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谈几点体会。
1.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
首先从现状及传统教育的弊端谈起。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误区中:重教师教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而“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课堂上学生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即使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较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也存在运用能力不强,创造精神不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再加上课业负担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其次,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而英语教学的目的则是帮助学生学会英语这门交流的工具,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却只学会了应付英语考试,被动学来的知识最后又悉数还给了老师,根本达不到用英语交际的目的。
最后教学规律也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 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 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
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发挥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鼓舞者和学生的伙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让其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
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1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如下所列是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
3.1.1多媒体;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1.2学生表演;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结对子表演课文(短剧),或者让学生自编英语短剧。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学生能够开心地学到课文知识,同时印象也会非常深刻,比只是单调地朗读课文更有效。
3.1.3学生上课;可以安排一节学生自讲课。教材内容主要是每单元的复习课,试卷的讲评,复习题的讲评。要求中上等学生人人争取,稍差点的学生采取自愿原则,但事先教师并不指定人,使每个学生都有准备,都想争取。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怕自己讲不好或讲不对,课前都认真查阅资料、词典或请教别人。这种手段使学生主动自学了所学的知识,无需教师再费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4小型竞赛;可以不时地安排一些竞赛,比如单词竞赛,造句竞赛,背书竞赛等,学生们不服输的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听教学录音两遍, 随即开展问答比赛。首先按学号的单数双数分成两个部分进行比赛,然后打开课本让男女同学对赛。赛后板书 并分析重点难点,又叫学生进行口头造句比赛……一节课下来,虽然教师讲课的时间并不多,但每个学生都会精力集中,自然也掌握了知识。
3.3开阔学生思路,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他人的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扬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教师只管将知识“灌”给学生,却不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思维活动,这才真正是学生充当主体的表现。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3.2.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我们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应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所提问题做到三个有利于: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如: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②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如:How do you know that? Why?)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Is there any other reason? Could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自觉地问自己类似的问题,思维便得到了延伸。
3.2.2精心设计课堂和课后练习。在新编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以对话形式出现,可以让同学以短文形式进行改写,而短文形式的课文则可以要求同学改编为对话形式,有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续写训练,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应学的单词短语。
3.2.3鼓励学生质疑多问。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无论在课堂上、生活中都表现在好学好问。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提问题。”作为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孩子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胆大妄为地发问。如果教师要训斥,孩子们的智慧火花便会被扑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培养兴趣,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如教学—How old are you?—I’m……时,我先教学生1—10的读法。在练熟1—10的读法,后我捧出一个生日蛋糕,说今天是某同学的生日。要插蜡烛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该插几枝蜡烛,那英语中问年龄该怎么说?这时教师引出—How old are you?—I’m……。就如同在学生口渴时送上一杯水,学生当然是“欣然接受”。在操练时,有学生问—How old are you?我说It’s a secret。学生就犯疑了,为什么我们说出了自己的年龄,而老师则说这是个秘密呢。由此引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让学生接受英美文化的熏陶。这就形成了使学生由好奇到疑问,由疑问到不惑的过程,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而显然这比被强行灌入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3.2.4在答疑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此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教人射箭的人,总是引满弓;不射出去,却作出跃跃欲动的姿势。目的是教人得射箭要领,而不是代替别人去射箭。教师在答疑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引而不发,即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拨正学生思路,不代替学生思考,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化疑解难。这样学生的思路得以扩展,而且印象深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受任何思想框框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充分发问。使学生的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字、词、句上,帮助学生形成有一定质量、有创造性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问题杂而乱的现象,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问题,什么是深刻的问题。指导学生真正学会提问,把学生提问的着力点引向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引向“小而精”阶段。
总之,无论是将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抑或是将某种技能、技巧教给学生,都离不开一种在教学意图和最终结果之间起中介、联系作用的手段,即适当的教学方法。不难设想,在外语教学中,再好的教案设计、施教意图,如果缺少使之具体化、操作化的方法,也只能是徒具形式的空想。由此可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模式建立了一种了解、尊重、严格、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它通过学生的提问、思考、自由讨论等,使学生们的学习具有主动性、持久性。这种模式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投入各种英语活动,了解掌握英语的过程、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从而学会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自学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力,改善了以往学生在升学“紧箍咒”下按老师意愿行事的传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模式,它以部分课后练习被自由讨论所取代,老师讲课的时间和学生答题讨论的时间几乎相等,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调动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动机、求知欲和自信心,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对提高学习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0-12-21
1.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
首先从现状及传统教育的弊端谈起。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误区中:重教师教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而“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课堂上学生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即使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较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也存在运用能力不强,创造精神不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再加上课业负担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其次,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而英语教学的目的则是帮助学生学会英语这门交流的工具,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却只学会了应付英语考试,被动学来的知识最后又悉数还给了老师,根本达不到用英语交际的目的。
最后教学规律也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 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 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
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发挥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鼓舞者和学生的伙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让其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
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1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如下所列是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
3.1.1多媒体;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1.2学生表演;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结对子表演课文(短剧),或者让学生自编英语短剧。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学生能够开心地学到课文知识,同时印象也会非常深刻,比只是单调地朗读课文更有效。
3.1.3学生上课;可以安排一节学生自讲课。教材内容主要是每单元的复习课,试卷的讲评,复习题的讲评。要求中上等学生人人争取,稍差点的学生采取自愿原则,但事先教师并不指定人,使每个学生都有准备,都想争取。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怕自己讲不好或讲不对,课前都认真查阅资料、词典或请教别人。这种手段使学生主动自学了所学的知识,无需教师再费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4小型竞赛;可以不时地安排一些竞赛,比如单词竞赛,造句竞赛,背书竞赛等,学生们不服输的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听教学录音两遍, 随即开展问答比赛。首先按学号的单数双数分成两个部分进行比赛,然后打开课本让男女同学对赛。赛后板书 并分析重点难点,又叫学生进行口头造句比赛……一节课下来,虽然教师讲课的时间并不多,但每个学生都会精力集中,自然也掌握了知识。
3.3开阔学生思路,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他人的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扬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教师只管将知识“灌”给学生,却不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思维活动,这才真正是学生充当主体的表现。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3.2.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我们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应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所提问题做到三个有利于: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如: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②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如:How do you know that? Why?)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Is there any other reason? Could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自觉地问自己类似的问题,思维便得到了延伸。
3.2.2精心设计课堂和课后练习。在新编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以对话形式出现,可以让同学以短文形式进行改写,而短文形式的课文则可以要求同学改编为对话形式,有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续写训练,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应学的单词短语。
3.2.3鼓励学生质疑多问。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无论在课堂上、生活中都表现在好学好问。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提问题。”作为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孩子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胆大妄为地发问。如果教师要训斥,孩子们的智慧火花便会被扑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培养兴趣,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如教学—How old are you?—I’m……时,我先教学生1—10的读法。在练熟1—10的读法,后我捧出一个生日蛋糕,说今天是某同学的生日。要插蜡烛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该插几枝蜡烛,那英语中问年龄该怎么说?这时教师引出—How old are you?—I’m……。就如同在学生口渴时送上一杯水,学生当然是“欣然接受”。在操练时,有学生问—How old are you?我说It’s a secret。学生就犯疑了,为什么我们说出了自己的年龄,而老师则说这是个秘密呢。由此引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让学生接受英美文化的熏陶。这就形成了使学生由好奇到疑问,由疑问到不惑的过程,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而显然这比被强行灌入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3.2.4在答疑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此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教人射箭的人,总是引满弓;不射出去,却作出跃跃欲动的姿势。目的是教人得射箭要领,而不是代替别人去射箭。教师在答疑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引而不发,即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拨正学生思路,不代替学生思考,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化疑解难。这样学生的思路得以扩展,而且印象深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受任何思想框框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充分发问。使学生的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字、词、句上,帮助学生形成有一定质量、有创造性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问题杂而乱的现象,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问题,什么是深刻的问题。指导学生真正学会提问,把学生提问的着力点引向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引向“小而精”阶段。
总之,无论是将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抑或是将某种技能、技巧教给学生,都离不开一种在教学意图和最终结果之间起中介、联系作用的手段,即适当的教学方法。不难设想,在外语教学中,再好的教案设计、施教意图,如果缺少使之具体化、操作化的方法,也只能是徒具形式的空想。由此可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模式建立了一种了解、尊重、严格、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它通过学生的提问、思考、自由讨论等,使学生们的学习具有主动性、持久性。这种模式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投入各种英语活动,了解掌握英语的过程、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从而学会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自学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力,改善了以往学生在升学“紧箍咒”下按老师意愿行事的传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模式,它以部分课后练习被自由讨论所取代,老师讲课的时间和学生答题讨论的时间几乎相等,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调动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动机、求知欲和自信心,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对提高学习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