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释悟”文言文教学法中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re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学段高年级开展文言文的“猜·释·悟”教学法。基于学生一定的文言文积累,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习文言文的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猜读—释疑—悟道,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猜读 释悟
  【分类号】G633.51
  由于语体的隔膜,文言文对于初中生而言无异于第二外语,语言上的陌生、距离让理解、运用变得艰涩滞碍,难以抵达文本的内核,更别说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文言文学习也不例外。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教师的“导”“引”不能缺席。一味地“默而知之”“学而时习之”难免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参与意识不强,“代入感”不够,自然就难以亲近文言文了。为改变这种被动学习的现状,我尝试在初中学段高年级开展文言文的“猜·释·悟”教学法。基于学生一定的文言文积累,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习文言文的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为“猜读”—“释疑”—“悟道”三步,经过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很好地达到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猜读启智,渐熟文言学习规律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讲究“字字落实”,而事实上,即便一位学养不错的语文老师拿到一篇陌生的文言文,要想做到每个字都落实到位也是几乎不可能的。更何况有些字词训诂本身就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何必要求初中生刻意去死磕那些故纸旧字?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不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确实,死抠一字一句,每处都试图弄得一清二白,难免穷学究,甚至因小失大,让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消失殆尽。
  猜读法指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比如《马说》,拿到题目,我就鼓励学生猜想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可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写,会不会采用什么议论或讨论的方法来写,然后再读下文。学生的猜想很快就能得到印证,无疑更能有效促进他阅读探究的兴趣。在《马说》每段结束出现的“也”有何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一开始朗诵的时候就去通过预感猜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同类的设计还可以在《五柳先生传》里多次出现的“不”有何用意?表达了陶渊明先生什么样的生活情趣?在《醉翁亭记》中反复出现的“而”和“也”除了语气上作用还有哪些作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基于一定的积累,调动联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探索一些规律性的语言现象,通过猜读法,利于读思结合,开发大脑智慧。猜读启智,适合文言文学习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一些规律性语言现象上顺势利导,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释疑求真,渐养文言学习兴趣
  猜读强调整体的会意和规律性语言现象学习,适当地允许学生的不求甚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退居一旁,任学生信马由缰,天马行空。教师的作用就像风筝的线,一方面助飞学生思维,另一方面牵引导向,使之在理性的天空翱翔。
  胡适先生说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假设”侧重猜想,在閱读过程中,这是主体参与的表现;求证则是释疑,需要借助注释、工具书以及授业解惑的老师,力求得到接近于正确的答解,更多的强调教师的“导”“引”作用。
  比如《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石”的读音,本来我一直以为这个应该毫无疑义,读dàn,从没想过要读shí。但有学生就质疑,他的依据就很有意思,说,如果读dàn,属于特殊字音,课下应该加注,所以他猜测应该读shí。虽然说得有点牵强,但引起我们师生探究的兴趣,于是翻检相关资料,发现这个“石”作为容量单位在古书中还真的读shí(《现代汉语词典》《说文》))!学生的猜想结果可嘉,但猜测依据不成立。由于做量词用的“石”shí属于旧读,我们师生讨论后决定依从今读,读成dàn。再如:《马说》中的重点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中“策之”和“执策”的“策”值得让学生研讨,能够达到文言文学习的举一反三; 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语气词,不译。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关于“之”的用法在这里通过释疑达到很好地总结效应,一个句子让学生彻底弄明白“之”的一些重要用法,求真的过程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猜读求证就是释疑求真的过程,促引学生想问题想的更细致,有助于巩固知识,有助于探究精神的培养。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往往带有畏难心态,容易丧失兴趣和信心,多让学生参与到释疑的过程来,
  三、悟本奠基,渐成文言学习能力
  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悟性的高低,教师 “启悟”,尽可能调动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参与;学生 “体悟”,熏陶感染,整合提炼,触类旁通,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比如《马说》之“说”,我们可以猜读其写法,可以求证,结合此前的《爱莲说》,我们就可以把“说”这一类文的写法做一个大致的了解:说是一种文体,特点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以后遇到《黄生借书说》、《师说》理解上就不至于有什么困难了。再比如“才美不外见”中的“见”什么时候读jiàn,什么时候读xiàn,只要我们悟出这个字读音的基本规律,以后遇到“风吹草低见牛羊”和“悠然见南山”也就不会困惑了。再如在学习《马说》的时候结合两则材料,材料一: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痛苦不堪。“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 之。骥于是俛(同“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材料二:《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领悟本文作者寄托的思想情感。 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亲身体悟,感受原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文言文的学习最终是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悟本”——体悟文言文基本的字词句篇的规律庶几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就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信息:宁业成,1968.02,男,汉族,安徽省巢湖市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它与生活同在,它的应用性、实践性极强。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要始终如一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本为材料,因材施教,让课堂动起来,让语文活起来。通过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练就一套过硬的本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关键词:课文材料、说话能力、创作表演、拓宽视野、创新素质。  【分类号】G633.3  正文:隨着教育体制改革
摘要:商洛市由于地理环境及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中学英语教学存在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教学理念落后,形式单一,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有焦虑感和教学设施落后等客观原因。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学校和教师都要发挥积极主动性,进行小班授课,教师要改进教学艺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丰富学生英语课外学习活动。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分类号】G633.41  基金项目:1.商洛学院
[摘 要] 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小学生学习英语首先培养兴趣具有其深远意义。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 学习兴趣  【分类号】G623.31  引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
【分类号】G633.4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可以说,阅读能力是老师要发展学生的四大能力之一,阅读理解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现在阅读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如何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当前阅读教学中,众多老师
摘要: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特点和医专学生的学习基础,笔者采用细化教学目标、细化教学活动、细化教学评价的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细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学习效果  【分类号】G712;TP301-4  由于高职高专的入取分数线越来越低,今年分数线150分,生源的基础普遍偏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加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 教师很难在课
摘 要 :任务型教学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参与到一些语言活动中,能够获得一些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机会,而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应用,将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更好地结合起来,由此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学习有很多的输入,而阅读是最重要的输入方式之一。这就使得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占了重要地位,所以将任务型教学法和阅读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