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深入挖掘各种教育资源,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趣,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开拓资源;激发动机;变革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由于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具有着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与主动性。此外,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文化精品,因而文言文教学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延续国学精粹的任务,具有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特点,可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動活泼的一面,因而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然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深入挖掘各种教育资源,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趣,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为此我们做了积极的摸索与研究。
一、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文言学习空间
开发文言教学资源,开拓文言学习途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学习过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养成的过程。教材是一个根据地,虽然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文化精品但是,仅靠这个根据地还是远为不够的,应尽力拓展教材空间,就是尽力扩大文言学习的根据地,由此让学生走向历史,走向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而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讲到中华文明,人们首先会想到汉字,《汉字趣解》从汉字的起源,形、音、意的变化发展来了解中华文明,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拓展文言文的学习空间也应注重语文与现实的结合。由于文言文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教师可以把课文内容结合现实到中来,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联系到孔子学院、联系到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体宣言;学习到《崤之战》联系当前的热播电影《赵氏孤儿》等都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了,把历史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营造文言文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所以,在教学中,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自身应有较深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情感调控能力。生动的教学语言的运用对课堂氛围的创设显得十分重要。积蓄好自己饱满的教学情绪,认真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加以发挥运用,这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如课堂上,老师对成语典故、历史趣闻、对联诗歌信手拈来,回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并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激起他们参与的动机。比如,一次课上老师为学生讲了一条灯谜“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打五位历史名人(夏禹、孔子、姬旦、杜甫、刘禹锡),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再如,在学习《冯谖可孟尝君》时,一个“鸡鸣狗盗”的故事就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愉悦、兴奋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能。当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心理场,课堂教学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合作和分享。
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都会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文言文学习。在学生中举行了每天讲一个历史故事活动,如春秋系列故事,战国系列故事等,这样就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一些史传性文章的学习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鸿门宴》内容时,引导学生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你喜欢刘邦还是喜欢项羽”等问题进行辩论,学生分小组研究课文、看课外书、查阅资料,上课时小组辩论,共同提高,这种方法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来辅助学习,使学习内容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真切的感知遥远的史事,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和目标。如,在学习《苏武牧羊》一文时,给学生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对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取得了极大帮助。
四、要重视语文作业的创新,引导学生阅读延伸
作业是巩固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科学而有效的习题,特别是认知性习题、开放性习题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体,是学生阅读体验和想像的延伸,是学生对历史与现实感悟拓宽并加深。如在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就为学生留了这样一个阅读延伸的开放性作业“你就文中五位人物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写两百字的感悟”,一位同学的作业这样写道“我喜欢文中的子路,在文中对孔子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从他的回答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子路的抱负,还可以领略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和高度的自信心。文中孔子因子路的‘率尔而对’哂之,认为子路轻率鲁莽。我却不这样认为,在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中子路最为年长,从伦理纲常角度讲理应先回答师长的为题。孔子也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子路‘其言不让’,在我看来,子路积极回答师长的问题,实在为师弟们做表率,并不是无礼的表现。因而我喜欢雄心勃勃的子路;我喜欢文韬武略的子路;我喜欢高度自信的子路;我喜欢积极向上的子路……”这样的作业有效地锻炼并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张扬他们的个性,由此可见,改革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赋予语文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参与性,是符合课标的要求,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
总之,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深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路还很长,只有积极探索文言文教学的空间与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才会更好地完成历史、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开拓资源;激发动机;变革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由于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具有着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与主动性。此外,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文化精品,因而文言文教学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延续国学精粹的任务,具有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特点,可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動活泼的一面,因而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然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深入挖掘各种教育资源,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趣,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为此我们做了积极的摸索与研究。
一、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文言学习空间
开发文言教学资源,开拓文言学习途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学习过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养成的过程。教材是一个根据地,虽然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文化精品但是,仅靠这个根据地还是远为不够的,应尽力拓展教材空间,就是尽力扩大文言学习的根据地,由此让学生走向历史,走向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而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讲到中华文明,人们首先会想到汉字,《汉字趣解》从汉字的起源,形、音、意的变化发展来了解中华文明,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拓展文言文的学习空间也应注重语文与现实的结合。由于文言文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教师可以把课文内容结合现实到中来,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联系到孔子学院、联系到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体宣言;学习到《崤之战》联系当前的热播电影《赵氏孤儿》等都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了,把历史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营造文言文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所以,在教学中,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自身应有较深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情感调控能力。生动的教学语言的运用对课堂氛围的创设显得十分重要。积蓄好自己饱满的教学情绪,认真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加以发挥运用,这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如课堂上,老师对成语典故、历史趣闻、对联诗歌信手拈来,回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并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激起他们参与的动机。比如,一次课上老师为学生讲了一条灯谜“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打五位历史名人(夏禹、孔子、姬旦、杜甫、刘禹锡),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再如,在学习《冯谖可孟尝君》时,一个“鸡鸣狗盗”的故事就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愉悦、兴奋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能。当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心理场,课堂教学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合作和分享。
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都会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文言文学习。在学生中举行了每天讲一个历史故事活动,如春秋系列故事,战国系列故事等,这样就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一些史传性文章的学习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鸿门宴》内容时,引导学生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你喜欢刘邦还是喜欢项羽”等问题进行辩论,学生分小组研究课文、看课外书、查阅资料,上课时小组辩论,共同提高,这种方法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来辅助学习,使学习内容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真切的感知遥远的史事,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和目标。如,在学习《苏武牧羊》一文时,给学生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对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取得了极大帮助。
四、要重视语文作业的创新,引导学生阅读延伸
作业是巩固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科学而有效的习题,特别是认知性习题、开放性习题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体,是学生阅读体验和想像的延伸,是学生对历史与现实感悟拓宽并加深。如在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就为学生留了这样一个阅读延伸的开放性作业“你就文中五位人物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写两百字的感悟”,一位同学的作业这样写道“我喜欢文中的子路,在文中对孔子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从他的回答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子路的抱负,还可以领略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和高度的自信心。文中孔子因子路的‘率尔而对’哂之,认为子路轻率鲁莽。我却不这样认为,在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中子路最为年长,从伦理纲常角度讲理应先回答师长的为题。孔子也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子路‘其言不让’,在我看来,子路积极回答师长的问题,实在为师弟们做表率,并不是无礼的表现。因而我喜欢雄心勃勃的子路;我喜欢文韬武略的子路;我喜欢高度自信的子路;我喜欢积极向上的子路……”这样的作业有效地锻炼并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张扬他们的个性,由此可见,改革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赋予语文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参与性,是符合课标的要求,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
总之,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深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路还很长,只有积极探索文言文教学的空间与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才会更好地完成历史、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