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难忘的瞬间

来源 :含笑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123qwe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個人活了几十年,总有许多难忘的事情,我也不例外。受到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的接见并合影,是我终生难忘的一瞬间。
  1960年4月10日至15日,中共云南省委在昆明召开有省、地、县、公社、管理区、生产队6级干部参加的“六级干部会”。文山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100多人。除地委书记、各县委书记外,还有少数公社、管理区、生产队干部。当时我有24 岁,任文山地委办公室副主任(无正主任),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负责文山代表团的秘书工作。
  这次会议,主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指示,揭发批判官僚主义和“五多五少”问题。“五多五少”即会议多,深入实际少;一般号召多,细线组织工作少;简报表报多,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说得多,办得少。确定立即精简会议、文件、报表,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会议还检查了刮“共产风”的问题。
  4月13日晚上,会议秘书处通知:中央领导同志明天早上要接见全体与会人员并合影。还特别交代与会人员要衣服整洁,胡子长的要刮刮胡子。接到这个通知后,我立即转告地委书记翟文涛和文山州全体与会人员。请大家按要求做好准备。
  我过去从来没有看见过中央领导同志,更不用说与中央领导同志合影了,所以特别兴奋,脑里不断猜想:这“中央领导同志”到底是谁呢?这是需要保密的,也不便询问大会秘书处。
  第二天,即4月14日吃完早点,我们全体与会人员便向接见和合影地点拓东体育场外边集中。由于人多,用了半小时才把队伍整理安排好。这时,大会秘书处负责人才告诉大家: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要到缅甸、印度和尼泊尔访问,路过昆明,今天抽空来接见大家并和大家一起照相。照完相请大家不要乱动,等总理一行走了后队伍才解散。
  约8时50分,几辆小轿车开到我们照相地点。周总理、陈毅元帅一行从车上下来。周总理和陈毅元帅缓步从我们队伍前排自左至右走了一圈,然后才走到中间坐下来照相。摄影师怕第一张照得不理想,连续照了两张。
  照了相后,总理一行又缓步走到拓东体育场的看台边观看约两分钟,才转过身走了下来。这时,我和几位胆子比较大的同志,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抓住这个机会凑了上去,离总理约5米远我们才停下来。把总理和陈毅元帅看得清清楚楚。穿便衣负责警卫的几位同志,开始见我们有越轨行动(走出照相队伍),有些紧张,但很快见我们停步,也就不再干涉。
  总理和元帅一行坐车走了以后,参与照相的同志才解散,各自回到自己的会议室开会。
  1975年9月15日至10月19日,我作为文山县委书记出席了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会议先在山西省昔阳县开,后到北京开,到北京以后,我和全国3700多名代表一样,天天盼望能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遗憾的是直到会议结束都没有见到。后来才知道,他们都在重病中。
  1975年虽然未能见到敬爱的国家领导人,但是人生中能有一次机会见到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于我而言,已是幸事了。
其他文献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稻花香。  金印山千年不息地吞云吐雾,普厅河百折不挠地激湧流连。每当置身膏腴之地的普厅河两岸,伫立桃红竹翠、莺鸣燕啭的圹埌沃野,看着归朝坝子从碧绿到金黄,演绎着一个稻作周期的循环。看着这片土地殷勤地更换着色彩绚丽的衣裳,慷慨的赠予她勤劳的子民,先辈胼手胝足扶犁开耕的遗赠,让后辈得惠至今,构筑了富宁这片土地的富裕和安宁的根基。  富宁是珠江流域右江水系的流经地和发源地之一。壮
期刊
夜晚的意义  夜晚是消瘦的,无边的沉  隔岸灯火迷离  歌声急匆匆来  又缥缈而去  那些彻夜不眠的灯火里  含着寂寥,欢欣或  不动声色的坦然  躺在床上一根接一根抽烟的人  坐在干旱田埂上愁眉苦脸的人  木桌上借酒浇愁的人  漆黑的夜晚,蜗牛般负重前行的人  黑夜里逃离故土的人  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这个世界  四处漂泊的人  万籁俱寂,唯灯光丰盈  我们成为自己,又远离自己  摘下沉重的面具,
期刊
凄厉的惨叫声从施工工地传来,氧气稀薄的深井困着一名工人。你穿过漆黑的夜色,踩过木板上隐藏的铁钉,风驰电掣地赶到现场。下井之前,战友给你绑好安全绳。你双手抓着井壁凸现的钢筋,那些参差不齐的铁丝将你的脸和手划破一道道口子,血液混合着铁锈,坠下幽深的井底,滴答滴答,一滴血就是一颗药,融化在积水之中。井水寒冷彻骨,那工人的脚已被冻得抽筋,无法动弹,你跳到深水中,将他慢慢托举起来。战友在上面往回拉,由于重力
期刊
在语言的沉默中  母亲在厨房和着面  准备晚餐,时断时续的水流聲传出  穿过寂静的走廊 传进书房里  一只燕子飞过楼顶  我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近乎白色的水流声,燕子的影子  屋后夫妻淡紫色的交谈声  窗外逐渐变得明亮的春天……  我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事物  像影子一般从它们之间穿过  没有引起任何注意  我开始自言自语  并不是赞美,而是纯粹的感叹  我试图使用语言,试图通过言语  与眼前的事物融
期刊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父亲去世已有五年,凭着记忆,我想对父亲的一生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首先进入脑海的是两个关键词:土地、道。  我的记忆是从青山村开始的,那是位于湖北省西部的一个土家族聚居的小村寨,可小时候我觉得青山村很大,大得难以用脚步来丈量,我的双脚所到达的范围仅限于一个叫“凉风洞”的村民小组,它因一座一年四季都吹着凉风的溶洞而得名。每到夏天,乡亲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到洞里乘凉、拉家常,小孩子们
期刊
因为我是一名纪检战士  如果你渴了  我递水给你解渴  如果你冷了  我用双手温暖你  如果你伤了  我敞开心扉为你疗  请不要问我为什么  因为我是一个无名的纪检战士  如果你累了  我敞开胸怀让你栖  如果你被人误解了  我张开双臂拥抱你  如果你误解了别人  我借你一颗诚实的心  请不要问我为什么  因为我是一个无悔的纪检战士  如果你误入歧途  我树立旗子为你引道  如果你身边有了诱惑  
期刊
高耸入云的九龙山作证  同事不会忘记 群众不会忘记  用生命擦亮党徽的刘诚  是的 威严的九龙山作证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敢于担当是你的品德  疾恶如仇 沖锋在前  一视同仁 公正公平  惩恶扬善 不徇私情  一桩桩案件 一块块试金石  脚踏实地 磊落光明  矢志不渝 无悔无怨  一本本荣誉证书  记载着你闪光的足迹  在人生的历程  在各个关口  握紧那个烫金的信念  
期刊
家是在城里,人是在乡下  行在风雨中,走进群众家  讲的是政策,唠的心里话  家里的米油,家里的盐巴  家长里短为扶贫做好计划  深夜的灯火陪你加班啊  住在乡村里,吃的自己带  行在阳光下,走进群众家  帮的是力量,问的讲方法  家里的钱物,家里的芝麻  衣食住行为措施精准细化  深夜的灯火陪你加班啊  你晴天一身汗  為了群众脱贫一路洒  你雨天一身泥  为了群众致富不惧怕  你无私奉献吐芳华
期刊
他们说  香坪山是文山的后花園  我要说  香坪山是文山的护佑山  站在香坪山顶  四万八千里碧海荡漾  处处喷薄负氧离子  驱车奔赴香坪山  抛弃世俗约定和纷攘  保持一颗初心和香坪山亲密接触  是的  我要赶到香坪山顶  摘一朵美丽的云送给母亲  母亲没有离开过大山  总是弯着腰弓着背在大山深处徘徊  只有累了,  才肯息下身,将背篓揢在梗子上  抬头向大山仰望  山顶上有一朵彩色的云  那是
期刊
近年来,文山壮族作家张邦兴创作状态颇佳,连续推出了壮族长篇神话小说《乜汤温》、散文集《我家富宁》、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第一个壮族女县长侬惠莲》和《水下水上——百色水利枢纽云南库区大移民》、电影文学剧本《石漠花开》和《女儿如花》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基本的取材倾向和表达共性,他把家乡文山和文山少数民族文化当作精神的支点,通过审视文山这片土地,将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置于现代思想视域中加以考察,用文学的目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