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梯度问题,编制人性化的导学案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9043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活动方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导学案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只有设计合理、人性化的导学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趣味性
  导学案是教师教学的导向性方案,教师编制导学案时,可以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兴趣爱好,再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强,能让学生动手参与实践的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投入地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讲授《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让学生尝试搜索《鸿门宴》影视作品,并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说一说影视剧中的人物和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课本剧的编演,思考如何避免影视剧改编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体现原著的精神。在编演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其次要思考如何将其改编成现代语。这样的活动不仅趣味性十足,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注意以学定教,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调查、测验等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使导学案更切合学生实际,更有针对性。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注意教不是目的,学才是目的,应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另外,还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梯度问题中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自主学习,继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探究性
  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师编制导学案时,可以安排一些探究性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编制导学案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与探究,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产生学习欲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不同的探究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逐个突破。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不断挑战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红楼梦》,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与课文紧密相关的探究主题,如让学生思考一下《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红楼梦》中处于怎样的地位,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師在导学案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觉得谁才是《红楼梦》中的男一号和女一号,你觉得这两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挑战,对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设定难度不同的探究问题,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也会暴露一定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建构。此外,教师还要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高度关注,根据他们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整合性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树立模块意识,避免问题过于零散,可以根据听说读写等不同的训练类型将各种问题整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分类、分层地展开学习,还能够使导学案的设计更有针对性。
  讲授《雨巷》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诗歌方面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在导学案中用“诵读、品味、创作”等多个不同的模块,组织学生探究诗歌的内容。首先,可以让学生诵读《雨巷》整体感知诗歌的特点,探究诗歌体现的情感。其次,可以让学生品味诗歌,从中感受诗歌的意象,还可以对照其他诗歌进行分析,说一说这些意象在诗歌中有着怎样的寓意,在《雨巷》中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最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练习,让他们思考如何才能创作一篇优秀的诗歌,并尝试围绕“邂逅”“江南”“姑娘”等主题进行创作,从中体现自己对于诗歌写作方法的理解。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果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不够强,教师设编制导学案时可以让学生重点围绕该模块进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地编制导学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不仅要体现梯度性,还要体现趣味性和整体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审美情趣在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形成中发挥正向作用。语文教材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一直以来学校审美教育方法固化,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缺乏艺术性和美感,导致学生没有获得良好的美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审美水平一般。为了进一步优化审美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效果,本文立足语文教材本身探索了“美”,探讨了审美教学的方法。  
当今世界,大国实力对比与GDP规模及与之关联的军费规模有密切关系,其中GDP与军费增长背后的科技实力对比同样不容轻视。日本仍是科技大国,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必须高
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该理念对高效课堂的实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设计生本化的作业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一、趣味十足的历史作业是学生乐学善学的内驱力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享受作业的乐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教师非常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学生
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习题帮助学生利用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化新为旧,让学生找到联系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的,这就体现了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也就是说,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在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中找准对接点,让学生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新知识。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