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实践是教学的源泉。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必须取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走进新课程,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这是在新一轮课改浪潮中,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点有关体现“新”的体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目标体现“三位一体”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究、思考、观察、想像、辩论、讨论和演讲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强化自主探究能力,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从而达到实现知识内化,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新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努力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景,由以前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引言教学中,我采用《一封家书和两份清单引发的思考》导课:
案例一:导入语:消费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懂得花钱吗?我们是理智的消费者吗?
教师:发放教学辅助资料《一封家书》,同时播放《一封家书》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学生:情感式朗读《一封家书》
教师:幻灯片展示《两份清单》,见证两份清单后面父母的辛酸
学生议论:《一封家书》和《两份清单》中大学生儿子、颖的消费观。
设计意图:用《一封家书》和《两份清单》导课,可以马上置学生于问题源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一封家书》背景音乐下,烘托出探究的范围,在矛盾冲突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求得释放。
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合作交流、活动模拟等形式的亲历过程,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健康的人生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注重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科特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等榜样作用来引导学生正确的领悟情感。加强情感的培养。
“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努力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策略要求“灵活多元”
新课程课堂教学变革了传统单一的讲课模式,运用了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评价激励等多种教学策略,教师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如在学“消费心理面面观”时,我采用创设平台,角色探究的方法。
案例二:教师:组织协调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角色探究,全班分4组,每种消费观由各组学生表演,学生可以自我创意表演,也可以根据提供素材表演。
课件展示:
幻灯片一:
女儿:“妈妈,过节时,同学之间相互送礼,不送的话就觉得不好意思,抬不起头”。
女儿:“妈妈,听说咱们温州人最近都大兴吃酸菜鱼和水煮鱼,我也要吃”;妈妈:“女儿,你吃了会上火的”。
幻灯片二:
甲:“你什么时候也文身了?”
乙:“前两天,没啥特别意思,就是觉得好玩。”
甲:“切,我身上的这个图案可是爱情见证。”
乙:“爆强啊,我还想戴个超大耳环。”
幻灯片三:
学生一:哎,你真是的,都啥时候了,还不买只手机。
学生二:你的手机什么牌子的,可以下载音乐和拍照的吗?我的可是诺基亚彩屏N90最新款的。
幻灯片四:
学生一:你的运动鞋是什么牌子的,我的这双“耐克”鞋可是我老爸花了1200元买的;
学生二;我还是喜欢穿“康奈”鞋,质量好又耐用,穿得也舒服。
学生角色扮演:第1组角色扮演《母女对话》;第2组角色扮演《时尚族的一段典型对话》第3组角色扮演《手机对话》;第4组角色扮演《耐克与康奈之争》(可能会按教师提供的素材演绎,也可能会表演一些教师是始料不及的动作)
学生合作探究:四张幻灯片中各属于何种消费观,并解读出它的特点。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快乐和宝藏很多,缺少的是一种发现。通过角色探究,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成功对接,使书本知识内化为能力。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也可以感受到同学间的合作精神,领略展示自我的精彩。学生的角色扮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在积极运用新课程教学策略时,并不全盘否定和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自主地选择最适合的策略与方法,既采用“引导——发现式”、“情景——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保留了“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等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其在落实“双基”、适应书面检测方面的优势,实现从老课程到新课程的顺利过渡。
三、教学过程注重“互动生成”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环节服务。与此相应的教案,也往往是非常详尽的。如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准确计算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等。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课堂上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师很难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新教材知识点灵活,拓展空间大,富有弹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灵活的进行调整。显然,弹性化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合作探究”成为新课堂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课堂因探究而鲜活生动。在合作探究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平等对话,既有思想的碰撞,又有情感的交融,更有观点的生成。当课堂由“一言堂”走向民主开放,由单向的灌输走向多向的互动参与,动态的因素和“意外”的成分便不时出现,部分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现场的复杂多变,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对预设教案进行动态调整,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鼓励即时新的生成,让课堂因“意外”而精彩,因“不同声音”而丰厚。课堂的精彩离不开课前的准备,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过于自信”和“定向思维”往往会导致课堂生成的牵强刻意,坦言:要学会弹性备课和课后反思,培育教学智慧。
四、教学时空凸显“延展开放”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时空变得延展开放,它突破了课堂就是教室的局限,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狭小,突破了学生眼界仅限于教材课本的籓篱。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参与”,增加很多活动课,以培养其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教材每册书中安排了4-5个“活动课”,占教材内容的重要比重, “活动课”体现了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要求,改变了以往只重结论,不重过程与方法的弊病,侧重于“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要充分利用好探究课。上好探究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综合探究要求课时为一节课,但准备时间远不止于此,需要教师及早构思,设计一定环节,同时还要准备可补充的资料。综合探究活动还可分解到各个单元其他课时中。
2.探究活动没有淡化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3.探究问题的设计并非是老师的专利,学生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生成问题。
4.综合探究活动并非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由于探究会受到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等条件的制约,以及与学生所学习的学科知识有关,有时基于间接经验的学习会更好。
上好综合探究课,需要注意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但必须肯定的是,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探究的设计——实施——评价的每一环节,让学生都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因而教材中有关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回归生活、感悟生活、在交流各自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共享资源、拓宽视野,提炼和生成观点。有关开放的探究式作业,使学生在学习任务驱动下接触社会,投入实践,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课外学习成果,在课外学习中“知、情、意、行”的提高在课堂上得以反馈和表现。并且小论文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学习心得的撰写、主题演讲活动等成为除书面考试之外开放式的学习成果评价方式。更有教师在课堂上尝试网络化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搜索浏览与本课相关的互联网站点,获取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时空超越”。
五、教师角色实现“全新定位”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站在对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进行交往。这种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而在这种氛围下的教学,学生乐于接受,自然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新课堂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意义上教师是课堂权威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在开放、互动、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更多的青年教师学会变“权威”的架势为“朋友”的姿态,变“裁判”的角色为“顾问”的角色。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生生互动中,教师是点拨者、调控者、倾听者。教师们正学会走到学生中去,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欣赏学生的“奇思妙想”,分享学生的成功喜悦,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教师角色的全新定位让习惯于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老教师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对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技能、包容度和洞察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走进新课程,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这是在新一轮课改浪潮中,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点有关体现“新”的体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目标体现“三位一体”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究、思考、观察、想像、辩论、讨论和演讲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强化自主探究能力,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从而达到实现知识内化,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新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努力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景,由以前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引言教学中,我采用《一封家书和两份清单引发的思考》导课:
案例一:导入语:消费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懂得花钱吗?我们是理智的消费者吗?
教师:发放教学辅助资料《一封家书》,同时播放《一封家书》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学生:情感式朗读《一封家书》
教师:幻灯片展示《两份清单》,见证两份清单后面父母的辛酸
学生议论:《一封家书》和《两份清单》中大学生儿子、颖的消费观。
设计意图:用《一封家书》和《两份清单》导课,可以马上置学生于问题源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一封家书》背景音乐下,烘托出探究的范围,在矛盾冲突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求得释放。
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合作交流、活动模拟等形式的亲历过程,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健康的人生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注重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科特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等榜样作用来引导学生正确的领悟情感。加强情感的培养。
“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努力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策略要求“灵活多元”
新课程课堂教学变革了传统单一的讲课模式,运用了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评价激励等多种教学策略,教师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如在学“消费心理面面观”时,我采用创设平台,角色探究的方法。
案例二:教师:组织协调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角色探究,全班分4组,每种消费观由各组学生表演,学生可以自我创意表演,也可以根据提供素材表演。
课件展示:
幻灯片一:
女儿:“妈妈,过节时,同学之间相互送礼,不送的话就觉得不好意思,抬不起头”。
女儿:“妈妈,听说咱们温州人最近都大兴吃酸菜鱼和水煮鱼,我也要吃”;妈妈:“女儿,你吃了会上火的”。
幻灯片二:
甲:“你什么时候也文身了?”
乙:“前两天,没啥特别意思,就是觉得好玩。”
甲:“切,我身上的这个图案可是爱情见证。”
乙:“爆强啊,我还想戴个超大耳环。”
幻灯片三:
学生一:哎,你真是的,都啥时候了,还不买只手机。
学生二:你的手机什么牌子的,可以下载音乐和拍照的吗?我的可是诺基亚彩屏N90最新款的。
幻灯片四:
学生一:你的运动鞋是什么牌子的,我的这双“耐克”鞋可是我老爸花了1200元买的;
学生二;我还是喜欢穿“康奈”鞋,质量好又耐用,穿得也舒服。
学生角色扮演:第1组角色扮演《母女对话》;第2组角色扮演《时尚族的一段典型对话》第3组角色扮演《手机对话》;第4组角色扮演《耐克与康奈之争》(可能会按教师提供的素材演绎,也可能会表演一些教师是始料不及的动作)
学生合作探究:四张幻灯片中各属于何种消费观,并解读出它的特点。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快乐和宝藏很多,缺少的是一种发现。通过角色探究,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成功对接,使书本知识内化为能力。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也可以感受到同学间的合作精神,领略展示自我的精彩。学生的角色扮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在积极运用新课程教学策略时,并不全盘否定和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自主地选择最适合的策略与方法,既采用“引导——发现式”、“情景——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保留了“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等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其在落实“双基”、适应书面检测方面的优势,实现从老课程到新课程的顺利过渡。
三、教学过程注重“互动生成”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环节服务。与此相应的教案,也往往是非常详尽的。如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准确计算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等。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课堂上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师很难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新教材知识点灵活,拓展空间大,富有弹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灵活的进行调整。显然,弹性化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合作探究”成为新课堂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课堂因探究而鲜活生动。在合作探究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平等对话,既有思想的碰撞,又有情感的交融,更有观点的生成。当课堂由“一言堂”走向民主开放,由单向的灌输走向多向的互动参与,动态的因素和“意外”的成分便不时出现,部分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现场的复杂多变,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对预设教案进行动态调整,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鼓励即时新的生成,让课堂因“意外”而精彩,因“不同声音”而丰厚。课堂的精彩离不开课前的准备,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过于自信”和“定向思维”往往会导致课堂生成的牵强刻意,坦言:要学会弹性备课和课后反思,培育教学智慧。
四、教学时空凸显“延展开放”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时空变得延展开放,它突破了课堂就是教室的局限,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狭小,突破了学生眼界仅限于教材课本的籓篱。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参与”,增加很多活动课,以培养其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教材每册书中安排了4-5个“活动课”,占教材内容的重要比重, “活动课”体现了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要求,改变了以往只重结论,不重过程与方法的弊病,侧重于“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要充分利用好探究课。上好探究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综合探究要求课时为一节课,但准备时间远不止于此,需要教师及早构思,设计一定环节,同时还要准备可补充的资料。综合探究活动还可分解到各个单元其他课时中。
2.探究活动没有淡化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3.探究问题的设计并非是老师的专利,学生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生成问题。
4.综合探究活动并非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由于探究会受到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等条件的制约,以及与学生所学习的学科知识有关,有时基于间接经验的学习会更好。
上好综合探究课,需要注意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但必须肯定的是,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探究的设计——实施——评价的每一环节,让学生都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因而教材中有关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回归生活、感悟生活、在交流各自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共享资源、拓宽视野,提炼和生成观点。有关开放的探究式作业,使学生在学习任务驱动下接触社会,投入实践,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课外学习成果,在课外学习中“知、情、意、行”的提高在课堂上得以反馈和表现。并且小论文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学习心得的撰写、主题演讲活动等成为除书面考试之外开放式的学习成果评价方式。更有教师在课堂上尝试网络化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搜索浏览与本课相关的互联网站点,获取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时空超越”。
五、教师角色实现“全新定位”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站在对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进行交往。这种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而在这种氛围下的教学,学生乐于接受,自然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新课堂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意义上教师是课堂权威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在开放、互动、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更多的青年教师学会变“权威”的架势为“朋友”的姿态,变“裁判”的角色为“顾问”的角色。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生生互动中,教师是点拨者、调控者、倾听者。教师们正学会走到学生中去,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欣赏学生的“奇思妙想”,分享学生的成功喜悦,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教师角色的全新定位让习惯于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老教师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对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技能、包容度和洞察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