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给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优势,特别是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也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所县级党校,面对良好的形势和大好的环境,学校领导意识到如何把握良好的形势,如何通过学校信息化建设来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
一、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我校的领导班子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有着充分的认识和高度重视,经过认真的讨论、研究,学校确立了以学校信息化带动学校跨跨式发展的工作思想。思路的确定也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纳入了学校的日程。
首先,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推进小组,明确了任务分工,确定了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负责人,教学校长主抓落实,专任的信息技术教师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的确立,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及时地制定了各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计划及任务,确定了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学校各项文件的制定,在学校教师的心中也勾勒出信息建设促发展、促提高的美好蓝图,使他们及时地提高了认识。
第三,通过召开信息化建设为主题的校本培训,进一步提高全校教职工的信息化意识,使他们更新观念,努力地将观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
二、加大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是必要保障
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从2000年起,我校加大了对硬件的设施的投入,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构建了信息化的环境,学校的环境焕然一新。机器的更新与填充,内网与外网的建设,班班通的网络环境营建,教师人手一台多媒体,我校的信息化环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改善。
三、强化信息化建设到科学的运用是核心
信息化环境建设是一个不断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为了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更新观念。在这一阶段重在提高教师的认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热潮中来。
第二阶段,建设信息化硬件。学校加大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三阶段,由信息化建设转向信息化应用。这一阶段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重在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内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全力强化信息技术专业和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事例。目前,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稳步进入了应用阶段。
四、开发网络平台,优化教师工作方式
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中,我校积极创新模式,于2004年较早开发了学校网站,现在网站版面日趋完善,功能日渐强大。我们对网站的管理程序对整个网站进行了重新规划,在实现电子办公的同时,还包括学校的动态宣传、文件下达、通知发布等,也为教师找寻了展示与发展的平台。
通常情况下,在校教师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下面几种方式:上公开课、撰写论文、发表课件、学校评优等,这几种方式的展示范围一般是有限的,仅局限于本校或上级部门。而通过网站形式,教师可把自己的教学成果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在“建网”和“用网”的同时,我们的教师逐渐培养出“精品意识”,我校要求工作超越常规,出成果出精品,这也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的工作方式。
网络在丰富我们学习、工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学校网络对信息的监督和过滤工作是必要的,过滤是通过网络技术防止某些内容出现在网站上,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监督却是一个长期坚决的任务。如何让他们正确地面对网络,我校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
首先,更新学校道德教育的观念,充分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道德品质培养,把学生的内在需求与道德约束有效的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目标从以“遵守”“服从”为主的浅层的道德规范上升到自律性的首先习惯和道德念上来。
其次,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层次,改变以往单一的灌输型的道德教育模式,采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适时增加网络道德、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针对多元的文化与价值观,倡导以积极、健康为原则的多层次的道德体系;教会学生基本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自觉识别与摈弃各种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
第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揭示网络的本质,介绍网络的优势服务和内容,倡导积极、健康的用网习惯和用网情趣,形成健康用网的风气,使不良的用网行为没有市场。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与道德信念。
从更新理念到树立信息化建设意识,从实施信息化战略到学校今天的快速发展,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走过了一程又一程,其间取得的成绩,凝结了学校全体教师的智慧和汗水。全校教师继续团结一心,为我校信息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共同努力。
一、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我校的领导班子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有着充分的认识和高度重视,经过认真的讨论、研究,学校确立了以学校信息化带动学校跨跨式发展的工作思想。思路的确定也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纳入了学校的日程。
首先,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推进小组,明确了任务分工,确定了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负责人,教学校长主抓落实,专任的信息技术教师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的确立,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及时地制定了各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计划及任务,确定了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学校各项文件的制定,在学校教师的心中也勾勒出信息建设促发展、促提高的美好蓝图,使他们及时地提高了认识。
第三,通过召开信息化建设为主题的校本培训,进一步提高全校教职工的信息化意识,使他们更新观念,努力地将观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
二、加大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是必要保障
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从2000年起,我校加大了对硬件的设施的投入,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构建了信息化的环境,学校的环境焕然一新。机器的更新与填充,内网与外网的建设,班班通的网络环境营建,教师人手一台多媒体,我校的信息化环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改善。
三、强化信息化建设到科学的运用是核心
信息化环境建设是一个不断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为了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更新观念。在这一阶段重在提高教师的认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热潮中来。
第二阶段,建设信息化硬件。学校加大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三阶段,由信息化建设转向信息化应用。这一阶段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重在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内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全力强化信息技术专业和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事例。目前,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稳步进入了应用阶段。
四、开发网络平台,优化教师工作方式
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中,我校积极创新模式,于2004年较早开发了学校网站,现在网站版面日趋完善,功能日渐强大。我们对网站的管理程序对整个网站进行了重新规划,在实现电子办公的同时,还包括学校的动态宣传、文件下达、通知发布等,也为教师找寻了展示与发展的平台。
通常情况下,在校教师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下面几种方式:上公开课、撰写论文、发表课件、学校评优等,这几种方式的展示范围一般是有限的,仅局限于本校或上级部门。而通过网站形式,教师可把自己的教学成果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在“建网”和“用网”的同时,我们的教师逐渐培养出“精品意识”,我校要求工作超越常规,出成果出精品,这也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的工作方式。
网络在丰富我们学习、工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学校网络对信息的监督和过滤工作是必要的,过滤是通过网络技术防止某些内容出现在网站上,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监督却是一个长期坚决的任务。如何让他们正确地面对网络,我校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
首先,更新学校道德教育的观念,充分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道德品质培养,把学生的内在需求与道德约束有效的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目标从以“遵守”“服从”为主的浅层的道德规范上升到自律性的首先习惯和道德念上来。
其次,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层次,改变以往单一的灌输型的道德教育模式,采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适时增加网络道德、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针对多元的文化与价值观,倡导以积极、健康为原则的多层次的道德体系;教会学生基本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自觉识别与摈弃各种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
第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揭示网络的本质,介绍网络的优势服务和内容,倡导积极、健康的用网习惯和用网情趣,形成健康用网的风气,使不良的用网行为没有市场。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与道德信念。
从更新理念到树立信息化建设意识,从实施信息化战略到学校今天的快速发展,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走过了一程又一程,其间取得的成绩,凝结了学校全体教师的智慧和汗水。全校教师继续团结一心,为我校信息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