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土地整理理论研究日益丰富,但对土地整理进行综合效益评价进行研究还较为缺乏。土地整理是当前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解决粮食安全的一个具体举措,它不仅能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而且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进行土地整理效益分析评价的研究,对促进土地整理成熟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整理 综合效益 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1-01
前言: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所采取的行为。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辅助,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因此,建立科学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体系,探讨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理论,为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规范和指导土地整理活动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1.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涵
1.1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
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所采取的行为。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根据多次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逐次求取影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求出综合效益评价值,并以江苏省溧阳市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为例。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该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效果较好,但社会效益和部分生态效益指标增加不明显,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应重视促进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1.2建立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系统的重要性
建立科学完善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体系,大力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为土地整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而且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项目组织实施中的偏差,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预期目标,促进土地整理项目效益最大化,提高项目实施水平。如何客观地分析评价项目实施的真实效果,将是我国土地整理事业能否持续发展并达到预期效果的重大問题。除此之外,土地整理还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物质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村城镇化,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2.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综合效益分析
2.1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背景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日益加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将18亿亩耕地保有量确定为约束性指标。我国土地利用目前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人口不断增加,为了保证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就必须保证现有的耕地数量不再大量减少;二是我国正处十工业化的中期,城市化加速阶段,经济建设和城市化不可避免还要占用部分土地。在这双重压力下,协调我国尖锐的人地关系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转变土地方式,集约利用土地,其中土地整理是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十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积极推行土地整理。几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这项工作。目前土地整理已成为实现耕地保护目标、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2.2土地整理对水资源环境影响的综合效益评析
作为土地整理活动重要内容的水利水电工程、农田灌溉工程以及坡地垦殖与梯田建设等往往会改变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不仅会直接影响自然生境类型的改变,还可能影响伴随原有水系网络而形成的各种相关生态过程。除此之外,土地整理还会影响区域水资源分配。包括提高粮食产出、耕地增加及植树种草在内的土地整理活动都会相应提高水资源需求量,因此对区域水资源分配所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不仅如此,土地整理还会影响水环境质量。如土地整理中的工矿企业安置与开发、村镇归并及新集镇建设等均会带来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从而对整理区内部及其周边乃至区域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由此可见,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实施、系统配套水利设施,可对水资源质量和结构产生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项目区土地生态系统蓄水能力,增强防洪、排涝、抗旱的能力。
2.3土地整理对大气及土地资源影响的综合效益评析
在土地整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及相关生态过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荒地垦殖改变原有土层结构;筑路及村镇建设机械压实土壤,从而破坏土壤结构;农地耕作势必导致地表土层土质疏松和粒度细化,在耕地播种期及休耕、撂荒期间又使其裸露于地表,在山地区将易导致水土流失,在干旱地区又可能为扬尘、沙尘暴等;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和加剧土壤退化。如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还会杀害土壤中丰富的微生物。而土地整理活动对大气及相关生态过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土壤结构与质地,以及改变水文结构、地形地貌等间接方式表现出来。主要反映在造成大气污染、影响局地小气候过程及区域大气质量状况等方面。
3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首要的问题是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指标选取不合理 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决策过程,我们在评价时往往只考虑了土地整理带来的正效益,而很少考虑土地整理所带来的负效益。其次,对土地整理效益进行评价时,选取的某些指标缺乏定量的评价,可比性差,而且评价指标之间有的存在重复性,有的没有体现主要因素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关键性影响,而且由于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掺杂了过多的个人主观因素,指标权重确定随意,评价结果不能科学、客观反映项目成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做好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增加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充分考虑正、负效益指标,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体现出综合效益评价的实质,才能使效益評价更加客观和科学,从而为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来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结语:本文所进行的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主要是从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涵,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综合效益分析及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叙述的。综上可知,建立科学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体系,探讨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理论,为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规范和指导土地整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红雷,王秀茹,刘曦,杨健,孙艳,周文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15)
[2] 陈利根,于娜,曲欣,孙杰.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3] 赵桂慎,贾文涛,柳晓蕾.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研究[J]. 生态经济. 2008(01)
关键词:土地整理 综合效益 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1-01
前言: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所采取的行为。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辅助,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因此,建立科学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体系,探讨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理论,为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规范和指导土地整理活动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1.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涵
1.1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
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所采取的行为。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根据多次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逐次求取影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求出综合效益评价值,并以江苏省溧阳市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为例。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该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效果较好,但社会效益和部分生态效益指标增加不明显,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应重视促进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1.2建立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系统的重要性
建立科学完善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体系,大力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为土地整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而且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项目组织实施中的偏差,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预期目标,促进土地整理项目效益最大化,提高项目实施水平。如何客观地分析评价项目实施的真实效果,将是我国土地整理事业能否持续发展并达到预期效果的重大問题。除此之外,土地整理还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物质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村城镇化,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2.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综合效益分析
2.1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背景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日益加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将18亿亩耕地保有量确定为约束性指标。我国土地利用目前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人口不断增加,为了保证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就必须保证现有的耕地数量不再大量减少;二是我国正处十工业化的中期,城市化加速阶段,经济建设和城市化不可避免还要占用部分土地。在这双重压力下,协调我国尖锐的人地关系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转变土地方式,集约利用土地,其中土地整理是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十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积极推行土地整理。几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这项工作。目前土地整理已成为实现耕地保护目标、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2.2土地整理对水资源环境影响的综合效益评析
作为土地整理活动重要内容的水利水电工程、农田灌溉工程以及坡地垦殖与梯田建设等往往会改变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不仅会直接影响自然生境类型的改变,还可能影响伴随原有水系网络而形成的各种相关生态过程。除此之外,土地整理还会影响区域水资源分配。包括提高粮食产出、耕地增加及植树种草在内的土地整理活动都会相应提高水资源需求量,因此对区域水资源分配所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不仅如此,土地整理还会影响水环境质量。如土地整理中的工矿企业安置与开发、村镇归并及新集镇建设等均会带来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从而对整理区内部及其周边乃至区域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由此可见,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实施、系统配套水利设施,可对水资源质量和结构产生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项目区土地生态系统蓄水能力,增强防洪、排涝、抗旱的能力。
2.3土地整理对大气及土地资源影响的综合效益评析
在土地整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及相关生态过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荒地垦殖改变原有土层结构;筑路及村镇建设机械压实土壤,从而破坏土壤结构;农地耕作势必导致地表土层土质疏松和粒度细化,在耕地播种期及休耕、撂荒期间又使其裸露于地表,在山地区将易导致水土流失,在干旱地区又可能为扬尘、沙尘暴等;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和加剧土壤退化。如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还会杀害土壤中丰富的微生物。而土地整理活动对大气及相关生态过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土壤结构与质地,以及改变水文结构、地形地貌等间接方式表现出来。主要反映在造成大气污染、影响局地小气候过程及区域大气质量状况等方面。
3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首要的问题是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指标选取不合理 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决策过程,我们在评价时往往只考虑了土地整理带来的正效益,而很少考虑土地整理所带来的负效益。其次,对土地整理效益进行评价时,选取的某些指标缺乏定量的评价,可比性差,而且评价指标之间有的存在重复性,有的没有体现主要因素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关键性影响,而且由于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掺杂了过多的个人主观因素,指标权重确定随意,评价结果不能科学、客观反映项目成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做好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增加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充分考虑正、负效益指标,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体现出综合效益评价的实质,才能使效益評价更加客观和科学,从而为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来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结语:本文所进行的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主要是从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涵,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综合效益分析及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叙述的。综上可知,建立科学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体系,探讨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理论,为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规范和指导土地整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红雷,王秀茹,刘曦,杨健,孙艳,周文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15)
[2] 陈利根,于娜,曲欣,孙杰.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3] 赵桂慎,贾文涛,柳晓蕾.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研究[J]. 生态经济.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