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智能电网中,电力调控一体化是重点项目,必须受到重视。电力调控一体化应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调控电力控制系统,实现电力调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智能电网下电力调控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旨在为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1-0117-01
1 电力调控中面临的问题
1.1 电网管理水平不高
按照电力调控一体化科学发展的原则,电力系统中电力调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对于电力系统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下电力调控一体化存在的问题被日益放大,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关系到电力质量和电力运行的稳定。目前,我国电网已经由过去传统的架空线向电缆线逐渐过渡,单条输电线综合铺设,对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更大,需要对电缆、架空线、开关站等一系列电力系统元素进行统筹和运用。如果电力部门仍然按照过去的管理做法进行操作,不但会对操作流程产生影响,也会在后续协调过程中出现问题。
1.2 电力调控人员调控方法落后
目前,受日益增多的供电压力影响,设备多、供电面积广等不利因素使电力工作人员人手不足,增加不及时,工作人员的负担会越来越重,从而影响电力工作水平。此外,在电力运行后的后续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人手不足问题,这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经费不足的原因。导致工作人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难免会为了“图快”而降低了维护水准,间接影响了设备维护质量和使用安全。
2 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优化措施
2.1 实现电网管理方式的优化
配网调控一体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管理方式的一致性”。“管理方式的一致性”是重点强调的首要问题,而且从一开始建设的时候就要作为总体目标和整体管理要求。首先,应通过建立科学的参数指标来制定一体化规则框架,使各个系统良性互通,有效操作,达到信息时时传输和有效交换;其次,注意人与设备、人与装置等的有效统一,实施绿色电力,根据绿色电力相关要求,确保电网稳定运营,促进配网调控一体化。输电电缆与变电装置的管理要更加严格,避免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应保障主网线装置的安全性,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最后,应基于对电力控制人员素质的提高目标,对相关人员进行电力一体化业务培训,建立电力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实践业务技能不达标的电力人员自动退出。
2.2 应用GIS和SCADD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为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应建立依托GIS技术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GIS平台可直观地创建“电子地图”,对现场事故进行直观再现,从而一体化地调度配网并进行远程监控配电。这种模式的原理是基于自动化配网的数据管理和实施监控来自动接入有效信息,对设计的地理位置时时再现,分类、分层地管理配网装置,从而实施有效和直观的管理,避免了工作人员盲目配调。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另一目的是升级SCADA系統智能指数,远程监控配网线路。SCADA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应用中分为在线分析与远程监控操作两项重要内容,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数据的在线分析,然后得到实时性的配网信息。这些实时性的配网信息会在SCADA系统的帮助下至关反映二维图像,以利于工作人员直观查看。
2.3 实现配网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对GIS與SCADA的技术原理进行分析可知,为最大化提升配网线路管理能力,避免配调盲目性问题,应该充分考虑配网的独特性来促进GIS与SCADA的互容,取各自的长处并对各自的缺陷进行完善。在GIS中探索引入SCADA的优势,对配网调控进行一体化设计。参照我国关于电网运营规范的相关要求,为使配网数据准确全面,实现配网管理水平的提升,应该使GIS电网平台与其他相关数据系统相互继承,实现数据的稳定与互通。
2.4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构建
对电力企业中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的开发,有利于电力企业实现对于电网进行调控一体化管理。电力企业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利用好网络信息的优势,构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时需要高效综合多种信息技术,利用系统的运作,实现电网运行管理以及调控的一体化运作。由此,电网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需要包括状态显示模块,数据管理模块以及运行调度模块等多个功能模块。其中数据管理模块主要负责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的工作,并做好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工作。状态显示模块主要负责利用终端设备把电网系统的运行状况显示出来,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对电网进行管理调控。而运行调度模块主要负责对整个电网系统进行调度管理工作。
2.5 完善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功能
电网的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是以软件模式为服务器的主模式,软件模式自身具备较强的操作系统与应用平台,它可以为整个电网运行管理提供较多的功能,使电网运行能够较好的做好各层工作,实现电力企业内部的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在服务器模式下,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操作系统主要由服务+OPEN3000电网调度自动化集成系统平台的形式构成,该操作系统有利于实现各工作阶段中运行需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管理及调控系统可以对程序与资源进行管理。应用平台可以利用信息的集成化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管理,整合较为分散的信息。利用应用平台对于信息进行收集,通过电网调控一体化中程序语言,对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与存储的工作。
3 解决电力调控一体化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电网管理模式
优化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基于GIS基础来进行管理模式的升级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作为对旧有管理模式的创新,GIS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配网自动化,使监控与调度有机互联。此外,应提升电力控制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促进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有效发挥。
3.2 强化工作人员调度
在这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与合理分配。避免工作人员“扎堆”,实现有效分流。也就是说,可以对那些电力运行工作强度较大,负担重部门应配备较多人员,反之适当减少人员配备;其次,应提高相关人员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对于新技术、新装置的掌握程度,从而对提升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工作能力。
3.3 强化对于电网的监控工作
监控工作能够及时地发现电网的运行障碍,掌握实际的电网系统与设备的运行情况,使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电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电网运行的特点,对监控方案进行完善,确定最优的监控方案,强化电力企业中监控装置的布置,对于监控系统的建设需要重视起来。监控管理好电网的调控与运行,监控好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查电网系统中或是电力设备中是否存在异常的故障现象,若出现故障,监控系统可以通过自身诊断的方式隔离故障,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故障维修,使电网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何新华.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7(2):180-181.
[2] 谢玉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通讯世界,2015(2):120-121.
[3] 王天一,汤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管理观察,2015(18):57-58.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1-0117-01
1 电力调控中面临的问题
1.1 电网管理水平不高
按照电力调控一体化科学发展的原则,电力系统中电力调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对于电力系统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下电力调控一体化存在的问题被日益放大,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关系到电力质量和电力运行的稳定。目前,我国电网已经由过去传统的架空线向电缆线逐渐过渡,单条输电线综合铺设,对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更大,需要对电缆、架空线、开关站等一系列电力系统元素进行统筹和运用。如果电力部门仍然按照过去的管理做法进行操作,不但会对操作流程产生影响,也会在后续协调过程中出现问题。
1.2 电力调控人员调控方法落后
目前,受日益增多的供电压力影响,设备多、供电面积广等不利因素使电力工作人员人手不足,增加不及时,工作人员的负担会越来越重,从而影响电力工作水平。此外,在电力运行后的后续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人手不足问题,这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经费不足的原因。导致工作人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难免会为了“图快”而降低了维护水准,间接影响了设备维护质量和使用安全。
2 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优化措施
2.1 实现电网管理方式的优化
配网调控一体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管理方式的一致性”。“管理方式的一致性”是重点强调的首要问题,而且从一开始建设的时候就要作为总体目标和整体管理要求。首先,应通过建立科学的参数指标来制定一体化规则框架,使各个系统良性互通,有效操作,达到信息时时传输和有效交换;其次,注意人与设备、人与装置等的有效统一,实施绿色电力,根据绿色电力相关要求,确保电网稳定运营,促进配网调控一体化。输电电缆与变电装置的管理要更加严格,避免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应保障主网线装置的安全性,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最后,应基于对电力控制人员素质的提高目标,对相关人员进行电力一体化业务培训,建立电力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实践业务技能不达标的电力人员自动退出。
2.2 应用GIS和SCADD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为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应建立依托GIS技术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GIS平台可直观地创建“电子地图”,对现场事故进行直观再现,从而一体化地调度配网并进行远程监控配电。这种模式的原理是基于自动化配网的数据管理和实施监控来自动接入有效信息,对设计的地理位置时时再现,分类、分层地管理配网装置,从而实施有效和直观的管理,避免了工作人员盲目配调。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另一目的是升级SCADA系統智能指数,远程监控配网线路。SCADA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应用中分为在线分析与远程监控操作两项重要内容,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数据的在线分析,然后得到实时性的配网信息。这些实时性的配网信息会在SCADA系统的帮助下至关反映二维图像,以利于工作人员直观查看。
2.3 实现配网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对GIS與SCADA的技术原理进行分析可知,为最大化提升配网线路管理能力,避免配调盲目性问题,应该充分考虑配网的独特性来促进GIS与SCADA的互容,取各自的长处并对各自的缺陷进行完善。在GIS中探索引入SCADA的优势,对配网调控进行一体化设计。参照我国关于电网运营规范的相关要求,为使配网数据准确全面,实现配网管理水平的提升,应该使GIS电网平台与其他相关数据系统相互继承,实现数据的稳定与互通。
2.4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构建
对电力企业中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的开发,有利于电力企业实现对于电网进行调控一体化管理。电力企业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利用好网络信息的优势,构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时需要高效综合多种信息技术,利用系统的运作,实现电网运行管理以及调控的一体化运作。由此,电网一体化运行管理系统需要包括状态显示模块,数据管理模块以及运行调度模块等多个功能模块。其中数据管理模块主要负责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的工作,并做好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工作。状态显示模块主要负责利用终端设备把电网系统的运行状况显示出来,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对电网进行管理调控。而运行调度模块主要负责对整个电网系统进行调度管理工作。
2.5 完善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功能
电网的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是以软件模式为服务器的主模式,软件模式自身具备较强的操作系统与应用平台,它可以为整个电网运行管理提供较多的功能,使电网运行能够较好的做好各层工作,实现电力企业内部的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在服务器模式下,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操作系统主要由服务+OPEN3000电网调度自动化集成系统平台的形式构成,该操作系统有利于实现各工作阶段中运行需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管理及调控系统可以对程序与资源进行管理。应用平台可以利用信息的集成化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管理,整合较为分散的信息。利用应用平台对于信息进行收集,通过电网调控一体化中程序语言,对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与存储的工作。
3 解决电力调控一体化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电网管理模式
优化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基于GIS基础来进行管理模式的升级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作为对旧有管理模式的创新,GIS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配网自动化,使监控与调度有机互联。此外,应提升电力控制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促进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有效发挥。
3.2 强化工作人员调度
在这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与合理分配。避免工作人员“扎堆”,实现有效分流。也就是说,可以对那些电力运行工作强度较大,负担重部门应配备较多人员,反之适当减少人员配备;其次,应提高相关人员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对于新技术、新装置的掌握程度,从而对提升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工作能力。
3.3 强化对于电网的监控工作
监控工作能够及时地发现电网的运行障碍,掌握实际的电网系统与设备的运行情况,使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电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电网运行的特点,对监控方案进行完善,确定最优的监控方案,强化电力企业中监控装置的布置,对于监控系统的建设需要重视起来。监控管理好电网的调控与运行,监控好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查电网系统中或是电力设备中是否存在异常的故障现象,若出现故障,监控系统可以通过自身诊断的方式隔离故障,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故障维修,使电网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何新华.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7(2):180-181.
[2] 谢玉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通讯世界,2015(2):120-121.
[3] 王天一,汤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管理观察,2015(1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