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得百花开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班总有一些让教师挠头的学困生,要转化这些学困生,需要老师花费相当大的时间与精力。分析学困的原因,采用真诚相待、关注细节、耐心教育、家校联手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心灵浸润,用心浇灌,相信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关键词:真诚相待 关注细节 耐心教育 家校联手
  每一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会有一部分学生让我挠头。他们的学困的原因表现在方方面面,但根源往往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缺少“阳光”。这类学生以问题家庭居多,其中有一部分是外地转入的学生,家长关心少,家庭条件差。学生性格孤傲,对学习麻木甚至冷漠。二是缺乏自信。“我本来就是这样的”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三是缺乏恒心。这类学生有向上的愿望,但常常因为没有毅力,不能坚持而屡战屡败。四是接受能力差,基础不扎实。很多学生如果抛开学习成绩不讲,其实是很可爱的。但作为一位数学任课老师,怎样有效转化学困生,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真诚相待
  全面了解学困生,对学困生进行家访,放下教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动其心,导其行。用心聆听学生的想法,以朋友的平等对待学生,与之进行心灵的沟通。在感情的天平上,指针不偏向,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一视同仁,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开诚布公和他们交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每次活动,我都要会同学生一起参与。例如拔河比赛,我同拉拉队学生一起奋力呐喊,挥手助威,看到学生因经验不足、体力不支而溃退时,我心急如焚,奋力指挥着,示范着、鼓舞着,恨不得自己也变成学生从中拉一把。这样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学生感到老师就是自己的朋友。
  二、关注细节
  教育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我从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出发,从多方面、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对学生的爱,去培育学生健康成长。把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每一件事都要看得很重,对学生的事情不敷衍了事,而是认真的对待。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在乎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翘起的拇指,一个轻轻的抚摸,一张为孩子擦掉鼻涕的手纸……因为这都要会在学生的心底产生一股暖流,学生会在默默地熏陶中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班有一位女生,留着一头长发,长长刘海的挡住了眼睛,上课时分散了注意力,影响了学习。我多次与她交流把刘海用夹子夹起来,不要挡住了眼睛影响学习,她时夹时不夹,有一次她夹起来,我赞美她这样一夹更漂亮,更有精神、朝气,从此以后她天天把刘海夹起来,上课也能专心听讲了。
  学生需要尊重,我总不吝惜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让学生在失败和挫折后“别在乎,再努力。”面对不同的学生,善于采用不同尺子衡量。如有位学生上学期数学经常出现不及格,本学期第一单元练习及格了,我在数学课上表扬他,与班主任老师交流那位学生的进步情况,号召全班学生向他学习,而且他平时也爱劳动,关心集体,建议班主任老师让他当劳动委员,这下他的自信心更强了,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细心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对他们的进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期望,这样能坚定他们的自信心。
  三、耐心教育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困生由于基础不扎实,接受能力差,老师课的内容往往一知半解,如果老师不注意到这一点,不顾教学实际,不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必然达不到预期目的。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有早开的,也有迟开的。哪些怕是开花再晚,只要精心护理,也照样能结出果实。”所以我平时重视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让他们看到进步的希望。
  为了帮助数学学困生,我一方面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由组内一名较优秀的学生带一名学困生,实行“一帮一”互助对子,帮助这些学困生每天完成相应的作业。另一方面我尽量抽也时间,陪这些学困生进行预习,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在预习过程是中出现的问题,在进行新授时,这些学困生也能信心满满地参与到小组学习、全班交流之中,帮助他们树立我也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家校联手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难保其转化效果。我利用“家校路路通”:将家庭作业、学习情况、学生课堂表现、练习情况等发送给家长。这样一来,家长每天都要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回信与老师进行交流反馈。
  针对一些外来务工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教育水平不高的现状,专门与家长约定了“二不三要”:即不打骂孩子,不放任孩子玩游戏,要留时间给孩子学习,要每周谈一次话,要支持鼓励孩子学习,提高家教水平。和家长联手之后,学生作业能及时完成了,质量也变高了。
  对待学困生,疾风骤雨给他带来的也许只的伤害,他们更需要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心灵浸润,多留给学生一点时间与空间,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语文的人文性与“人本”教育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和需要。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怎样落到实处,需要教师“言传”,但更重要的是“身教”。主要从读书写字习惯和课外阅读习惯两方面阐述习惯如何“教”。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  “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苏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特别关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养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努力实施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首先链按儿童的以往生活,其次是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最后是引领儿童的未来生活,使体验教学立足品德课堂,充盈课堂生活。再者,是以广辟践行渠道,让体验辐射课外,诸如在班队活动中体验、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使体验真正成为“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金钥匙。  关键词:体验品 德与生活 意义 途径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
期刊
摘要: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什么事情,提前做好准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备课开始做起,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首先,教师要认真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体差异;其次,教师要认真备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再次,教师要认真备教材,认真解读大纲和课文。  关键词:小
期刊
课堂导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可以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既锻炼了学生口语,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方法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同时思维获得创新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来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使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快速调取已有语文体系中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
期刊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教学互动,是指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生生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把教学评价看作是一种自我实现和体验价值的内化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授予学生学习的几个权利,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主动探讨问题,促进教与学的协调发展。  一、授学生观察权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也已经提出了质疑,甚至要颠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了顺应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提出“设计独到导入,在轻松中进入状态;整体感知问题,在释疑中学习英语;创设游戏情境,在体验中获取快乐;践行分层教学,在成功中享受体验”,从而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充满动力。  关键词:高质课堂 独到设计 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 分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
期刊
我校语文校本课程是使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在国标课程校本化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现有教材二度开发和整合,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实现教材丰富化、生活化,让学生在老师加加减减的课堂教学中学得轻松、明白,一课一得。  一、“加法”的实践案例及感悟  “加法”教学重视教材内容的整合,统筹考虑整体教学活动,力求教学过程情趣性,创造和谐多赢的高效课堂。  1.体验加法。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设
期刊
摘要:从“情”字入手,让情感体验和三维目标交互相融,贯穿与课堂内外,课前酝酿情感,课中激荡情感,课后积淀情感,做到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达到品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沟通 情感体验 品德教育  情感是人行为的源泉,缺乏情感,人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法矗立。在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的教学中,我从“情”字人手,让情感体验和三维目标交互相融,贯穿与课堂内外,在课前酝酿情
期刊
摘要:提升数学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要联系实际,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络,从而提升数学理解。  关键词:教学实际 联系生活 数学课例 数学能力  《公因数与最大公倍数》这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是这样设计编排的,出示两个正方形(一个边长是6厘米,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