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对各国教育的发展都发挥了日趋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以期更深刻地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把握其动向,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特点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政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及通讯、信息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大大地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在21世纪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思想理论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国际化问题予以关注。作为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含义的界定
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涉及面较广,人们对此的理解不尽相同。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所给予的解释亦各不相同。
在1986年“亚洲高等教育国际讨论会”上,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研究所的喜多村和之教授提出了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三条标准,即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他认为:“首先,所谓‘国际化’就是指本国文化被别的国家与民族所承认、接受并得到相当的评价。一个国家大学的学术水平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评价,就意味着该大学的教育、研究的机能和制度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它为外国学者和留学生所接受,在国际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第二,确立能够活跃于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学者和文化间的交际、交流、交换的章程与制度,并使之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例如,完善大学在教育、研究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章程、规则与制度,使之适合外国研究学者和留学生的要求,发挥相应的作用。第三,‘国际化’就是指像对待本国人一样平等看待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异国的个人与组织。在大学里,应使外籍教师享有与本国教师同等的资格、待遇,并接纳他们为教授会成员;对外籍学生也应不分国籍与出身,一视同仁。”
美国学者汉斯·迪·威特等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一书中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含义的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看作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和过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把国际的意识与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相结合的过程;第二种观点倾向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三种观点强调形成国际化的精神气质和氛围,国际教育与教育的国际化是同义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予了以下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如上所述,当前理论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涵义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对它的界定还处于探索阶段。但通常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博采各国高等教育之长,并把本国的教育理念、国际化活动以及与他国开展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融合到高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诸功能中的趋势和过程。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
创新和传播知识与技能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任务,历来超越国界。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并非新的现象,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兴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20世纪末期,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经济联系和合作进一步加强,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关注培养具有寰球视野、国际观念和在国内、国际都具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而这种竞争力的提高靠的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高等教育不仅要在培养的人才素质上,而且要在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方面拓展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兴起与推动
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以高科技为底蕴的网络科技,在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潮水般地传递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最新信息,直接影响着全球网络经济、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高等教育系统在很多国家都是信息的创造、生产和传播的核心机构。近年来,多由发达国家提供的跨校、跨国以至跨地区的学位课程越来越多;跨国乃至跨地区的网络(虚拟)大学正引起越来越多政府和国际机构的兴趣。可以预言,随着网络社会与信息社会的逐步实现,终身教育与学习社会的形成,教育网络化将成为21世纪向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不仅极大地推动而且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手段与捷径。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解决全球问题的要求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愈来愈多的需要携手解决的问题。如:全球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的失控、文盲、贫困和失业、种族冲突等等。这一堆令人困惑、棘手的困难迫使各国必须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各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与贫穷落后相伴而生的文盲、女童和妇女教育以及处境不利人群的教育等需要通过国际援助与合作加以解决,国际社会面临共同的教育问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是时代的要求。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和新特点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强教师交流工作;多途径开展学术交流;推进课程国际化;开展教育发展援助;尝试国际合作办学;强化外语教学等七个方面。顾明远和薛理银在《比较教育导论》一书中的概括比较科学和全面。他们从人员要素、财务要素、信息要素和结构要素四个方面来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人员要素的国际化指的是各类教育主体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其中学生、教师和学者的国际交流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财务要素的国际化主要包括教育经费的来源与分配的国际化,以及教学与科研设施的国际化。信息要素的国际化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育知识等的国际化。结构要素的国际化指课程学习的学分制度,外国问题研究机构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机构等,它们是教育国际化的基本保障。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实践领域的广泛开展及在理论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将会越来越丰富。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特点 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教育目标的国际化、教育内容、教育合作和教育竞争的国际化的特点,进入新世纪以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并呈现出以下新的特征:
1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20世纪70年代之前,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主要受政治、外交或国防政策的影响,国家或政府实际上成为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直到20世纪70年代,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各种活动,如留学教育等,基本上都是由国家直接拨款资助,属于国家对外交流或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国家政府主导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在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单纯强调教育援助的交流中,高校扮演的角色是次要的,受益不大,积极性也不高。80年代以后,许多高校发现扩大对外交流既可以从外国留学生身上赚取大量经费,又可以扩大学校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因此,千方百计地扩大招收留学生规模,大学逐渐替代政府成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主体。
2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朝着教育贸易的方向发展。目前,贸易形式的教育服务已经在某些国家成为一项主要的贸易。2000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教育服务贸易分别是他们本国第三、第四和第五大服务出口业。20世纪80年代以前,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教育援助,如,向发展中国家派遣专家顾问、提供技术、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免收学费或提供政府奖学金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西方许多国家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政府投资,高等院校一度面临着办学经费拮据的困境。发达国家开始改变对外以无偿援助为主的吸引外国留学生的政策,终止大部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无偿教育援助项目,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重点由援助和合作转向以营利为主要目的。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阶段,随着入学人数的减少,许多院校出现了生源危机,因此,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拓海外学生市场,提供收费教育服务,实施跨国教育等,成为许多国家大学增加院校收入的重要渠道。同时,高等教育的国际贸易也确实给发达国家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对2001~2002学年留学生的经济贡献所做的调查显示:美国平均每个留学生对经济的贡献达到20501美元;2001~2002学年,全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对美国经济总的贡献值达到119.5亿美元。
3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不仅表现在传统的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国际性交流,而且表现在信息资料和多种教学仪器设备和教育观念等资源的共享。以及包括师生互换、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学位制度在内的各种相互兼容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都是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内容。
4 各国高等教育课程发生了显著变化,标志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向深层次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课程进行了调整,美国要求高校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开设国际关系、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国际贸易、世界历史、地理、风土文化等国际化课程。日本大学为培养学生具有能适应国际环境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力争使每门课程尽可能多的容纳国际化的内容。许多大学开设了诸如《西洋人》、《亚洲史》、《西洋文学》、《非洲文学》等课程;另外,有些大学创设了一些新兴系科,如国际关系、外贸系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增加了许多国际知识方面的课程。1993年成立的由全球270多所大学和学院参加的全球网络学院提供1万门以上课程,每天有12万人以上访问其网址。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不可扭转的世界趋势。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我国的教育要想在21世纪走在世界教育发展的前列,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应争取主动,以开放的姿态理解教育国际化,顺应国际化的世界趋势,赢得机会,认清国际化的利弊,吸收精华去其糟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国从教育落后的大国向教育发达的强国迈进,也促使我国从一个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特点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政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及通讯、信息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大大地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在21世纪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思想理论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国际化问题予以关注。作为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含义的界定
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涉及面较广,人们对此的理解不尽相同。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所给予的解释亦各不相同。
在1986年“亚洲高等教育国际讨论会”上,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研究所的喜多村和之教授提出了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三条标准,即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他认为:“首先,所谓‘国际化’就是指本国文化被别的国家与民族所承认、接受并得到相当的评价。一个国家大学的学术水平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评价,就意味着该大学的教育、研究的机能和制度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它为外国学者和留学生所接受,在国际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第二,确立能够活跃于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学者和文化间的交际、交流、交换的章程与制度,并使之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例如,完善大学在教育、研究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章程、规则与制度,使之适合外国研究学者和留学生的要求,发挥相应的作用。第三,‘国际化’就是指像对待本国人一样平等看待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异国的个人与组织。在大学里,应使外籍教师享有与本国教师同等的资格、待遇,并接纳他们为教授会成员;对外籍学生也应不分国籍与出身,一视同仁。”
美国学者汉斯·迪·威特等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一书中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含义的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看作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和过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把国际的意识与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相结合的过程;第二种观点倾向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三种观点强调形成国际化的精神气质和氛围,国际教育与教育的国际化是同义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予了以下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如上所述,当前理论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涵义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对它的界定还处于探索阶段。但通常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博采各国高等教育之长,并把本国的教育理念、国际化活动以及与他国开展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融合到高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诸功能中的趋势和过程。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
创新和传播知识与技能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任务,历来超越国界。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并非新的现象,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兴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20世纪末期,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经济联系和合作进一步加强,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关注培养具有寰球视野、国际观念和在国内、国际都具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而这种竞争力的提高靠的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高等教育不仅要在培养的人才素质上,而且要在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方面拓展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兴起与推动
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以高科技为底蕴的网络科技,在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潮水般地传递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最新信息,直接影响着全球网络经济、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高等教育系统在很多国家都是信息的创造、生产和传播的核心机构。近年来,多由发达国家提供的跨校、跨国以至跨地区的学位课程越来越多;跨国乃至跨地区的网络(虚拟)大学正引起越来越多政府和国际机构的兴趣。可以预言,随着网络社会与信息社会的逐步实现,终身教育与学习社会的形成,教育网络化将成为21世纪向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不仅极大地推动而且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手段与捷径。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解决全球问题的要求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愈来愈多的需要携手解决的问题。如:全球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的失控、文盲、贫困和失业、种族冲突等等。这一堆令人困惑、棘手的困难迫使各国必须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各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与贫穷落后相伴而生的文盲、女童和妇女教育以及处境不利人群的教育等需要通过国际援助与合作加以解决,国际社会面临共同的教育问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是时代的要求。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和新特点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强教师交流工作;多途径开展学术交流;推进课程国际化;开展教育发展援助;尝试国际合作办学;强化外语教学等七个方面。顾明远和薛理银在《比较教育导论》一书中的概括比较科学和全面。他们从人员要素、财务要素、信息要素和结构要素四个方面来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人员要素的国际化指的是各类教育主体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其中学生、教师和学者的国际交流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财务要素的国际化主要包括教育经费的来源与分配的国际化,以及教学与科研设施的国际化。信息要素的国际化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育知识等的国际化。结构要素的国际化指课程学习的学分制度,外国问题研究机构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机构等,它们是教育国际化的基本保障。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实践领域的广泛开展及在理论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将会越来越丰富。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特点 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教育目标的国际化、教育内容、教育合作和教育竞争的国际化的特点,进入新世纪以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并呈现出以下新的特征:
1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20世纪70年代之前,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主要受政治、外交或国防政策的影响,国家或政府实际上成为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直到20世纪70年代,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各种活动,如留学教育等,基本上都是由国家直接拨款资助,属于国家对外交流或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国家政府主导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在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单纯强调教育援助的交流中,高校扮演的角色是次要的,受益不大,积极性也不高。80年代以后,许多高校发现扩大对外交流既可以从外国留学生身上赚取大量经费,又可以扩大学校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因此,千方百计地扩大招收留学生规模,大学逐渐替代政府成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主体。
2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朝着教育贸易的方向发展。目前,贸易形式的教育服务已经在某些国家成为一项主要的贸易。2000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教育服务贸易分别是他们本国第三、第四和第五大服务出口业。20世纪80年代以前,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教育援助,如,向发展中国家派遣专家顾问、提供技术、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免收学费或提供政府奖学金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西方许多国家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政府投资,高等院校一度面临着办学经费拮据的困境。发达国家开始改变对外以无偿援助为主的吸引外国留学生的政策,终止大部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无偿教育援助项目,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重点由援助和合作转向以营利为主要目的。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阶段,随着入学人数的减少,许多院校出现了生源危机,因此,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拓海外学生市场,提供收费教育服务,实施跨国教育等,成为许多国家大学增加院校收入的重要渠道。同时,高等教育的国际贸易也确实给发达国家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对2001~2002学年留学生的经济贡献所做的调查显示:美国平均每个留学生对经济的贡献达到20501美元;2001~2002学年,全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对美国经济总的贡献值达到119.5亿美元。
3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不仅表现在传统的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国际性交流,而且表现在信息资料和多种教学仪器设备和教育观念等资源的共享。以及包括师生互换、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学位制度在内的各种相互兼容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都是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内容。
4 各国高等教育课程发生了显著变化,标志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向深层次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课程进行了调整,美国要求高校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开设国际关系、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国际贸易、世界历史、地理、风土文化等国际化课程。日本大学为培养学生具有能适应国际环境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力争使每门课程尽可能多的容纳国际化的内容。许多大学开设了诸如《西洋人》、《亚洲史》、《西洋文学》、《非洲文学》等课程;另外,有些大学创设了一些新兴系科,如国际关系、外贸系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增加了许多国际知识方面的课程。1993年成立的由全球270多所大学和学院参加的全球网络学院提供1万门以上课程,每天有12万人以上访问其网址。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不可扭转的世界趋势。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我国的教育要想在21世纪走在世界教育发展的前列,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应争取主动,以开放的姿态理解教育国际化,顺应国际化的世界趋势,赢得机会,认清国际化的利弊,吸收精华去其糟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国从教育落后的大国向教育发达的强国迈进,也促使我国从一个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