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当今人类社会的第一大健康杀手,又称恶性肿瘤,是100多种相关疾病的统称。当身体内细胞发生突变后,它会不断地分裂,不受身体控制,最后形成癌症。细胞增长和分化可满足身体需要,这种有序的过程可保持人们身体健康。然而,如果细胞无控制继续分裂,这些额外的大量细胞就形成肿瘤。恶性肿瘤的细胞能侵犯、破坏邻近的组织和器官,并且最为致命的是,癌细胞可从肿瘤中穿出,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实现转移。
癌症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快速增高的趋势,常规的手术切除、化疗及放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医学界迫切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新办法来对抗癌症恶魔。许多科学家为此孜孜不倦地钻研,以期早日实现癌症治疗新技术的突破。现任鲁东大学教授的周菊华就是这样一位与恶性肿瘤搏斗的勇士,他目前担任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肿瘤免疫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与自己的团队一起致力于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技术——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的研究工作。
机缘巧合,海归专家担重任
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是近几年在美国随着肿瘤免疫研究快速进展而发展起来的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特异性,即用癌症病人中分离的免疫细胞来特异地杀死自身的癌细胞,这也是该技术的关键。肿瘤免疫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周菊华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近20年,也曾参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临床试验,一半的皮肤癌晚期病人经过癌症的免疫治疗技术后完全康复,因此他深知肿瘤免疫治疗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和应用前途的治癌技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肿瘤的TIL(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免疫冶疗属于新兴的朝阳行业,市场潜力巨大,目前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医疗单位很少。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科研和临床水平较低,在癌症的免疫治疗领域通常向肿瘤病人输入自体血细胞刺激的CIK细胞或DC-CIK细胞进行治疗,还没有医疗机构开展肿瘤的TIL免疫治疗。周菊华凭自己敏锐的嗅觉断定,自己若踏足国内相关领域,必定大有可为。这也成为了他这些年的夙愿。
也许是上天眷顾,周菊华的夙愿在2012年实现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算是机缘巧合。2011年他迎来了人生机遇,在杭州和同学的一次相逢,让他知道了鲁东大学这个名字。由烟台师范学院转制而成的鲁东大学,正在积极招贤纳士,扩充学术实力。周菊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同学把自己申报山东省“泰山学者”的个人材料交给相关部门。经过两轮考核,他顺利当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被鲁东大学聘请为教授,学校还以他为带头人、组建“鲁东大学肿瘤免疫新技术研究中心”。周菊华荣任了肿瘤免疫新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科研和临床推广工作中。
追逐梦想,回顾风雨来时路
一路走来,周菊华感慨万千。这风风雨雨三十多年,他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1979年,年轻的周菊华带着一身风尘和一颗求知的心,静静地走进了浙江大学的校门,从此开始了辉煌的科研人生。他结识生物系,是一个偶然。报考志愿的时候,受社会氛围的影响和处于自身爱好的考量,周菊华首先选择了数学系,却被调剂到第二志愿生物系。当时生物学在我国刚起步,了解这一专业的人很少,周菊华带着对新知识的期待踏进了这片略显荒凉的天地。
浙大教学独特,到了高年级才选具体专业。周菊华又进入了植物生理学的学术园地,贪婪地吸吮着知识的雨露和阳光。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浙江林业科学研究院。做了两年研究助理后,他再次进入母校选择深造。研究生顺利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后,成绩优异的他留校取得了浙大的教职,两年后又破格提升为副教授。
在浙大从教的日子是艰辛而又充实的,六年的时光匆匆过去,他又踏上了海外的土地。在科教发达的美国,他先是在罗德岛大学,后又转到路易斯安那大学深造。取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周菊华选择在美国贝勒医学院和国家癌症研究所从事肿瘤免疫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工作。从2006年起,他担任了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副教授,一直到他2013年归国任教。
回顾那段海外岁月时,周菊华总要感谢他的舅舅和几位美国导师。是他那位从事医学的舅舅给了他最初的生物学启蒙,激发了他研究生物学的兴趣;是那位菲律宾裔的美籍教师,给了他无私帮助和自由空间,让他随意选择去留;是医学研究所的那几位雇主、特别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鼻祖Steven Rosenberg博士,为他创设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让他安心从事科学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末入学到90年代出国,从博士学位的攻读到新世纪归国,周菊华走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雨路。风雨兼程,他却并不孤单,一路上都有梦想的追逐。
艺高胆大,谦虚随和创辉煌
作为山东省泰山学者和烟台市“双百计划”海外特聘专家,周菊华自2013年3月回国全职到鲁东大学工作。
周菊华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属于国际顶尖水平,并且具有再研究和发展的能力,因此可以预见在国内将具有保持长期领先优势的能力。鲁东大学十分重视周菊华及其领导的团队,专门为他们准备了实验场所和科研设备,在经费方面给予了很多支持。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建立了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开发实验室、肿瘤免疫增强剂研究实验室、抗癌新药研发实验室和肿瘤免疫分子机理研究实验室,为创建山东省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础。
在美国临床试验表明,利用LAK细胞或CIK细胞治疗癌症病人的效果极低。我国目前采用的这种办法已经很落后了,亟需改变医疗现状。
周菊华对癌症治疗方法有极为深入的研究,做出了很多成果,回到祖国的确是大有可为。
他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纤连蛋白的突变在癌细胞扩散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癌症疫苗进行开发利用。主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的医学杂志《实验医学学报(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影響因子14.776。周菊华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抗肿瘤的淋巴细胞在癌症病人体内的存活时间,并确定染色体端粒的长短决定抗肿瘤的淋巴细胞在癌症病人体内的存活时间长短。研究成果在《美国免疫学学报(Journal of Immunology)》《免疫治疗学报(Journal of Immunotherapy)》和《血液学报(Blood)》等杂志上发表。由于工作突出,他3次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奖励。
他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CD44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发生紧密相关,并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该项成果已被授予美国发明专利。作为关键研究人员,周菊华多项研究课题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课题资助。由于工作突出,2011年7月获得南卡罗来那大学医学院工作先进鼓励奖,2011年10月获得南卡罗来那大学杰出贡献奖。迄今已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30多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4.776,单篇论文最高引用达252次。
周菊华介绍说,肿瘤杀伤性TIL细胞是一种特异的能杀死癌细胞的淋巴细胞,他在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参与的研究证实,利用肿瘤杀伤性淋巴细胞进行肿瘤的TIL免疫治疗是一种特异高效的?有很大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目前,在美国也在临床试验和早期推广阶段,我国也不应自甘人后”。
周菊华给记者的感觉总是平和的,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人淡如菊。平和的背后是坚韧,淡雅的背后是自信。未来,他将站在鲁东大学这一新平台上,争取在肿瘤免疫研究中获得辉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