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C法测定香蕉、皇帝蕉皮及其果肉中羽扇豆酮含量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e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不同收集期的香蕉和皇帝蕉皮及其果肉中羽扇豆酮含量的方法,并优化提取条件。方法: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法对2种蕉皮及其果肉的羽扇豆酮进行提取分离,减压浓缩,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V/V)溶液,流速0.3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6 nm。结果:香蕉和皇帝蕉果肉中均未检测出羽扇豆酮,但2种蕉皮中有较高含量的羽扇豆酮,并且在16.70~59.96 mg/100 m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羽扇豆酮平均回收率为99.00%,相对标准偏差为3.0%。结论:该法回收率高、重复性好,且具有专属性强、准确性高和简便快捷等特点,适用于香蕉、皇帝蕉皮中羽扇豆酮的含量测定。
其他文献
利用荧光猝灭光谱、8-苯胺基-1-奈磺酸(1-anilinonaphthalene-8-sulfonic acid,ANS)结合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谷蛋白(rice glutelin,RG)与亚油酸复合
从铁棍山药中提取黏液质,选取不同酶(胰蛋白酶、纤维素酶、复合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得到不同酶解产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黏液质及其酶解物的微观结构进行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的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大黄鱼脂肪中甘油三酯的组成。采用Hypersil Gold C18柱(150mm×4.6mm,2.1μm),流动相为82%甲醇(含0.1%甲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特别是随着一系列国家“金字工程”的建设,如“金财工程”、“金保工程”、“金税工程”、“金审工程”等,包括财
用膜分离和XAD-4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到纯化萝卜花青素,经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萝卜花青素双糖苷,在4℃冷水和65%乙醇溶液中的溶解率仅为46.43%和63.07%。以纯
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和全因子试验设计,探究单一酶和复合酶用于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效果,优选确定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酶制剂为纤维素酶。采用正交试验对酶法水解提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