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母语的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如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呢?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特别是近期研读名师之后,我对它的思考更加深入。通过仔细斟酌,付诸实践,真真正正地和孩子们一起徜徉语文之河。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我感悟颇多,下面就总结一下自己的几点感悟,以供参考。
一、蓦然回首,原来语文是一种渗透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绝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著名教师窦桂梅说过:“语文教师如果只教课本,就像死水里洗澡,茶壶里翻波浪。”可见,作为教师应突破单一的课本局限,让学生广泛搜集大量的语文材料,这样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为此,凡是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网络资料以及鲜活的现实生活,经过筛选后,我都拿来带进课堂。教学《长征》一文的前前后后,学生上网查找、汇总了很多关于长征的资料,站在地图前比划、争议,串串故事在“长征组歌”的渲染中催人泪下。就这样,一带一,一带二,一带一串,几乎成了我教学中的一种习惯。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一则早间新闻、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常常是我的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广泛阅读、涉猎群书成了不少孩子的阅读习惯。学了《鸟的天堂》,他们竞相阅读巴金的书籍;学了《林海》,他们主动走近“老舍”。走近学生,你会发现世界名著精读文库,不少孩子已经“通吃”,居然还有学生光顾《中国通史》,半学期读十本课外书的学生大有人在。
教学内容宽泛的外延,使学生走进了语文,感受到了人类灿烂的文化,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多彩绚丽。书越读越厚,鲜活的思想也悄悄渗入学生的心田,并使之受到陶冶与熏陶,这就达到了“润无细无声”的境界。
二、个性飞扬,原来语文是可以触摸的
孩子天性喜动,如果每堂课都把他们禁锢在课桌前,每篇课文按统一模式去教,设想一下,谁会喜欢语文呢?因此,我常将学生“推”上讲台,让他们动起来。
1.“推”学生上台演语文。课本剧《两小儿辩日》古今结合,令人称快;导游词《鸟的天堂》着实让学生实地体验了一次导游的滋味。
2.“推”学生上台写语文。教学《向命运挑战》时,学生感悟独特。于是我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只要向命运挑战,就会铸就辉煌”“坚强是面对挫折最好的武器”“成功往往躲在失败的背后”。学生兴趣高涨,个性飞扬。
3.“推”学生上台说语文。 每周五早晨的语文晨会,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成语套餐,歇后语大观园,说名人名言,再侃侃座右铭。一次次语文晨会,学生一次次意犹未尽。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不能低估。教师只要善于掌握契机,把好火候,就会发现:一次专题采访,一个调查报告……学生在一次次的设计、思考、行动的過程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感受语文的鲜活,同时诸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他们学习合作,培养自信,使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变得丰满而深刻。原来,语文是可以触摸的!
三、赏识激励,原来语文是可以收获的
“面向全体学生”是教学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孩子都同步发展。有些孩子语文成绩处于落后,却特别喜欢绘画;有些孩子记忆力不强,却喜欢打篮球、踢足球;还有些孩子不愿做作业,偏偏爱收藏“没用”的小玩意……教师能将这些“拙劣”的天性“一棍子”打死吗?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篇篇课文里的字词句,不是一份份模拟试卷,也不是一段段必读的优秀作文,它还是一种“顺应”与“疏导”,是师生情感的沟通与约定。你爱踢球,我们一起踢,踢过了再做;记忆力不强的,可以准许学生一节一节地背。在摸清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可隐性地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程度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将层次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组间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保护其个性,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
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老师若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增强自信。给他一份自信,他必定会收获一份成功。这份成功,这份自信,也许会伴其一生的发展。
一次拔河比赛,陈方玉便诞生了三篇日记:《紧张的一刻》《我们哭了》《生活因挫折而精彩》;柳迪的每篇日记都配有一幅尾花,一文一画,如精美的礼物;战岚的小诗《假如雨有味道》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篇篇习作,笔触虽很稚嫩,但写法各有千秋,都是孩子们的真情流露。他们把生活写进日记,把快乐与我分享,把痛苦向我倾诉,这时我都会及时地送上一段鲜红的“心语”,与之同喜,与之同忧。以至于有些学生写完日记后在文末用各色花边开辟了一小块“芳草地”,等待我的“心语放送”。
留心去发现,用心去呵护,诚心去赞赏, 为孩子的付出撑起一片蔚蓝的“心空”,让他们享受成功,体验快乐。即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原来,语文是可以收获的!
语文的学习,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充满着活力。语文是什么?语文,其实也是一种播种。教师播种行为,播种习惯,播种品质,播种人生。孩子学语文,收获行为,收获习惯,收获品质,收获人生。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打开一扇扇文学、文明、文化的窗口,使他们眼前呈现出一片辽阔绚丽的世界,最终使他们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播者、创造者。
一、蓦然回首,原来语文是一种渗透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绝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著名教师窦桂梅说过:“语文教师如果只教课本,就像死水里洗澡,茶壶里翻波浪。”可见,作为教师应突破单一的课本局限,让学生广泛搜集大量的语文材料,这样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为此,凡是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网络资料以及鲜活的现实生活,经过筛选后,我都拿来带进课堂。教学《长征》一文的前前后后,学生上网查找、汇总了很多关于长征的资料,站在地图前比划、争议,串串故事在“长征组歌”的渲染中催人泪下。就这样,一带一,一带二,一带一串,几乎成了我教学中的一种习惯。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一则早间新闻、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常常是我的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广泛阅读、涉猎群书成了不少孩子的阅读习惯。学了《鸟的天堂》,他们竞相阅读巴金的书籍;学了《林海》,他们主动走近“老舍”。走近学生,你会发现世界名著精读文库,不少孩子已经“通吃”,居然还有学生光顾《中国通史》,半学期读十本课外书的学生大有人在。
教学内容宽泛的外延,使学生走进了语文,感受到了人类灿烂的文化,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多彩绚丽。书越读越厚,鲜活的思想也悄悄渗入学生的心田,并使之受到陶冶与熏陶,这就达到了“润无细无声”的境界。
二、个性飞扬,原来语文是可以触摸的
孩子天性喜动,如果每堂课都把他们禁锢在课桌前,每篇课文按统一模式去教,设想一下,谁会喜欢语文呢?因此,我常将学生“推”上讲台,让他们动起来。
1.“推”学生上台演语文。课本剧《两小儿辩日》古今结合,令人称快;导游词《鸟的天堂》着实让学生实地体验了一次导游的滋味。
2.“推”学生上台写语文。教学《向命运挑战》时,学生感悟独特。于是我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只要向命运挑战,就会铸就辉煌”“坚强是面对挫折最好的武器”“成功往往躲在失败的背后”。学生兴趣高涨,个性飞扬。
3.“推”学生上台说语文。 每周五早晨的语文晨会,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成语套餐,歇后语大观园,说名人名言,再侃侃座右铭。一次次语文晨会,学生一次次意犹未尽。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不能低估。教师只要善于掌握契机,把好火候,就会发现:一次专题采访,一个调查报告……学生在一次次的设计、思考、行动的過程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感受语文的鲜活,同时诸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他们学习合作,培养自信,使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变得丰满而深刻。原来,语文是可以触摸的!
三、赏识激励,原来语文是可以收获的
“面向全体学生”是教学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孩子都同步发展。有些孩子语文成绩处于落后,却特别喜欢绘画;有些孩子记忆力不强,却喜欢打篮球、踢足球;还有些孩子不愿做作业,偏偏爱收藏“没用”的小玩意……教师能将这些“拙劣”的天性“一棍子”打死吗?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篇篇课文里的字词句,不是一份份模拟试卷,也不是一段段必读的优秀作文,它还是一种“顺应”与“疏导”,是师生情感的沟通与约定。你爱踢球,我们一起踢,踢过了再做;记忆力不强的,可以准许学生一节一节地背。在摸清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可隐性地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程度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将层次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组间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保护其个性,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
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老师若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增强自信。给他一份自信,他必定会收获一份成功。这份成功,这份自信,也许会伴其一生的发展。
一次拔河比赛,陈方玉便诞生了三篇日记:《紧张的一刻》《我们哭了》《生活因挫折而精彩》;柳迪的每篇日记都配有一幅尾花,一文一画,如精美的礼物;战岚的小诗《假如雨有味道》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篇篇习作,笔触虽很稚嫩,但写法各有千秋,都是孩子们的真情流露。他们把生活写进日记,把快乐与我分享,把痛苦向我倾诉,这时我都会及时地送上一段鲜红的“心语”,与之同喜,与之同忧。以至于有些学生写完日记后在文末用各色花边开辟了一小块“芳草地”,等待我的“心语放送”。
留心去发现,用心去呵护,诚心去赞赏, 为孩子的付出撑起一片蔚蓝的“心空”,让他们享受成功,体验快乐。即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原来,语文是可以收获的!
语文的学习,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充满着活力。语文是什么?语文,其实也是一种播种。教师播种行为,播种习惯,播种品质,播种人生。孩子学语文,收获行为,收获习惯,收获品质,收获人生。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打开一扇扇文学、文明、文化的窗口,使他们眼前呈现出一片辽阔绚丽的世界,最终使他们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播者、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