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主动地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并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和整体素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通过对中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观察、体验、思考,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总结出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为:“一个重视、两种关系、三种交流、四个原则”。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这一理念在教学中融入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力图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实效性。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主动地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并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和整体素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也是构建高质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它把课堂单纯知识的构建,转变为师生双方参与互动,在民主和谐中的气氛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在合作学习中,不单纯追求个人的价值,只有小组共同目标达成了,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这种学习方式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活动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笔者通过对中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观察、体验、思考,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总结出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为:“一个重视、两种关系、三种交流、四个原则”。
(一)重视优化组建合作小组
评价标准中必须明确表明人人参与才可得分。学困生在对话或协作中可以选择较容易的角色,但要保证人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因而合理配置人员,达到最优化是首要条件。做法是按照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小组成员不仅要使个人目标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学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进步的预期目标。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基础,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增强集体荣誉感以及责任感。
(二)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两种关系
首先,应该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讲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思考与倾听。倾听一方面自己有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使发言人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获得更多的启发。应养成一人发言,其他成员认真思考与倾听的良好习惯。其次,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流于形式和放任自流的小组合作学习必定是混乱和低效的。教师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人共处的能力,教育学生愿意和同学交流信息,以实现信息的再次传递。教师在小组讨论时也不应“袖手旁观”,要弯下腰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合作中,对讨论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学生讨论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一番讨论后形成集体意见。这样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思考与发言的机会,同时也为深入思考、深入讨论以及观点与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奠定了基础。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学生也能找到成就感。
(三)三种交流
邻座互动交流;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全部性的分享讨论交流。这是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石,小组内部讨论又是汇总交流的基础。若是每个步骤都做到位,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四)四个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
从自己思考到同伴讨论再到小组讨论再到全班集体讨论,每个成员不论是要代表发言的还是表演展示的都必须参加其中,学困生可以参与到较为简单的工作中去,不可不闻不问。
2、限制时间原则
整个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时间限制。小组提前收集资料的时间、小组内部讨论的时间、小组代表发言的时间都应有一定的说明。若是没有一定的限定,易造成无序局面,不可控的状态。
3、科学性原则
设置问题要科学,分组要科学,评价标准也要科学。其一,设置问题要科学,问题要有广延性,能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的难度要恰当、要有价值。设计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不可过难,否则会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讨论不出太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过于简单,因为学生个体可以自主解决的浅显的问题,不宜“兴师动众”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没有什么深度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就是浪费时间,流于形式,更是教师偷懒的表现。要让学生觉得问题值得讨论,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有价值性,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资源可寻找,并愿意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解决。问题要有探索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潜能。设置的问题、选择的材料最好是可以和课本知识挂钩。其二,分组要科学:小组人数、小组成员的构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小组的人数应该根据整个班的情况以及布置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小组人员的划分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等的差异进行分组,优化组合,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创设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也就是说,每个组应该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与组之间基本上是相同的构成,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这样可以使学生各尽其用,各尽其能,共同提高。其三,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也是极为重要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发言者的讲话代表的是整个小组的劳动成果,如果不能准确评价,便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是发言者表现佳,老师只是表扬发言者,而忽略了幕后人员也是不对的。在评价中不应出现“你的观点”、“你的想法”、“你很棒”之类的话,要把注意点放在整个小组中。 4、奖惩结合原则
我们把个人竞争变为小组竞争,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合作小组的成绩,实施小组奖惩策略。在每次讨论结束后,其他小组为这一小组评分,再加上老师的评分,进行综合评分,以便于对进步大和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奖励主要是起激励的作用,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奖品,加分等。当然,有进就有退,有奖则有罚,如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分数低或是退步了,口头批评一次,两次就要就要实施相应的惩罚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组员间必须互相协作!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自新课程改革以后,小组合作学习就如同餐厅的特色佳肴必点不可,百点不厌,似乎是百吃不腻。从课堂的气氛看,确实热热闹闹,但是仔细观察,就可发现,大多数小组合作只流于形式,局面混乱,严重的还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育心理学中大家耳熟能详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启示我们今后教学中要倡导教学民主、构建和谐课堂,教师要成为民主型教师,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课堂处处洋溢着信任、理解和宽容气氛,为师生提供一个轻松学习与探究成果的平台,这是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能否讨论得起来、讨论得热烈、讨论得有质量、讨论得有收获的必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任务交给小组,不要指定学生来完成其中的具体任务,要尊重学生的喜好和特长、个性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小组的职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不断充电,更新观念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能不能有效调控与指导学生学习,关系着讨论结果的质量,也关系着讨论是否真正有意义。因此老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必须提前收集关于讨论的各种资料,以便不会遇到什么棘手的知识上的问题,同时在介入学生讨论时可以适时引导。如果连老师都搞形式主义,对所讨论的内容知之甚少,没有期待和热情,那你还能指望你的学生会多么的感兴趣?
(三)强化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会合作是21世纪成熟人的重要标志。如果学生不善于合作,没有团队意识,那么,他们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就会受阻。所以,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组分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内部的学习,是小组间的相互学习,更是一个班集体大家互相了解交流想法的学习。让大家寻找共同点与补给点,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应把小组荣誉感和责任感与个人的联系起来。“交流、互动、发展、提高”是信息时代的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新理念,只有善于交流、善于合作才能获得发展,成为时代的天之骄子。我们在培养人才的道路上更需要树立这一新理念。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重点,力图改变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它有力挑战了教师“满堂灌”的专制,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况,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小组合作学习还可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提高与同龄人群体交往的能力。这些优势促使它成为当下热门的教学形式,但如果我们操作不当,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因此,把握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实施策略,处理好以上三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对学生全面、生动、活泼、和谐、健康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西格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这一理念在教学中融入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力图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实效性。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主动地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并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和整体素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也是构建高质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它把课堂单纯知识的构建,转变为师生双方参与互动,在民主和谐中的气氛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在合作学习中,不单纯追求个人的价值,只有小组共同目标达成了,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这种学习方式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活动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笔者通过对中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观察、体验、思考,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总结出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为:“一个重视、两种关系、三种交流、四个原则”。
(一)重视优化组建合作小组
评价标准中必须明确表明人人参与才可得分。学困生在对话或协作中可以选择较容易的角色,但要保证人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因而合理配置人员,达到最优化是首要条件。做法是按照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小组成员不仅要使个人目标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学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进步的预期目标。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基础,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增强集体荣誉感以及责任感。
(二)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两种关系
首先,应该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讲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思考与倾听。倾听一方面自己有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使发言人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获得更多的启发。应养成一人发言,其他成员认真思考与倾听的良好习惯。其次,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流于形式和放任自流的小组合作学习必定是混乱和低效的。教师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人共处的能力,教育学生愿意和同学交流信息,以实现信息的再次传递。教师在小组讨论时也不应“袖手旁观”,要弯下腰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合作中,对讨论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学生讨论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一番讨论后形成集体意见。这样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思考与发言的机会,同时也为深入思考、深入讨论以及观点与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奠定了基础。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学生也能找到成就感。
(三)三种交流
邻座互动交流;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全部性的分享讨论交流。这是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石,小组内部讨论又是汇总交流的基础。若是每个步骤都做到位,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四)四个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
从自己思考到同伴讨论再到小组讨论再到全班集体讨论,每个成员不论是要代表发言的还是表演展示的都必须参加其中,学困生可以参与到较为简单的工作中去,不可不闻不问。
2、限制时间原则
整个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时间限制。小组提前收集资料的时间、小组内部讨论的时间、小组代表发言的时间都应有一定的说明。若是没有一定的限定,易造成无序局面,不可控的状态。
3、科学性原则
设置问题要科学,分组要科学,评价标准也要科学。其一,设置问题要科学,问题要有广延性,能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的难度要恰当、要有价值。设计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不可过难,否则会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讨论不出太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过于简单,因为学生个体可以自主解决的浅显的问题,不宜“兴师动众”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没有什么深度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就是浪费时间,流于形式,更是教师偷懒的表现。要让学生觉得问题值得讨论,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有价值性,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资源可寻找,并愿意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解决。问题要有探索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潜能。设置的问题、选择的材料最好是可以和课本知识挂钩。其二,分组要科学:小组人数、小组成员的构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小组的人数应该根据整个班的情况以及布置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小组人员的划分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等的差异进行分组,优化组合,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创设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也就是说,每个组应该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与组之间基本上是相同的构成,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这样可以使学生各尽其用,各尽其能,共同提高。其三,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也是极为重要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发言者的讲话代表的是整个小组的劳动成果,如果不能准确评价,便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是发言者表现佳,老师只是表扬发言者,而忽略了幕后人员也是不对的。在评价中不应出现“你的观点”、“你的想法”、“你很棒”之类的话,要把注意点放在整个小组中。 4、奖惩结合原则
我们把个人竞争变为小组竞争,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合作小组的成绩,实施小组奖惩策略。在每次讨论结束后,其他小组为这一小组评分,再加上老师的评分,进行综合评分,以便于对进步大和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奖励主要是起激励的作用,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奖品,加分等。当然,有进就有退,有奖则有罚,如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分数低或是退步了,口头批评一次,两次就要就要实施相应的惩罚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组员间必须互相协作!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自新课程改革以后,小组合作学习就如同餐厅的特色佳肴必点不可,百点不厌,似乎是百吃不腻。从课堂的气氛看,确实热热闹闹,但是仔细观察,就可发现,大多数小组合作只流于形式,局面混乱,严重的还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育心理学中大家耳熟能详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启示我们今后教学中要倡导教学民主、构建和谐课堂,教师要成为民主型教师,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课堂处处洋溢着信任、理解和宽容气氛,为师生提供一个轻松学习与探究成果的平台,这是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能否讨论得起来、讨论得热烈、讨论得有质量、讨论得有收获的必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任务交给小组,不要指定学生来完成其中的具体任务,要尊重学生的喜好和特长、个性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小组的职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不断充电,更新观念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能不能有效调控与指导学生学习,关系着讨论结果的质量,也关系着讨论是否真正有意义。因此老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必须提前收集关于讨论的各种资料,以便不会遇到什么棘手的知识上的问题,同时在介入学生讨论时可以适时引导。如果连老师都搞形式主义,对所讨论的内容知之甚少,没有期待和热情,那你还能指望你的学生会多么的感兴趣?
(三)强化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会合作是21世纪成熟人的重要标志。如果学生不善于合作,没有团队意识,那么,他们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就会受阻。所以,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组分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内部的学习,是小组间的相互学习,更是一个班集体大家互相了解交流想法的学习。让大家寻找共同点与补给点,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应把小组荣誉感和责任感与个人的联系起来。“交流、互动、发展、提高”是信息时代的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新理念,只有善于交流、善于合作才能获得发展,成为时代的天之骄子。我们在培养人才的道路上更需要树立这一新理念。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重点,力图改变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它有力挑战了教师“满堂灌”的专制,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况,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小组合作学习还可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提高与同龄人群体交往的能力。这些优势促使它成为当下热门的教学形式,但如果我们操作不当,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因此,把握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实施策略,处理好以上三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对学生全面、生动、活泼、和谐、健康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西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