学习先进的知识、技术、方法解决本校、本地、本国的问题,提升自己的学科研究水平和科学创新能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因为瞄准了学科知识与技术的前沿而有可能实现跟进、赶上。当我们所发现的知识与技术超越了现有的“先进”时,我们就实现了超越,成为了先进。这种超越,一定是从个别到一般、從点到面的过程。这个过程通俗地讲就是“寻标”“对标”“赶标”。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只有少数大学是瞄准国外先进大学的,更多的大学及学科,瞄准的是国内比自己发展得好的学校及学科。但是,“双一流”要求所有的大学及学科建设,都应该以国际先进的大学及学科为“标”,不是某几所大学,也不是某几个学科,而是整个高等教育、所有的学校和所有的学科。
  这个过程有可能是“跨越式”的,这是由于学习的方式和后发优势决定的。当然,也取决于我们的发展基础、发展期望与决心。由于开放的环境、国际化的进程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们对于先进的知识、技术及方法的了解与获得成为可能。青岛农业大学自“十一五”开始,就不断推进国际化和开放战略,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现在,已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韩国首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建立了4个中外合作研究机构,在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合作培训、学术交流和学生交流项目开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双一流”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国际化和开放办学的内涵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一方面,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式上,限于教师的出国研究、外派学生、招收留学生、合作研究,而应该将办学着眼点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点之上,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到人才培养,都应该从国际先进标准来审视,吸收最先进的知识、技术、方法以提升和改造我们的研究和课程,以使我们的研究与人才培养都跟上国际先进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吸纳与接受,还要输出与传播。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积极走出去,传播先进的知识、技术、方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的合作,联合研究、协同创新、带动发展,起到与国家地位、战略高度相符合的作用。只有输出与传播,才能够形成别人学习、模仿、跟进的榜样,也最终才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目前,学校加强了与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的交流与合作,开始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接触,在“十三五”期间将努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积极推进国际化和开放办学,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据芬兰教育与文化部网站报道,2017年1月24日,芬兰教育与文化部决定下拨2000万欧元资助移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这一举措的目标是将移民的语言学习与职业学习相结合。  教育与文化部长拉索宁(Sanni Grahn-Laasonen)说:“教育和工作是将移民融入新国家的最佳方式。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的目标是使教育更加灵活,从而使学习和工作比以前更容易。目的是利用获得的财政援助,使今年2000名新移民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6年7月29日报道,联合国将每年的8月9日确立为“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呼吁关注土著儿童的受教育权。  2015年通过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首次站在世界发展的高度,承认土著是一个特殊群体,并承认他们在为所有人创造更美好的全球行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博科娃重申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捍卫和促进土著的特性、语言和知识系统的决心。土著“守护
据俄罗斯教科部官网2015年5月27日报道,2015年5月15日,俄罗斯教科部教材委员会举行了中小学电子版教材认证工作总结会,标志着相关认证工作基本完成。  教材委员会建议教科部将未参加认证活动的61份教材从联邦教材推荐目录中删除,并对97份教材的电子版本进行重新认证。对部分教材进行重新认证是因为俄罗斯科学院和教育科学院在认证结论方面存在不一致的意见。另外,电子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额外收费的情况
经过约3年的谈判,欧盟发布了新的入境和居留政策。根据该项政策,从第三国来的青年科研人员和大学生未来入境和在欧盟居留将变得更加容易。该政策的目的是在未来统一欧盟内部来自非欧盟国家的科研人员、大学生、实习人员和参加欧盟志愿者服务人员的入境和居留标准。  欧盟成员国必须在2年内实施该项政策。而对于那些参加中小学生交换项目、国家志愿者服务等人员,欧盟成员国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在其国内法律体系内采纳该政策。  
近日,英国政策咨询机构“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发布了其对英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这一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报告,较为客观地概述了政策实施近一年来各方面的反应、效果及建议。  2013年4月16日,英国教育部发布消息要求各学校开始修订教师薪酬政策,制定出与教师绩效相关的薪酬分配政策,以期通过分配制度改革使学校的薪酬政策更加灵活,从而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教学岗位,同时鼓励那些优秀的教
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在2015年波恩秋季会议上新批准资助15个特殊研究领域重大专项(SFB),从2016年1月1日起为期4年,资助金额达1.28亿欧元。此外,13个SFB分别获批延长到下一个4年的资助周期。  从2016年1月起,DFG资助总计249个SFB,其中,一个跨地域重大专项由DFG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联合资助。项目名称为“跨模式学习的自适应、预测和交互”,德方科学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第一,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育普及,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优质的学习与教学环境,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并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在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削减教学成本、支持终身学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民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第二,目前,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不平衡,高等教育正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运用仍然只是星星
近期,德国联邦政府决定成立一个全新的网络安全机构——网络安全署(Agentur für Cybersicherheit),旨在更好地保護国家和公民免遭网络黑客的袭击。该网络安全署将设100个职员编制,计划将于2019年初开展工作,由德国内政部和国防部共同负责管理。但德政府尚未明确这一新的联邦机构坐落何处。  网络安全署的工作目标是增强德国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提升德国的网络安全保障水平。该机构将同时
据俄罗斯塔斯社2014年11月26日报道,俄罗斯教科部计划将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九年级毕业生(相当于国内的初中毕业生)的学制延长至2年10个月。  俄罗斯教科部部长利瓦诺夫表示,目前计划将九年级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习期限由2年5个月延长至2年10个月,主要是实习时间的延长。以前的实习时间是19周,今后将会增加到39周,使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具有实践性,使毕业生具有更高的职业技能。  俄罗斯教科部
据新加坡教育部网站2015年10月28日报道,新加坡于当日正式启动“创新学习2020”计划。该计划由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制定,旨在促进继续教育与培训领域学习创新,同时为培训机构、组织和个人提供技术学习支持。  未来3年,“创新学习2020”计划的总预算约为2700万美元。该计划将提高个人创新学习的能力,同时鼓励成人教育和培训机构改善继续教育与培训领域的设计、开发和运行。这将改变当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