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在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进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而区角活动是否具有实效性,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决于区角设置、材料投放、教师指导等多种因素。本文从如何走出区角设置的误区,灵活多变地设置区角,区角材料的投放及区角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几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让区角活动真正“活”起来,使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
[关键词]区角设置 区角材料 区角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区角活动的设置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其价值体现在幼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区角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角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科学投放及教师的指导行为上。
一、走出区角设置的误区,灵活多变地设置区角。
(一)区角设置的误区。
1、重形式,轻内容。有些班级在区角设置上追求形式花哨,而内容则不全面,设置的几个区角几乎都集中在某一个侧面,忽视了其它教育功能的体现,或在空间设置上分割不合理,如:有的班级在美工区为幼儿创设了这么几组活动:一组粘纸盒,一组撕纸,一组绘画,一组粘贴。猛一看,花样挺多,材料也挺丰富,但这些活动都属于美工区活动,显然是不恰当的。
2、区角空间位置设置不合理。如将角色区和图书角相邻而置,动静不能分开,角色区来来往往的喧闹影响了图书角幼儿的静心阅读等情况。
(二)灵活多变地设置区角。
鉴于上述区角设置的误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区角创设。调整区角创设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图书区、益智区、美工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角色区、建构区等。
二、区角材料的投放要有针对性。
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是区角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材料,就可能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材料投放时,要有针对性。
1、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齡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小班孩子情绪波动大,爱模仿,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小班孩子的材料应该相对单一,一次性提供的材料不能太多,太多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中班孩子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开始学习自己组织一些游戏;大班幼儿好学好问,抽象思维开始萌芽等。总之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特点,以孩子的眼光和经验去观察理解周围的事物,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相适应的活动材料。2、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
由于早期经验、个性特征以及生理机能等原因,孩子在不同的领域中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提供活动材料时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3、针对孩子的兴趣愿望。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愿望产生在不断探索的兴趣活动之中,老师在区角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愿望,并与孩子一起讨论实现愿望的方法,与孩子、家长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尽可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愿望。教师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多以留给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的“半成品”,这是因为:“半成品”相对于“成品”来说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而相对于“原材料”来说,“半成品”又蕴含了一定的线索,可以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另外我们还应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可以将活动更好的延续下去。
三、区角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有适度性、艺术性。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在区角活动中,老师是发现者、参与者;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是启发者、引导者。在区角活动开始和结束评价时教师是组织者,通过与幼儿的讨论,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分享游戏经验带来的快乐,并了解幼儿的情况,为幼儿提供适时的帮助。
1、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协商,注意指导的隐蔽性。
区角活动是为幼儿提供的一个开放型的、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区角,开展游戏活动的场所;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所谓“开放”的意思是说教师要为幼儿设置比较大的自由活动与创造的空间,使幼儿不受成人的限制,不需要按一定的规矩来模仿他人,也不必制造出一批既定的“产品”。只有在这样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孩子的兴趣、好奇心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
2、教师要以不同的角色出现,给幼儿加以适时的指导。
教师在不违背幼儿意愿的情况下进入各区,应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出现在幼儿面前给予幼儿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容易与幼儿拉近距离,有利于教师的具体指导。如,当发现“益智区”的玩具没人玩时,教师可以以“益智区”主人的身份邀请幼儿到这里来玩,并告诉或教给幼儿这里玩具的玩法,以此来吸引幼儿。
3、根据幼儿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时,幼儿喜欢一个区角,就会出现争夺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具体指导,帮助他们获得游戏的能力和兴趣。一次区角活动时,角色区的井佳玥和王钰涵都拿着餐厅的围裙不肯放手。于是我走了过去“发生了什么事呀?”“王老师,王钰涵上次当过厨师,这一次她还要当。” 井佳玥忙着向我诉说。王钰涵也向我解释:“上一次我没做几次饭,我还想做。”我边微笑的说:“王钰涵,既然上一次当过厨师,那今天就让井佳玥吧,你当服务员,帮着给客人端菜不也挺好的,行吗?” 王钰涵听了,没说什么,很高兴的放下了围裙。我为自己调节了这矛盾而高兴。当我再进入角色区时,看到王钰涵正忙着给客人上菜,玩的不亦乐乎,而且和井佳玥合作的也很不错,我欣慰的笑了。所以说幼儿在进行区角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至关重要。当幼儿活动时遇到了困难,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指导。要从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活动的整个情况,找到原因,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进行指导,一旦幼儿发现自己能顺利地完成区角活动设置的内容时,成功的体验油然而生,从而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
4、适度的游戏评价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区角活动的游戏评价可以推动区角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通过评价可以让幼儿体验自己和同伴在活动中的感受,分享活动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对活动的兴趣和愿望。每次区角活动结束,教师应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出现的问题、新的玩法等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交流,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①评价要有针对性。对幼儿活动的评价,要有针对行,切忌泛泛而谈。②评价要有提升。活动的评价中教师的提升很重要,教师要运用简练、形象的语言对本次活动进行提升,帮助孩子梳理经验。总之,区角活动是否具有实效性,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决于区角设置、材料投放、教师指导等多种因素,我们只有切实从孩子的发展需要出发,积极探索,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区角活动才能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区角设置 区角材料 区角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区角活动的设置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其价值体现在幼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区角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角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科学投放及教师的指导行为上。
一、走出区角设置的误区,灵活多变地设置区角。
(一)区角设置的误区。
1、重形式,轻内容。有些班级在区角设置上追求形式花哨,而内容则不全面,设置的几个区角几乎都集中在某一个侧面,忽视了其它教育功能的体现,或在空间设置上分割不合理,如:有的班级在美工区为幼儿创设了这么几组活动:一组粘纸盒,一组撕纸,一组绘画,一组粘贴。猛一看,花样挺多,材料也挺丰富,但这些活动都属于美工区活动,显然是不恰当的。
2、区角空间位置设置不合理。如将角色区和图书角相邻而置,动静不能分开,角色区来来往往的喧闹影响了图书角幼儿的静心阅读等情况。
(二)灵活多变地设置区角。
鉴于上述区角设置的误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区角创设。调整区角创设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图书区、益智区、美工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角色区、建构区等。
二、区角材料的投放要有针对性。
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是区角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材料,就可能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材料投放时,要有针对性。
1、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齡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小班孩子情绪波动大,爱模仿,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小班孩子的材料应该相对单一,一次性提供的材料不能太多,太多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中班孩子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开始学习自己组织一些游戏;大班幼儿好学好问,抽象思维开始萌芽等。总之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特点,以孩子的眼光和经验去观察理解周围的事物,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相适应的活动材料。2、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
由于早期经验、个性特征以及生理机能等原因,孩子在不同的领域中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提供活动材料时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3、针对孩子的兴趣愿望。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愿望产生在不断探索的兴趣活动之中,老师在区角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愿望,并与孩子一起讨论实现愿望的方法,与孩子、家长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尽可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愿望。教师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多以留给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的“半成品”,这是因为:“半成品”相对于“成品”来说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而相对于“原材料”来说,“半成品”又蕴含了一定的线索,可以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另外我们还应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可以将活动更好的延续下去。
三、区角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有适度性、艺术性。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在区角活动中,老师是发现者、参与者;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是启发者、引导者。在区角活动开始和结束评价时教师是组织者,通过与幼儿的讨论,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分享游戏经验带来的快乐,并了解幼儿的情况,为幼儿提供适时的帮助。
1、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协商,注意指导的隐蔽性。
区角活动是为幼儿提供的一个开放型的、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区角,开展游戏活动的场所;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所谓“开放”的意思是说教师要为幼儿设置比较大的自由活动与创造的空间,使幼儿不受成人的限制,不需要按一定的规矩来模仿他人,也不必制造出一批既定的“产品”。只有在这样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孩子的兴趣、好奇心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
2、教师要以不同的角色出现,给幼儿加以适时的指导。
教师在不违背幼儿意愿的情况下进入各区,应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出现在幼儿面前给予幼儿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容易与幼儿拉近距离,有利于教师的具体指导。如,当发现“益智区”的玩具没人玩时,教师可以以“益智区”主人的身份邀请幼儿到这里来玩,并告诉或教给幼儿这里玩具的玩法,以此来吸引幼儿。
3、根据幼儿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时,幼儿喜欢一个区角,就会出现争夺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具体指导,帮助他们获得游戏的能力和兴趣。一次区角活动时,角色区的井佳玥和王钰涵都拿着餐厅的围裙不肯放手。于是我走了过去“发生了什么事呀?”“王老师,王钰涵上次当过厨师,这一次她还要当。” 井佳玥忙着向我诉说。王钰涵也向我解释:“上一次我没做几次饭,我还想做。”我边微笑的说:“王钰涵,既然上一次当过厨师,那今天就让井佳玥吧,你当服务员,帮着给客人端菜不也挺好的,行吗?” 王钰涵听了,没说什么,很高兴的放下了围裙。我为自己调节了这矛盾而高兴。当我再进入角色区时,看到王钰涵正忙着给客人上菜,玩的不亦乐乎,而且和井佳玥合作的也很不错,我欣慰的笑了。所以说幼儿在进行区角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至关重要。当幼儿活动时遇到了困难,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指导。要从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活动的整个情况,找到原因,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进行指导,一旦幼儿发现自己能顺利地完成区角活动设置的内容时,成功的体验油然而生,从而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
4、适度的游戏评价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区角活动的游戏评价可以推动区角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通过评价可以让幼儿体验自己和同伴在活动中的感受,分享活动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对活动的兴趣和愿望。每次区角活动结束,教师应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出现的问题、新的玩法等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交流,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①评价要有针对性。对幼儿活动的评价,要有针对行,切忌泛泛而谈。②评价要有提升。活动的评价中教师的提升很重要,教师要运用简练、形象的语言对本次活动进行提升,帮助孩子梳理经验。总之,区角活动是否具有实效性,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决于区角设置、材料投放、教师指导等多种因素,我们只有切实从孩子的发展需要出发,积极探索,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区角活动才能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