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空间是物体存在的形式,它几乎决定了我们生活中的所有方面。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人的行为,会发现人们在交往的时候总保持着一定的空间距离。每个人的周围似乎都包围有一个气泡,这个隐形的气泡随着人身体的移动而移动,帮助和他人保持相当的距离,在不同的场合达到不同的距离时,人们便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和举动,当气泡受到侵犯或干扰时,便会使人感到焦虑不安。这个气泡就是个人在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心理学家Solnmer把它称为"个人空间"。个人空间的作用,一方面使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以分开,形成"身体缓冲区",另一方面又使个体之间的信息交往处于最佳状态。
关键词: 高层建筑;公共空间;心理特性;采光;通风;领域性;以人为本;尺度效应
1引言
对于一个致力于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建筑师来说,应当在任何一种性质的空间设计中都能体现出对私密性问题的考虑:应当在完全公共性质的空间里,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安排而使陌生人之间的例行接触平静和有效;在半公共空间中,创造一个既能鼓励社会交流,同时又能提供一种控制机制以减少此类交流;而在半私密空间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应是在空间中创造各种活动的有效界限,否则就会引起冲突。
2人在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中的心理特性
2.1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个人空间,多数情况下它的存在与价值不会被人所感知到,因而对个人空间的最佳提示出现在当它受到威胁和伤害的时候。个人空间是一个既有限又可变的空间,其大小受到性别、年龄、个性、社会地位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2.2领域性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暂时或永久的拥有或控制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根据领域对个人或群体生活的私密性、重要性以及使用时间长短的不同,领域可分为三类:
(1)首属领域。由个人或首属群体所拥有或专用,对其生活最为重要、必不可少的场所,并得到明确公认和法律的保护。例如高层办公楼里的办公室。
(2)次要领域。次要领域相比首属领域来说对使用者心理上的作用较小,对领域的控制权也较少,属半公共性质,是首属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桥梁。
(3)公共领域。可供任何人暂时和短期使用的场所,只要遵守一般的社会规范,几乎所有人都能进入或使用。这些领域对使用者不很重要,也不像首属领域和次要领域那样令使用者产生占有感和控制感,因此当使用者暂时离开而使领域被他人占用,原使用者返回后一般不会做出什么反应。
2.3私密性
对私密性最有影响力的定义是Altman(1975)提出的,即"对接近自己的有选择的控制"。这意味着人们设法调整自己与别人或环境的某些方面间的相互作用与往来,也就是说,人们设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私密性是一个中心概念,在个人空间、领域性和其他社会行为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而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的一系列行为都是用来获知私密性的手段。
2.4空间等级
私密性、半私密性、半公共性、公共性构成了空间的四个等级。空间的等级是一个充满着客观辩证意味的问题,在设计时应当多角度的全面分析与思索。
3人在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特性
所谓行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目的和欲望,而采取的过渡行动状态,借助这种状态的推移可以看到行为的进展。如果我们将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过程聚集起来,分析出其内在的共同规律或秩序,就把握住了人在空间里的行为特性。
3.1人在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中的分布特性
(1)人们在空间里主要有两种分布模式,一种是在狭窄空间里的线性分布,办公楼里的走廊就属此类;另一种则是在较宽阔环境里的面状分布,如门厅、电梯厅。而从分布的形态上来看,人们基本上是随意匀质的占满整个空间,其中还会含有一些小型的聚块,这是因为熟识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彼此靠近,或是交谈或是依偎。
(2)在人们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公共空间里分布率最高的空间依次是角部、端头、凹形空间等这些"活动口袋",其次是墙边、柱边等这些有实体可以依靠的场所,最后才是"四不靠"的中央部位。
(3)如果不是有组织的会议、集会,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交流多是以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形式展开,而这其中又以二到四人的情况最为普遍。根据现实情况和理论研究的总结,人们之间不同的接触方式会选择与其相对应的空间关系,例如交谈时人们会很乐意看到彼此的脸部表情,于是便选择桌角式或面对面式。
3.2人在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中的流动特性
在高层办公楼里,人的流动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目的性很强的两点间的位置移动;伴随其他行为目的的随意移动;处于流动停滞状态。大多数人在流动时都存在一些共性,主要表现为:
(1)走路靠右行,左回转
明确这一习性,对组织室内环境中的人流流线和安全疏散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疏散楼梯的下行方向,如果设计成左向回转的方式,会使人在紧急避难时觉得顺畅、快捷、安全性更强。
(2)识途性
当人们置身于不熟悉的环境中,总是摸索着寻求目的地,而返回时,大多数人会沿着来路返回,这就是识途性。这一现象对于初次进入办公楼的来访者是非常形象的描述,甚至许多人出去的外门也会和进来时选择同一个。
(3)走捷径
对于上面所分析过的目的性很强的人来说,在熟悉环境的情况下,他们一定会选择一条最短的线路,以求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对于这一习性的明确,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合理的组织流线。
(4)向光性
充足的光照可以使人对环境的认知更加清晰全面,从而在心理上感觉温暖和安全,因此人们在大部分时候总是喜欢待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置身于黑暗的环境时,也满心希望能有一束光指引自己前行。
3.3 人在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中基本的行为尺度(1)单人尺度
要为人创造舒适愉悦的建筑空间,就要了解人在空间中的一些最基本的行为尺度。根据资料研究,一个人站立时肩宽约为500Inln,坐在舒服的沙发上所需要的空间约为I000€?200mm;人在观望时眼睛以大约600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l€暗脑沧丁?
(2)双人尺度
两个人并排行走时,间距不小于40mm,靠墙行走的人距墙的距离不小于20mm,如此算来所需要的通道宽约为1100mm。如果一人正身一人侧身,所需要的通道宽度约为900mm。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两个陌生人在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前行时会下意识的保持至少一人宽的距离。
4结束语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设计最终的归属必将是洗尽形式的铅华,转回到对人的内心深处诸多情感需求的关注。高层办公建筑也不例外,它的设计必将由对技术设备、经济效益的强调逐渐转向对使用者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关怀。因此,对于高层办公建筑人性化层面的研究,必将是一个重要且深远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黄朝阳,柳孝图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的设计与技术实现[J]建筑知识, 2003,(01)
[2] 雷涛,袁镔 生态建筑中的中庭空间设计探讨[J]建筑学报, 2004,(08)
[3] 涂逢祥, 王美珺 中国的气候与建筑节能[J]暖通空调, 1996,(04)
[4] 葛勤奋 住宅屋顶形式的研究[D]湖南大学, 2001
[5] 张丽君 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 2003
作者简介:冯海波(1981-),男,回族,宁夏银川人,2003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装饰专业,助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高层建筑;公共空间;心理特性;采光;通风;领域性;以人为本;尺度效应
1引言
对于一个致力于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建筑师来说,应当在任何一种性质的空间设计中都能体现出对私密性问题的考虑:应当在完全公共性质的空间里,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安排而使陌生人之间的例行接触平静和有效;在半公共空间中,创造一个既能鼓励社会交流,同时又能提供一种控制机制以减少此类交流;而在半私密空间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应是在空间中创造各种活动的有效界限,否则就会引起冲突。
2人在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中的心理特性
2.1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个人空间,多数情况下它的存在与价值不会被人所感知到,因而对个人空间的最佳提示出现在当它受到威胁和伤害的时候。个人空间是一个既有限又可变的空间,其大小受到性别、年龄、个性、社会地位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2.2领域性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暂时或永久的拥有或控制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根据领域对个人或群体生活的私密性、重要性以及使用时间长短的不同,领域可分为三类:
(1)首属领域。由个人或首属群体所拥有或专用,对其生活最为重要、必不可少的场所,并得到明确公认和法律的保护。例如高层办公楼里的办公室。
(2)次要领域。次要领域相比首属领域来说对使用者心理上的作用较小,对领域的控制权也较少,属半公共性质,是首属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桥梁。
(3)公共领域。可供任何人暂时和短期使用的场所,只要遵守一般的社会规范,几乎所有人都能进入或使用。这些领域对使用者不很重要,也不像首属领域和次要领域那样令使用者产生占有感和控制感,因此当使用者暂时离开而使领域被他人占用,原使用者返回后一般不会做出什么反应。
2.3私密性
对私密性最有影响力的定义是Altman(1975)提出的,即"对接近自己的有选择的控制"。这意味着人们设法调整自己与别人或环境的某些方面间的相互作用与往来,也就是说,人们设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私密性是一个中心概念,在个人空间、领域性和其他社会行为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而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的一系列行为都是用来获知私密性的手段。
2.4空间等级
私密性、半私密性、半公共性、公共性构成了空间的四个等级。空间的等级是一个充满着客观辩证意味的问题,在设计时应当多角度的全面分析与思索。
3人在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特性
所谓行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目的和欲望,而采取的过渡行动状态,借助这种状态的推移可以看到行为的进展。如果我们将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过程聚集起来,分析出其内在的共同规律或秩序,就把握住了人在空间里的行为特性。
3.1人在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中的分布特性
(1)人们在空间里主要有两种分布模式,一种是在狭窄空间里的线性分布,办公楼里的走廊就属此类;另一种则是在较宽阔环境里的面状分布,如门厅、电梯厅。而从分布的形态上来看,人们基本上是随意匀质的占满整个空间,其中还会含有一些小型的聚块,这是因为熟识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彼此靠近,或是交谈或是依偎。
(2)在人们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公共空间里分布率最高的空间依次是角部、端头、凹形空间等这些"活动口袋",其次是墙边、柱边等这些有实体可以依靠的场所,最后才是"四不靠"的中央部位。
(3)如果不是有组织的会议、集会,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交流多是以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形式展开,而这其中又以二到四人的情况最为普遍。根据现实情况和理论研究的总结,人们之间不同的接触方式会选择与其相对应的空间关系,例如交谈时人们会很乐意看到彼此的脸部表情,于是便选择桌角式或面对面式。
3.2人在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中的流动特性
在高层办公楼里,人的流动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目的性很强的两点间的位置移动;伴随其他行为目的的随意移动;处于流动停滞状态。大多数人在流动时都存在一些共性,主要表现为:
(1)走路靠右行,左回转
明确这一习性,对组织室内环境中的人流流线和安全疏散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疏散楼梯的下行方向,如果设计成左向回转的方式,会使人在紧急避难时觉得顺畅、快捷、安全性更强。
(2)识途性
当人们置身于不熟悉的环境中,总是摸索着寻求目的地,而返回时,大多数人会沿着来路返回,这就是识途性。这一现象对于初次进入办公楼的来访者是非常形象的描述,甚至许多人出去的外门也会和进来时选择同一个。
(3)走捷径
对于上面所分析过的目的性很强的人来说,在熟悉环境的情况下,他们一定会选择一条最短的线路,以求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对于这一习性的明确,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合理的组织流线。
(4)向光性
充足的光照可以使人对环境的认知更加清晰全面,从而在心理上感觉温暖和安全,因此人们在大部分时候总是喜欢待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置身于黑暗的环境时,也满心希望能有一束光指引自己前行。
3.3 人在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中基本的行为尺度(1)单人尺度
要为人创造舒适愉悦的建筑空间,就要了解人在空间中的一些最基本的行为尺度。根据资料研究,一个人站立时肩宽约为500Inln,坐在舒服的沙发上所需要的空间约为I000€?200mm;人在观望时眼睛以大约600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l€暗脑沧丁?
(2)双人尺度
两个人并排行走时,间距不小于40mm,靠墙行走的人距墙的距离不小于20mm,如此算来所需要的通道宽约为1100mm。如果一人正身一人侧身,所需要的通道宽度约为900mm。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两个陌生人在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前行时会下意识的保持至少一人宽的距离。
4结束语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设计最终的归属必将是洗尽形式的铅华,转回到对人的内心深处诸多情感需求的关注。高层办公建筑也不例外,它的设计必将由对技术设备、经济效益的强调逐渐转向对使用者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关怀。因此,对于高层办公建筑人性化层面的研究,必将是一个重要且深远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黄朝阳,柳孝图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的设计与技术实现[J]建筑知识, 2003,(01)
[2] 雷涛,袁镔 生态建筑中的中庭空间设计探讨[J]建筑学报, 2004,(08)
[3] 涂逢祥, 王美珺 中国的气候与建筑节能[J]暖通空调, 1996,(04)
[4] 葛勤奋 住宅屋顶形式的研究[D]湖南大学, 2001
[5] 张丽君 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 2003
作者简介:冯海波(1981-),男,回族,宁夏银川人,2003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装饰专业,助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