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在开行数量、重载率等指标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一带一路”的亮点工程和抓手。本文梳理了中欧班列发展的不同阶段,找到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政策导向、取得的成果和痛点;同时从不同的维度厘清中欧班列的运营模式,为推进中欧班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 中欧班列 运营模式 平台公司 分析
中欧班列的开行,促进了对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逐渐成为“一带一路”的亮点工程和抓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厘清其复杂独特的运营模式,对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欧班列的概念
中欧班列是往返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国际铁路联运列车。中欧班列的开行契合国家战略,既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受益者,也是积极践行者。作为国际物流贸易的新通道,这种新的运输方式运行时间短、安全稳定、绿色环保,缩短了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运输时间,对中欧贸易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
(一)中欧班列发展的总体历程。自2011年“渝新欧”开行以来,到2016年“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标识首次亮相,再到《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实施,中欧班列走出了一条从探索到逐步规范化再到迅猛发展的路径,其发展目标也由出口本地货物,到吸引外地货物形成物流枢纽,再到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带动产业发展的转变,直接促使中欧陆路铁路交通线出现爆发性增长。
(二)中欧班列发展的两个阶段。
1.市场培育阶段(2011年—2017年)
这一阶段是中欧班列的高速增长期,主要以提升发行数量、扩大开行规模为目标,从原本的零散開行,逐步向稳态开行转变,形成规模化的市场格局,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高速发展下的弊病日益显现:各地为了抢占市场急于揽货,造成无序竞争的局面,产生了线路重复、托运空箱等问题,导致整体运营成本没有降低,反而增加。班列的正常开行完全依靠政府补贴,补贴使得运营企业暂时性盈利,但是这种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现象成为行业诟病。
2.量质并重、提质增效阶段(2018—至今)
中欧班列经多年市场培育,已经到了以市场化、集结化为目标提质增效、量质并重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化的初步形成,行业自律意识逐渐加强,达成高质量发展的共识。进一步的发展目标着重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一带一路”精谨细腻的“工画笔”和极富成效的载体。
三、中欧班列的运营模式分析
中欧班列运营过程中,参与主体众多,主要包括中国及沿线国家的铁路公司、物流公司、以及进出口企业。国内目前典型的中欧班列运营平台企业有渝新欧(重庆)、郑州国际陆港、蓉欧国际(成都)、汉欧国际(武汉),长安号(西安),营满欧(满洲里),义新欧(义乌)等。我们注意到,由于这些班列运营平台的属性、与中铁多联之间的代理合作方等存在差异,使得每一个平台都设计了相对独特的运营模式特征。
(一)运营平台属性视角出发的不同运营组织模式。从平台属性维度来看,主要有三种组织模式:第一,依托政府参与,主要表现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参与成立班列运营企业,如“渝新欧”、“蓉欧”、“郑欧”等;第二,依托铁路系统参与,主要表现为中铁多联作为运营平台企业,比如西安的“长安号”;其三,完全依托民营企业的运营平台,如“义新欧”和“营满欧”。
(二)从平台公司与中铁多联的不同代理方式视角出发的运营组织模式。第一,“全程自主”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平台公司采取境内和地方铁路局进行合作,境外同沿线各国铁路局分段合作的方式。在班列运行初期通常采用这种模式,可参考“渝新欧”初期的发展。第二,“境内委托+境外自主”运营模式。即境内班列运输委托于中铁多联,境外同沿线铁路分段合作。重资产平台公司一般倾向于采用这一模式,如“郑欧”的部分线路。第三,“境内自主+境外委托”运营模式。境内由平台公司自主选择代理方,在境外委托给代理公司,如“蓉欧”部分线路以及“长安号”采用这种模式。
本文主要从中欧班列的发展阶段和运营模式入手进行分析,中欧班列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市场培育期和提质增效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政策导向和发展重点;同时从平台属性和代理方式这两个维度梳理了中欧班列的运营模式,以期对中欧班列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虹.中欧班列运营与发展对策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10):100-103
[2] 王浩宇,肖健美.中欧班列的战略转型:以“渝新欧”为例[J].综合运输. 2018(11)
[3] 马斌.中欧班列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应对[J].国际问题研究. 2018(06)
[4] 宁吉喆.描绘好“一带一路”工笔画 推动中欧班列建设取得新成效[J].中国投资. 2018(21)
[5] 汪祝君.江苏省中欧班列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综合运输. 2018(02)
作者简介:李肖依(1995—),女,汉族,河南洛阳市人,管理学硕士,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研究方向:供应链系统与优化。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创新性科研项目”《三级跨国供应链汇率波动的风险承担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jscxx2019-101-94。
【关键词】 中欧班列 运营模式 平台公司 分析
中欧班列的开行,促进了对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逐渐成为“一带一路”的亮点工程和抓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厘清其复杂独特的运营模式,对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欧班列的概念
中欧班列是往返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国际铁路联运列车。中欧班列的开行契合国家战略,既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受益者,也是积极践行者。作为国际物流贸易的新通道,这种新的运输方式运行时间短、安全稳定、绿色环保,缩短了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运输时间,对中欧贸易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
(一)中欧班列发展的总体历程。自2011年“渝新欧”开行以来,到2016年“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标识首次亮相,再到《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实施,中欧班列走出了一条从探索到逐步规范化再到迅猛发展的路径,其发展目标也由出口本地货物,到吸引外地货物形成物流枢纽,再到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带动产业发展的转变,直接促使中欧陆路铁路交通线出现爆发性增长。
(二)中欧班列发展的两个阶段。
1.市场培育阶段(2011年—2017年)
这一阶段是中欧班列的高速增长期,主要以提升发行数量、扩大开行规模为目标,从原本的零散開行,逐步向稳态开行转变,形成规模化的市场格局,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高速发展下的弊病日益显现:各地为了抢占市场急于揽货,造成无序竞争的局面,产生了线路重复、托运空箱等问题,导致整体运营成本没有降低,反而增加。班列的正常开行完全依靠政府补贴,补贴使得运营企业暂时性盈利,但是这种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现象成为行业诟病。
2.量质并重、提质增效阶段(2018—至今)
中欧班列经多年市场培育,已经到了以市场化、集结化为目标提质增效、量质并重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化的初步形成,行业自律意识逐渐加强,达成高质量发展的共识。进一步的发展目标着重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一带一路”精谨细腻的“工画笔”和极富成效的载体。
三、中欧班列的运营模式分析
中欧班列运营过程中,参与主体众多,主要包括中国及沿线国家的铁路公司、物流公司、以及进出口企业。国内目前典型的中欧班列运营平台企业有渝新欧(重庆)、郑州国际陆港、蓉欧国际(成都)、汉欧国际(武汉),长安号(西安),营满欧(满洲里),义新欧(义乌)等。我们注意到,由于这些班列运营平台的属性、与中铁多联之间的代理合作方等存在差异,使得每一个平台都设计了相对独特的运营模式特征。
(一)运营平台属性视角出发的不同运营组织模式。从平台属性维度来看,主要有三种组织模式:第一,依托政府参与,主要表现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参与成立班列运营企业,如“渝新欧”、“蓉欧”、“郑欧”等;第二,依托铁路系统参与,主要表现为中铁多联作为运营平台企业,比如西安的“长安号”;其三,完全依托民营企业的运营平台,如“义新欧”和“营满欧”。
(二)从平台公司与中铁多联的不同代理方式视角出发的运营组织模式。第一,“全程自主”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平台公司采取境内和地方铁路局进行合作,境外同沿线各国铁路局分段合作的方式。在班列运行初期通常采用这种模式,可参考“渝新欧”初期的发展。第二,“境内委托+境外自主”运营模式。即境内班列运输委托于中铁多联,境外同沿线铁路分段合作。重资产平台公司一般倾向于采用这一模式,如“郑欧”的部分线路。第三,“境内自主+境外委托”运营模式。境内由平台公司自主选择代理方,在境外委托给代理公司,如“蓉欧”部分线路以及“长安号”采用这种模式。
本文主要从中欧班列的发展阶段和运营模式入手进行分析,中欧班列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市场培育期和提质增效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政策导向和发展重点;同时从平台属性和代理方式这两个维度梳理了中欧班列的运营模式,以期对中欧班列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虹.中欧班列运营与发展对策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10):100-103
[2] 王浩宇,肖健美.中欧班列的战略转型:以“渝新欧”为例[J].综合运输. 2018(11)
[3] 马斌.中欧班列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应对[J].国际问题研究. 2018(06)
[4] 宁吉喆.描绘好“一带一路”工笔画 推动中欧班列建设取得新成效[J].中国投资. 2018(21)
[5] 汪祝君.江苏省中欧班列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综合运输. 2018(02)
作者简介:李肖依(1995—),女,汉族,河南洛阳市人,管理学硕士,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研究方向:供应链系统与优化。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创新性科研项目”《三级跨国供应链汇率波动的风险承担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jscxx2019-1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