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的本质乃是改变传统教学视作文为应试手段的不当模式,找到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以促进小学写作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传统模式下常见问题,阐释了生活化策略对小学作文的积极意义,并就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策略
作文是语言学习集中体现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众多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当前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学生对于语文作文言之无物甚至无言可写,不少小学生对作文心存畏惧,勉强写出来的内容往往空洞乏味,与教学预期差距不小。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大纲》要求,作文是“小学生将日常看、听、想到的內容通过文字进行表达”,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教学时走一条“生活化”道路,将写作植根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传统模式下常见问题
言之无物、无言可写是小学生面对语文作文时十分常见的问题。虽然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想方设法不断丰富形式、利用多种手段,但学生似乎始终接受不到来自教师的“信号”,写作过程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常常用词贫乏、味同嚼腊。究其原因,除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只能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中往返,很难与广泛的外部世界产生足够密切的交集而累积相当的阅历和经验外,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也制约着作文教学的成效。小学生在尚未发现文字表达的乐趣之前就不得不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测验中作文的诸多要求,于是本能地将写作与应付考试间建立起充满压力的关联,还来不及喜爱写作就先在内心产生了抗拒,如此负面的情绪下自然很难再有好的表现。
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在考试中占据大比重分值的作文题上“失手”拖了全部成绩的后腿,一些学生会采取所谓的写作“技巧”,也就是背范文的方式应对考试作文。这就造成学生心中无所感,但写出来辞藻华丽却情绪苍白文章的现象。某些极端情况下,一个班中会有不少学生写出面貌类似、内容雷同的作文,让教与学双方都颇感无奈。
二、“生活化”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策略其实是让写作回到有感而发的本质状态,不是为了应付差事,不是为了功利性的得到好分数,而是将内心的真情实感落实到书面,用文字体现出来。教师采取生活化策略开展作文教学旨在调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环境中不同符号代表的含义,让单纯、善良的儿童内心世界与生活产生对话交流,再将这种互动的成果凝结成书面语文固化下来。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小学生面对考试或学习任务时自然产生的紧张和局促感受,让写作成为一种和开口说话一样轻松惬意的情感展示。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能够逐渐掌握一些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用书写吐露情绪的方法,让作文成为宣泄真实感受的途径而非另一种形式的填空题或选择题。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走出教室,到现实生活中观察后写作
闭门造车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生动活泼的作文,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地讲解作文要领也只能培养出背范文、套公式的应试机器。要使小学作文在简短中透露出儿童的率直本性,需要让学生多多接触环境,学会越来越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因此,走出教室,到现实生活中观察后写作是实现生活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比如,小学语文中会涉及到不少观察自然现象后写作的题目,比如雨、雪、霞、河流等,教师可将学生带出室外,在身临其境中循循善诱,让学生发现这些平时司空见惯的景物在刻意留心后的与众不同。比如下雨天,让学生站在窗边听雨声,从小雨的滴答声到大雨的噼啪声甚至暴雨的轰鸣声,或是站在门边、走廊上看雨水顺着屋檐流淌的细线状,落在操场上水洼里泛起的阵阵涟漪,以及打在花叶、树叶上飞溅起来的水珠,还有风吹过带来雨水的潮湿气息,甚至随风而来的雨水拂上面颊时的润泽感受等。通过听觉、视觉、嗅觉乃至触觉诸多方面全方位感受雨水和平时熟视无睹时的不同之处,再将这些格外留心观察后的感觉写下来,就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环境的表述以及写作者内心情感的作文。
(二)从学生感兴趣的“点”着手打开写作的兴趣之门
选择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物,将其作为契机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从而纠正学生视写作为应付考试手段的成见,让作文从被动写转变为主动写。比如小学生普遍对小动物、玩具、玩耍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小学语文写作中恰恰有“写一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写写你最喜欢的玩具(食物等)”“写一次开心的外出玩耍”等不少作文要求,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先让学生把这些平时最喜欢的东西全部写一遍或者让学生“自选”最感兴趣的东西多多练习。比如写最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动物的外形如毛发的颜色、形状、长短,体型的大小,头部和四肢的样子,以及叫的声音、吃的食物、睡觉时的姿态、走路或跑步时的步伐特点等细节展开描写,再结合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构思出文章。
一旦学生能够比较流畅自如地描绘出这些日常具体实物及自己对应的情感,则写作会成为一件和说话难度相当的事,不仅作文内容具体生动,也会因不再生涩而让学生更加能够接受与认同。此时,再延伸到其他相对生疏的题材时,则能大大降低突兀感,加之教师的辅助和引导,学生也就不会再将作文当成学习的“拦路虎”。
【结 语】
生活化策略不仅是小学语文《大纲》上规定的教学目标、宗旨,其实也是小学生在进入正规学校教育后开启写作之路必须且唯一可以依循的方法。小学生极其有限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决定了其在语文写作时只能从距离自身最近的生活场景中汲取灵感,只是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和总结概括能力的匮乏,小学生常常无法主动意识到生活场景中可供写作、表达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的根本其实是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带给学生尽量丰富的启迪和引导,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生活元素中找寻可供提炼、升华的写作源泉。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从表面看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本质上乃是培养学生以小见大、认识生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纪国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1)
【2】唐烨伟,唐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3】陈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下),2014(01)
研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的本质乃是改变传统教学视作文为应试手段的不当模式,找到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以促进小学写作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传统模式下常见问题,阐释了生活化策略对小学作文的积极意义,并就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策略
作文是语言学习集中体现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众多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当前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学生对于语文作文言之无物甚至无言可写,不少小学生对作文心存畏惧,勉强写出来的内容往往空洞乏味,与教学预期差距不小。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大纲》要求,作文是“小学生将日常看、听、想到的內容通过文字进行表达”,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教学时走一条“生活化”道路,将写作植根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传统模式下常见问题
言之无物、无言可写是小学生面对语文作文时十分常见的问题。虽然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想方设法不断丰富形式、利用多种手段,但学生似乎始终接受不到来自教师的“信号”,写作过程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常常用词贫乏、味同嚼腊。究其原因,除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只能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中往返,很难与广泛的外部世界产生足够密切的交集而累积相当的阅历和经验外,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也制约着作文教学的成效。小学生在尚未发现文字表达的乐趣之前就不得不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测验中作文的诸多要求,于是本能地将写作与应付考试间建立起充满压力的关联,还来不及喜爱写作就先在内心产生了抗拒,如此负面的情绪下自然很难再有好的表现。
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在考试中占据大比重分值的作文题上“失手”拖了全部成绩的后腿,一些学生会采取所谓的写作“技巧”,也就是背范文的方式应对考试作文。这就造成学生心中无所感,但写出来辞藻华丽却情绪苍白文章的现象。某些极端情况下,一个班中会有不少学生写出面貌类似、内容雷同的作文,让教与学双方都颇感无奈。
二、“生活化”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策略其实是让写作回到有感而发的本质状态,不是为了应付差事,不是为了功利性的得到好分数,而是将内心的真情实感落实到书面,用文字体现出来。教师采取生活化策略开展作文教学旨在调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环境中不同符号代表的含义,让单纯、善良的儿童内心世界与生活产生对话交流,再将这种互动的成果凝结成书面语文固化下来。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小学生面对考试或学习任务时自然产生的紧张和局促感受,让写作成为一种和开口说话一样轻松惬意的情感展示。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能够逐渐掌握一些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用书写吐露情绪的方法,让作文成为宣泄真实感受的途径而非另一种形式的填空题或选择题。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走出教室,到现实生活中观察后写作
闭门造车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生动活泼的作文,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地讲解作文要领也只能培养出背范文、套公式的应试机器。要使小学作文在简短中透露出儿童的率直本性,需要让学生多多接触环境,学会越来越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因此,走出教室,到现实生活中观察后写作是实现生活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比如,小学语文中会涉及到不少观察自然现象后写作的题目,比如雨、雪、霞、河流等,教师可将学生带出室外,在身临其境中循循善诱,让学生发现这些平时司空见惯的景物在刻意留心后的与众不同。比如下雨天,让学生站在窗边听雨声,从小雨的滴答声到大雨的噼啪声甚至暴雨的轰鸣声,或是站在门边、走廊上看雨水顺着屋檐流淌的细线状,落在操场上水洼里泛起的阵阵涟漪,以及打在花叶、树叶上飞溅起来的水珠,还有风吹过带来雨水的潮湿气息,甚至随风而来的雨水拂上面颊时的润泽感受等。通过听觉、视觉、嗅觉乃至触觉诸多方面全方位感受雨水和平时熟视无睹时的不同之处,再将这些格外留心观察后的感觉写下来,就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环境的表述以及写作者内心情感的作文。
(二)从学生感兴趣的“点”着手打开写作的兴趣之门
选择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物,将其作为契机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从而纠正学生视写作为应付考试手段的成见,让作文从被动写转变为主动写。比如小学生普遍对小动物、玩具、玩耍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小学语文写作中恰恰有“写一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写写你最喜欢的玩具(食物等)”“写一次开心的外出玩耍”等不少作文要求,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先让学生把这些平时最喜欢的东西全部写一遍或者让学生“自选”最感兴趣的东西多多练习。比如写最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动物的外形如毛发的颜色、形状、长短,体型的大小,头部和四肢的样子,以及叫的声音、吃的食物、睡觉时的姿态、走路或跑步时的步伐特点等细节展开描写,再结合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构思出文章。
一旦学生能够比较流畅自如地描绘出这些日常具体实物及自己对应的情感,则写作会成为一件和说话难度相当的事,不仅作文内容具体生动,也会因不再生涩而让学生更加能够接受与认同。此时,再延伸到其他相对生疏的题材时,则能大大降低突兀感,加之教师的辅助和引导,学生也就不会再将作文当成学习的“拦路虎”。
【结 语】
生活化策略不仅是小学语文《大纲》上规定的教学目标、宗旨,其实也是小学生在进入正规学校教育后开启写作之路必须且唯一可以依循的方法。小学生极其有限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决定了其在语文写作时只能从距离自身最近的生活场景中汲取灵感,只是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和总结概括能力的匮乏,小学生常常无法主动意识到生活场景中可供写作、表达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的根本其实是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带给学生尽量丰富的启迪和引导,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生活元素中找寻可供提炼、升华的写作源泉。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从表面看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本质上乃是培养学生以小见大、认识生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纪国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1)
【2】唐烨伟,唐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3】陈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下),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