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真诚、真童心的惬意抒写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y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生“熊小雄”自2003年在孙卫卫笔下诞生,算来至今也有十来岁了。在作家不断的创作与充实中,“熊小雄”的故事逐渐形成“熊小雄成长记系列”,包括了《我和表妹在同班》《酷酷的五(一)班》《不一样的假期》等。记得孙卫卫在接受《图书馆报》记者采访时讲道:“你要创造一个人物,构思一个故事,最好是别人没有写过的,或者你的语言是与众不同的。”在创作力量较为集中的校园成长小说作品中,这个系列确实如孙卫卫的创作宗旨,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展现出真实、真诚、真童心的惬意抒写,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点与众不同,“熊小雄成长记系列”是一套展现“真生活”的校园成长小说。许多校园成长小说都是全知全能视角下,展现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的校园生活,而这部小说却不局限于此。小说突破了惯常校园小说展现校园趣事、个性师生的故事模式,作品不仅指向理想化的校园,而且面向全息的社会,充分展现了当下儿童的现实生活,呈现出开阔的写作视野。对儿童身边事的讲述,既有家庭亲情的描绘,刻画了当代家庭民主、轻松而充满温情的理想面貌;又注重社会互动,将描写的视角从单纯的一个家庭转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话题、问题都在书中得到张弛有度的呈现。


  该系列开篇描写熊小雄生活的家庭环境,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孩子眼中的大人,如开篇的《大熊喜欢一把火》《大人也疯狂》等,活脱脱刻画出了孩子视角下的成人父母,展现出了活脱脱的家庭生活情态和广阔而丰富的当下生活。作家坚信,孩子眼中的世界,同样是大千世界。文中出现的很多故事片段都曾经是新闻热点,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现实的印记。还有许多产生于当下的生活现象、当代儿童的思想面貌也于作品中得到呈现,如《神秘赞助商》中因为出班刊而与老板打交道的经历,《想挣更多的钱》中儿童学习投资的愿望等;还有如“五(一)班”商议像“诺贝尔奖”一样,将大家的零钱储备起来,成立“基金”等思路,都是这个时代孩子才会有的想法。这些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生活片段,在当下儿童文学作品之中较为罕见,显得难能可贵。
  这是一个对我而言亲切无比的故事,缘于开篇关于熊小雄的名字的叙述,因为自己的儿子就昵称熊熊。我太能体会到一个名字带给孩子自己和家人的独特感受,真应了那句老话———“爱屋及乌”。与书中的熊小雄一家一样,我们一家都逐渐对所有熊标、熊图案,包括动物园中的大狗熊生出许多亲切感。读故事的时候常常在想,孙卫卫与我远隔千里,他是如何把我们这其乐融融的“熊”之家写得如此生动的呢?其实,这扑面而来、令人折服的真实感,正是源于作家在生活中对创作素材的潜心积累,可以感知,作家描写的每一个细节、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有生活的影子,作家的创作是真切地“源于生活”的,从而得以在作品中呈现出自然而逼真的艺术真实。诚如梅子涵对孙卫卫创作的评价:“每一个字都整整齐齐,三言两语里都是用心良苦,意思精致。”
  第二点与众不同,“熊小雄成长记系列”是一套随笔风格的小说。作品中没有刻意经营的情节铺排,而是平实地讲述生活故事,真诚地沟通情感心路,叙事节奏仿佛顺着生活之流自然流淌。


  如前所述,这个故事不是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为衔接,而是采取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独具魅力的格局,以移步换景、散点透视的方式来呈现熊小雄眼中的世界。在诸多“散点”之间,又采取了一路“顶针”的手法衔接着故事,吸引人听下去,再听下去。每当我打算认为它是一本片段式、独立成篇的故事集时,作家屡屡跳出来告诉我,不不不,我讲的是连贯的故事。故事应有的前因后果、发展脉络尽在其中,伴随身侧,接续上演。
  作品自始至终没有刻意地搞笑或是耍俏,而是始终平实地“讲”、慢条斯理地“说”。虽然如此,故事中的孩子却仿佛就在你身边,故事中的场景也仿佛就在你眼前。作品显现出些许“零度写作”的格调追求,将饱满的感情降温,进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虽然看似冷静平淡的讲述,却传达出细腻的情感。如《金牌厨师熊小雄》中讲到熊小雄与表妹蒙小萌第一次下厨,做了菜却忘了做饭。按照惯常的写法,首次吃到儿子做的菜的爸爸妈妈的心情是会比较煽情的,而作家却仍以熊小雄的视角稳稳地讲述:“我妈妈说,没有关系,我现在就去做。而我爸爸也抢着去做,他平时几乎不做,是不是受了我们两个的影响也要积极一把呢?”儿童视角的质朴描述,虽未将情感推向高潮,却无比真实地传递了父母无限的欣慰与喜悦。还有如《闵小琼的烧烤摊》等,虽然叙述语言平实如话,但仍让人读得鼻子发酸,显示出作家以真实动人、以真情感人的艺术功力。
  系列中,有些初读感觉平淡如生活琐事的故事,也往往能在末尾发掘出小事背后的深意,给人以小小的“惊艳”。这份惊艳,同样源自作家潜心传递的“真诚”之心。孙卫卫像一位充满责任心的大哥哥,总是力图借助熊小雄的故事,引导儿童关注现实生活,培植儿童广泛的兴趣点。孙卫卫在书中诚意传达着“我”之感悟,悄然传递着正能量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比如如何读书、如何学习、如何娱乐、如何相亲相爱。这位诚挚的大朋友在《电脑,我的电脑》中讲道,“再高级的电脑也无法取代真实的生活”;在《我是Pandaboy》中对玩游戏一事发表意见,“但是最终,你游戏了时间,时间也游戏了你”;在《治治收废品》中则告诉孩子要敢于和不良现象做斗争,敢于仗义执言。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家也力求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如《做好事为何不留名》《自行车被骗》《假币风波》等。作者是一位谆谆的大哥哥,带着扑面而来的家常感,给读者放松而愉悦的阅读体验。


  第三点与众不同,作者是一位真正走进童心的儿童文学作家。故事不仅仅局限在拟儿童态上,而是深入展现了儿童的内心,准确定位了熊小雄的叙事者身份。第一人称在作家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整个系列以恰切的儿童口吻与儿童思维,产生了如“口述文学”一般的艺术效果,逼真的气息扑面而来。
  大道至简。故事开篇首句:“我叫熊小雄,是北江市幸福路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主人公直入眼帘。故事的起点,正是起名这件事。这还真是困扰不少孩子的问题!大人们起的名字在自我意识逐步形成的孩子那里,多曾被反复琢磨、品评甚至抱怨过,用书中的原话讲:“等小孩子长大了,知道什么是喜欢什么是不喜欢的时候,已经晚了八百年。”这像极了孩子们的口吻,仿佛正有一个男孩子站在你面前,眉飞色舞地讲述。
  作家善于准确而真实地展现孩子的内心。如描写蒙小萌寄宿家中时写道:“欢迎的话从姑姑姑父把蒙小萌托付给我们那天算起。我们已经说过无数次了,但是,蒙小萌同学好像还是没有真正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所以,我们老要说欢迎她的话。”这个解释简单而给力。而当妈妈自认为非常艺术地劝说熊小雄少看电视时,小熊心里却道:“我妈妈说她其实并不反对我们看电视,可是说那么多话,而且几乎一口气说下来,不是反对不是严重反对又是什么呢?”看到孩子对成人的如此参悟,作为成人的我忽然觉得汗汗的。作品还以儿童的视角,真实描摹了现实生活中种种不讲理的成人、不守规矩的成人、不诚信的成人,构成一个无比真实的当代儿童现实生活空间。成人的各种“小九九”,以儿童旁观的视角,雾里看花地描写出来,却硬是让成人样貌在文中毕肖、毕现了。总之,作家完全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以儿童的思维去表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稚气未脱的男孩子,认真地讲述自己眼中的人际、社会与生活,引导成人更加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儿童的心灵成长。
  掩卷回味,这是一套读起来很惬意的书,真实、真诚,不张扬、不做作;这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儿童文学作家,静静地、细致地观察童年,守护童年,陪伴童年,让人联想到儿童文学作家祁智的评价:“波澜不惊地谦逊。”说实话,看了孙卫卫的熊小雄之后,我学了好几手,包括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处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相信儿童读者也会从中体悟到许多。这样的作品,虽然也同大量校园成长小说一样,实现了对儿童成长的陪伴功能,但不满足于带给孩子轻松与欢乐,而是切切实实的守护与帮助。关注我们身边的孩子、时代的孩子,提炼并展现中国式童年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为儿童成长旅途中的诤友,正是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应该遵循的重要路径。
其他文献
拜读吴秀明老师主编的新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以下简称《史料问题研究》),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自走进浙江大学中文系以来,吴老师经常耳提面命,他在课内课外透出的学术思想与感悟之精华,仿佛都凝结在这部65万字的论著中。我知道,一部书的容量最大也不可能宽大无边,作为吴老师的学生,大约更容易见微知著,读出老师惯有的高屋建瓴逼视对象的风格。每逢我等学子的学习、写作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铺张太过、找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之后的晚近十几年,“政治哲学”无论是在汉语学术界内还是在更为广阔的公共讨论空间中都俨然成为一门“显学”。对政治生活的关注以及随之而来对政治生活的规范研究,推动着学者们追随思想大师的步伐探讨政治世界具有根本意义的重大问题,而这些探讨本身也在公共讨论的大环境中逆向形塑着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们的观念结构和政治实践,而观念和实践的变迁反过来又进一步深化了政治哲学研究与讨论。在这股
期刊
《老街书店的书虫》收录了新锐作家小河丁丁近年来创作的多篇幻想文学作品,大概因为作家的这类作品在题材、主题、故事内容及艺术表现风格的总体趋近,这部集子整体感较为突出,看上去更像是一部由多个章节与故事单元构成的中长篇幻想小说。  作者让自己的创作根植于中国原生态的民间生活土壤,尽情书写湖湘等多民族居住地的物象物候、风情风土、俚俗方言,人们的饮食起居、生老病死、交际往来、江湖行走,底层小社会的各行各业三
期刊
《冯友兰传》已有几种,除了夫子自述,还有200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种,作者田文军;以及更早问世的《信念的旅程———冯友兰传》,后者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而宋志明教授和梅良勇教授的《冯友兰评传》(中国青年出版社)却是第一次将注意力放在了冯氏思想。尽管先他们行世的评传也已有之,如李中华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10年的同名作品,但是作者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推敲。用作者的话说,他研究冯友
期刊
克里斯蒂娃在1990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武士们》(LesSamouras)中忆起她初到巴黎时的失望。1965年下雪的圣诞节,来自保加利亚的24岁年轻学生并未在第一时间被“光之城”的富丽堂皇所击中,而是抱怨巴黎人不知道如何清理积雪。事实上,巴黎冬季的温度难以带来俄罗斯白雪皑皑的景观,雪之于巴黎人而言不过是延迟的雨,说是积雪,实则不久后便会化为灰蒙蒙的泥水,雪的形态荡然无存。  进入高研院学习的克里斯
期刊
道德这一古老的人性品格作为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根本,深深镌刻于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面对现代社会中艺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与道德意蕴的缺失,重拾文学的道德属性理应在当下成为文艺学认真思考的命题。高楠教授所著《文学道德论》[1]一书即以文学作为道德诸命题的生发点和切入点,将道德命题由文学基本问题提升为文艺学的理论命题,从人的现实生存、伦理体验传统、艺术审美之思等方面对道德命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求解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任何学科都不得不面临现实语境的尖锐挑战。这种挑战消解了传统的学科边界,释放出固有解释的不确定性。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文学的合法性源自“艺术自律”这一重要的现代性进程。随着西方思想的认识论转向,艺术也被理解为主体创造性的产物。根据卢梭的看法,主体的创造性也是人与社会形式相对抗而产生的生存情绪。艺术日益成为汇聚非理性意义的源泉。在卢梭身后,尤其经德国观念论的锤炼,艺术的批判意义日益突
期刊
2016年3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黄巍的《自我与他我———中国的女性与形象(1966—1976)》一书,黄巍多年来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和女性学的研究,该书以“文革”时期女性形象为中心选题,立意深远,新颖独特,方法恰当,见解独到,文笔清顺。该书立足于解密的档案资料,借鉴和吸收了海内外研究成果,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和细致严谨的笔触刻画了“文革”中的女性形象。论述公正公平,
期刊
陆文荣统筹、六六道人辑纂的《白玉蟾真人全集》珍藏版由海南出版社于2015年11月出版发行。该书分上中下三册,计90万字,可谓洋洋洒洒。这是迄今为止收集最为完整、编辑体例最为合理、校勘最为精良的白玉蟾著作总集。它的出版发行,为道教界和学术界系统考察与深入研究白玉蟾的思想文化成就提供权威性文献依据,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一、势在必行,不可替代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白玉蟾与南宗道教的思想研究逐
期刊
2013年,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诞生了中国工艺美术传承丛书“百工录”项目。这是受到多方眷顾的“宠儿”,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以多年来文化推广的热忱赋予这个项目优渥的“出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热切的搭配天时、地利,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则充当了一回“襁褓”,组织了工艺大师、收藏家、高校骨干教师二十多人,完成了两期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