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水质中Fe2+、S2-、SRB含量超标影响,G区块实施深部调驱过程中存在聚合物溶液成胶率低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适合G区块Fe2+、S2-、SRB含量范围,对化学药剂法、氧化剂和紫外光杀菌法和曝氧法等三种方案对比,确定自然曝氧法最佳,现场应用效果好,聚合物粘度保留率95%以上,成胶合格率92.5%,成胶强度5535mPa.s。
主题词:深部调驱 聚合物 成胶强度 影响因素 分析研究
1.概况
G区块为中孔高渗普通稠油油藏,上报含油面积2.85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850万吨,平均孔隙度20.5%,渗透率455.5mD,储层连通性好,非均质性强,目前采用注水开发,共有油井85口,注水井26口,日注水量1500吨,日产液量1706吨,日产油量145吨,综合含水91.5%,采油速度0.62%,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5.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3.6%。
2.开发中存在问题
整体来看,G区块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注入水水窜严重,常规注水调整难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此2019年以来,G区块优选6个井组实施深部调驱试验,采用有机铬凝胶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成胶强度达不到方案设计要求问题,聚合物溶液粘度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粘度损失率90%以上,具体如表1所示,为此有必要开展调驱剂成胶强度低原因分析,明确影响成胶强度主控因素,提出针对性技术对策,改善区块深部调驱实施效果。
2.1成胶强度低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调整分析,可能影响调驱剂性能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即设备、药剂质量、人员因素及水质,逐个因素进行排查,确定影响成胶强度主控因素。首先是设备因素,对现场调驱剂配制、搅拌等所有设备进行检查,均无出现异常;二是药剂质量,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全部合格;三是人员因素,现场操作人员完全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各项工作;四是水质因素,通过对配制药剂水质进行分析,对比《有机铬凝胶体系配液水质标准》要求,发现水质中Fe2+、S2-、SRB(硫酸盐还原菌)含量超标,导致聚合物溶液成胶强度偏低。
3.主控因素剖析
3.1单一因素影响
通过室内实验,以控制单一参数方法,落实Fe2+、S2-、SRB对聚合物粘度影响,首先是Fe2+,少量Fe2+就会对聚合物溶液产生强烈影响,如Fe2+含量为2.0mg/L时,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率高达85%以上,要求Fe2+浓度应控制在0.5mg/L以下;其次是S2-,其浓度控制在1.0mg/L之内,对聚合物溶液浓度基本无影响;三是硫酸盐还原菌量,当SRB含量200个/L时,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95%以上,当SRB含量500个/L时,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60%以下,因此SRB含量控制在200个/L以内。
3.2组合因素影响
为落实Fe2+、S2-、SRB三种因素叠加下聚合物溶液粘度变化情况,开展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三者共同作用下,聚合物溶液粘度降低更快,其中Fe2+起主要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确定G区块有机铬凝胶体系水质要求标准,即Fe2+浓度制在0.5mg/L以下,S2-浓度控制在1.0mg/L之内,SRB含量在200个/L以下。
4.技术对策研究及效果
4.1方案对比优化
(1)化学药剂法
利用化学药剂消除水质中Fe2+、S2-、SRB,其中戊二醛可以处理Fe2+、S2-,碳酸氢钠可杀死硫酸盐还原菌,通过室内实验,确定2种药剂浓度为0.05%,聚合物强度可以达到5500mPa.s.
(2)氧化剂和紫外光杀菌法
利用戊二醛消除Fe2+、S2-,使用紫外光进行杀菌,处理后聚合物成胶强度5530 mPa.s
(3)曝氧法
通过增加水质与氧气接解概率,杀死硫酸盐还原菌,同時使Fe2+、S2-部分氧化,处理后聚合物成胶强度5400 mPa.s。
整体来看,三种方案均可以杀死硫酸盐还原菌,消除Fe2+、S2-对成胶强度影响,但考虑到投入产出比、操作方便性等,自然曝氧法最佳。
4.2现场实施
2020年上半年,对现场工艺流程进行改造,采用曝氧法对配用水处理,取得较好效果,聚合物粘度保留率95%以上,成胶合格率92.5%,平均成胶强度5535mPa.s.
4.3结论及认识
(1)G区块实施深部调驱过程中存在聚合物溶液成胶率低问题,影响水驱油效果。
(2)明确影响成胶强度因素,即水质中Fe2+、S2-、SRB,Fe2+为主要因素。
(3)确定了适合G区块Fe2+、S2-、SRB含量范围,即Fe2+浓度制在0.5mg/L以下,S2-浓度控制在1.0mg/L之内,SRB含量在200个/L以下。
(4)通过方案对比优化,自然曝然法最佳,投资少,可操作性强。
(5)现场应用效果好,聚合物粘度保留率95%以上,成胶合格率92.5%,成胶强度5535mPa.s。
参考文献:
[1]胡鹏程.大洼油田深部调驱成胶影响因素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9(06).
[2]李晨毓,赵海林等.复杂断块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3(05).
[3]张淼.海1块化学深部调驱技术推广及配套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15(11).
[4]贾玉琴.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工艺参数优化[J].石油钻探技术.2018.
作者简介:
苏野,男,1969年12月出生辽宁岫岩,满族,工程师,1991年毕业于辽河石油学校油田应用化学专业,2006年1月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现于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工艺研究所从事油田堵水调剖工作。
主题词:深部调驱 聚合物 成胶强度 影响因素 分析研究
1.概况
G区块为中孔高渗普通稠油油藏,上报含油面积2.85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850万吨,平均孔隙度20.5%,渗透率455.5mD,储层连通性好,非均质性强,目前采用注水开发,共有油井85口,注水井26口,日注水量1500吨,日产液量1706吨,日产油量145吨,综合含水91.5%,采油速度0.62%,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5.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3.6%。
2.开发中存在问题
整体来看,G区块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注入水水窜严重,常规注水调整难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此2019年以来,G区块优选6个井组实施深部调驱试验,采用有机铬凝胶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成胶强度达不到方案设计要求问题,聚合物溶液粘度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粘度损失率90%以上,具体如表1所示,为此有必要开展调驱剂成胶强度低原因分析,明确影响成胶强度主控因素,提出针对性技术对策,改善区块深部调驱实施效果。
2.1成胶强度低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调整分析,可能影响调驱剂性能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即设备、药剂质量、人员因素及水质,逐个因素进行排查,确定影响成胶强度主控因素。首先是设备因素,对现场调驱剂配制、搅拌等所有设备进行检查,均无出现异常;二是药剂质量,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全部合格;三是人员因素,现场操作人员完全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各项工作;四是水质因素,通过对配制药剂水质进行分析,对比《有机铬凝胶体系配液水质标准》要求,发现水质中Fe2+、S2-、SRB(硫酸盐还原菌)含量超标,导致聚合物溶液成胶强度偏低。
3.主控因素剖析
3.1单一因素影响
通过室内实验,以控制单一参数方法,落实Fe2+、S2-、SRB对聚合物粘度影响,首先是Fe2+,少量Fe2+就会对聚合物溶液产生强烈影响,如Fe2+含量为2.0mg/L时,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率高达85%以上,要求Fe2+浓度应控制在0.5mg/L以下;其次是S2-,其浓度控制在1.0mg/L之内,对聚合物溶液浓度基本无影响;三是硫酸盐还原菌量,当SRB含量200个/L时,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95%以上,当SRB含量500个/L时,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60%以下,因此SRB含量控制在200个/L以内。
3.2组合因素影响
为落实Fe2+、S2-、SRB三种因素叠加下聚合物溶液粘度变化情况,开展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三者共同作用下,聚合物溶液粘度降低更快,其中Fe2+起主要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确定G区块有机铬凝胶体系水质要求标准,即Fe2+浓度制在0.5mg/L以下,S2-浓度控制在1.0mg/L之内,SRB含量在200个/L以下。
4.技术对策研究及效果
4.1方案对比优化
(1)化学药剂法
利用化学药剂消除水质中Fe2+、S2-、SRB,其中戊二醛可以处理Fe2+、S2-,碳酸氢钠可杀死硫酸盐还原菌,通过室内实验,确定2种药剂浓度为0.05%,聚合物强度可以达到5500mPa.s.
(2)氧化剂和紫外光杀菌法
利用戊二醛消除Fe2+、S2-,使用紫外光进行杀菌,处理后聚合物成胶强度5530 mPa.s
(3)曝氧法
通过增加水质与氧气接解概率,杀死硫酸盐还原菌,同時使Fe2+、S2-部分氧化,处理后聚合物成胶强度5400 mPa.s。
整体来看,三种方案均可以杀死硫酸盐还原菌,消除Fe2+、S2-对成胶强度影响,但考虑到投入产出比、操作方便性等,自然曝氧法最佳。
4.2现场实施
2020年上半年,对现场工艺流程进行改造,采用曝氧法对配用水处理,取得较好效果,聚合物粘度保留率95%以上,成胶合格率92.5%,平均成胶强度5535mPa.s.
4.3结论及认识
(1)G区块实施深部调驱过程中存在聚合物溶液成胶率低问题,影响水驱油效果。
(2)明确影响成胶强度因素,即水质中Fe2+、S2-、SRB,Fe2+为主要因素。
(3)确定了适合G区块Fe2+、S2-、SRB含量范围,即Fe2+浓度制在0.5mg/L以下,S2-浓度控制在1.0mg/L之内,SRB含量在200个/L以下。
(4)通过方案对比优化,自然曝然法最佳,投资少,可操作性强。
(5)现场应用效果好,聚合物粘度保留率95%以上,成胶合格率92.5%,成胶强度5535mPa.s。
参考文献:
[1]胡鹏程.大洼油田深部调驱成胶影响因素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9(06).
[2]李晨毓,赵海林等.复杂断块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3(05).
[3]张淼.海1块化学深部调驱技术推广及配套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15(11).
[4]贾玉琴.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工艺参数优化[J].石油钻探技术.2018.
作者简介:
苏野,男,1969年12月出生辽宁岫岩,满族,工程师,1991年毕业于辽河石油学校油田应用化学专业,2006年1月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现于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工艺研究所从事油田堵水调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