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撑.随着农村人口的外流,农村人才不足成了制约乡村振兴的一大因素.通过乡村人才流失的现状与问题分析,认为造成乡村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物质需求难以满足;组织建设欠佳,村民参与尽显失语;文化建设落后,精神需求难以实现;社会建设滞后,基本保障供给不足.为此提出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根本,以文化建设为灵魂,以社会建设为保障,不断满足乡村人才生产、生活和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好城镇化、工业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减少本土人才外流,促进乡村人才回流,鼓励外来人才流入.
【机 构】
:
阜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撑.随着农村人口的外流,农村人才不足成了制约乡村振兴的一大因素.通过乡村人才流失的现状与问题分析,认为造成乡村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物质需求难以满足;组织建设欠佳,村民参与尽显失语;文化建设落后,精神需求难以实现;社会建设滞后,基本保障供给不足.为此提出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根本,以文化建设为灵魂,以社会建设为保障,不断满足乡村人才生产、生活和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好城镇化、工业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减少本土人才外流,促进乡村人才回流,鼓励外来人才流入.
其他文献
“正面引导”和“全新的眼光”的融合是当代网络文艺发展的批评定位,“正面引导”即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为引导,“全新的眼光”则要求批评能够看到网络文艺的新态势、新特征和新指标.基于这一批评定位,网络文艺的未来发展有几个主要理论问题需要注意:首先,从批评标准看,网络文艺要扎根人民,这是当代网络文艺发展的价值定位.要做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与辩证,正确面对网络文艺发展中的市场问题.其次,从创作原则看,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为指导,网络文艺不能沦为“失重”的娱乐游戏,要着力创造网络文艺发展中的“高峰”与“精品
本文围绕数字化转型主题进行文献综述发现,学者们对数字化转型概念内涵的认识还存在较多分歧,相对来说,对数字化冲击方面的研究则更加清晰和全面.数字化转型影响可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具体包括消费市场、社会生活、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生产要素和企业价值创造等.而对于数字化转型阻碍因素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多是管理学领域的学者进行单个或多个企业的案例研究,着眼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未来可以从中小企业选择、引入和融合数字技术的过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个性化需
宇宙意识的建构,是当前网络玄幻文学一个新的话语生长点,也是玄幻文学能得到认同和正面评价的核心所在,并应该在发展中不断发扬光大.本文具体讨论了玄幻文学的缘起、内涵,及在当下语境中具有的作用,强调其具有的宇宙意识的核心就在于超越,超越我们生存的狭小的地球时空,超越地球的自然法则,也超越人类的人文价值规范,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生存境遇和生活舞台,来为自己定位.
本文所讨论的“文德”主要指向的是惯常语义上的文人的文章、道德之意.对于文人的文章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历史上有一正一反两种比较鲜明的话语范式:一种认为文德一致,德充才能文昌、德正才能文正;另一种认为文与德无关,作品艺术质量的高低与作家的德行没有必然的关系.文德一致的观念是古代文人的一个先在理念、终极追求和不可磨灭的理想.历代文人对于“文德一致”观知其并非无懈可击但依然固执坚守的原因,正是源于对这一先在理念的认同.讨论“文德”这一话题对于当下文艺生态环境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9年1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和教育部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的重要指示,认定了首批11家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其中,教育部高校经济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是全国唯一的高校经济学教材基地.
“三农”问题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短板之一,为规避“短板效应”,推动农村社会整体性发展,党和政府适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并以“三变”改革作为制度支持.“三变”改革从一种发展模式上升为制度变革,进而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制度设计.其内含的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要素,以“相似制度运作逻辑的联合匹配”,合力建设“三治融合”“三生共赢”、乡风文明的农村社会.在“三变”改革推进过程中,为优化改革振兴农村社会的制度价值,需要有针对性地化解制度要素引领下,实践路径融合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问题.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共荣的重要保障.基于云南省2008—2019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其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与Tobit模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度处于中等耦合水平,且变化幅度较小,耦合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实现了从高度失调到初步协调的跨越.驱动机制分析中,技术驱动、政府驱动、产业驱动对云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产生正向效应,消费与投资驱动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民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重视其利益诉求是评判乡村是否实现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农民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体现在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创收增收等四个方面,利益诉求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改善干群关系,进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当前,在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农民主体价值尚未得到有效呈现与发挥,究其原因是历史、外部与内部等各方面因素交织叠加作用,导致农民的利益诉求未能得到实现.基于此,本文从农民切身利益诉求切入,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城乡间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重视完善基础设施以及体制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广大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迅速提升,从而引发了人口迁移空间格局的重大变化,大量返乡青年创业逐步演变成一种趋势.在阐述返乡青年创业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重要性基础上,深度结合现阶段乡村青年创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囿,提出精准定位差异化创业、增强创业综合素质能力、组建及打造优秀创业团队三个策略,切实提高乡村青年创业成功率和提升创业质量,从而更充分发挥返乡青年创业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巨大作用,为加快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可分割性要求生态环境治理具有整体性,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大环保”建设,其中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治理.整体性治理理论从治理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技术系统四个层面为跨区域生态治理提供了全面的分析框架.文章分析目前我国在跨区域生态治理面临的治理理念落后、组织结构碎片化、运行机制亟待健全、技术系统存在缺陷的困境,强调通过更新治理理念、调整组织结构、创新运行机制、优化技术系统来解决跨区域生态治理问题,推动我国跨区域生态治理,以改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