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的快乐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诗人亚历山大·蒲柏说:“快乐是我们生存的终极目标”。可是,随着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化,物质财富的增加,我们还是不快乐,心里充满不安。我们有太多的欲望,整天忙忙碌碌,疲于奔命。有了汽车想飞机,到了月球想火星。同时我们还面临一大堆问题:水污染了,能喝的水越来越少;大气污染了,天空不再蔚蓝;食物污染了,绿色食品难觅踪影;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了,朋友正离我们远去……真的,生命中可以没有电视冰箱洗衣机,可不能没有纯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和均衡的膳食。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正一点点坍塌,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听不到百鸟争鸣,看不到百花齐放,地球上除了人还是人,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那么,生活真的变得不可救药了吗?快乐真的无处可寻了吗?不!不是的,停下匆忙的步履,闭上迷茫的双眼,换一种思维,变一个角度,静静地思考,我们将会发现,快乐,其实就在身边,伸手可及。它不需要太多的财富、权势、地位来获得,但它需要一些理性、品位和割舍来追求。
欲望要适可而止。人们常以为,快乐与财富、盛名、好运有关。的确,贫困会带来痛苦,运气差会使人心烦,可是看看我们周围,拥有财富的人也不一定快乐,特别是当财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收入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成为反比。高处不胜寒,有些人其实很孤独,很苦恼。难怪人们说:“失眠的皇帝最羡慕酣睡的乞丐”。
快乐还与欲望有关。当一个人财富增加或名誉地位提高的速度慢于欲望的增加时,快乐就下降,痛苦就增加。叔本华说:欲望永无止境,人生就充满痛苦。这也就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实际上,欲望是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由于有欲望的指引,人生才克服种种困难走向满足。只是人的欲望不能太高,太高的欲望就成了恶念,恶念不仅与快乐无缘,而且还会造成财富分配不均,战火连年不断,资源消耗迅速。因此,福可以顺受,不可以贪求;可以浅尝,不可以大用。当财富已经满足了日常需要,人类从温饱逐渐走向小康后,就应该及时矫正贫穷时代出现的贪婪、自私和占有欲心理。把人生修炼到更高的境界。不再以量取胜,不再以增加财富为唯一目标。而是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要总是把“征服、改造”等字眼挂在嘴边,不要只关心国民生产总值是否增加,不要总是陶醉在人类暂时的胜利里。
精神文明不可忽略。吉米·卡特说:“迷失其它生活目标而一心赚钱的人,可能已经放弃了进入天堂的机会”。确实,热衷于物质财富的追逐而忽略精神文明的修养,本身就放弃了获得幸福快乐的权利。健康的人类生活对物质财富的要求是不高的。“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如果过分追求物质占有,只会给自已帮倒忙。所以,不要浪费生命而去积累那些最终只会灰飞烟灭的东西,追求物质不如花更多的精力追求理想,因为理想本身能赋予生命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把爱赋于房子就是家庭;把正直溶入城市就是社区。同时也不要被现实中的不足所迷惑,面对世间俗事一笑了之,任凭红尘滚滚,自有清风明月,我们便会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生活是多彩的,找点时间,找点空间,把手机电脑暂时关闭。打打球,散散步,听听音乐,或置身于田野,寄情于山水,将会有别样的感受。生活是世界上最难的一道题,复杂得永远解不清。可是,生活又可以简单得像一颗透明的水滴。一首诗、一支歌、一个会心的眼神、一句真诚的祝福便会使我们激情荡漾,回到快乐的童年。史蒂生就曾说过:快乐并不总是财富、幸运的结果,它常常是一种德行,一种英勇的德行。
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放弃。“一粥一饭须知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当念物力维艰”是我们教育后人的口头禅,可是近年来这一优秀的传统却被人们抛之于门外。用高档食物,穿名牌服饰,造华屋,买名车,出入宾馆洒吧,踏遍名山大川,是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刺激奢侈,鼓励消费,亦成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盲目攀比的消费方式将豪华代替了舒适,刻意代替了自然,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人们举手投足之间,还没有来得及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变成了垃圾,成了人类生活的累赘。城市周围那堆积如山的垃圾,就是人类高消费的杰作。其实,高消费并非真正生活所必须,而常常只是人们比财富、赶时髦、满足虚荣心的需要,并没有给人带来实质性的好处。相反,由于重娱乐、轻保健,高消费的结果是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出钱买罪受”,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来说,由于人多,不管是土地、矿藏、水还是生物资源,都是很贫乏的,并不像以前宣传的那样地大物博,所以,盲目乐观、超前消费更是没有道理的。
痛定思痛,还是找回勤俭节约的法宝吧。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高尚行为。保护每一寸土地,珍惜每一滴水,挎个篮子去买菜,提个布包去购物。省去商品那精美而毫无用处的层层包装,找回可以利用的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品。请粗茶淡饭进入菜谱,让骑车步行自成风尚。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其实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当步子变得轻盈,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山河重新焕发青春时,幸福也就相伴我们左右了。
那么,生活真的变得不可救药了吗?快乐真的无处可寻了吗?不!不是的,停下匆忙的步履,闭上迷茫的双眼,换一种思维,变一个角度,静静地思考,我们将会发现,快乐,其实就在身边,伸手可及。它不需要太多的财富、权势、地位来获得,但它需要一些理性、品位和割舍来追求。
欲望要适可而止。人们常以为,快乐与财富、盛名、好运有关。的确,贫困会带来痛苦,运气差会使人心烦,可是看看我们周围,拥有财富的人也不一定快乐,特别是当财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收入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成为反比。高处不胜寒,有些人其实很孤独,很苦恼。难怪人们说:“失眠的皇帝最羡慕酣睡的乞丐”。
快乐还与欲望有关。当一个人财富增加或名誉地位提高的速度慢于欲望的增加时,快乐就下降,痛苦就增加。叔本华说:欲望永无止境,人生就充满痛苦。这也就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实际上,欲望是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由于有欲望的指引,人生才克服种种困难走向满足。只是人的欲望不能太高,太高的欲望就成了恶念,恶念不仅与快乐无缘,而且还会造成财富分配不均,战火连年不断,资源消耗迅速。因此,福可以顺受,不可以贪求;可以浅尝,不可以大用。当财富已经满足了日常需要,人类从温饱逐渐走向小康后,就应该及时矫正贫穷时代出现的贪婪、自私和占有欲心理。把人生修炼到更高的境界。不再以量取胜,不再以增加财富为唯一目标。而是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要总是把“征服、改造”等字眼挂在嘴边,不要只关心国民生产总值是否增加,不要总是陶醉在人类暂时的胜利里。
精神文明不可忽略。吉米·卡特说:“迷失其它生活目标而一心赚钱的人,可能已经放弃了进入天堂的机会”。确实,热衷于物质财富的追逐而忽略精神文明的修养,本身就放弃了获得幸福快乐的权利。健康的人类生活对物质财富的要求是不高的。“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如果过分追求物质占有,只会给自已帮倒忙。所以,不要浪费生命而去积累那些最终只会灰飞烟灭的东西,追求物质不如花更多的精力追求理想,因为理想本身能赋予生命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把爱赋于房子就是家庭;把正直溶入城市就是社区。同时也不要被现实中的不足所迷惑,面对世间俗事一笑了之,任凭红尘滚滚,自有清风明月,我们便会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生活是多彩的,找点时间,找点空间,把手机电脑暂时关闭。打打球,散散步,听听音乐,或置身于田野,寄情于山水,将会有别样的感受。生活是世界上最难的一道题,复杂得永远解不清。可是,生活又可以简单得像一颗透明的水滴。一首诗、一支歌、一个会心的眼神、一句真诚的祝福便会使我们激情荡漾,回到快乐的童年。史蒂生就曾说过:快乐并不总是财富、幸运的结果,它常常是一种德行,一种英勇的德行。
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放弃。“一粥一饭须知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当念物力维艰”是我们教育后人的口头禅,可是近年来这一优秀的传统却被人们抛之于门外。用高档食物,穿名牌服饰,造华屋,买名车,出入宾馆洒吧,踏遍名山大川,是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刺激奢侈,鼓励消费,亦成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盲目攀比的消费方式将豪华代替了舒适,刻意代替了自然,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人们举手投足之间,还没有来得及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变成了垃圾,成了人类生活的累赘。城市周围那堆积如山的垃圾,就是人类高消费的杰作。其实,高消费并非真正生活所必须,而常常只是人们比财富、赶时髦、满足虚荣心的需要,并没有给人带来实质性的好处。相反,由于重娱乐、轻保健,高消费的结果是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出钱买罪受”,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来说,由于人多,不管是土地、矿藏、水还是生物资源,都是很贫乏的,并不像以前宣传的那样地大物博,所以,盲目乐观、超前消费更是没有道理的。
痛定思痛,还是找回勤俭节约的法宝吧。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高尚行为。保护每一寸土地,珍惜每一滴水,挎个篮子去买菜,提个布包去购物。省去商品那精美而毫无用处的层层包装,找回可以利用的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品。请粗茶淡饭进入菜谱,让骑车步行自成风尚。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其实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当步子变得轻盈,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山河重新焕发青春时,幸福也就相伴我们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